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袁氏三国-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攸接着说道:“至于李典将军,真不愧是一员智将,在内应刚打开城门之时,他就立刻知晓,马上组织人手,杀死了内应,想要控制城门。多亏许某行动迅速,抢先入城,不然要夺下鄄城,还要再多费些时日,多费些手脚啊。”
程昱问道:“那李将军,现在如何?”
许攸笑道:“城破之后,李典将军对我军持不合作的态度,还想进行反抗,已被我军关入了大牢。”
程昱听到李典无恙,心中一块大石算是落了地。他想到:“负责防守鄄城的两大巨头,谁也没有跑掉,而丞相恐怕对这边的战况还一无所知吧。我真是该死啊,鄄城不但没有守住,连向丞相报个信,通个消息,这点小事也没有办到。由于我的失误,导致丞相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局面,我是万死莫赎啊。”想罢,就想撞墙自杀。猛地从榻上跳起来,向墙上撞去。忽然脚下一软,又栽倒在榻上,原来在大战时消耗的体力还没有恢复(根据生理学,人刚睡醒的时候,大脑还不能完全控制身体的运动神经,所以会有身体不听指挥的现象,迷信的人称其为“鬼压身”^_^)。
许攸见程昱想自杀,忙想上前阻拦,见程昱自己栽倒,自杀未遂,放下心来。对程昱道:“仲德何必如此?我家大将军坐拥四州之地,乃天下第一诸候,曹孟德螳臂挡车,不自量力,根本不是大将军的对手,伏波将军曾对光武皇帝言道‘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大将军亲贤礼士,纳奇录异,世所罕有。仲德若愿相仕,许某愿为保人。”

第四卷 统一北方 第四十六章

程昱笑道:“许先生不必白费心力了,程某自幼熟读圣贤书,只知‘忠臣不仕二主’,今许先生劝程某另投主公,改换门庭,莫得污了程某的耳朵。”
许攸见程昱态度坚决,遂不再劝,将他与李典关于一处,一边派人收拾鄄城最好的房舍,准备给大将军做临时的将军府;一边派人送信给袁绍,向袁绍报捷,并请袁绍移驾鄄城。
许攸的使者到了黎阳,向袁绍奉上许攸的书信。袁绍虽然知道许攸夺取了鄄城,打通了通向兖州的通道,心中非常高兴。但他心中认准了死理,非要打下白马,从此处渡河不可。袁绍下令,大军分为两路,一路由韩荀、张郃、高览率领,自鄄城攻击山阳郡、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鲁郡、任城郡等兖州东半部。另一路由自己亲自率领大军,以淳于琼、韩猛、蒋奇为先锋,攻打白马,然后准备攻打东郡、陈留国、济阴郡等兖州西半部。
本来袁绍想着凭借优势兵力,敌人还不望风而逃,自己大军应该能轻易过河。没想到在白马城,受到了敌军顽强的抵抗。自己的军队攻势受阻,袁绍脸上也无光。而许攸领一队偏师竟然能打下鄄城,虽然鄄城的守军很少,但这也袁绍心中很不舒服。凭什么许攸能打下鄄城,我袁绍不比他差多少,他能打下鄄城,我就能打下白马。
这回袁绍可下了大功夫了,他四处砍伐参天巨树,作成数丈高的云台,然后弓箭兵在云台上面向城内射箭,压得白马城内的守军抬不起头来,只能凭借巨盾来遮挡箭雨。云台上的士兵不停地射箭,使守军只能支起巨盾,爬在城头,或者躲进民居中,根本无法出来作战。而步兵则趁机扛起巨木,猛烈地撞击城门。
曹洪见势不妙,以军情紧急,需要向丞相禀报为名,出城逃走。不久,城门被巨木撞坏,袁军一拥而入,太守刘延仗剑指挥剩余的军队进行巷战,最后死于乱军中。后曹操曾派人寻求刘延的尸首,遍寻不获,乃以沉香木雕刻身躯,安葬于许都城外,碑上曰:“白马太守,忠义刘君之墓。”
曹洪找到曹操时,曹操正准备到砀山去与袁斌作战。接到鄄城、白马失守的消息,大惊失色。两地一但失守,袁绍大军就可长驱直入,攻打许都,这样的后果,可比袁斌打下砀山严重的多。曹操两害相权取其轻,放弃攻打袁斌,大军一边转道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准备在这个早就选定的战场来拦劫袁绍,一边令曹仁放弃阳翟,回屯许都,加强首都的警戒力量。曹操发誓要让官渡成为袁绍大军的坟墓。
袁绍终于攻破了白马,他下令将所有俘获的降卒,全部活埋以泄愤,接着率大军扫荡兖州诸郡。后袁绍闻知曹操亲率主力屯兵于官渡,遂放弃由侧面直击许都的打算,带领大军折向西南,准备到官渡与曹操决战。
而曹操自准备与袁绍作战以来,一直在进行着战前的准备,其中官渡就是他早就选定的决战地点。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昌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昌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再加上官渡靠近许昌,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所以曹操在官渡修了非常坚固的防御工事。而河内魏种、白马刘延、鄄城程昱的作用,不过是迟缓袁绍南下的步伐罢了,根本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果然,袁绍一但真的动怒,全力攻打白马时,刘延立刻守不住白马。
袁绍亲率大军赶到官渡,看着对面曹操的帅旗在迎风飘扬,心中非常激动,决定胜负的时刻就要到了。今后北方的霸主将在这场战斗中产生,而剩下的那个人只能随风飘进历史的垃圾堆中,慢慢消逝,逐渐被人淡忘。
许攸率领着张郃、高览、韩荀一路急攻猛进,所到之处,全部不战而降,一直打到砀山与袁斌会师。
袁斌得知许攸打破鄄城,活捉程昱、李典后,心中大为高兴。袁斌心想:“在原来的历史上,袁绍始终没有去攻打鄄城,使鄄城的程昱成为威胁袁绍后方的一把利剑。如今鄄城在袁军手上,官渡之战的结果,虽然还无法预见,但至少官渡之战的过程已经开始改变,只要袁绍能小心从事,就一定能打败曹操,实现北方的统一。等到袁绍拿下兖州、豫州和司隶后,我袁家的领地将扩大到大汉的八个州(大汉总共有十三个州,剩下的凉州在马腾、韩遂手上;益州在刘璋、张鲁手上;荆州在刘表手上;扬州在孙权手上;交州在当地的大族士家掌握中,远离中土,人烟稀少,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三分天下已有其二。而在西边的凉州,马腾、韩遂明争暗斗;西南的益州,刘璋、张鲁征战不休;南方的荆州,刘表不能重用刘备;孙策已死,孙权幼龄掌权,仅能自保,这天下还有何人是我袁家的对手?”袁斌看着官渡方向,想到:“曹操,就让你来成为我袁家走向辉煌的祭品吧。”
袁斌问许攸道:“子远,你说我是助父亲攻打官渡啊要,还是率军直扑许都,营救天子,还是南下攻打豫州?”
这三条建议都有可取之处,但以营救天子最为重要,得到的功绩也最大。但袁绍四子中,袁熙、袁尚守卫后方,几乎没有什么立功的可能;袁谭自并州出兵不利,现随军于袁绍身边,共同进攻官渡。如果袁斌能打下许都,营救天子,这自然是天大的功勋,不过袁绍和袁谭在官渡与曹操对峙,袁斌去打许都,这可有抢功的嫌疑;如果放着许都不打,去打豫州,这也说不过去;如果去官渡助战,根本没有必要,袁绍的大军实力已经超过曹操很多,再加上有袁谭在,袁斌若去,恐怕又会生出一些事端。
许攸思前想去,觉得怎样都不太合适。沉吟许久,又把球踢给了袁斌,对袁斌道:“攸见识浅薄,不能识破其中奥妙,主公智谋深远,思虑周详,定有高见。”
袁斌见许攸如此圆滑,又把问题扔给了自己,笑道:“子远何必如此,我不会因言罪人的,你多虑了。父亲大军在官渡,实力超过曹操太多,再加上有大哥相助,我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豫州虽然没有驻扎重兵,但此地龙蛇混杂,不可轻易动兵,一旦兵进豫州,邻近的刘表、孙权必定心中紧张,提高警惕。一旦有变,急切不得脱身。我听说荀彧一向有‘王佐之才’的美誉,还曾经在父亲手下任职,我仰慕其名已久,可惜不得相见,此次正好趁机见一见这闻名天下的名士。”
荀彧现正镇守许都,袁斌如此说,意思就是要去攻打许都了,许都不但是大汉的都城,天子所在,也是曹操的老巢,一旦打下许都,曹操立刻威信扫地,民心尽失,而他麾下的文武谋臣也会离心离德,弃他而去。曹操不但成了孤家寡人,根据地也丢失了,人民也不再拥护于他,天子也落入袁斌的手中,“诛奸佞,清君侧”的口号,也得以实现。
“真想看看曹操狼狈的样子。”袁斌恶意的想到。
就在袁斌决定准备攻打许都,一战而定江山时,从官渡传来一个非常紧急的消息。
----------------------------------------------------------
大家能猜到是什么消息吗?猜中有精华拿哟。

第四卷 统一北方 第四十七章

能猜中的朋友们,真是了不起,马上为你们加精。
----------------------------------------------------------------------
正当袁斌与众人在指点江山之时,从官渡传来了袁绍的一道命令。
袁斌接过帛书一看,脸色立刻变得煞白,身体摇晃,几欲摔倒。赵云见状不妙,忙上前把袁斌扶住,许攸接过丝帛一看,也仿佛是被人当胸打了一拳,眼前发黑,金星乱舞。
只见帛书上写着“为父忽染急病,不能理事,需返邺郡休养。大军即刻退回河北,我儿见信,可速奉行。”
袁斌喃喃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赵云闻知此事后,不甘道:“主公,眼看就能打下许都,真要退兵?”
许攸一瞪赵云道:“灭曹是小,大将军身体要紧。主公可速返回河北,守在大将军身边,谨防有变。”尤其在最后四个字上,更是加重了口气。
袁斌明白许攸的意思,袁尚手握玉玺,居心叵测;袁谭随在袁绍身边,更是占有一定优势。如果袁斌不能在关键时刻,回到袁绍身边,那是要吃大亏的。
袁斌望着许都的方向,暗想:“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我枉想改变历史,可惜‘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本以为官渡之战,可以助袁灭曹,想不到天助曹操,竟然让一向身体康健的父亲,得了急病,不得不退兵。如果我一鼓作气,攻下许都,自然可以消灭曹操,但是袁家世子之位,恐怕就与我无缘了。如果再因此而引起袁家的内讧,难道真的要兄弟阋墙,手足相残?”袁斌越想,越是心烦意乱,胸闷头沉,几欲作呕。
许攸的心理素质比袁斌强多了(历史上他参与了冀州刺史王芬谋立合肥侯为帝的事,事发后,王芬自尽,许攸还能冷静沉着,从容自保,可见许攸的心理素质极强,对于突发事件有着极强的处理能力),马上回复了过来,对袁斌道:“主公,不可迟疑,可速回军,邺郡此时正是云谲波诡之时,主公若不早行,人将先我而为之也。”
袁斌一咬牙道:“撤兵!”赵云立刻去军中传令,督促众人收拾行装,准备北归。
许攸问道:“主公准备如何退兵?”
袁斌道:“取道徐州,转回青州,可好?”
许攸摇了摇头,道:“非也。”
袁斌又道:“自兖州北上,直插青州,可好?”
许攸又摇了摇头,道:“亦非也。”
袁斌奇道:“北归青州,就此两条道路,子远有何良策?”
许攸沉声道:“非常之际,当行非常之事,以攸之见,我军应斜趋济阴、东郡,渡过黄河,直抵邺郡。”
袁斌心想:“对啊,就算回到青州,也要再次转道回邺郡,不如就直接回邺郡。”忙抓着许攸地手道:“多亏子远指点迷津,尤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啊,就依子远之见。”
袁斌传令下去,大军即刻往西北方的济阴郡而去。济阴太守见袁军前些日子刚刚打过去,如今又打了回来,不知袁军有什么打算,只得紧闭城门,据城死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袁斌下令大军绕过济阴,直扑东郡。
到了东郡之后,提出被关在牢中的程昱、李典二人,胁裹在军中,一齐望邺郡而去。
曹操闻知袁绍忽然退兵,有些摸不着头脑,以为袁绍有什么诱敌之计,唯恐上当,下令全军不可追赶,违令者立斩。就这样,曹军在营地里,眼睁睁着看着袁军从容地收拾行装,从容地整理队形,然后从容地渡河北归。
曹操虽然不让自己的军队追击袁军,但他派出了大量的斥侯,去打听袁绍为什么退兵。结果斥侯来报,袁军从官渡退到原武(今河南原阳),由原武退到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然后自延津渡河北归,回黎阳去了。一过黄河就是袁绍的地盘了,曹军的斥侯就不太方便再打探消息了。
曹操一听,袁绍大军一程一程地自原路退回,到底有什么阴谋诡计?后方有变?粮草不足?这些理由都被曹操一一推翻。(袁绍被天上掉下来个石头,砸死了?袁绍被外星人劫持了?)曹操陷入了严重的YY之中^_^……
袁斌一路上急行快走,并先派身手灵活的亲卫数人,如周悠然、高昊、徐远亭、刘亮、罗成(网友小小种马、高旭东、金色狼王、虫型龙、冰焱尘封等的龙套)等进城去打探消息。诸人回报,诸子(袁熙也已经回来了)暗中拉拢大将军手下的文武众臣,组建各自的班底,摩拳擦掌,准备争夺世子之位。而众大臣也都持中观望,邺郡表面上一片平和,实则暗流汹涌,充满危机。
许攸急道:“这种情况,正是我所担忧的。”
袁斌见事情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反而冷静了下来。对许攸道:“子远放心,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要担心,事情会有转机的。这样吧,你去选两个人,一个去徐州通知吕‘刺史’和众人,要他们小心防守徐州,盯紧曹操;再派一人去青州,让于禁、臧霸做好准备,陈兵于冀州边界,我恐怕邺郡要有非常之事发生。”许攸心领神会地去了。
袁斌回到邺郡,文臣中只有陈琳、陈震、田畴等人,武将中只有麴义、田豫等中立派出城来迎。
袁斌见众人全是悲伤的神色,心中大感不妙,忙问道:“父亲身体如何?可思饮食?”
由于陈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