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材料帝国-第6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海说“但是”的时候,考虑的其实就是这个问题。他知道日本市场上较好的旋耕机刀片使用寿命大约在1500亩左右,但这只是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厂商拥有的最高端技术肯定不止于此。对于这个差距,他也是无可奈何,因为越往高端走,就越需要精确的技术细节。这不是靠他从后世带来的那些记忆碎片能够解决的。
  就以堆焊技术来说,他知道如何使用这项技术。但具体到焊料的配方,他也只能是不断地摸索。国外厂商在这方面已经摸索了多年,青锋厂与人家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李秘书,据你了解,旋耕机刀片的使用寿命要达到多少。才有可能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名次?”秦海向李阳问道。
  “不低于2000亩吧。”李阳说道,说罢,他又补充了一句:“我这也是仅限于公开渠道能够获得的资料,我觉得,如果是参加比赛的话。说不定有些厂商能够拿出2500亩甚至更高寿命的产品。”
  “这就意味着咱们要把现有的水平再提高一倍,这个……几乎没有可能啊。”陈贺千说道。他也是有意要把难度说得高一些,以免崔洪春给秦海施加太大的压力。
  “再提高一倍……”秦海沉吟起来。
  “部里可以给你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崔洪春提醒道,他也开始有些打退堂鼓的意思了,不过,既然秦海还没有明确退缩,他还是想再努力一下。在他心里,隐隐地觉得秦海或许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人。
  “如果要再提高一倍的话,靠堆焊工艺就不成了。”秦海轻轻地说道。
  闻听此言,崔洪春有些失望,陈贺千却是眼睛一亮:“小秦,你是说,你考虑采用其他工艺?”
  堆焊只是提高刀具耐磨性的方法之一,既然秦海说靠堆焊工艺不成,那就意味着其他工艺还是有可能的。也只有像陈贺千这种与秦海有足够默契的人,才能够听得出秦海话里的潜台词。
  秦海笑了笑,掩饰着说道:“我倒是有点想法,但还非常不成熟。”
  事实上,秦海在刚才那一瞬间已经想到了一个极好的解决方案,只是不便于当众说出来而已。因为这个方案涉及到一种目前还非常稚嫩的材料新工艺:热喷涂技术。
  旋耕刀片是用来耕地的,刀片的材料虽然是钢铁,但在土壤中长期摩擦,还是会出现磨损,直至报废。为了提高刀片的耐磨性能,就需要在刀尖上附着一些高耐磨的材料。这类材料并不难找,困难的是如何把这种材料与刀体粘合在一起。
  秦海此前使用的堆焊技术,就是一种粘合材料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把耐磨材料与铁粉混合成为焊料,然后把焊料敷在刀头上,加高温使焊料熔化,从而与刀体融合在一起。
  堆焊技术中使用的耐磨材料,其耐磨性能比普通钢材要高,但还远未达到人们所理想的水平。在材料领域里,耐磨性能最好的材料莫过于陶瓷,如果能够用陶瓷来作为刀口材料,那么刀片的耐磨性能将会成倍地提高。
  问题在于,人们虽然知道陶瓷能够改善耐磨性能,却找不到一种能够把陶瓷与钢材结合在一起的方法。陶瓷的熔点比金属高得多,无法利用堆焊工艺来进行处理。在当年,美英等国家都已经研究出了陶瓷质地的刀头,但只能利用高强度树脂把它粘在刀具上。这种粘上去的刀头耐磨性能倒是足够了,但可想而知,其抗冲击能力是极弱的,毕竟树脂粘合的强度与焊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热喷涂技术是一种另辟蹊径的材料涂敷技术,它的原理说起来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把诸如陶瓷颗粒这样的喷涂材料加热到塑性或者熔化状态,然后喷射到经过预处理的基体表面上,在基体保持未熔状态的前提下,使喷涂材料附着在基体上形成具有特殊性能的涂层。
  再说得简单一点,就相当于把需要附着的材料装在一支枪里,向着基体发射,使材料像子弹一样射入基体内,形成一个涂层。
  喷涂技术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1909年,一个瑞士青年发明了锌金属的喷涂技术。在随后的七八十年时间里,喷涂技术一直都在发展,并率先在航空和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这一阶段,喷涂工艺还十分复杂,尤其是形成陶瓷涂层的技术要求还很高,仅限于在高端设备制造中使用。
  1982年,美国sks公司研制出了利用高速火焰喷枪实现热喷涂的技术,降低了热喷涂的门槛。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高速火焰喷枪喷涂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使热喷涂技术走下神坛,开始进入寻常产品的生产领域。
  秦海对于这一段技术发展史非常了解,他知道目前世界各国在热喷涂技术方面还正处于摸索阶段,根本谈不上在农机具这种不入流的产品上使用这种高大上的技术。如果他能够率先应用这项技术,那么就能够凭借技术上的代差,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后面。
  如果真的能够在基础件比赛中脱颖而出,对崔洪春来说,能够挣到一个大大的荣誉,而对于秦海来说,则是可以打出自己的技术品牌,从而在热喷涂工艺方面占得先机。农机市场其实只是一个很小的市场,热喷涂工艺一旦得到广泛应用,其市场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这样一个想法,秦海当然不会事先向崔洪春透露,基于对陈贺千,他也不想提前说明,焉知这位老先生会不会在激动之下就自己拉一票人马开始做了呢?秦海肚子里装着无数热喷涂工艺的技术要领,他可不想把这么一块大肥肉平白无故地送给陈贺千。
  崔洪春猜出了秦海的想法,对于这个一脑门子都是赚钱大计的年轻人,他也是有些无奈。如果秦海有什么政治上的要求,他自可拿政治利益与秦海去进行交换,但现在看来,秦海无意于此,他也没什么好办法了。
  “小秦,你真的有把握在三个月内拿出能够参加比赛的刀具?”崔洪春问道。
  “有八成把握吧。”秦海低调地说道。他在想到热喷涂工艺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起码是有九成九的把握能够在比赛上拿到一个名次了,除非世道变了,外国人也提前解决了这项工艺中的一些核心难题,从而拿出相同的产品。(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六章 全力支持

  “八成?”
  崔洪春皱着眉头想了想,然后对秘书李阳说道:“小李,你给小秦留一个电话。部里要全力地支持这件事,小秦这边无论需要什么资源,只要部里能够做到的,你就帮他协调一下。”
  “是。”李阳乖巧地回答着,心里却在感叹,这个秦海实在是太有面子了,自己跟着部长这么多年,也没见部长对谁许下过这样的承诺。
  接下来就没什么其他可说的事情了,崔洪春又叮嘱了一番秦海要帮王长松那边调整一下行动方案,秦海自然是满口答应。随后,陈贺千和秦海二人便识相地起身告辞了,崔洪春表示可以派车送陈贺千回去,陈贺千婉言谢绝了。
  一老一少出了农业部的大院,来到外面的路上。陈贺千拉住秦海,问道:“小秦,你到底是打算用什么办法来提高刀片的耐用性,我看崔部长对这件事很重视,你可别到时候让部长失望了。”
  秦海笑了笑,说道:“我打算试一下陶瓷材料,陈老师,您觉得可行吗?”
  “陶瓷材料?”陈贺千有些失望,他原本觉得秦海有什么高明的办法,如果仅仅是用陶瓷材料来代替金属材料,这实在不算是什么高招。陶瓷比钢铁耐磨,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现在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把陶瓷与钢材结合在一起。陈贺千自己也曾研究过这个问题,但也不曾找到理想的途径。
  “用陶瓷材料这种方法,我知道国外有一些机构在试验,好像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你有把握吗?”陈贺千好心好意地问道。
  秦海道:“我有一些想法,不过恐怕需要试试才知道。”
  “好吧。”陈贺千也不再逼问秦海了。尽管在崔洪春面前他要以秦海的老师而自居,但他心里也明白自己与秦海的关系更像是合作伙伴,自己并没有强迫秦海说出什么技术诀窍的权力,他说道:“这件事关系重大,你千万要慎重对待。我这边也抽时间研究一下国外的资料,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地方帮得上你。”
  “那就多谢陈老师了。”秦海说道。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秦海便在农业部帮着王长松修改那份行动方案,遵照崔洪春的指示,方案中加入了大量有关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的研究内容。这些研究内容将会以课题和研究任务的方式,下达给各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秦海充分权衡了各种技术的研发难度,提出的课题和任务都是以各单位现有的实力所能够完成的。
  秦海预计,在这些研究任务完成之后,国产农机具的技术水平将会获得大幅度的上升,至少达到80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有了这个基础,再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就比较容易了。
  在涉及到农机基础件的部分。秦海索性提出一个目标,要在三年内使绝大多数国产基础件的使用寿命达到国际同期的最高标准,全面替代进口基础件,并实现年出口1000万件以上。
  “这个目标……会不会太大了?”王长松怯怯地向秦海求证道,他现在可不敢随便得罪秦海,但对于秦海提出的这个目标,他实在是心里没底。
  秦海笑道:“王司长,这个目标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您想一下。当一个青锋农机厂,每年就能够出口100万片旋耕刀片。国内那么多大型农机厂。各种犁铧、耙片的产能可以轻轻松松地提高到几千万片。咱们国内的人工成本远低于发达国家,只要产品质量能够达到国外的平均水平,出口1000万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
  “可是,咱们的基础件质量能够提高到这个程度吗?”王长松又问道。
  秦海道:“这个也容易,可以先让青锋农机厂把他们的技术要领传授给兄弟企业。各家企业再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产品特点进行调整。崔部长刚刚交给我一个任务,就是要研发世界领先的刀头处理工艺。如果这项工艺能够实现突破,也可以在全国进行推广,届时咱们全国基础件企业的技术水平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可是……”王长松心中叫苦,这种还没有研究出来的工艺。怎么敢直接写到方案中去呢?万一出现什么差池,这板子可就要打在他的屁股上了。
  秦海看出了王长松的迟疑,他笑道:“王司长,做事哪能一点风险都没有?咱们提出这样一个目标,也是为了激励有关企业勇于攻关嘛。你想想,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这样一个目标,那咱们农机系统可就是放了一颗卫星了,这是多么风光的事情?”
  “这个……要不就先这样写上吧……”王长松无奈地说道,在他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请示一下崔洪春再说了。秦海说的好处,他也是能够看到的,从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到能够一年出口1000万件以上的产品,这份政绩是沉甸甸的,由不得王长松不心动。
  有关研究各种机械设备方面的内容,也没有完全从方案中删除掉,只是进行了一些必要的精简,把一些项目列为选择性发展的项目,这样看起来也更为完整,同时也好对那些生产企业有个交代了。
  方案的框架调整完毕,剩下的工作就是进行文字上的润色,这就与秦海无关了。他向崔洪春、王长松等人打了个招呼,便乘车离开京城,返回了安河。
  秦海回安河的第一站,落在了红泽。他来到安河工学院,把李林广约了出来。和从前一样,他把见面聊天的地点选在了一个小饭馆,点了菜之后,又专门给李林广要了半斤白酒。
  “哈哈,小秦,你这算不算无事献殷勤啊?”李林广看着自己面前的酒杯,笑呵呵地对秦海问道。经过这两年的合作,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颇为亲近,李林广这话也就是开开玩笑的意思而已。
  秦海端起酒杯,也笑着说道:“李老师,您还真说对了,我的确是有事要求你。不过,咱们得先喝几杯再说。”
  “你这是居心不良,想把我灌醉了,好算计我。”李林广道。
  秦海大摇其头:“这可错了,我知道,李老师一向是酒醉心明,越是喝得多,脑子越清醒。我要先请您喝酒,然后再谈事,也是这个原因。”
  “是吗?那我可就不客气了。”李林广哈哈笑着,与秦海碰了杯,饮尽了杯中酒。
  既然秦海说不着急谈正事,两个人便先从一些闲话聊起了。李林广问了一下秦海的近况,秦海把在浦江进行汽车材料技术交易以及农业部制订行动方案的事情,都向李林广说了一遍。李林广唏嘘不己,叹道:“唉,在中国做点事情可真是不易啊,小秦,你不仅技术上过硬,人情世故方面处理得也不错,是个学术带头人的材料啊。”
  “李老师过奖了。”秦海笑道,“我只是没有那么多私心杂念,一心只想把事情做好。相比之下,咱们有些领导心里的想法太多了。”
  “是啊,技术攻关这种事情,对于咱们来说,是一种事业追求,也是个人兴趣爱好。可是对于一些领导来说,它只是政绩,是用来向上级邀功的手段。古人说,道不同,不相与谋,咱们和这些人就没法有共同语言了。”李林广深有同感地说道。
  秦海道:“李老师,你还真说到点子上了。现在我手头就接了一个任务,是一个典型的政绩任务,我正在发愁该怎么做呢。”
  “你还有发愁的事情?”李林广笑道,他对秦海也算是足够了解了,知道秦海只是在做作,如果真是让秦海犯愁的事情,他是肯定不会揽到手上来的。
  秦海道:“这是部长交代的任务,我不想做也得做,所以就犯愁了。”
  “你说说看,是什么事。”李林广道。
  秦海把国际耕作机具展会的事情向李林广介绍了一遍,最后说到崔洪春希望自己能够拿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刀片,在展会上获得一个名次。
  李林广皱了皱眉头,问道:“你估计,要达到什么样的使用寿命,才能确保拿到名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