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视一套播出。趁此机会,记者专访了作家孙皓晖,请他谈谈他笔下的大秦帝国。
    ■秦朝是被扭曲最严重的一个时代
    记者:《大秦帝国》6部11卷,共504万字,这样一部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的文学巨著仅写作就进行了16年,而准备的时间长达30多年,能谈一谈您的创作缘起吗?
    孙皓晖:就基本方面说,创作《大秦帝国》,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我对历史的热爱,对我们民族的文明圣土的景仰。二是我曾长期从事法学研究,对五千年中国文明史上这一段独有的战时法治社会有相对深刻的了解。
    大秦帝国时代是最被扭曲的一个时代。尽管万里长城、兵马俑、郡县制、度量衡,以至我们每日使用的方块字,请注意,人们叫它“汉字”,都实实在在地矗立在那里。然而,在国人的历史意识中,对秦帝国时代的总体评价依然是“暴虐”两字。对战国时代,对秦帝国时代,两千余年的史家传统是刻意贬损,刻意遮蔽,刻意扭曲;秦帝国的文明历史价值,遭到严重的错误解读,种种戏说泛滥,种种指斥弥漫,使得秦帝国乃至春秋战国的历史精神面目全非。秦为何物?国人,乃至世界,始终是模糊的,混沌的。一面是伟大的文明功绩,一面是惨遭扭曲的历史评判。这种极大的反差,是激起我走进历史深处的根本原因。这,就是我写作《大秦帝国》的根本缘起。
    ■辞去教授职务,倾心写作16年
    记者:您坚持创作16年,而且为了专心写作辞掉西北大学教授职务、后来又“蜗居”在海南岛一心写作,这些动力来自哪里?
    孙皓晖:任何人做一件大工程,种种艰难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之所以能坚持做完这件事,是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它的意义所在。我对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自信,对自己的文学表现力也还自信。所以,我有一个坚定的想法,只要我坚持做这件事,就一定能做完,能做好。这样,就跋涉过来了,没有过放弃的心思。
    当年为什么到海南?很多人经常问起。我的回答只有一句话,因为海南没有人理我(笑)。西安的文化圈子太大,汪洋恣肆,波澜涌动,你即使不主动卷入,也有时时被卷走的可能。如此大而艰难的一个工程,如果没有长期沉浸的安静肃穆的一个写作场,很难使精气神始终贯通,你将被无数的零碎的必然的应对分割得有心无力。在这一点上,海南要相对好许多。只要你没有写作之外的企图心,不主动伸展,自己安于囚居状态,就没有人来干扰你,就没有一种力量能将你卷走。所谓孤独,所谓寂寞,对于我都是不存在的。因为我很忙,每天都在自己忙活,书海、人物、事件,日夜不休地纷至沓来,常常觉得脑子还是不够用,没有时间去孤独,去寂寞。
    随着《大秦帝国》写作的深入,我经常涌动出一种骄傲,一种激情。如果秦帝国不具有开创文明正源的价值和意义,《大秦帝国》对当今中国的精神价值没有这么大,某种意义上,也不值得我倾注最有价值的全部盛年时光去表现它。自1993年进入案头工作以来,我时常觉得,不做完这件事情,我的灵魂将永远不得安宁。每想到这些,所有的艰难,都是无所谓的,所有的代价,都是值得付出的。
    ■秦始皇不是一个形象猥琐的暴君
    记者:您说过,大秦帝国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文明圣土,可惜的是,秦朝是被曲解太多的时代,特别是秦始皇,在众多的史料、小说、电视剧中,秦始皇的形象是一名暴君,在《大秦帝国》中,他是一个什么形象呢?
    孙皓晖: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是中国历史上被扭曲最严重的。但是,只要认真地研究了历史,就一定会对秦始皇有一个正确的评判。《大秦帝国》中的秦始皇,当然是一个伟大政治家的形象,而不是一个形象猥琐的暴君。从历史事实说话,秦始皇时代至少有五方面的功绩旷古未见:一是统一了中国,二是创建了统一的中国文明体系,三是大规模的建设成就,四是肃清北边胡患,五是大规模开发岭南。秦始皇一生,事事石破天惊而无一不克尽全功,这样的伟大政治家,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再者,秦始皇时代人才济济如满天星云,始皇帝独能凝聚群雄开拓创造,终其一生没有杀害一个功臣,如此人格魅力,后世帝王可有一人做到?当然,秦始皇也有缺陷,但不是主流,远远不足以被歪曲得完全没有了人形!有人说,我是为秦始皇翻案。我认为,翻案说得层面太低了。我是展现历史真相,假若同时达到了翻案效果,我是乐于见到的。
    ■项羽的残暴与复辟罪恶,《史记》有明确记载
    记者:霸王别姬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人们无不为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洒一掬同情之泪,发一通无尽感慨。在《大秦帝国》中,您一改项羽悲情英雄的形象,把他定位为恶魔般的形象,这是根据什么得出的呢?
    孙皓晖:对项羽的变形美化,如同对秦始皇的变形丑化一样,是中国历史意识演变的两个极端。项羽其人的残暴作为与复辟罪恶,在《史记》中记载得明明白白,没有任何误解。我在《大秦帝国》第六部中对项羽形象的展现,完全是根据史料出发的,没有一件事是虚构的。可是,当我将这些认识重新发上我的博客后,遭到了诸多激烈的攻讦甚或谩骂。这种现象至少说明,以文明的良知对待历史,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记者:投入30年时间创作大部头的《大秦帝国》,您认为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孙皓晖:要说《大秦帝国》的历史价值,我以为主要在两点:一是文学的成功,否则没有读者;二是理念的创新,认识的价值,也就是我曾经说过的精神本位。那个时代是中国文明的正源,中国文明的根基,不理清那个时代,中国人对自己的文明历史的误区,就得不到正解。说到现实意义,那个时代的变革精神、创造精神、人的生命状态等等基本方面,都对今人有着深刻的启迪;最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从原生态的意义上去认识中国文明的根基,有助于我们克服仅仅将某一学派当作中国文明核心的误区。
    记者:创作历时16年的《大秦帝国》,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巨著,读者评价非常高。不少专家评价说《大秦帝国》有足够的分量冲击下一届的茅盾文学奖。写完了大秦,您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
    孙皓晖:现在我虽然写完了《大秦帝国》,但是还有许多事没有做。尤其是以多种形式普及开发秦文明这件大事,我一定要努力地去做。在我觉得恢复了心力的时候,我还要完成关于早秦历史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原先定名为《马背诸侯》。秦人是与大禹部族共同完成治水大业的华夏古老的领袖部族之一,沿着秦人族群的历史足迹,可以系统清理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所以,写早秦历史,是我清理再现中国原生文明的一部分,我一定会努力地去做。本报记者秦绪芳
    人物名片
    孙皓晖,曾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是获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年~1997年,基于对中国原生文明的思考,完成136集《大秦帝国》文学剧本的创作,同期开始《大秦帝国》的案头准备。1998年后,辞职专事写作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其中第一部《黑色裂变》入选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
大秦帝国的海外探索:徐福东渡究
           环球时报
    徐福东渡一事,最早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8226;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徐福再次求见秦始皇。因为九年前第一次入海求仙药,花费了巨额钱财未果,这时徐福谎称由于大鱼阻拦所以未能成功,于是请求配备强弩射手再次出海。秦始皇便相信了徐福的谎言,第二次派徐福出海。徐福于是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成为迄今有史记载的东渡第一人。对于徐福东渡,《史记&;#8226;淮南衡山列传》也有记载:“(秦始皇)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徐福东渡把秦代文明传入日本,促进了日本社会质的飞跃。徐福因此在日本被尊为农耕神、蚕桑神和医药神,日本纪念徐福的祭祀活动历千年而不衰。但是,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第一次记载徐福东渡活动以来,也把与徐福有关的疑谜留给了后人。
    疑团之一,徐福东渡是否到达日本?关于徐福的目的地的问题,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认为,徐福东渡确实到了日本,甚至有人提出,徐福到日本后建立了日本王朝,徐福就是神武天皇;也有学者对此一说法提出质疑。认为到了海南岛或者是朝鲜,还有人提出到了美洲。
    据《史记&;#8226;淮南衡山列传》中的记载:“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可以推测徐福登陆地是一平原。日本是一个由三千多个小岛组成的岛国。本州、九州、四国与北海道是其中四个大岛,总面积达到37。67万平方公里。全国有24%的面积为平原。较大的平原有关东平原、浓尾平原、畿内平原等。除日本列岛外,其他岛屿没有“平原广泽”的地理特征。
    另外,徐福东渡日本,在后世的史书资料中也有记载。在《三国志&;#8226;吴书&;#8226;吴主传》中也有记载:“长老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后汉书》中,把徐福入海求仙事件附在倭国之后。五代时期义楚和尚所写《义楚六贴》中提到:“日本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在日本学术界,也有不少史料记述徐福到日本的情况,有《神皇正统记》、《林罗山文集》、《异称日本传》、《同文通考》等文献。林下见林在《异称日本传》中说:“夷洲、澶州皆日本。相传纪伊国熊野之山下有徐福墓。熊野新宫东南有蓬莱山,山前有徐福祠。”新井君美在《同文通考》中说,“今熊野附近有地曰秦住,土人相传为徐福居住之旧地。由此七八里有徐福祠。其间古坟参差,相传为其家臣之冢。如斯旧迹今犹相传,且又有秦姓诸氏,则秦人之来往乃必然之事”。和歌山新宫町《秦徐福碑文》这样描述:“今东海可当蓬莱者,无可舍皇国他求,则谓日本国,得其实也必矣。”
    在日本民间,徐福被尊称为农神、蚕桑神、医药神。还一些日本人认为自己是徐福的后裔,他们的根据是:在日语中,秦与羽田的发音相同。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就称自己是徐福的后裔。他说:“我是秦人的后裔,我的姓在很早以前写作‘秦’,我当首相时,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对我的家族进行了调查,并在祖墓碑上发现了‘秦’字。”
    徐福东渡群雕
    然而,有些学者认为,徐福东渡日本只是传说。日本古文献中载有徐福传说者以《神皇正统记》(1339年)为最早,其他大约是十七八世纪的记载,因此他们推断是受了宋元以来中国文献的影响。在隋唐时期,日本与中国交往极为频繁,但在文献之中却罕见“徐福”二字。又有学者认为,徐福东渡是历史事实,但不是去了日本,而是美洲,因为徐福东渡的时间与美洲玛雅文明的兴起相吻合。台湾前上海暨南大学教授、南京古物保存所所长卫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考证,美洲特产四十多种动植物矿产为先秦人民所知。如《春秋》记载“六□退飞过宋都”,“□”即美洲特有的“蜂鸟”。是殷朝被灭国后,部分殷人逃到北美后,回国观光带回六只蜂鸟,齐桓公为纪念此次远征,特在旗上绘制“蜂鸟图”。聚贤认为哥伦布在发现美洲之前,已有多位中国人到过美洲,故徐福后来东渡美洲很有可能。吴人《外国图》指出“亶洲去琅琊万里”,根据距离分析根本不是日本,而是美洲。最早记述倭国的《后汉书》是把亶洲与日本区别开来的。“亶”字有大岛的涵义,美洲大陆像“亶”字。故以字形命名。现在檀香山还遗有带有中国篆书刻字的方形岩石,旧金山附近也有刻存中国篆文的古箭等文物出土,所有这些都是徐福东渡美洲的明证。
    疑团之二,徐福东渡为何东渡?关于徐福东渡的原因,据《史记》所言,秦始皇不惜以巨资支持徐福东渡,是为了寻神山仙药,求长生不死药。《十洲记》也这样记载:“秦始皇时,大宛中多枉死者横道,数有鸟衔草,覆死人面皆登时活,有司奏闻始皇。始皇使使者赍此草,以问鬼谷先生,云是东海中祖洲上不死之草,生琼田中,一名养神芝。其叶似菰,生不丛,一株可活千人。始皇于是谓可索得,因遣徐福及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乘楼船入海,寻祖洲不返。”
    并非所有的言论都支持这种说法,还有不少史书提出了避祸说,《汉书》及《后汉书》中都有相应的记载。《汉书&;#8226;郊祀志下》这样说:“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女入海,求神采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后汉书&;#8226;东夷传》说:“又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唐代诗人汪遵在《东海》诗也写道:“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同舟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作者把徐福入海不归比作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的武陵郡渔人避秦乱而移居桃花源之事。南宋祖元和尚为了逃避元代的统治,也东渡到了日本。他有一首祭徐福的诗:“先生采药未曾回,故国山河几度埃。今日一香聊远寄,老僧亦为避秦来。”祖元把自己去日比作徐福避秦。日本新宫市徐福墓碑文也写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