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幻之盛唐-第8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多地方大户和宗族,也想办法摇身一变托产投名其中,然后用姻亲或是金钱勾结军屯庄的管理层,利用军屯庄本身所代表的地方产业体系和军队背景,来对抗当地官府的政令和征税,乃至籍以隐瞒和脱逃正当的税赋,或是变成作jiān犯科之徒,花钱隐匿身份的所在。
    某些关内设置的老庄子,蜕变之快,令人触目惊心,但是这些减少的税赋和徭役,是不可能凭空消失的,于是就被分摊到其他普通百姓身上,然后只要有心人一煽动,矛头就自然对准着了这些接着军队背景,自行其是的军屯庄身上。
    然后几次力量悬殊的乡里械斗之后,很容易就变成新的社会对立和群体矛盾的根源。
    显然这种政策执行上的失误,并不是某种偶然的,且不说外部推波助澜促成这种结果的推力,所谓“根子都出在前三排”,长期故意纵容或是坐视这种情况的人,显然就在龙武军内部拥有足够的地位和影响力,甚至是我指定的留守人员之中。
    看起来只是一些无关紧要,毫无联系的个案和偶然现象,但是根子上却在偏离龙武军的立足基本,向与政权对抗的方向倒去,在历史上,任何与国家政权争夺人口和社会资源控制权的组织或是阶层,都必将遭到严重的反弹和冲击。
    最终结果只有两个,被政权付出惨重的代价铲除,或是反攻倒算朝廷成功,诚信的统治基础,但是同样需要经历的惨烈的过程和代价。
    显然我刚要回来,朝中某些人就迫不及待的,给我出了这么一道大题目啊……
    广州港,也正在举行盛大的庆祝,官民百姓皆新衣冠带,高举烛火成群结队的游走在街道上,庆祝征服远方大食国的功业,这也意味的新开拓的海路,有陆地政权的依托,更少的风险和更多的利益。
    波罗海神庙里,更是被昂贵的香料和鲸油烛点的灯火通明,大笔大笔的金钱和器物,被施shè出去,建立起更多的拜像和神龛。
    各种食肆酒家颠覆提供的食物和酒水,用长岸摆满了街头,任人取用而不收分文,因为今rì最后所有的花费,将有南海会社旗下的诸多商团世家,一力承当。
    根据海路传回的消息。那位大人在极西之海保扶了一批藩国臣属,并且立下制度典章,但凡以后,想要开拓任何与南部善洲(非洲)与西牛贺州(欧洲)的新贸易往来航路的势力和人家,
    就必须得到位于怀远州(耶路撒冷)的七海长史府的批文,否则将遭到来自七大海外军州的共同攻讨和剿灭,也不可能再沿岸的各路藩国中,获得任何补给。
    这个消息,自然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雀跃有人愁。欢喜和雀跃的是就有的权势和利益。更的保障,忧愁的是通过南海都督府和岭西行台的海陆结合,梁某人在域外的权势和控制力,就更加难以动摇了。
    但无论他们是否真心实意的庆祝。都不可避免的被人群的气氛所熏陶和浸染。最后尽情开怀畅饮的酩酊大醉。
    当天明之后,消耗了大量jīng力,连带大量食物和酒水的人群。相互搀扶着跌跌撞撞的散去之后。
    一只船队也在凉爽的海风中,整装待发,崭新的船只和身披帛甲的水手,以及吃水半深的船舷,都昭示这这是一只与众不同的船队。
    相比在那些人烟稠密,文明高度开化地区,势如破竹的西海经略,向东海外洋进发的探索和开拓,一直磕磕绊绊的不算顺利,先是海流和逆风的问题,早期派出的小型船队不是被吹散,就是失控触礁,或者干脆迷失在茫茫洋面之中,再无音讯。
    前赴后继的付出了好几拨损失的代价之后,才在通往外洋的诸多岛屿之间,探索出一条相对安全的航路,然后又花了好几年时间,好容易在远方满是生番土蛮的大岛上,建立起一个个长期或是短期的简易据点。
    然后仗着船坚炮锐和兵甲之利,就地大肆搜捕当地土人,驯养为劳役驱使,这才慢慢站稳脚跟,将这些外洋大岛变成一个个新的土奴来源地,然后再用这些驯化土奴作为前驱,伐木修路,探索岛内的矿物和出产。
    然后再往西,绵连的岛屿群,突然一下子消失了,一只外出船团航行了数rì之后,惊喜的发现了一无边际的海岸线,但是好容易寻着登陆之地,却发现令人失望的是,深入内陆十多里后,见到的竟然是茫茫的大漠和不毛之丘,真正水草植被繁茂,适宜动物和人居的,只有海岸线附近的狭长绿洲,
    最后他们只捕捉了一些看起来奇异的当地跳兽,作为肉食和样本,就匆匆结束了这次意外之旅。
    但是回到南海都督府治所之后,却意外受到了重奖,所发现的海图和航路、水文资料,被列为机要之属。然后在南海都督府的大力支持下,更多的船只被派出去,熟悉和摸索这条航路,然后一些当地植物和动物的则被络绎不绝输送回来,可惜没有发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一些金沙和铜矿的标本,也开始出现在了收获之中,但是相对与近岸地区,外海开拓这些资源的成本实在太大了。
    直到第五批的船团,发现当地有土人活跃的踪迹,诱捕了若干,才定下了在当地建立临时据点的基调。
    然后岭西与南海合流的消息传来,这些最富有经验和技艺的人员,才被重新抽调出来,配备以最适宜远洋的新款大船,足够的武装军械和各sè技师、匠人,学员和护卫,满载可以自持数月的补给。
    一张重新修订过的jīng细海图,也被发到了他们的手中。
    这一次,他们将启程,扬帆万里之外,去寻找那个传说中的北俱芦洲,以及跨海避居当地的殷地遗民……
    当匈奴人试图挑衅他们的权威,结果匈奴人的霸权彻底变成了历史名词,他们的子孙只能逃亡到另一个大陆,在遥远的西方重新获得立足之地;
    当中亚崛起的强大王朝和新兴霸主,自以为大片沙漠戈壁和草原高山构成的山河之险,足以让自己获得安全的距离,而可以对塞里斯帝国的代表,高傲的扬起蔑视的头颅,于是连毗邻的波斯帝国,都感受到了来自东方的震怒;
    无独有偶,当统治权横跨三大陆而志得意满的穆斯林征服者,拼命在东方夸耀他们武功和信仰的时候,来自远东帝国的反弹,则轻而易举的用大进军的民族迁徙狂cháo,将他们建立的文明和国家彻底淹没。
    这一刻,连海峡对岸大陆最古老的帝国,拜占庭的统治者也在臣民百姓狂喜和欢呼中,颤栗惊惧着宿敌的覆灭,所幸这些征服者止步与地中海东岸,不然或许欧亚非的历史,又会是另一种景象。
    这一切通过非洲和欧洲大陆上,历代统治者的口口相传和记载,最后归结为一句话,千万别惹赛里斯人,千万不要惊动这只巨龙。
    因此,当因为饥荒和宗教矛盾,来自欧洲大陆的流亡者和探险家,在五大湖区,遇到这些疑似塞里斯人的存在时,第一反应竟然是丢弃辎重和营地,向海边逃亡,
    《地缘论。风起东方》……(未完待续……)
    PS:抱歉,迟到了一天,昨天家里做祭,没心思写东西

第八百一八章节 归路难第八30水起

    第八百一十八章归路难
    rì上三竿时分。
    东都洛水之滨,眼界和风光最好的群冠楼,已经是客满大半,其中不乏身家尊贵的简服之辈。
    这种饮茶,看文抄,赏街景,听小曲,消磨上大半天时光的生活风尚,也随着天子逐粮之举,被从西京长安带到了这里。
    随着茶器蒸腾起的水气,弥漫在时鲜瓜果干脯小碟之间
    各sè用硬边装订好文抄,铺陈在案几上,堆叠出新旧油墨的香味,算是店家特供的福利,这段时间。
    得到官方和背后授意的各种文抄,几乎长椟累篇的报道,那位开府大人班师回朝的行程每一个细节,然后事无巨细的将其在道途上的见闻和感想,连载在各自的刊首頁。
    当然侧重有所不同,有的是格外突出某人在域外,如何的骄奢yín逸,肆意妄为;有的是借机鼓吹域外遍地丰饶,人口牛羊嬴野,就缺天朝上国子民去管领和治理了……。。
    但是身在体制内的真正有心人,还是能看出不少卯端的,比如正在品茗为名,聚首在这里的京学首座王维,以及他的从弟黄门侍郎兼秘书少监王缙。
    因为这位大兄一直行走于上层,在这些事端纷扰中的立场比较超脱,所以王缙所代表某只的中间派,还是忍不住问事于他。
    “别看那些人危言耸听,”
    王唯慢吞吞的道
    “这其实。也没有那么夸张,就算是功高震主之说,也要看当今是个什么样的主上”
    “今上优怀念旧,又yù国事奋发有大作为,就不会轻易坐视,好容易经营出的大好局面,出现动荡……”
    “更何况,尝有自比光武之资而言……”
    “加食采邑多少都无所谓,只要不封王,哪怕封一个大国国公。也丝毫不为过。追赠三代,加荫诸子,从来不是问题。”
    “若要酬功,只要三孤三少中。拿出一个来。就足以封堵天下之口了。”
    “诸公为其忧虑惊恐的是。关于政事堂的格局,才刻意悚言其事”
    “前些年左右两枢密先后去位,都是再三挽留。恩加特厚的……”
    “如果要这位卸任内枢密的职事,起码要在政事堂中,给予一个居前的位置,作为补偿和过渡,不然不足以体现天子恩遇功臣之道啊。”
    “宰臣之班,下位之后可是要依例避位数载,有人觉得自己熬不到那个时候,也是正常,这位的年纪……”
    “可这些功劳未免有些尴尬啊,内靖国难,外平边患,可他把极远的一个大国,给打没了,这该怎么算呢……”
    王缙皱了皱眉头。
    “功劳就是功劳,宏扬国威,不问远近的,当年陈汤、延寿,也不过斯如此”
    “除了那位计相最不用担心外,其他人多少要思虑再三了……”
    “现在鼓噪的,不过是那些相公们的,跳出来探风试水……”
    不过说到三孤三少,哪怕心志淡泊如王维,或是知礼明信如王缙之流,也是忍不住露出某种神往之sè啊。
    这可是三孤三少啊,还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年轻不过的。
    所谓三公三老,演变至今的三孤三少师保傅,乃是自古以来,品级和理论上身为人臣之极的最高点,要知道作为一般情况下,作为仕途终点的宰相,一般都是正从三品,也就是同中书门下三品的缘由。
    其中按照尊崇次序,又分为三六九等等,像传统意义上的太师、太傅、太保、等三孤大老,本朝以来是只闻其名从未授人的;而次一等的少师、少保、少傅,以及再次一等的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东宫三老,也是用来格外恩加追赠死人。
    除了个别开国元勋,生前极少有人能够获得此殊荣。
    因此,许多人终其一生死前,所能够追求的最高荣耀和勋位,也就是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所谓东宫三少的层次,尽管如此,本朝以来能够有资格,在生前获得这个尊号的人,依旧是屈指可数的翎毛凤角。
    于是后来的天子为了优抚臣下和元勋宿老,又发明了检校官制度,即检校太傅到检校太子少傅,检校太子少师等六等职名,检校者,也就是你资格不够,暂时享受类似待遇的意思。
    其中郭子仪已经跨过传统意义上,检校三孤三少的序列,位列太子少保,随后李光弼以伤病请退后,也得到了太子少师加衔。
    剩下能够留给那位年轻过分的开府,大概也就一个太子少傅,也算是破天荒的将,历史上从未凑全过的东宫三少,同时并一朝列了,要知道这种超品的资序,一贯是宁缺毋滥的。
    而年不过四旬的太子少傅,这也是古往今来破天荒的事情了……
    六盘山侧瓦亭峡,泾水河畔的萧关,这所“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的关中四塞之一的西塞,已经被墙缝中长出的野草和苔藓,所沾染成青黑sè。
    六盘上传信的烽燧和信号塔,已经传换过了一遍又一遍的消息。但是我停了下来,丝毫没有表现出继续入关的打算,因为我要在这里等待某些消息和结果。
    相对我走之前,国中龙武军的势力格局,已经有了颇大的变化,所谓三个半大山头中
    代表半个山头的严武,所负责的青唐都护府,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因为苦寒偏远,所以绝少会有人打他位置的主意。
    官拜河西节度副使高适,因为从征在外,一直没有实际就任过。但是因为战后重建和再置府兵的干系,在当地安插了不少人员事和势力,
    比如兰州刺史韦应物,河西按察刘长卿,姑臧茶马判官元结,都是这些年相继续任的。并且通过西征的战事,从河西当地将门和商贾背景的豪族世家,裹挟了了一大批利益同盟。
    陇右节度使卫伯玉在任已经四年,因为治理军政,安平地方颇有建树。就地辍升。又多了个陇右都督头衔,但是回到中枢的可能xìng,看起来还是遥遥无期。
    然后是地方上的一些跨度较大的人事变迁,大约在两年前。
    安东派遣军双雄之一的安东守捉使薛嵩。内迁新置不久的北原道。为三受降城经略观察使,算是继续看守龙武军费了大力气,深入草原建起来的沿河营屯防线体系。
    留在当地的靖难军使罗先。则除受平辽、熊津镇守使,兼安东留后,单独负责其渤海故地的开拓经营诸事。
    三年前,我门下五大长史之一的魏方晋终于熬够了资历,借着西域告捷的东风,从西北军中转任西南路,受三川转运使,掌管剑南并山南西道水路发运财赋事宜,也等于是变相接过了,继续维持龙武军剑南地方利益职能和产业体系的担子。
    而就在前年,作为龙武军四边经营体系之一的,南平府副都督席应元,做了九年的边臣之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进入朝廷中枢的机会,以兵部左侍郎、枢密院知事,管领西南经抚司诸事宜,算是给在我出走后,枢密院对西南路管辖权的纷争,画上一个休止符。
    作为双从保障,原衙前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