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好女婿-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一笔大开支,就是修建皇陵。
  一般来说,皇帝一继位就要开始修陵,修个几十年都有可能,投进去的钱更是海了去。
  比如去年弘治皇帝的丧事,就花了两百多万。
  苏木听得恍然大悟的同时,也暗暗点头:确实,婚丧嫁娶这种事,别说是皇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只不过,普通老百姓办红白喜事,有礼金可收。皇帝却没处问客人要钱。在历史上,清朝的慈禧太后修陵十多年,耗费白银好几百万,临到入葬,又花去三百万两。可见,这确实是一笔就算是皇帝,也有些承受不了的负担。
  丧事如此耗费巨大,皇帝马上就要大婚,大婚之后又要亲政,估计所需费用比起皇帝入葬也少不了多少。
  这个时候,搞不好皇帝正在为钱的事情头疼呢!
  沧州银行将来搞不好要成为皇帝的一笔非常重要的财源了。
  听太康说完,苏木点头,笑道:“皇帝家也没有余粮啊!”
  倒将太康公主引得笑了半天。
  她这才道:“我写完信,就同你的信一道转呈驾前。如果一切顺利,估计最多一个月就可以回北京了。”
  “到那个时候,也许京城已经落雪。到时候,我们再在京城办一场文会。”太康道:“到时候,本殿一定遍邀京城所有名士,让苏木你当着众人的面承认《红楼梦》一书中的诗词都是出自本殿之手,还我一个清白。”
  苏木大汗:“这个,这个……”
  太康:“怎么,你不愿意?”
  苏木:“不是不是,殿下,京城不是沧州,可由不得你胡闹。”
  太康:“不怕,到时候,本殿说不定已经成亲了,离开了皇宫,太后和皇帝哥哥也管不着我。”
    
    
第四百七十七章 提亲队伍来了

      苏木一呆,半天才讷讷问道:“殿下,臣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太康公主斜了苏木一眼:“苏木,你我什么关系,有话但说无妨。”
  “咱们可没任何瓜葛,只是普通的业务往来。”
  “随你怎么说。”
  苏木小心道:“公主殿下,依臣看来,那顾三公子顾润人品甚是不堪,常年流连于风花雪月的场所,只怕不是殿下佳偶。”
  一说起顾润,苏木就一阵来气。这家伙好象是摆明了要同他作对一样,两人在盐司里经常为了公务争执。而且从来不理事,将手头的活一概丢给苏木和吴世奇,搞得翁婿二人倒像是他的书办和幕僚。
  苏木这段时间忙着银行的事情,也懒得同这个小子至气。
  今天听到太康公主提起她的婚事,苏木看了一眼小姑娘,心中突然一动,暗道: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面。
  说句实在话,太康公主是苏木穿越到明朝之后所见过的女人当中最漂亮的一个,而且文化素养高,比起吴小姐来说也就差上一点点。而且,人家会赚钱,又有一种皇家特有的雍容大气,相比之下,更像是一个现代女强人。
  只性子古怪了些,搞不好什么时候就能弄出点叫人大跌眼镜的事来。
  这样的女子若不是因为是公主身份,确实是一个男人梦寐以求的结婚对象。
  倒是便宜顾润了。
  作为一个男人,即便对太康公主毫无好感,苏木还是觉得有些酸溜溜的,大叹老天不公。
  太康不以为然:“他一驸马,相当于入赘我们皇家。佳不佳偶的也无所谓,本殿答应这桩婚事,也就是给太后一个交代罢了。就算他顾润是瞎子瘸子也好,都一样嫁了。苏木你放心好了,以后这银行的事情跟他顾润也没有任何关系,我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皇家生发的路子,他一入赘的驸马敢插手,就算皇帝哥哥容得了他,本殿也容他不得。”
  婚姻是婚姻,事业是事业。
  说着,呼一声挥了一下袖子。
  苏木心中一凛,这才突然发现,以前精灵古怪的太康公主今天却带着一股凛然之威,让人感觉是那么的陌生。
  他一恭身:“那……臣就没有话说了。”
  太康突然咯咯地笑了起来,眼睛里波光荡漾:“你吃醋了?”
  苏木闹了个大红脸:“殿下慎言。”
  “要不,本殿和皇帝哥哥说说,叫他下一道圣旨,让你顶替顾润做皇家驸马。皇帝哥哥一向喜欢你,估计会很高兴的。”
  苏木大惊:“不可!”
  太康公主才笑道:“放心好了,就算我要你,皇帝哥哥也不会同意的,你是他将来要使的人才。若是做了驸马,不浪费了吗?”
  苏木心中叫了一声好险,才劝道:“殿下以后不可再同臣开这种玩笑了。”
  太康公主却不回话,只抬头看着外面的夜景,笑道:“其实成不成婚对本殿来说也没什么区别啊!反正到时候,本殿依旧住在宫里,至于顾润,叫他自己呆驸马府中好了。”
  说到这里,太康公主面上突然带着一丝怒气:“顾润浪荡,留恋风月场所,一想起来就觉得恶心,本殿才不会让他近身呢!就叫他在府中当个摆设吧!”
  苏木摇头:这个顾花少真是可怜啊!
  “倒是苏木你这人不错啊!”
  苏木不知怎么的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殿下不要再扯到苏木身上。”
  太康指着苏木道:“人说苏子乔诗酒风流,乃是浪荡不羁的才子。按说,如此人物,少不得有女子爱慕。可我见你却从来不去花街柳巷,平日里不是做事就是读书,严于自律。倒叫本殿佩服!”
  苏木心道:我并不是不想女人,实在是不喜欢去青楼,心理关过不去啊!
  这话自然不好对人言。
  两人说了半天话,苏木将折子写好,就拿起太康的信,放进一个熟牛皮盒子里,用火漆封好,通过秘密渠道快递去了京城。
  到这个时候,他才算是彻底地放松下来。
  赈济银子凑够了,又说通了太康公主回家,他想不出又有什么理由再留在沧州。
  这一场大雨之后,天气突然转凉。
  然后,又是接连十来天的小雨。
  时间已经到了弘治十六年九月底,一场秋雨一场凉,很快,街上就看到穿棉袄的人了。
  苏木计算了一下时间,自己和太康的信送去京城之后,等到陛下圣旨过来,大约还有十来天。如果一切照常,十月中旬就可以回到京城。
  回京之后,再等一个半月,就要过年。
  过完年,再等上两月就是进士科会试。
  也就是说,留给苏木温习功课的时间只有四个月左右。
  来沧州之后,俗务缠身,一直没有空闲读书,明年的进士科能中吗?
  老实说,自从历史发生重大改变之后,苏木自己也没有任何把握。
  现在,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好在,有内阁三老的教导,苏木觉得自己如果努力上一把,拼上四个月,还是有可能上榜的。名次也不需要太高,赐同进士出身就可以了,至少能够保证自己有个正经的出身。
  如果入不了翰林,那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至于盐司和银行的事情,一切都已经走上了正轨,苏木也不想去管。
  银行这边有太康公主和孙臣,再加上一个宗真,红白两道通吃,绝对出不了乱子。盐司那边,苏木同吴大人一说,老先生深以为然后,正色道:“苏木你这话说得有理,科举才是正途,不要为了盐司的杂事耽误了功课,以后你也不用每日到老夫这里来,好好温习,争取明年考个进士出身。”
  其实,自从那两百万两赈济款凑够之后,老先生也懒得再过问盐司事务。他已经写了折子上奏朝廷,说是自己乃是举人功名,无德无能,资历不够。以前之所以答应代转运使一职,乃是为了替朝廷和天子分忧。现在既然差使已经完成,请回扬州依旧任推官一职。
  如果不出意外,朝廷的旨意应该很快就能下来。
  果然,又过了半月,一支庞大的宣旨队伍准备启程来沧州。
  而且,很奇怪的是,这群人并不是一拨。
  这个消息得自张永,张永派了个心腹过来联络苏木,说是,这群宣旨的人马中,一共有两批人马,两道圣旨。
  一批简单些,就一个传旨的中官,圣旨是给吴老先生的。上面说,吴大人在长芦盐司任职期间,政绩卓著,扬州就不用回去了。着,免去他长芦盐司转运使一职,新的转运使不日就会到任。至于他吴大人,也回京城,去吏部候差。
  “估计是要大用了,应该能够去一个好地方。”听到这个消息,苏木也替老先生高兴。
  老先生在盐司的成绩有目共睹,明年皇帝亲政,又正好碰到官员政绩大考核的年份。各地的官员都会要动上一动。吴老先生举人出身,而盐司又是如此要紧,他无论是威望还是出身不适合担任这种要紧的职务。去职对他来说却是好事,也免得日后被人架在火上烤。
  按苏木到处推测,老先生应该能够去一个县份做知县正印官了。
  另外拨颁旨队伍规模空前,总数达到惊人的一百之巨,还带着各色仪仗。
  原来这群人朝廷是来给顾家提亲的,要接顾三公子回京城等待大婚,并随带着在沧州采买各色嫁妆。
  苏木听到那个张永派人的探子说起这事的时候,忍不住笑出声来。
  自从自己不去盐司衙门,而吴老先生又不管事以来,顾花少最近的日子过得非常得意,大有独霸转运使官署,盐司第一幕僚的架势,衙门中的小吏们对他也是诸多奉承。这次要去给皇家做驸马,对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也不知道到时候三公子会崩溃成什么样子?
  苏木倒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他的表情了。
  不过,笑了半天,苏木心中又莫名其妙地一酸,忍不住喃喃道:“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
  “苏先生你说什么?”那个探子疑惑地看着苏木。
  “哦,没什么,那两拨人马什么时候能够到沧州?”苏木问。
  探子:“回苏先生的话,十月中旬应该能够到沧州,也就十来日光景。”
  苏木:“太慢了。”
  探子:“是有些慢,不过人实在太多,难免的。”
  苏木:“如此说来,到时候我就可以回京城了。”
  “那是自然,干爹说,万岁爷这半年来一直都念叨着您呢!”探子:“不过,干爹托小人给先生带一句话。”
  “哦,张永有什么话?”
  “干爹说,先生要将那人看好,别叫她又走了。到时候,可与那人随颁旨的队伍一道回京城。不过,在没回到京城之间,那位的身份不可暴露,免得失了天家体面。”
  “那是自然,不过放心,那位也已经答应回去了,不会有纰漏的。对了,这次来提亲的颁旨大臣是谁?”苏木又问。
  “颁旨大臣是礼部的田侍郎。”
  “不太熟悉。”
  探子低声道:“田侍郎这人是没什么名气,不过,他能够做到礼部侍郎位置,却同一人大有关系。”
  “谁啊?”苏木问。
  “寿宁侯张鹤令。”探子今日见到大名鼎鼎的苏先生,有意卖弄,道:“这个田侍郎不过是一个酸丁,中进士二十年,一直郁郁不得志,在钦天监这种清水衙门做副监,混日子。”
  “不过,也合该是他的运气。田大人有个侄子入了张侯的法眼,做了侯府管家,很是得势。有张侯的照应,田大人竟然被提拔成了礼部右侍郎。当然,田大人依靠后戚做了高官,名节上也有了污点。”
  苏木笑了笑:“原来如此。”
  探子:“对了,这个田管家此次也来沧州了,此人姓田名青,却是一个干练之人。”
  “田青一个侯府管家跟颁旨大臣来沧州做什么?”苏木不解。
  探子解释说:“田青此人能言善辩,经常替张侯办一些难办的事。如此得用的人物莫名其妙地混进这群提亲的队伍里,确实有点叫人想不明白。田侍郎是个腐儒,能力有限,这次提亲队伍的日常事务都由田青处置。”
  “张鹤龄现在是国舅,他上心侄女太康公主的婚事也可以理解。当然,这不是苏木操心的事情。
  他现在只想回京城,越快越好。前提是,太康公主不能再出意外了。
    
    
第四百七十八章 密折

      苏木并不知道,自己和吴老先生的密折交到皇帝手上时,又发生了什么?
  时间推前十来天,大内禁中,司礼监值房。
  已经进入深秋十月,眼见着大明朝弘治十六年就要过去。翻过年,就是正德年了。改元易敕,国之重典。过完年,正德皇帝就要大婚。、
  皇帝大婚在封建社会是一个鲜明的政治符号,意味着张太后的垂拱而治将告一段落,而正德帝要亲政了。
  即便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按照后世的话来说礼部、钦天监等各大掌管意识形态的衙门就不断上书,要么是提出来年的大婚典礼该走什么程序;要么提出各地方官员进京朝觐的名单和礼仪;要么索性就上表预祝。
  明朝政治实行的是内阁拟票,司礼监批红制度。也就是说,官员们所上的折子要先交到内阁,由内阁三大辅臣先看一遍,提出处理意见,写在一张小条子上,附在折子后面,上交到皇帝手中,这叫票拟;折子交到皇帝那里,皇帝根据内阁的意见,最终裁决。因为皇帝的处理意见都要用朱砂写成,所有,就叫着批红。
  不过,大臣们的折子大多空洞无物,且这些家伙都是进士出身,下笔洋洋洒洒万余字也打不住。皇帝也不耐烦看,所以,索性将批红的大权下放到司礼监,让司礼监自己处理。毕竟,名义上来说,司礼监属于皇帝的家奴,相当于后世的贴身秘书。
  司礼监一般有五人,一个掌印太监,四个秉笔太监。
  内阁票拟的折子转到司礼监之后,得先由四个秉笔先读,然后提出处理意见,掌印太监同意之后,这才写下判词。
  如此一来,内阁管辖百官,司礼监牵制内阁。内阁阁臣被人称之为相,而司礼监的太监们则被大家称之为内相,谁也管不了谁,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实际上,明朝的政治讲究的就是互相掣肘彼此制约。
  司礼监五个太监中,除了掌印刘瑾刘公公,其他四人自领了一个监,都有自己手头的事。只每日过来看看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