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第6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堂先是一片寂静,随即即是一阵大乱,所有人都吓得魂不附体,用袖子遮面便逃,东奔西逃,刚才还信誓旦旦怀疑李庆安身份的新平郡王李俨更是吓得钻进桌子下。
    “轰!”一声巨响,四周的窗户全部被撞开,两千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冲进了大堂,他们个个腰挎横刀,手端弓弩,瞄准了乱作一团的宗室。
    “谁都禁绝动!谁敢动,就杀了谁!”
    大队士兵的冲入和厉声叫喊,使在场的宗室都不敢动了,每个人趴在地上,吓得瑟瑟颤栗。
    这时一阵脚步声,季胜带着百余名士兵大步走进来了,他目光严峻地扫了大堂一眼,厉声道:“有人举报这里在聚众造反,按唐律当斩!”,听要杀头,众人吓得瘫失落了,李俨第一个夹喊:“将军饶命!我们都是大唐宗室,在商议支持赵王殿下即位!”
    所有人都暗暗鄙夷李俨,但这个时候,也顾不上其他了,保命要紧,众人纷繁跟着大喊:“是!我们都在商议支持赵王即位,绝没有造反,”,季胜冷笑一声,胡沛云得很对,这些宗室个个是软骨头,稍有吓唬,便一个个惊得屁滚尿流。
    他不睬会,这些宗室必须要先关上几个月,让他们一一写下悔过书才行。
    他一挥手,“把他们全部带走,关进内卫监狱严加拷问,一定有人想造反!”
    士兵们一拥而上,不管这些宗室如果哭喊耍赖、不肯起来,抓住他们的脚和脖子,将他们硬抬出了盛王府,扔进早已准备好的几十辆铁皮马车内,轰然关上车门,马车迅速向皇城标的目的驶去。
    此时正是二更时分,大街上都已戒严,一井寂静,只有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
    '  '
第七百零九章 奉先夜话
    第七百零九章奉先夜话
    奉先县是京畿道最东北的一个县,这天黄昏,十万凯旋唐军抵达了奉先县,李庆安下令大军扎营,休息一夜再走,大营驻扎完毕,天色已经渐渐黑了。
    大营内士兵们聚在一起吃饭,今天大军正式进了京畿道,气氛也格外热闹,此时已是处暑,最热的日子他们已经在行军途中度过了,夜幕降临后,空气中已有了一点凉意。
    大家都聚在帐外吃饭,和平时的干粮干肉就清水不合,今天的晚饭是煮好的热腾腾白米饭,大碗的肉、大碗的鱼,还有很少吃到的蔬菜,甚至每人还有一瓶酒,这便使得士兵们的兴致格外高昂。
    战争终于结束了,和平时代降临,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布满了向往
    “我想回家看看孩子,已经两年没有看见我的娃崽了,还有我的婆娘,想他们!”
    一名队正老兵由衷地叹道,他喝了一点酒,脸色通红,因兴奋而出现一层光泽,眼中布满了对家乡和妻儿的思念。
    “贾大,两年没回家,娘子会不会和他人那个了”一名年轻的士兵鲁莽地开玩笑道。
    他话音刚落,便被旁边的士兵狠狠敲了一记脑壳,骂他:“有这样话的吗?这是扰乱军心。”
    那个叫贾大的队正摆摆手笑道:“我娘子不会,她和我从一起长大,本份得很,家里还要种地,伺奉公婆,照顾孩子,她哪里可能和外面人胡来。”
    “忘记了还有军婚巡检司呢!”旁边忽然传来一声低笑。
    士兵们一抬头,都吓得站了起来,只见他们主帅李庆何在两名亲兵的陪同下,就站在他们旁边。
    “上将军!”
    李庆安笑着摆摆手,“大家坐下吃饭,也给我一个位子。”
    众人纷繁向两边让开,留出一个空位。
    李庆安坐下,两名亲兵给他盛了一碗饭,李庆安笑着对他们道:“们也坐下吃饭吧!不要站在后面。”
    亲兵也坐了下来,和众人一起吃饭,李庆安见众人都不敢动,便用筷子指指菜饭笑道:“大家都是军中兄弟,不是外人,大家尽管吃饭。”
    众人这才继续吃饭,一边吃饭,李庆安一边笑着问贾大道:“我记得好像在安西就见过,的脸型很有特色。”
    贾大是个国字方脸,特别方,容易给人印象深刻,他欠好意思地挠挠头笑道:“上将军得没错,在撒马尔罕神庙,卑职见过上将军一面。”
    “撒马尔罕,哦!那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那怎么只混了一个队正?最起码也应该是个校尉吧!”李庆安笑着问道。
    贾大脸上发热,他虽然从戎时间很长,但立功却不多,要冲上去拼命时,他就会想起家中妻儿父母,脚下就慢了,安西军是以军功封赏,所以很多比他晚参军的士兵都提升为旅帅校尉了。
    他连忙道:“回禀上将军,卑职这次抢到了葛勒可汗的人头,回京后应该升校尉了。”
    李庆安笑了起来,“呵呵!原来葛勒可汗的人头是被抢到的。”
    作战前他下了命令,活捉葛勒可汗者官升三级,赏银五千两,取其人头者官升两级,赏银千两,所有军功都已记下,回京后将一并封赏。
    “很好,那以后有什么筹算,对了,家在哪里?”
    “人原是蜀中简州人,现在家在碎叶,婆娘和儿子,以及父母都在碎叶,儿子已经七岁了,卑职已经参军五年,听参军五年可以退伍,如果真是这样,卑职就想回家了,给父母养老送终。”
    李庆安点颔首,“得没错,现在兵部正在制定律法,以后还是会实行府兵制,参军五年即可退役,边军也是一样,以后迁移到边陲的汉民会越来越多,会逐渐取消军户而实行府兵制,现在虽然还没有正式公布,不过按安西军旧例,满五年可以退伍,也可以继续参军,追加三十亩田,不想吗?”
    “哎!卑职没有兄弟,婆娘一个人在家太苦了,我想回家撑起来,并且这次得了赏银,我还筹算在碎叶城开店做买卖,我会突厥话,很便利。”
    “不错,很好的想法。”
    李庆安赞扬一声,又笑着问其他士兵,“们呢?老家是哪里的,有什么筹算?”
    “回禀上将军,人是长安人,参军两年,还想继续从戎。”
    “回禀上将军,人是关内道庆州人,从戎三年,家里有上田三十亩,积累军功,退役后能得上田二十亩,家里有五十亩地,人也心满意足了。”
    这时,越来越多的士兵围了上来,周围已经有几百人了,李庆安见一名士兵想可有点犹豫,便笑着指指他,“来!”
    士兵连忙道:“回禀将军,人叫王子毅,扬州人,参军三年,原是庆王田庄的逃户,家里有老母妻子和孩子,还有一个弟弟,现在家安设在河东蒲州,因人参军分到二十亩地,人筹算申请去安西参军,这样家里就能获得一百五十亩地,人善于种茶,准备退役后再买一座山种茶。”
    李庆安笑着点了颔首,“这位兄弟想去安西,可以这是很明智的决定,新兴的处所总是会布满机会,未来三十年,安西地区城市给予大唐兴盛最有力的支持,据我所知,今年以来已经有近两万士兵申请全家迁去安西,至于民间还有几多人想去,我就不知道了。”
    “可是上将军,大家就是有点担忧平安,究竟结果大食人、还有拜占庭人、还有可萨国都环居四方,安西容易受到外敌入侵。”一名士兵担忧地道。
    李庆安笑了,“这位弟兄的担忧估计也是大大都人的担忧,其实我觉得担忧的应该是大食人、是可萨人才对。”
    众人都一起哈哈大笑,李庆安摆摆手又笑道:“我们大唐之所以能称雄于安西,主要一个原因是我大唐有天下最犀利的弓箭,有最坚固的铠甲,还有最守纪律的士兵,以后我们大唐的武器还会成长,尤其天雷武器,我刚刚获得消息,安西火器局已经研制成了最的震天雷,们猜猜有多?”
    现在大唐最的震天雷大概和南瓜大,众人纷繁料想,和甜瓜一样大,和柚子一样大,李庆安还是笑着摇了摇头,“告诉大家吧!和核桃一样大。”
    众人一声惊呼,贾大睁大了眼睛,“上将军,那么,能有杀伤力吗?”
    李庆安给大家做了一个比试,他将米饭捏成核桃大一团,又随手拔一根草,饭团内,对众人笑道:“大家看见没有,外形应该就是这样,这是一颗最的震天雷,其实也不克不及叫震天雷,只是新名字没有想好,关键是这根引线,我们的引线技术已经相当作熟,完全能控制药粉均匀燃烧,这样我们再利用弹弩,一名士兵就可以将这枚震天雷发射出去,大家想想看,假如一万名士兵同时发射,这该是何其壮观,还有大马士革的镔铁技术和信德的乌兹钢冶炼技术,我们已经掌握了,我们还在吐火罗找到了最好的铁矿,将来我们的子孙会做出钢管,发现更新的火器,总之,我们的武器会越来越犀利,西方人永远也难以和我们抗衡。”
    李庆安的话在士兵们中激起了一片掌声,李庆安见围上来的人越来越多,他便起身笑道:“我回去了,不迟误大家吃饭,大家早点吃完饭休息。”
    他离开士兵群,返回了自己的中军大帐,大帐内放置着一张四丈长、三丈宽的大唐万里江山沙盘,制作这张沙盘耗时一年,是用二十三块沙盘合并和重新制作而成,天下就只有这一张。
    李庆安慢慢走到沙盘前,凝视着大唐万里江山久久不语,他知道自己此时已经是大唐皇帝了,这个消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大唐的四面八方传播。
    现在是庆平三年,从天宝五年他进入这个朝代,时间已经整整过去了十一年,十一年的漫长岁月,他从一个的戍堡士兵一步步走到今天,成了权倾天下的大唐皇帝,这其间血雨纷飞、硝烟连天,数百场战役和百万人的死亡,他们的累累白骨铺成了自己的帝王之路。
    ‘勃律之战、石堡城之战、怛罗斯之战、花剌子模之战、吐火罗之战、大非川之战、潞州大战、回纥之战’
    一场场波澜壮阔的战役,一个个舍身为国的士兵、一段段的永铭史册的历史,这一切都将渐渐被岁月淹没。
    李庆安轻轻叹了口气,他抚摸着无名指上的一枚红宝石戒指,这是石国国王郑重献给他,红宝石是那颗光明之神朋分成八块后的其中一块。
    他忽然想起了俱兰,那个曾经让他刻骨铭心的石国公主,那段只有十天的恋情,如烟花般短暂,她却引来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中亚争霸历史,最后她在熊熊烈火中献出了自己最圣洁的生命,她已经去世了五年了,河中大地已经渐渐恢复了生机,伊斯兰教与祆教已经能和平相处。
    她的坟前也应该是芳草凄凄了,他亲手种下的那棵苹果树早已结出了累累果实,她长眠于那片富饶的土地,只是自己何时才能再去一次她的坟前祭祀,这一生,他还能有机会吗?
    他心中酸楚,对往事的追忆和留恋,对那片曾让他撒过鲜血和汗水的土地的一种思念,对所有逝去的人,一个个曾经活生生在他生命现过恋人、战友、子民甚至仇敌的怀念,李庆安心中悲情难以自抑,这一刻他竟忍不住潸然泪下
    两天后;十万大军抵达了长安明德门;明德门外,三百余名重臣在政事堂七名相国张筠、崔宁、裴旻、颜真卿、王缙、刘晏、郭子仪的率领下,一起到城外迎接大唐皇帝李庆安的归来。
    十万唐军已经在重新列队,浩浩荡荡,延绵十里,三千虎贲卫精兵列队于步队的最前面,李庆安身着安西军明光黑甲,头戴金盔,手握百战横刀。
    他催马缓缓来到百官面前,三百余名重臣跪下了,用一种最虔诚的姿态迎接大唐皇帝的归来。
    “臣等拜见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万岁!”
    李庆安深深吸了一口气,用一种柔和的语气,对百官们微微笑道:“各位爱卿平身!”
    完这句话,连李庆安自己都觉得这不是他的话,他有一种做梦般的感觉,好像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但眼前的情形又是真真实实,不是做梦。
    “谢皇帝陛下!”众大臣起身,李庆安的归来让所有人都喜悦万分,从今天开始,大唐将进入一个雄主明臣的时代。
    李庆安对众人缓缓高声道:“蒙各位大臣厚爱,奉庆安为主,今天,在明德门前,我与大家约法三章,自我开始,大唐朝廷不消内宦为官、朝廷内外不以言获罪、不使用廷罚,罪与否,以唐律论处。”
    众大臣马上欢声四起,李庆安这三条一直是他们心中大患,宦官自古就是朝臣的仇家,历朝历代,宦官祸国时时可闻,本朝自玄宗李隆基开始,便开了卑劣的先例,高力士、袁思艺、鱼朝恩、李辅国等等宦官先后掌握大权,李庆安下令严禁宦官为官,这怎能不让他们欢欣鼓舞。
    还有不以言获罪、不当廷惩罚,也是大臣们所期盼,这样一来,必定有言官诤诤,有大臣敢谏敢,此约法三章,将是大唐中兴的基础。
    大臣们齐声高喊:“陛下圣明!”
    一阵马蹄声,几名宦官骑马奔至,他带来了大唐皇帝的信物,大臣们纷繁让开一条路,三名宦官捧着金盘走上前,金盘中铺着锦缎,第一只金盘内是一柄开国之剑,是唐高祖李渊的开国佩剑,为大唐历代皇帝所佩戴,被李亨带去了成都,唐军从南明宫内缴获。
    宦官走上前,双膝跪下,将金盘高高举起,“这是太后命奴才们送来,请圣上收下。”
    亲兵将金盘呈上,李庆安拾起剑,只见剑身古朴,剑鞘上刻着,‘受命于天,持剑开国’八个大字,他点颔首,将剑配在身上,又向第二只金盘望去,金盘内是皇帝的朱笔和玉玺,但不是国玺,国玺是在符宝郎手中,皇帝无权加盖国玺,这只是私人印章,批阅奏折时所用。
    第三只金盘是一身赤黄色龙袍冠冕,他笑了笑,命心腹将所有物品收下,这时张筠上前禀报:“请陛下入宫习礼准备,明日卯时三刻,将正式举行即位大典,接受百官朝贺。”
    “好,传我命令,大军入城!”
    李庆安一声令下,十万唐军举行了浩浩荡荡的入城仪式,此时长安已是满城空巷,近百万长安民众齐聚朱雀大街,热烈欢迎唐军凯旋入城,更是热烈欢迎他们新的大唐皇帝陛下,十五万关中驻军在朱雀大街两旁列队维持着秩序。
    李庆安已经登上了鸱锍玉辂,这是皇帝御用马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