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第6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张筠有些愕然,“裴少帅,难道不支持殿下即位吗?”
    “我不是不支持,我是希望政事堂能再和他谈一谈,明确一下将来政事堂的权力。”
    裴显和颜真卿私下谈过,最好政事堂能和李庆安进行一次谈判。
    张筠的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如果政事堂和他谈不拢呢?裴少师是不是就禁绝备支持他即位,而改换支持他人即位?如果是那样,裴少帅筹算支持谁即位?”
    “这”裴显有点被问得哑口无言。
    张筠又道:“裴少师,请恕我直言,如果没有赵王殿下撑起这个大唐,大唐早已四分五裂,安禄山也早已杀入关中称帝,胡人饮马中原,汉人生灵涂炭,我也早成为黄土中一具枯骨,或者卑躬于安禄山膝下,我们还有什么政事堂商讨军国大事吗?裴少帅,不知想过没有,一国不克不及无君,这是天道,可大唐无君久矣,为什么又能运转顺畅呢?那是因为赵王殿下早已担当起了君王的之责,不是吗?他已经是事实上皇帝陛下,只不过没有圣上的名分罢了,我们今天要做的事,就是给他名正言顺。”
    “可是大唐有皇帝在,有太后在,怎能无君久矣?”
    裴显认可李庆安是大唐的国柱,但他对张筠的这句无君之话很不服,不克不及因为李庆安的作用,就否认大唐皇帝存在。
    “那个两岁的屁孩么?哼!听还尿床。”
    张筠的语气中布满了对皇帝的轻蔑……“裴少师,朝廷上下恐怕只有当他是皇帝,朝廷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一台,上千名官员大臣,有谁真心去拥戴一个两岁的孩子做皇帝?他能挽救大唐危亡?他能率领百官实现中兴?裴少师,我劝还是现实点吧!我们只要能尽力保住他一条命,已经是尽到为人臣之道了。”
    “那筹算怎么办?就直吧!”裴显发现自己和张筠没有共同语言,他已经禁绝备再和张筠讨论下去了。
    张筠也有点不喜欢裴显的书生意气,其实他也希望李庆安能继续连结政事堂现在的权力,在这一点上他和裴显的初志是一样,但他们的做事风格不合,裴显比较书生意气,偏向于先签订君臣协议,用协议来约束李庆安将来的皇权,而张筠则比较现实,他认为他们和李庆安没有谈判的余地,只能在以后再慢慢规劝李庆安。
    固然,李庆安现在就做得很好,他也未必会改失落现在的权力架构。
    “裴少师,既然楚州已出宝玉,那就是天意,我希望我们政事堂能够利用这件瑞兆进行大力宣传,让天下士民都明白,赵王殿下即位乃是天意!”
    停了一下,张筠看了看裴显的脸色,这才又试探着道:“如果裴少师心中还有疑虑,也无妨称病一旬。”
    其实这才是张筠来造访裴显的真正用意,裴显称病一旬,那就由他张筠再执政事笔一旬,这样,他就有了策划这次瑞兆事件乃至民意的主要功劳。
    裴显沉吟了片刻,他明白张筠的意思,尽管他始终希望和李庆安谈一谈,但他最终还是承诺了,让张筠再执政一旬,他也知道,李庆安即位是大势所趋,他阻拦不了,固然,他也不想阻拦。
    随后两日,楚州出宝事件便传遍了长平安城,这一次有闻名天下的大诗人李白鉴定,是隋初之物,原本应该在隋初或者唐初呈现的宝贝,却时隔百年后呈现了,虽然有些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巧合,但绝大部分人认为这就是天意,一时间,长安的市坊军营都在谈论此事,各大酒肆茶馆,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议论着天意的呈现。
    ‘宝玉出’天下定,宝玉现,圣人出。。
    史思明和安禄山的造反已经平息,南北唐也已统一,割据荆州和江准的荆王和吴王都已消失,天下安靖,强烈地预示着大唐新皇帝的呈现,预示着大唐中兴的开端。
    在长安东市的太白酒楼内,生意格外火爆,人来人往,客人络绎不绝,在二楼的大堂内也是热闹很是,百余酒客一边喝酒……边听一名商人讲述自己的经历,众人听得都入神了。
    商人是洛阳人,一年前带一千匹丝绸随商队去信德经商,最近丹刚回来,看他样子是发了大财。
    “们做梦也想不到!我居然在大海上看见了我们大唐王朝的龙旗,简直是不成思议……”走来打着天旗,拉着横幅,国子酱下面的七座晕府,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等等各府学子都加入了游龘行,有跨越十万名士子。
    这就是张筠的策划了了,他是大唐的文坛领袖,国子监祭酒韩择木是他所举荐,他可以策动大唐的文人来为李庆安造势。
    十万名士子上街游龘行,国子监祭酒韩择木走在最前面,他身后跟着数百名博士助教,在浩浩荡荡的步队中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帜和口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支持北伐,踏破突厥!。
    ‘支持赵王即位’大唐中兴!。
    ……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年轻人的热血和激情,年轻人对国家兴盛的渴望,年轻人对大唐中兴的向往,此时都写在一张张布满了热情和期盼的脸上。
    他们是从内心深处支持李庆安成为大唐的皇帝,这是一个兵的传奇,从一个戍堡兵一步步成为挽救大唐危亡的柱梁,这是每一个寒门士子的梦想。
    十万士子将用一天的时间游龘行全城,让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他们对李庆安的支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互相传递着签名册,用墨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士子们的大游龘行升来了万人空巷,近百万长安的民众夹道欢迎,热烈鼓掌,为年轻的学子们喝彩,甚至越来越多的大唐士民也被士子们的热情威染,加入到游龘行步队中来。
    一直走到黄昏时分,二十万士子和长安军民终于走到了终点,长安朱雀门,七名士子代表将重达百斤的几十本签名册交给了在这里等待多时的大唐七名相国,表达了他们支持李庆安即位的心愿。
    无独有偶,就在士子们举行大游龘行确当天下午,近千名朝廷职官,上至右相国,下至从九品吏,一齐来到大明宫宫前,千名职官向太后请龘愿,恳请太后下旨重立新君。
    当天晚上,沈太后从大明宫内发出了旨意:……天降瑞兆,民意沸腾,千官所向,大势已趋,哀家当顺从民意官心,大唐当重立新君,现着令政事堂重选新君,百官公推,新君既定,幼皇当正式退位。。
    老高的新书基本上都是平均四千字一章,现在已经三万多字,可以一观,大家手上有推荐票的还望投给老高新书《皇族》。
    老高威激唏嘘!!
    '  '
第七百零七章 箭灭回纥
    第七百零七章箭灭回纥
    阴山内,战鼓声如雷,铺天盖地的回纥军如狂涛般涌来,黑压压的骑兵俨如巨大的地毯,将整个峡口都铺盖了,战马奔腾,杀气冲天,这是一万五千回纥骑兵策动了冲击。
    在北山坳口,一万唐军步弩和六千骑弩已经列阵就绪了,步兵排成三排,骑兵排成两排,一万六千把弩箭刷地端起,冰冷冷地弩箭瞄准了呼啸而来的回纥骑兵。
    回纥骑兵越来越近,已经进入百步了,呼喊声响彻阴山谷地,已经能清晰看见他们的狰狞面容,骑兵高举战刀,一万五千骑兵形成的冲击气势异常壮观,恍如整个阴山都在颤抖......
    在唐军步队中,指挥官贺娄余润脸色冷漠,在他眼中,这些回纥骑兵恍如已经是行尸走肉,和死人无异,他的声音在风中回荡:“准备射击—射!”
    “咚!咚!咚!”密集的鼓声敲响了,唐军的第一轮六千支弩箭脱弦而出,密如飞蝗,黑压压地形成一片铺天盖地的箭,瞬间便呼啸着射至敌群,箭矢强劲,霎时间回纥骑兵人仰马翻,战马扑地,骑兵被摔出去,随即被卷入密集的马蹄,马踏如泥,使回纥军冲击气势为之一滞......
    但第二轮又是六千支弩箭呼啸着射至.....第三轮三千支弩箭射至.....又是一轮六千支弩箭射至,唐军以三段射处所式轮射,周而复始,回纥骑兵恍如就在密集的狂风箭雨中前行,透不过气来,死伤惨痛,血雾弥漫,他们的冲击始终集中在百步到五十步之间,他们无法打破五十步这条生死线。
    战马和回纥士兵的死尸在五十步一线上已经聚积如山,形成一道两丈宽的死尸屏障,事实上,后面的回纥军也很难越过这道屏障。
    三里外,数万回纥骑兵在观战自己军队的突围,唐军铺天盖地的箭矢令他们胆寒,葛勒可汗见前锋冲击军队死伤已经过半,心中万分沮丧,但他已经没有选择了,他刚刚接到了消息,他的老巢翰耳朵八里已经被唐军、同罗及沙陀人端了,让葛勒又气又急,唐军或许还会手下留情,但同罗及沙陀人等,那些都是他的死敌,他可以想象他子民的悲惨遭遇,他都要急疯了。
    “再加两万军,命令史朝义,今天无论如何给我冲开唐军的,如果再失败,让他提头来见!”
    葛勒可汗下了狠心,又是两万回纥骑兵漫山遍野冲上去,他想全军压上,可他又怕全军覆没,在患得患失中,他内心矛盾之极。
    唐军除一万六千弩军外,阵地一里外,还有五万唐军骑兵执弩以待,主将是李晟,李庆安已经将整个拦截指挥权放给了他。
    李晟便将十五万大军分成三班,昼夜不断地监视拦截回纥军队的突围,不给他们一点机会。
    这时,李晟也发现了回纥军增兵的消息,他一声令下,“再加一万五千骑弩!”
    立刻有三支唐军骑兵催马迎战上去,这样一来,唐军弩兵便跨越了三万人,这是一支无比强大的弩箭军队,也是安西历年来所投入弩军人数最多的一次,弓弩军和陌刀军历来都是大唐对游牧民族最犀利的两支军队,尤其是万人弩兵阵,那更是草原骑兵的恶梦。
    唐军的训练有素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三万弩军在军旗的指挥下,迅速转换阵型,融汇排列,在极短的时间内再一次形成新的三段射阵型,但这一次更加强大,每一轮都是一万支箭射出。
    两万余回纥骑兵俨如山中吹起了一股狂风,千军万马向唐军阵营冲来,马蹄敲打着阴山,气势骇人,三万唐军骑兵却稳如泰山,三万把骑弩齐刷刷地端起,冷冷地瞄准了俨如惊涛骇浪般奔腾而来的回纥骑兵.....
    “射!”
    鼓声大作,万箭齐发,强劲的箭矢像死神卷起的风暴,霎时间便席卷进了密集的回纥骑兵群中,惨叫、马嘶、匍匐摔倒,当一轮三万支弩箭射进回纥骑兵群,就俨如秋风秋雨横扫落叶,一阵疾风骤雨后,回纥骑兵群便已死伤近三成。
    指挥这次突围的回纥副将之一是史朝义,葛勒对他已经恨之入骨,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他头上,若不是他来求援,回纥怎么会面临被毁灭的危机,史朝义被迫亲自上阵,担负冲击指挥官,也就是敢死队队长。
    第一轮惨败,他侥幸躲过一死,只是战马被射倒,他逃脱一条命,可第二轮二万军再次压上,他又再一次成了前锋。
    史朝义感觉到自己已经没有活路了,他只求一死,史朝义挥舞战刀大声叫喊:“冲上去!冲出一条血路!”
    就在这时,唐军的第二轮三万支又一次发射了,俨如蝗群掠过草原,再次扑进了回纥人的骑兵队之中,这一次史朝义没有幸运之神垂青了,他同时被三支弩箭射中,惨叫一声,栽倒下马,一支弩箭射穿了他的心脏,史朝义就地毙命。
    高坡上的葛勒可汗亲眼目睹史朝义被射死,史朝义之死他毫不怜悯,但他的回纥精锐战士就像草芥一样被唐军的弩箭大片大片杀死,令他心都要滴出血来,再冲下去只能是全军覆没。
    葛勒可汗已经无计可施了,他只得痛苦地抛却这一次突围,“全军撤回大营!”
    这已经是他第七突围失败了,累计死伤已经跨越五万人,就算把全部大军压上去也不可,唐军也有五万大军在一里外候命,人多,死得会更多。
    他一声令下,剩下的一万六千余回纥骑兵便如潮流般退回来了,随即大军退回了大营内,阵地上只留下遍地尸体和痛苦的伤兵,鲜红染红了山间草原。
    李晟见回纥骑兵已经退却,便下令道:“除轻伤者可俘虏外,其余重伤一概杀死!”
    .........
    唐军大营位于战场五里之外,紧靠阴山北麓低缓的矮坡下,尽管唐军大营依然没有使用营栅,但这一次他们在靠近大营的一里规模内,修建了三道七尺高的土墙,三道土墙别离长约五里,用来防御回纥骑兵的冲击。
    唐军十五万人的大营密密麻麻。延绵数里,他们已将回纥主力堵在阴山内足足有一个月之久,连着打退了回纥骑兵的六次冲击突围,已经成功地将回纥堵死在阴山内。
    李庆安其实不急,他要完全困死这支回纥主力军,他需要给崔乾佑时间,他获得崔乾佑的消息,唐胡联军像蓖子一样在草原梳理残存的回纥及突厥部落,并将他们全部赶到翰儿朵八里城,翰儿朵八里的草原已经聚集了五六十万人,即将大功告成了。
    现在已经是六月初,天渐渐热了,也预示着返京的时间快到了。
    军营的西北一角是特殊之地,这里是唐军的战地医院,由五百多顶帐篷组成,是唯一有营栅包抄的一处军营,军营内有一千名女护兵,她们接受过严格的医疗救治培训,便开始担当起抢救唐军和回纥军伤兵的重任。
    李庆安部的伤兵其实不多,主要是歼灭史思明时有一千余伤兵,伤兵大多来自李光弼的军队,他们和留在九十九泉的突厥骑兵恶战一场,阵亡了两千余人,伤兵跨越五千,现在伤兵全部送到了李庆安的大营内接受救治。
    一千女护兵是由女中郎将高雾统帅,她率领一千女护兵来得稍晚一步,正好赶上对史思明的战役。
    大帐一片忙碌,唐军伤兵大部分都伤情稳定了,都在大营内慢慢期待康复,而这些天接受抢救的都是回纥轻伤兵,他们被救治好后,将会成为唐朝的矿籍劳工。
    最大的一座营帐内躺了近百人,他们都是刚刚被送来的伤兵,痛苦声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