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第6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礼物亲兵已经收下了”大成庆将一份礼单放在桌上,李庆安看了看,都是金玉宝贝一类,他笑道:“多谢你们郡王和王妃世子,礼物我收下!”
    李庆安又对新罗国特使金良相淡淡道:“听说新王即位,为何不遣使来大唐?”
    新罗和渤海一样,也是大唐的属国,新罗国同时也是大唐的鸡林州都督府。新罗王出任鸡林州都督,向唐朝进贡,接受唐王朝封爵,旧王去世,新王即位,新罗没有及时向唐王朝遣使,这让唐廷和李庆安都有些不满。
    金良相慌忙解释道:“新王年幼,由太后摄政,国中有贵族不服气,在南方叛乱,我们刚刚平息了叛乱,所以太后便派我来出使大唐,一走向大唐求救,同时也是正式向大唐请求封爵新王。”
    李庆安点颔首,国内叛乱。这个理由他勉强可以接受,他又转头问大成庆。“安禄山的境况如何了?”
    说到了正事,大成庆的脸色有些紧张起来,他挺直身子,从随身携带的行李中取出一幅地图,摊开在桌上,“殿下,目前安禄山的军队集结在营州柳城,从我们了解的情况,安禄山尚有七万残军,但他又在营州和安东都护府进行招兵买马,据说他要招足十万军队,契丹出兵七万,奚出兵三万,一共二十万大军,最迟秋天,他们就将对渤海策动全面进攻,我们渤海国只有八万军队,加上新罗七万,也一共只有十五万军队,并且论武器装备,我们比不过安禄山的燕军,论骑兵凶猛,我们也远不如契丹和奚,这场战役,我们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我们失败,就将是渤海灭国,所以渤海上下恳求大唐出兵,支援我们。”
    旁边新罗使者金良相也恳求道:“新罗自百年前便依附于大唐。是大唐的属国,百年来恭敬宗主,进贡不竭。望大唐能在新罗生死生死之际,援手相助,新罗势必感铭肺腑,永为臣服!”
    李庆安寻思了片刻,便对大成庆道:“在去年,渤海王大钦茂曾秘密来长安,我和他签署了一份互助备忘录,那时渤海王也签字了,但他说需要本国朝廷通过后。才形成正式国之契约。我不知道这份备忘录他考虑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成为国书?”
    大成庆要说话,李庆安又摆摆手打断了他,“假如这份备忘录通过。你们就没需要恳求。你们即可以根据条约直接要求大唐出兵,怎么样,这份国书你带来了吗?”
    “带来了!”
    大成庆连忙取出一卷黄绸卷轴”这一份是给唐朝的国书,双手恭恭敬敬奉给李庆安,“请殿下收下!”
    李庆安接过卷轴展开,仔细看了一遍”果然是当初他和大钦茂签订的备忘录,现在已经成了正式旨意,盖有国王的印玺和中书门下大印。也就是以国书形式确定下来了。
    李庆安更关心的是第三条。大唐可以无限期租借渤海国港口。准许唐朝筑城,并同时驻军,那时他和大钦茂的口头约定是不高于三万”所需粮草由渤海国供给,国书上果然有这一条,并且渤海国把军队人数明确下来了,不高于三万。
    但李庆安却没有找到渤海国愿意将哪个港口租借给大唐,国书上没说,李庆安便笑道:“我记得那时和渤海王谈过租借地一事,我们商谈了两个方案”一个是渤海国的南京府沃州港,他准许唐军筑城,这是一个简单方案:另一个方案是土地更调方案”同样是在沃州港筑城”但在剿灭契丹军队后,唐朝可以把契丹土地交给渤海国”作为交换,渤海国另外将北部的理州、华州和安州划给大唐,作为唐朝在渤海国的一块飞地,这两个方案不知渤海国准备选择哪一个?”
    沃州就是今天的朝鲜咸兴港,现在是渤海国的南京府”李庆安希望获得这个港口,为唐军的中转补给,但他真正想要的是渤海国的华州和理州。也就是今天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国畴前的海参葳。
    他知道渤海国一直垂涎契丹的土地”可以用作渤海国的牧场,所以他便以契丹的土地为诱饵,来换取这个北方最重要的港口。
    虽然此时渤海国也和〖日〗本进行大量贸易。但他们对海洋的意识却其实不高。更重要是他们没有明白李庆安的真正目的,渤海国几乎是一致同意第二个方案,以土地换土地。
    “殿下,渤海国选择第二个方案,因为契丹未灭,所以没有写在国书,待契丹灭亡后,我们再做一份弥补。”
    “好!”李庆安欣然道:“既然正式国书已有,那我们就按约定,我即刻出兵,支援渤海国!”
    两名使者下去了,李庆安回光临时书房。他背着手站在*海国地图前久久寻思不语。
    事实上唐王朝灭亡高句丽后,便立刻着手剿灭契丹和粟末韩鞠。但因后勤和地形等条件限制,一直未能成功,天门岭之战,唐军被粟末鞋鞠击败,从此渤海国得以建立,唐王朝见已经无法剿灭渤海国后。只得采纳抚慰的手段,接纳渤海国为属国,但如果有条件,唐王朝是绝对不会抛却灭亡勃海国的计划,,唐高宗、武则天都先后失败了,唐玄宗李隆基时代。吐蕃成为大唐最大的威胁,唐庭只好抛却对东北用兵,先后建立安东都护府和卢龙节度府对东北进行控制。
    现在,该轮到他李庆安来考虑对东北的战略了,在后来的历史上,契丹、女真和满族都走出自东北,其根源就是唐高宗在灭亡高句丽后,没有能够成功剿灭契丹和粟末韩鞠,以至于安史之乱后,契丹逐渐坐大。后来耶律阿保机灭亡了渤海国,建立辽国,一跃成了东北强国,永远成为中原的心腹大患。
    这一点,李庆安很是清楚。他不会让历史重演,也不会将问题遗留给自己的子孙,他准备用五到十年的时间灭亡渤海国和新罗,完全统一东北,所以先在渤海国内部建立海港军事基地,在理州和华州迁移汉民。保障兵源,就是他东北战略中的重中之重了。
    海参葳和咸兴两大港口,可使南北呼应。再加上营州的军队,他有信心,五年内可以让渤海国成为大唐的渤海道。
    这时,一名侍卫走到门口禀报:,“上将军,他来了!”。
    ,“带他进来!。。
    很快。几名亲卫带着魏汝群走了进来,魏汝群虽被封为渤海国的户部侍郎。但时间不长,他内心依然是大唐的子民。
    他跪了下来““臣叩见赵王殿下!”。
    ,“魏军医请起!。。李庆安微微笑道。
    ,魏军医,三个字使魏汝群浑身一震,他这才意识到”李庆安其实对他了如指掌,他又想起了留在幽州的季胜。安禄山军大败,幽州也被史思明占领了。不知他生死如何?他心中布满了对季胜的内疚,羞惭道:,“是季将军给了我机会,也不知他生死如何了?”。
    ,“季将军早已经离开了幽州,他现在在莫州,你不消担忧,他会呵护好自己。。。
    魏汝群一颗心放下,他又问道:,“不知臣有什么可以向殿下效劳!”,李庆安似笑非笑地望着他。”,魏先生,我看过季将军的情报,好像你想加入安西军为军医,是吗?。。
    魏汝群心又悬了起来,他似乎已经隐隐明白李庆安的意思了。李庆安却没有再说下去,他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恍如在想着什么。过了片刻。李庆安停住脚步问他:,“你为何能当上渤海国的户部侍郎?。。
    ,“回禀殿下,这是大英俊的极力要求,他要酬报我的救命之恩。其实这都是季将军的功劳。。。
    李庆安摆摆手,又问道:“那大英俊这人如何?”。
    ,“他身子很弱,路上差点死失落,全仗我保住了他,或许是当人质久了。这人性格很是懦弱,完全没有他父兄的英雄气概。”。
    李庆安点颔首”这种性格正是他所需要的”“那这个大英俊继承王位的可能有多大?。。
    ,“几乎没有”。
    魏汝群叹了口气““大英俊也想继承王位,但事实上他没有势力,他父亲大钦茂才四十岁出头。身体很好,他的两个兄长,世子大宏临和二哥大贞翰都是很强悍的人物。并且相国大成庆支持士子,掌军权的左武卫大将军大勖进却和老二关系很好”没有人支持大英俊,他就是想继承王位也没有可能。。。
    ,“假如这些人统统死失落呢”。
    李庆安注视着魏汝群,“国王、世子、此子、相国、大将军之类,全部都死失落呢?大英俊继承王位可行吗?。。
    魏汝群吓得心惊胆颤,但又不敢不回答。,“假如假如他们都死失落。那只能是大英俊继承王位。。。
    ,“很好!”,李庆安笑了起来““魏先生应该明白我意思了吧!”
    ,“臣明白了!”他觉得自己一阵阵两腿发软,几乎要站不住了。
    ,“明白就好,你立刻返回渤海国,去好好辅佐大英俊,我会放置大成庆去长安,过几年再回去,魏先生,我希望你能做到渤海国相国。,。
    魏汝群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低声道:,“微臣尽量努力……”。
    ,“不是尽量,而是你一定能做到,我会让你做到”。
    说到这里。李庆安忽然压低了声音,对他徐徐道:,“好好替大唐效力,我会保你后半生的富贵”会让你妻子和儿子在长安过得很好,假如你有了异心。那你可明白后果是什么?。。
    魏汝群低下头,片刻才道:,“殿下的意思,我永远不克不及再见妻儿了吗?。。
    ,“不是永远,最迟五年,你替我做五年事情,我封你为渤海县公,如果你想做官。我封你为鸿胪寺卿,让你全家团聚,永享天伦之乐。。。
    李庆安见魏汝群还是有些犹豫,知道他不肯信自己,李庆安心中微微有些起火了,自己是赵王。天策上将”他竟然敢不信自己的话?
    但现在魏汝群是他东北战略的关键角色。若没有他,李庆安就准备直接强攻了,但那样对渤海国几十年积累的茂盛伤害太大,李庆安希望能完完整整将渤海国接收过来,而魏汝群就是这么一个关键的角色。
    李庆安也只好先放下身份抚慰好这个渤海国的汉人高官了,他取出一支令箭,一折两断““我李庆安如有欺骗,如同此箭”。
    魏汝群跪倒在地,悲声泣道:,“以殿下之九五尊,竟为卑臣折箭,卑臣肝脑涂地,死不足惜,卑臣愿为大唐效命,为殿下效命,把渤海国版图并入大唐。。。
    '  '
第六百八十七章 河北风云(上)
    第六百八十七章河北风云(上)
    夜色深沉,厚厚的乌云遮蔽了天空,没有月色和星光,十几步外便看不清楚物体,黑黑暗,黄河也难以看清了,入秋后,这条波澜浩荡的大河已不再像夏天那样奔流,而像狂风雨后,渐渐趋于平静的昏暗大海,但水面依然有微波泛动。
    这是一年内渡河的最好时节,夜色掩护中,一艘百石渔船在起伏的海浪中向北快速行驶,船上除三名船夫外,就只有一名身穿灰色长袍的男子,身旁摆放着一副货担,看模样是一个商人,但他坚毅的目光和始终挺得笔挺的腰板,就说明他其实不是什么商人,而一个小商人,哪有雇船渡河的可能。
    他确实不是商人,他是唐军的一名标兵,名叫周元,渡河去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
    他是从济州的卢县渡河,前往对岸博州,这一带河面虽宽,但水势平缓,很是便利渡河,船只在河边上行驶了大半个时辰,渐渐地,他已经看到了对岸的黑黝黝的、像围墙一样起伏的影子,那是对岸的树林,能看见树林,说明他离岸边已经很近了。
    “糟了!”
    一直缄默的船夫忽然叫了起来,夜色中传来了划桨的声音,他们已经一左一右被两艘巡逻小船包抄了。
    “把桨扔到水里去,跪在船上,否则我们放箭了!”
    两艘巡逻船已经到了十步外,船上各有十几名士兵,都端着弩箭,冷冰冰地瞄准了他们。
    “听他们的!”
    周元沉声道:“不消担忧,我就是来找他们的。”
    几支船桨都被扔进水中,船夫们跪了下来,将手高高举起,周元也跪了下来,船身剧烈一晃,几名魏博士兵跳上了船,他们一言不发,开始在船上搜查。
    火把点亮了,一支火把靠近周元,将他脸照亮了,一把锋利的刀压在他脖子上,对方冷冷道:“你是对岸探子?”
    周元举起手平静道:“我只是信使,给你们田将军送一封信。”
    ‘砰!’的一声,有人用刀柄狠狠砸在他后脑上,周元一下子被砸晕过去。
    “他娘的,明明是探子,还敢骗老子,老子杀了你!”
    为首的魏博军校尉却眉头一皱,制止住同伴的行凶,“不要鲁莽,先搜他身。”
    两人迅速搜查周元的身子,一人高喊道:“找到了!”
    他从周元的怀中搜到一封信,递给了校尉,“头,你看是不是这个?”
    魏博军校认识几个字,他接过信对着火光,看了一眼,马上吓得站了起来,“快,快把他弄醒!”
    片刻,周元被对术士兵连掐带拍脸地弄醒了,校尉将信还给他,一抱拳道:“真是抱愧了,我们是例行公事。”
    周元接过信,待头痛稍稍平缓一点,便道:“时间紧迫,请带我去见你们田将军,另外,这艘船与我无关,请你放了他们。”
    校尉一摆手,“放了这艘船。”
    周元跟他们上了巡逻船,两条巡逻船很快便走远了,消失在沉沉的黑雾之中,小船脱离了危险,也开始返航了。
    .........
    河北道从安禄山造反到史思明拥兵自立,再到安史易州大战,时间已经延续了一年多,此时的河北已经满目苍夷、千里赤野,原来数百万人口富贵地区,人口已经锐减到一成,剩下的人口聚居在幽州、魏州和营州等少数地区。
    到了今天,军阀混战的恶果已经显现出来,无论对安禄山、史思明还是田承嗣,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粮草、生铁,而是人,没有人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无法支撑他们的军队。
    田承嗣手中有六万军队,他控制的魏、博、贝三州还有二十余万人口,这二十余万人口显然是无法养活六万大军,无奈之下,田承嗣只得下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