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天国当附马-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遵命。”余段二人见黄旭出声;赶紧道。
  “那好;你们还愣着干什么呢;去吧。”黄旭面色一凝;大声道。
  二人见黄旭的语气转为严厉;脸皮一抖;飞也似地跑出帐去安排。
  见到二人飞身而出的背影;曾国藩也是松了一口气;看来;他必须拿点真本领出来了;否则;还真是难以让这些眼高于顶的家伙服气啊。
  曾国藩心智之坚定;那是不用说的;这从他以前与太平军的交手中就可见一般;越挫越勇;屡败屡战;百折不挠;所以;太平将领越是这样对他;他越是要折服他们。
  有了余段二人做为铺垫;其他人就好安排了;没人再敢对曾国藩的命令存在任何异议。
  攻击南门的任务被分派到了杨宜清;朱衣点;傅忠信三兄弟头上;由王小勇出任军事参谋。
  刘坤一;江忠源;曾国荃;攻击西门;由骆秉章出任军事参谋。
  胡林翼,罗泽南。彭玉麟;曾三;吕擎天率众击北门;由赵小锋任军事参谋。
  特战队则由东方不惑与田小二统率;分批潜入城去;准备接应攻城的大军。
  曾国藩与黄旭居中军;协调整个攻击行动的展开。
  任务分派已定;众将各自收拾;过了没多久;便已率军近抵了各自的攻击位置。(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一章 国之利器

  很早以前,已有过介绍,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太平军常设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是联合作战司令部;也就是以黄旭居首的中军首脑机关;它是在黄旭的倡议下成立的,而它的主要职责就是统率和指挥太平军的所有行动;包括训练;对敌攻击…。等等。
  联合作战司令部之下,则辖有太平军各部;而各部的职责在平时与战时的具体划分;却又各有不同。
  在平时;联合作战司令部下辖的太平军以军兵种作为划分的界限;主要包括普通步兵;重装步兵;轻骑兵;重装骑兵;弓箭手独立大队;火器营;工兵营;后勤保障大队;情报处;特种作战分队等几部分;每一部都由主将统领;副将协助。
  普通步兵;重装步兵;轻骑兵;重装骑兵;以前的主将是郭破天;副将吕擎天;郭破天死后;由黄旭暂代了一段时间;保平安与崔敏回来之后;他们奉黄旭之命,接替郭破天统率最核心的步骑兵,郭破天的副将吕擎天则被安排去了弓箭手独立大队及火器营做了杨宜清的副将。
  黄旭如此不计前嫌地重用保平安与崔敏;完全是为了结交保平安之心;他太了解保平安了;虽然保平安已经答应重新出山;但却并不代表他会竭尽全力地帮自己;而想让保平安倾其所有;毫无保留;死心踏地地追随自己;为自己奉献一切;黄旭只能出狠招;这个狠招就是给予保平安最大的信任;让保平安掌管做为太平军核心主力的步骑兵;他完全有信心;只要此招一出;保平安一定会誓死相报;事后的一切证明;他的安排是对的。
  自那次的军中事变不成之后;保平安便解甲归田;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他本以为这一生就这样了;但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黄旭竟然可以不计前嫌;重新启用他;自那时开始;他心中对黄旭就充满了感激之情;而更令他没想到的是;黄旭除了授予他辅佐曾国藩的重任之外;更是让他出任太平军核心军兵种的主将。
  保平安岂能不誓死以报。
  而弓箭手独立大队及火器营的主将;以前是李秀成;副将杨宜清;由于天王洪秀成十分赏识李秀成;所以;他将李秀成调回了京城,委任他担当大内总事务长及九门提督的重任;而杨宜清则承黄旭之命接任了主将一职;统率被称之为军中重器的弓箭手独立大队及火器营。由吕擎天出任副将。
  情报处与特种作战分队最早的负责人是黄旭;而黄旭在出任主帅之后;就将情报处交给了刘玉华与姚大洪管理;而将特种作战分队指派给了东方不惑与田小二带队。
  工兵营;后勤保障大队的主副将则保持不变;仍是由余一龙;段一虎;朱衣点;傅忠信几人分别统率。
  以上的这些安排;都还是湘楚军没加入之前做下的;而在湘楚军加入之后;黄旭又重新做了统一的部署;将原湘楚军与原太平军的人马打乱之后,又重新进行了编排;而各军兵种的主副将也重新做了任命。
  这些任命的核心内容除了原太平军所有将领保持原职不变之外,主要赋予原湘楚军的得力干将;诸如胡林翼,罗泽南,彭玉麟;曾三;刘坤一;江忠源;曾国荃等人更多的统军之责。
  为了使罗泽南等人更好地融入到太平军中;黄旭提出采用双主将的方法领导全军,也就是将湘楚军的几员干将塞进了新太平军的体系之中。
  譬如说;胡林翼,罗泽南,彭玉麟;刘坤一等四人;分别位同保平安;杨宜清;余一龙;朱衣点,做主将;共同执掌不同的军兵种;而曾三;江忠源;曾国荃则被黄旭简拔为中军护卫将军;也等同于受到了重用。
  总之;黄旭的安排让所有人都皆大欢喜;也让全军的士气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说完以上的这些安排,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太平军的一些军阶。
  太平军的军阶一般分为以下几等。
  三军主帅;军主将;军副将;龙骧将军;虎骥将军;护卫将军;偏将军;管带;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伍长;然后到最底层的士兵。
  象前面所述及的那些在太平军中叫的响名号的将军。一般都是主将。副将军阶。
  至于说;那些皇城护卫;王公府护卫;严格意义上讲;只属于内卫;他们由大内总事务长及九门提督统率;与野战军相比;二者之间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 内卫只有职务之分;不象黄旭所率野战军有军阶之分;而内卫的职级一般简单地分为:总事务长;统领;副统领;大队长;小队长;普通士兵。
  象禁军统领卢博;他就属于统领级别的人物;地位相当高,而被洪秀全亲调回京的李秀成则属于内卫中的顶级人物;他身兼大内总事务长及九门提督之职;可谓是位高权重。
  不过;话也得说回来;如李秀成这样的人物;从他的本心来讲;他更愿意驰骋疆场;而不是做一个无所事事;享尽清福的近侍。
  说完了联合作战司令部平时的一此事,再来说说与战时有着的事宜。
  在战时;除了情报处;特种作战分队之外;联合作战司令部将根据具体作战要求;将各军兵种重新进行编排;赋予与平时不一样的任务;象这次攻击顺天府;太平军需要分别从四门进行攻击;那么就不可能按单一的军兵种进行分配攻击任务;必须重新混编;每一门的攻击梯队里面都要将所有的军兵种都掺杂进来;最后;所有人协同作战。
  这样一来;原有固定的将兵统率关系必定会被打乱;从而被转换成一种新的关系;而要适应这种转换;就要求太平军必须象一部精密的仪器一样;随时随地都能做到两点;一;马上拆;二;拆了还能快速地装回去;而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大军的整体素质必须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准。
  这就要求;太平军不仅要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思想;还要有出色的老师;更要有超乎寻常的执行力;幸好;这几样要求;太平军都不缺。
  黄旭当初根据石达开的授意在太平军中开展军事革新;目的就是为了将太平军打造成一支可以在不同形势下;适应全方位作战的铁军;所以;黄旭当时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协同作战的理论。
  协同作战就是黄旭当时改编军队的指导思想;而有了指导思想;再加上黄旭这位出色的指导老师;然后配之以那冠绝天下的太平军;何愁大事不成。
  此次攻击顺天府;黄旭只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各军兵种要尽可能的协同作战;顺天乃坚城;在攻坚一事上;对协同的要求更高;特别是普通步兵;重装步兵;弓箭手独立大队;火器营;工兵营之间;更是需要互相配合,只有配合到位。才能最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次攻城;步兵是主力;弓箭手独立大队及火器营则负责炮火压制和支援;工兵营则需要保证攻城器械供应无缺;保证攻城路线畅通无阻。哪一步做不到位。对攻城来说,都是不小的阻滞,所以。黄旭一直强调,所有人都必须协同作战。
  事实上;太平军连续与原湘楚军及由僧格林沁率领的清军精锐历经多场交锋之后;太平军似乎对黄旭所强调的协同作战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新的太平军也越来越象一个整体。
  黄旭看在眼里;喜在心间;他相信;只要继续再这样磨励下去;这种协同作战的思想一定会深入太平军的骨髓;最后变为了一种本能的肌肉反应;真到了那个时候;黄旭相信;太平军就会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铁军。
  他们必将无坚不摧;神挡杀神;佛阻灭佛;试问;天下谁人敢撄其锋。(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战前的准备

  保平安在率部突破顺天城外的三道防线之后;已顺利地屯兵东城门外;随后,他便按兵不动;等待黄旭更进一步的命令
  “军师;真急死人了;你说;元帅的命令咋就还不来呢;看着到手的肥肉却不能吃;真他娘的不好受啊。”保平安双眼放光;如饿死鬼一样目不转睛地盯着东城门;嚷嚷道。
  看他那样;活象是要将这东门一口吐下去似的;就一个词形容;猴急!
  “将军;稍安勿躁;如果是你盘中的菜;谁也抢不走;咱也不急在一时;还是耐心等等吧。”李鸿章望了望焦急不已的保平安;微微一笑;然后道。
  农民渴望丰收;将军盼着打仗;学生期待考试;这是相同的道理;所以啊;哪有将军不爱打仗的道理;李鸿章非常理解保平安此时此刻的心情;而且;他更知道;只有战争才能检验出将军的价值;也只有战争;才能让将军觉得自己还活着。
  “耐心?我现在最缺的就是这玩意。”保平安连连摆手道。
  听到保平安此话;李鸿章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劝保平安保持耐心;况且;他们的请示信已经发出;想必要不了多久; 联合作战司令部一定会有命令下达。
  李鸿章料的没错;他们没有等待太久;就迎来了好消息。
  这个好消息是由联合作战司令部的传令兵带来的;他携带来的命令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字;命保平安率部攻击东门。
  接到命令;保平安乐翻了天;他终于是有事可干了。
  “军师;命令已下;你说咋办?”传令兵刚走;保平安就迫不及待地对李鸿章道。
  保平安经过这段时间与李鸿章的磨合;两人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一般情况下;这出力的事;保平安会毫不含糊地一力承担;但出脑之事;那就全权托付给李鸿章了。
  “将军;这事急不得;咱们得商量出个万全之策。”李鸿章摇了摇头,他不能打无把握之仗。
  他不能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与保平安在乎的速度相比;他更在乎的是如何能够用最小的代价将眼前的这个问题解决掉;他可不认为;夺取东门这件事是一件芝麻绿豆大点的小事;在李鸿章的眼中;凡是事;就没有大小之分;都需要小心从事;何况;攻城这种事就不是小事;而是大事;很大的事。
  “何谓万全?还不是得打;依我看;不用想那么多;直接攻城。”保平安的样子看上去就是火烧屁股;一刻也等不得。
  “将军;攻城不是不可以;但也得找个好时机;最起码要让守城的清军再倦怠一点;我们的将士再休息多一点时间吧;这样我们可以少死很多人。”李鸿章盯着保平安的眼睛;平静地道。
  李鸿章的话不多;也没什么气势;但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让保平安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他是带兵的人;当然知道李鸿章所说之话的分量。
  “唉;军师言之有理;我还是太急了点啊。”保平安叹了一口气;似乎心有余悸。
  是啊;如果他就这样冒冒然地去攻城;什么准备都没有;那要牺牲多少将士的性命;幸亏李鸿章提醒的及时;否则;他就要犯大错误了;想到这;保平安悄然伸出手;轻轻擦了一把额头渗出的冷汗;心中更是侥幸不已。
  “将军之心情;我能明白;将军也是立功心切嘛;这也没错。”李鸿章见保平安知错能改。欣慰地道。
  “立功心切差点害死人啊;依我看;这立功是没错;但就是心太急切了点。”保平安到是变通的很快;竟然做起了自我批评。
  “将军;我们这一路下来;连突清军的三道防线;采用的是元帅提倡导的各军种协调作战的方法;此法一用;可谓是势如破竹;清军束手无策;真没想到;黄元帅竟然可以将军事技巧运用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地步。”李鸿章岔开话题;赞扬了黄旭的军事指导思想。
  “我也有点没想到;你我追随元帅的时间都不长;你以前是清军的军师;不通元帅之法,那是情有可原,而我虽然是天国之人;但毕竟久已不在太平军中;以前见到黄元帅的时候;他还不是元帅;虽说感觉他非常之不凡;但也没象现在这样有如此切深的感受;现在只是觉得啊,跟随黄元帅的时间越久;就越觉得黄元帅之深不可测。”经过这段时间以来的耳闻目染;保平安对黄旭是越来越佩服了。
  “没错;我也有同感;黄元帅学究天人;实在令人佩服。”李鸿章也是感叹不已。
  李鸿章以前时常认为自己是聪明人;而他的老师则是天生的统帅;但见了黄旭之后;他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与黄旭相比;他屁都不是。
  两人又感叹了好一会;保平安才又道: “军师;依你看;什么时候攻城比较合适?”
  李鸿章抬头看了看天;然后道: “现在是已时;再过一个多时辰;将进入一天之中最易困顿的时候;如果在那时候发起突然袭击;我想;一定能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一个多时辰?似乎不算太久;那好;我们就在这一个多时辰之后发起攻击。”保平安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然后一拍大腿;叫道。
  “趁这段空闲时间;让大军好好休息。”李鸿章补充道。
  “没错;养足精神;痛痛快快地杀。”保平安舔了舔嘴唇;眼中似乎闪过一丝疯狂之色。
  李鸿章见保平安说起杀人就来劲;不禁好笑地摇了摇头;道: “黄元帅那边好象没有明确指示;何时发起攻击?”
  “是啊,没有啊;刚才的命令中没有提到这一条。”保平安不知李鸿章说这个干嘛;与他们攻城有何干系。
  “按理说;我军四面攻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同时进攻;那才最具威势;但元帅现在却忽视了这一点;不知是何道理?”李鸿章皱着眉头将自己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