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营内,李庆安正在接待一名重要的客人,客人是从京城而来,便是李林甫的贴身侍卫长陈忠。
    “相国的命令是杜泊生决不能进京。必须半路处理掉,我便是受命而来,请将军派人协助我。”
    李庆安着完李林甫的手令,还给他又便道:“既然有相国的命令,我当遵从,你请稍等,我这就安排!”
    他出去找到了荔非守瑜,给他说了几句,荔非守瑜一阵惊讶,他立玄兴奋道:“这样最好,干掉杜泊生。那十万两黄金之事便不会再有人知道。”
    “我也是这样想,正好借这个机会除掉这今后患,你带十几名弟兄协助陈忠。”
    “我知道了。我这就去。”
    “等一下!”李庆安又叫住了他。“吁贻县那边情况怎么样了?”
    “放心吧!有崔平协助,我们都布置好了,保证天衣无缝。”
    李庆安点点头,他刚刚接到消息。阎凯和大都督府的罗参军先后向北而去,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去旺贻县。
    安排好了各个环节二李庆安轻轻松了口气,他抬头看了看蒙蒙细雨。已经是下午了,便立刻下令道:“给我备马!”
    李庆安翻身上马,带着几名心腹随从向高邮县方向疾驰而去。
    和扬州一样,吁胎县这几天也是细雨蒙蒙。从早到晚,雨丝不断。官道上人烟寥寥,河道也是一样,自从杜泊生盐案暂时告以段落后。检查署的工作明显地轻松了。不再每船必查,绵绵夜雨中,他们更喜欢呆在屋里喝酒赌博,十几名衙役谁也不想出去。
    “署正,外面好像有船来了。”一名衙役见河面上来了几艘小船。
    署正瞥了一眼,踢了一名衙役一脚,“秦三,你去看看!”
    “为什么总是叫我肆”
    那名叫秦三的衙役嘟囔着起身出去了,他来到河边,用手遮住眼帘看了看,来了四艘船,船上有人影晃动。
    “喂!你们是干什么的?”
    “瞎了你狗眼,我们是庆王府的人。”船上有人冷冷答道。
    衙役吓了一跳,连忙跑回屋舍。低声喊道:“署正,外面船上说是庆王府的人。
    署正一愣,庆刁凶人怎么会来他纹里。汉时,另边的名衙役喊道!旧啃业快看。那边还有几艘船。”
    署正趴在窗前向外望去,夜色中,只见在河道的另一边也有几艘船,但他们并没有动,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他心中暗叫一声不妙,恐怕今晚会出事。
    “大家听我的,一个个溜出去。跑得越远越好,保住小命要紧。”
    说完,他自己一溜烟地从后门跑出去了,撒开脚丫子拼命向夜色中跑去,十几名衙役也一个跟着一个。片刻便跑得干干净净。
    河道中,阎凯目光紧张地盯着水面。水面起伏晃动,有人潜下去了。忽然,一阵水花翻滚,一名汪民浮上水面道:“老爷,下面是有几艘沉船,船上都是铁箱子。”
    阎凯大喜,连声道:“快!快捞几个铁箱子上来看看。”
    渔民扯着一根绳子又潜下去。另外两名雇来的渔民也下水了,他们在水底翻腾,片刻,一名渔民浮上来道:“可以了,拉绳子。”
    阎凯抢过绳子慢慢向上拉,他激动碍手直发抖,慢慢地,一只铁皮箱子被拉了上来。几名随从将箱子抬上船。擦去箱子上的水,一人点燃一根火把凑上前。
    “打开它!”阎凯颤声道。
    “咔”地一声,铁箱子被撬开了。随从从里面取出几尊小铜佛像,“先生,都是铜像。”
    这时,另一只铁箱子也被拉上来了,打开箱子,里面则是几个铜木鱼。“先生,这里面也是铜器。”
    阎凯呆了半晌。他忽然想到什么,立刻拔出匕首,在铜佛像上重重地戈了一刀,刻出一道深深的痕迹。里面还是铜。
    阎凯无力地坐下来,“怎么回事?怎么都是铜器。”
    突然,那名拿火把的随从一声惨叫。一支箭射穿了他的胸膛,栽下水去。
    周围人惊呆了,他们忽然反应过来。一起大喊:“有人袭击我们!”
    众人纷纷卧倒,阎凯也被人按倒在船上,不过对方射出一箭后便没有了动静,阎凯挣扎起来向来箭方向望去,只见黑暗中出现了几条船。船上有二三十人,个个手执硬弩,黑衣蒙面,为首是一名身材高大的军官,从官署射出的淡淡灯光映在他的脸上,尽管他用黑巾蒙面,但仍然掩饰不住他眼角眉梢露出的得意笑容。
    “罗参军。”
    阎凯一眼便认出了此人,他狠狠一拳砸在船体上,低声骂道:“该死的混蛋!”
    “先生,我们怎么办?”
    阎凯不甘心地看了一眼船上的铜器,只得下令道:“快!离开这里!”水中的汪民推动着小船,几艘小船慢慢地离开了河道,向淮水驶去。
    罗参军见他们逃了,这才冷冷一笑道:“这就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他一挥手,令道:“下去把箱子全部捞起来!”
    高邮县蔡家村是位于樊良湖中间小岛上的一座小渔村,三五十户人家,民风淳厚,家家户户都靠打渔为生。这里陆路不通,只有靠船进出。由于地理位置十分偏僻,也很少有官府过来巡察。
    大约在半个月前,在村子北面的一处湖湾里开始停泊几艘小船,船上满载着货物,岸边有十几名士兵把守,谁也不敢靠近,前天晚上又来了十几艘小船,运来了大量的铜器。装箱堆放在岸上。
    这天下午,一队船只驶入了蔡家村湖弯,村民们都已经见怪不怪,谁也不过来看热闹。
    李庆安站在船头,远远望着湖湾里的几艘小船,笑了笑,谁又能想到。这些船只里竟满载着庆王几年的盐利呢?
    这时,岸上贺严明向小船挥舞双手。“将军,这边!这边!”
    李庆安的船队缓缓地靠岸了,
    大约半个时辰后,所有的铜器都装上了刚刚驶来的船上,船队驶离了蔡家村,村民们望着船队远走,半月来他们一直悬在空中的心终于放下了。
    船上,李庆安将独孤浩然开出的公文递给了贺严明,嘱咐他道:“严明,这次你押运宝货回京城,一路要当心,不要有半点大意。
    “将军放心吧!我心里有数。绝不会误有”
    李庆安点点头,又道:“还有。若遇到检查,态度要强硬一点,不准任何人上船。”
    “谁敢上船,公文上写得很清楚,这可是给高力士的寿礼,除非他们的官当得不耐烦了。”
    船进入了漕河,李庆安下船了。他挥挥手,“一路顺风,我很快也会回京城。”
    “将军,我们京城再见!”
    老高感谢大家月票完待续
    '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门风波
    只与中凡经有点夏天的感觉,春季的高潮渐渐到了尾声瞧绿色取代了姹紫嫣红的大地,关中大地上的麦田已经泛黄,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天宝七年的初夏来临了。
    这天上午,在长安以东的官道上走来一队骑马的军人,为首者正是网从扬州归来的李庆安,按照计划。他在江都练兵半年,其中包括进京校检两个月的时间。此时正是返京的时间,不仅是他,所有二十四名边将都将陆续率军返京,接受大唐天子李隆基的检阅。
    他的军队不能进京城,只能在城外驻扎,他先率几名亲随进京,前来迎接他的是万骑营中郎将长孙全绪。
    “四个多月不见,李将军好像比先前更加黑瘦了几分,我还以为江南水土滋润,李将军会变得又白又胖才对。”
    “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天天射箭骑马,比在安西打仗还要累上几分。”
    李庆安笑着摇摇头,又问道:“安西其他人回来没有?我是说李嗣业他们?”
    “李嗣业和荔非元礼昨天网到,田珍那边还没有回来,估计就这两天吧!”
    “四个多月一晃就过,可又感觉像走过了很多年一般。”
    李庆安望着巍峨雄伟的长安城。他心中感慨万千,无论江南多繁华。他还是眷念着这座物宝天华的天下雄城。
    又走了片刻,远远地便看见了明德门,前面不远处是一处岔道,岔道的另一边直通大唐西域。
    这时,从西面的官道上走了二十几名骑马的军人,他们个个身材魁梧,身着盔甲,显得威风凛凛。
    长孙全绪忽然招手大喊道:“哥舒兄,请留步!”
    前面的军人都停住了军马,回头向这边看来,为首的将军忽然认出了长孙全绪,他大笑着迎了若来,“原来是长孙贤弟,好久不见了。”
    两人下马,亲热地搂抱在一起,长孙全绪给了他一拳笑问道:“哥舒兄,这次怎么进京了?”
    “是皇上招我进京,说有重大事情商量。”
    “莫非陇右要开战了吗?”长孙全绪兴奋地问道。
    “或许有这个可能,但现在还不能肯定。”
    那将军看了看李庆安,笑问道:“这位是?”
    “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
    长孙全绪拉过李庆安,笑着给他介绍道:“李将军,这位就是新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大将军。”
    刚才长孙全绪高喊哥舒将军的时候,李庆安便猜到了此人的身份,果然是哥舒翰。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哥舒翰年少时是个行侠浪荡的子弟。年长后痛改前非,在陇右从军;历经数十战,打下了赫赫威名,去年底王忠嗣获罪被判死罪,他暂代节度使,哥舒翰受陇右诸将之托进京求情,哥舒翰在李隆基后面。头相随。“言词慷慨,声泪俱下”此封的李隆基已经决定任命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为了替他收买陇右诸将之心。便给了他一个人情,赦了王忠嗣的死罪,贬为汉阳太守,哥舒翰也由此赢得了忠义之名。
    李庆安还在少年时便听过哥舒翰的大名,他不由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在中唐显赫一时的大将,只见他身材彪悍,肩膀格外宽阔,一张紫铜大脸,前额饱满,一对刷子般的粗眉下,目光炯炯有神,让人感觉到他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李庆安微微一笑,抱拳道:“在下安西李庆安,哥舒大将军的威名,我早已如雷贯耳。
    “原来你就是安西第一箭,李庆安。”
    哥舒翰也连忙回礼道:“李将军的骑射,我也早有耳闻,久盼一见啊!”
    他向周围看了看,又搂住李庆安的肩膀,低声笑道:“李将军两次杀了安禄山的威风,让心中痛快啊!”
    “哪里!不是我厉害,是他们自己太不济了。”
    “说得好!”
    哥舒翰哈哈大笑,“走!咱们一同进京,我一定要请你喝酒。”一行人合兵一处,一起走进明德门。此时正逢上午人多之时,城门口人来人往,十分拥挤,众人皆放慢马速缓行。
    “李将军,这次去扬州练兵感觉如何?”
    “还不错,发现了一些人才,以前都是被埋没在最底层。”
    “李将军说得对!”
    哥舒翰也十分感慨道:“为什么边军能英雄辈出,但中原军府却鲜见人才,关键就是中原军府不是靠战争来选拔人才,而是靠溜须拍马,靠行贿讨好,所以真正的人才大多被埋没了。”
    两人边走边说,走进了城洞。城洞里更加拥挤,守门士兵要一个个检查后方能进城,因此进度极慢,七八辆马车排队在城洞中间行人都从两边走过。
    李庆安忽然看见最前面一辆马车上的旗幡上写着“裴,字,便问长孙全绪道:“最前面的马车,是裴相国府上的?”
    长孙全绪看了看,便笑道:“正是!应该是裴老夫人去城外寺院上香归来。”
    他又指着马车旁的一个骑马的少年郎道:“那就是裴宽的长孙。”
    李庆安见马车窗上挂着一串佛珠,便笑着点点头,这裴家到不摆什么架子,和普通民众一起进城。
    忽然,远处传来一片惊叫声,只见几辆马车风驰电掣般向城门冲来。周围大群骑马随从护卫,几名彪形大汉执鞭开路。
    “闪开!快滚开!”
    民众和小商贩吓得向两边奔躲。稍微慢一点,便被皮鞭抽中,身上留下血痕,士兵们也认识这几辆马车。不敢阻拦,纷纷让开。
    哥舒翰眉头一皱,问长孙全绪道:“这些是什么人?在京城竟如此强横?”
    李庆安已经看见了马车上插的三角杏黄旗,上面金边黑底白字,写着大大的“杨,字,他忽然想起独孤明珠之言,便问道:“莫非他们就是五杨?”
    “正是他们!”
    长孙全绪点点头道:“看前面这两辆马车的样子,应该是杨铅和杨镐二人,一个是光禄寺卿,一个是司农寺卿。都是碌碌无为的庸人。整天只知道走马斗犬。”
    他网说完,杨家的马车便冲进了城洞,城洞中更加拥堵,本来就在城洞中的几辆马车顿时前进不得,后退不能,挤成一团。
    “让路!给老子让路!”
    几名开路大汉十分凶狠,举鞭就抽赶车的马夫,旁边随车的裴宽孙。子正要上前,他身后的老管家却拉住了他,“公子,让我来说。”
    老管家上前拱手陪笑道:“几位大爷息怒,我们是裴相国的家人。并非有意挡路,实在是无法后退”
    他话还没有说完,“啪!,的一声脆响,老管家的脸上便多了一道血痕,他惨叫一声,捂住眼睛摔到在地。
    周围人一阵骚动,吓得…旧直退。后面的李庆安看得清楚,他不由勃然大怒。当初呜联川赛时。裴宽可是帮了他大忙的,今天裴家受辱,他怎能袖手旁观?
    他催马便要上前,长孙全绪吓得死死拉住他,“李将军千万管不的。这五杨在长安权势酒天,连公主王子都不敢惹他们。”
    哥舒翰也眯着眼骂道:“他娘的,不过是几个奴才,也这么骄狂吗?”
    “他们是狗!没有主人撑腰。他们敢吗?”旁边一名小商人愤恨道。
    李庆安忍下了这口气,冷眼看着事态发展,裴府的老管家中鞭倒地。裴公子要冲上前去论理,却被随从死命拉住不放。
    “公子,你不能上前。”
    “你们放开我,这帮王八蛋!”
    “瑜儿,不得粗言!”
    马车门开了,一名身着二品锦服的老夫人走下马车,她瞪了孙儿一眼。少年郎垂手站立,忿忿道:“祖母。老管家上前去说好话,他们却出手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