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药天香-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泪水混合雨水,淌满了绣春的一张脸庞。



头顶忽然一暗,身后有人撑了把伞靠近,替她遮挡风雨。



“绣……绣春……”



她听到身后有人怯怯地叫自己的名,抹了把脸回头。



是苏景明。他的手上高高举了一把伞,用力地撑住她。用他那双如林中幼鹿般的纯净双眼望着自己。



绣春想对他笑一笑,想朝他道声谢。只是刚叫了声“二少爷”,喉咙又被新一阵涌出的哽咽堵住了。苏景明顿时慌了起来,他手足无措地看着她,不停安慰她:“绣春――你别难过,你千万不要哭……我的伤都已经好了,真的已经好了……不信我脱衣服给你看……”



绣春点头,又摇头。泪涌得更凶。



苏景明呆呆看她片刻,忽然眼睛一红,跟着也哭了起来。



“绣春――你爹真的被火烧死了吗?以后你一个人怎么办?我不想你天天这样哭。你去我家好不好?我让我娘留下你,我会天天陪着你的,我也会听你的话,一定让你高兴……”



绣春道:“我没哭。刚才是有只虫子飞我眼里。你看,我已经好了。二少爷你也别哭了。”



苏景明抽抽搭搭地道:“真的?”



“真的。”



绣春微笑着,点头。



苏景明见她笑,终于也止住了泪,跟着破涕而笑。



绣春爱怜地伸手擦去他脸颊上兀自还挂着的眼泪。猜他应又是偷跑出来的。眼见天色已暗,怕苏家人着急,沉吟了下,道:“二少爷,我送你回家吧。”



绣春送苏景明到了苏家门外时,雨渐渐也停了。苏家人才刚发觉二少爷又偷溜出去,料到他是去找绣春了,旺财黑皮几个正出来要去寻,迎头碰到了。



“绣春,你不要怕。我一定会让我娘接你到我家来的!”



苏景明进去的时候,还不停回头这样安慰她。她笑着朝他摆手,示意他进去。等他身影消失在门里后,收了笑,转向黑皮:“黑皮,你家大少爷在吗?烦请你让他出来下,我有点事。”



黑皮急忙点头,转身匆匆入内。没片刻,苏景同便出来了。远远看见绣春侧立在门外的一株石榴树下。树上榴花胜火,树下白衣如玉。她鬓边缀了一朵寄托哀思的小小的白绒花,脸庞也如这绒花一般雪白。嘴唇微微抿着。目光正平视前方,如水一般地沉静。



无疑,她是悲伤的。那张迅速消瘦下来的带了尖尖下巴颏的脸庞就能说明一切。但是她却能够控制情绪,不会让自己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这就是此刻这女孩给苏景同的感觉。这让他略微有些迷惘――陈家的这个女儿一直便显得有些与众不同。除了她的医技,她也比他认识的所有同龄少女都要来得沉稳。就在这一刻,他的这种感觉愈发强烈。



他疾步到了她跟前,道:“绣春姑娘,你找我有事?”



“前些时日我爹的丧事,还有杭州府衙那边的事,承蒙您一直在操持。更遑论那日二少爷相救于我。绣春十分感激。本是该早早上门道谢的。只是热孝在身不便登门,今日在此一并向大少爷道谢了。”



绣春转身朝向他,说罢,朝他郑重行了女子的裣衽之礼。



苏景同叹息一声,望着她的目光中充满怜悯。“令尊在此十数年,一向治病救人,造福乡民,我十分敬重。不想此次竟出这样的意外……实在是令人扼腕。我不过略尽绵薄之力而已,何足挂齿。你如今可还好?若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绣春道:“实不相瞒,我寻大少爷出来,除了道谢,确实另有一事相求。”



“但讲无妨。”



绣春道:“我听我父亲生前说,我家在上京之中有户旧亲,十分信靠。我想前去投奔。我听说大少爷过几日便要北上行船去往淮安,可否搭载我一程?到了淮安后,我再改道去往上京,如此路便近了。”



苏景同立刻道:“区区小事而已,有何不可?到淮安后,我家商号也有船去往上京。正好还可一路捎带你过去。”



绣春微微一笑,朝苏景同再次道谢——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



兰扔了一颗地雷



嘟妈扔了一颗手榴弹



灌汤包子扔了一颗地雷



深海鱼扔了一颗地雷



桔子扔了一颗地雷



第5章



第5章



九月的风拂面而过时,已带些微凉的秋意。当云水村的村民们开始忙着采收秋茶的时候,这一天,绣春一身简单行装,坐上苏家的马车,粼粼往城中而去。



青翠的远山、山脚下那条迤逦的小河、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茶田,村人们依依的离别,苏二少爷在得知她要离开后的嚎啕大哭,还有自己那个充满了回忆的曾经的家园,渐渐都被她抛在了身后――就在今天,她将随苏家的茶船从钱塘渡口下运河,北上去往这个国家的帝都上京。



上京对她而言,只是一个遥远的概念。她曾经遥想过那片万丈红尘下的九天阖闾和万国衣冠,却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朝那城阙而去。前路对她而言,也是烟云笼罩。她没有未卜先知的大能,并不能看清未来。但是她必须要去。



这一辈子,她都将无法忘记大火过后的次日,她在废墟中最后寻出父亲时的情景。宛如一场噩梦。可是一切却都是真的。那样一个潇洒犹带名士遗风的人,最后竟就这样猝然被毁,毁于这样惨烈的方式。



村人们都以为那场大火是一场意外。官府也这样认定。是啊,一对与世无争行医乡间的寻常父女,又有谁会包藏祸心,意欲置他们于死地呢?他们都说,幸而绣春那夜里被唤去了苏家,这才幸免于难,是个后福之人――可是绣春分明记得清清楚楚,那晚自己如常检查过灶膛,没留半点火星。出门前也是灭了灯的。父亲喝了酒醉睡过去,也不大可能会起身再用烛火。如果是意外,那么这一场大火,到底是如何烧起来的?



将父亲与母亲合葬,她也终于能从悲恸中清醒过来之后,几乎是凭了第一感觉,她便将这件事与之前来访的那个陈氏族兄联系了起来。



父亲为人忠善,甚至带了孩童般的天真,也就是那样性格的人,当年才会为爱而抛弃富贵。所以他只看得到他们的好。但是她却不一样。



这场火来的太过蹊跷。不早不晚,就在那个不速之客到来后才发生。再联想陈家如今的微妙之处,如何能叫她不起疑心?



她不是判定罪与罚的法官。可是倘若到了最后,叫她查清这把火的来源真与他们有关的话,前方哪怕是条滚刀路,她也绝不会回头――她这辈子最爱的男人,她的父亲陈仲修,不能就这样白白死于包藏祸心的奸人之手。



血债血偿。这是天道。直接而公平。



从杭州走运河到淮安,不过十来日便到了。苏景同停在了此地。整货两天后,绣春与他道别,随他家的茶船继续北上。



淮安是淮河与大运河的交汇之处,也是南北通衢的要冲。从这里到上京,一路要过数十道的闸漕。民船本就要避让官船,加上若遇漕运高峰季节,行船愈发缓慢,原本不过一个月的路程,往往要拖至数月才到。故而北上商人为赶时间,倘若不是大宗货物,往往会在这里上岸改走陆路。好在听押船的丁管事说,如今还不是高峰期。果然如他所言,这一路还算顺风顺水,一个月后,裕泰五年的十月中旬,苏家的茶船终于抵达了定州。



定州属上京畿辅。从这里到上京,只剩三四日的水路了。丁管事急着入京,便想紧赶些好早日到,不想偏却遭遇了意外。这日中午开始,前头水道不知何故开始慢慢积聚船只,堵塞了通道,行船速度一缓再缓,犹如龟行,到了次日,停在一个名叫新平的地方后,竟再也挪不动一步了。站在船头放眼望去,前头河道密密麻麻停满大小船只,后头还不断有新的船只上来,前头竟一齐被堵了个严严实实。



丁管事心焦不已,上岸去打听缘由,大半日过去方回来,连连摇头兴叹。原来前头数里之外入京的最后一道闸漕口竟被官兵封闭了,无论官船民船,一律不予放行。不止水路,陆路据说也是如此,通往上京的唯一一条官道也已被封。至于缘由,近旁船只上的人各说纷纭,一时也没个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京城里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丁管事眼见通行无望,也不知道多久才能挪动,怕天色暗了再上岸,到时候连客栈都没房了,便派俩人留船上守着,其余人上岸去了。



新平原本是个只有数十户人家的小地方。只是毗邻运河与官道,靠着南来北往的客商,这才渐渐发展成一个集镇。镇上设了个供官方所用的小驿馆,此外有几家客栈。丁管事直奔相熟的那一家而去。到的时候,正好还剩几间屋。



丁管事是苏家的老人,出发前,被苏景同叮嘱过,要好生照顾绣春,此时便拣了间干净的,让绣春一人一间,其余人搭着睡。伙计陆续送来饭菜,一行人便在人声嘈杂的大堂上围坐着吃了起来。



越临近上京,绣春心情愈发沉重,也没什么胃口,倒是留意到那个跑堂的伙计一直在不停打嗝,等他送一碗汤到桌上时,又呃了一声。与他相熟的一个苏家伙计便取笑道:“方三儿,你这是趁掌柜的不留神偷吃隔夜冷饭吃出来的吧?坐下起便见你嗝个不停。”



那叫方三儿的伙计又呃了一声,愁眉不展:“你还取笑!上月起不知怎的便一直嗝个不停,好了发,发了好,去镇上回春堂那里搓了好几副药,吃了也没用,愁死我了……”又是呃一下。



坐上人也都打过嗝,片刻倒没什么,倘若持续超过半刻钟,那滋味确实不好受,更何况像这方三儿,嗝起来就是接连一个多月?众人面露同情之色,纷纷筹谋划策,有叫他去喝热水的,有叫他憋气的,方三儿摇头道都试过了,就是没用。



绣春瞥见桌上有个放了花椒末的小碟,拿了起来示意他放到鼻下去闻。方三儿莫名其妙接了过来,依言闻了一下,一股辛味直冲脑门,忍不住阿嚏一声打了大喷嚏,通体舒畅之余,发现打了许久的嗝竟也停了,惊喜异常,边上人也替他松了口气。只是很快,方三儿又苦下了脸,对着绣春道:”这位小哥儿,你这法子倒管用。只是治得了一时,治不了一世。只怕没好多久,我便又要嗝起来了……”



绣春外出作男儿装扮。她本就习惯此种装扮,举止不带丝毫脂粉之气。如今白日里束胸,穿件领口高能遮挡喉部的中衣,加上天气渐凉,身上外衣再加一件,不仔细看,便是个清俊少年。



“那你就随身带花椒,嗝了就闻一下。”苏家伙计凑趣。



丁管事为人稳重,也不跟着起哄。只对方三儿道:“你莫小看陈小哥儿。他虽年轻,却是看病的一把好手。叫他给你瞧瞧,不定便能好。”



方三儿闻言,半信半疑。望着绣春不动。



打嗝在中医里被称为呃逆,是因为膈肌痉挛收缩而引起的。原因多种,一般片刻后便可自行消退。但也有持续长久的,此便是顽固性呃逆。西医临床并无好的根治方法,而在中医里,长时间顽固呃逆不止,往往被认为与脾胃失调有关,分胃中寒冷、胃气上逆、气逆痰阻、脾胃阳虚、胃阴不足等等,须得辩证下药。



绣春搭了下方三儿的脉,叫他张口吐舌,仔细察看后,便问道:“你先前抓的药,方子里有什么?”



方三儿眨巴了下眼睛,皱眉道:“去抓药时,听那伙计念,仿似有枳实、生大黄啥的……别的我也记不住了。”



绣春唔了声,心中已经有数了。



方才她听这方三儿的呃声沉缓连续,察看脉象口舌,脉迟缓,舌苔白,应是胃中寒滞而发的呃逆,治宜温中祛寒。但听他报的这方子,虽不过寥寥两味药,却也能判定是治胃火上逆的类似于加味小承气汤的方剂。虽都是呃逆,但根源一寒一热,用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何能止得住?当下便叫他取了张纸,开了副丁香散方,叮嘱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个,煎至六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又教他一穴位按摩法。打嗝时将拇指放置于喉下天突穴处,由轻渐重、由重到轻地揉按片刻,亦有奇效。



方三儿捧着方子半信半疑去了,姑且死马当活马医。边上人议论声中,绣春正要坐回去把碗里的饭吃完,注意到边上隔了几桌的大堂中间的那桌上,有个坐着的人正转身看着自己。二十出头的年纪,一身宝蓝紫金团花的缎面衣衫,服色鲜亮,瞧着像出自大富之家。那男子相貌生得也英俊,一双眼睛正望向自己。



绣春不过瞟他一眼,便收回了目光。吃完饭后散了各自回房,歇下一夜无话。



到了次日,河道还是丝毫没有疏通的迹象,后头船只倒是越聚越多。众人纷纷叫苦埋怨之时,也不知道哪里传出的消息,说之所以封住水陆通道,是因为皇上眼见就要不行了,而太子尚年幼,怕生变乱,这才**进出。



这消息不胫而走,原本还埋怨的众多船家客商登时齐齐闭了嘴。天家事大。倘若这消息属实,谁敢说一句不是。只能盼着快些解封,好叫自己能早日抵达目的地。



丁管事自然也听说了这传言,只好按捺住焦急一边在客栈里住下来,一边继续打听消息。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别的消息没打听到,那个伙计方三儿倒是兴冲冲地凑了过来,给他们这一桌加了盆满满的菜,说是昨晚连夜抓药服了后,今日早便止住了嗝,到此刻都没复发。一时不停翘着拇指,对着绣春连连道谢。



绣春叮嘱他再吃几天药,往后适当进补些暖胃之物,此事便也抛下了。不想这会看病的名头儿很快便传了出去。客栈大通铺里住着的人走南闯北,身上多少都会带些小毛病。平日顶顶也就过去了,懒怠特意去医馆寻郎中。反正滞留无事,又同住一家客栈,便纷纷寻了过来叫绣春帮着看。绣春一一替他们看过,选开一些廉价的对症之药,忙碌个不停。



一个方里,分君、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