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雪道:“这件事很小,进不了史家的春秋之笔,但它却酿成了一代雄才的悲怆结局。公叔夫妇的龌龊阴谋,使吴起误以为小公主也是悍妇,拒绝了与国君的婚姻结盟。魏武侯又因此误以为吴起有了逃魏之心,夺了吴起的统帅大权。吴起呢,又误以为国君嫉妒功臣,要加害于自己,逃到楚国去了。六年后吴起惨死楚国,终究没有完成变法大业。”
    “秦公是秦公,绝不是魏武侯。”卫鞅有一种莫名气恼。
    白雪摇头道:“鞅,人莫不在变化。秦国的世族元老,与你原本就是冰炭不能同器,太子势力与公子虔军中势力,也成了你的敌人。若再拒绝公主婚事,太后与公主又将成为你的敌人。秦国朝野,变法新人之力量,尚远远不足以支撑如此多的压力与冲击。若没有秦公对你的撑持,朝野敌对势力随时可能将你等淹没。在秦国,你和秦公的结盟,是变法成功的根本。”
    “我与秦公,生死相扶。这是誓言。”
    “鞅,你真的相信君臣盟誓?切莫忘记,时也势也。在秦国这样的诸侯战国,与公主成婚,远远胜过千万条盟誓。这种婚嫁,意味着一个人进入了亘古不变的血亲势力范围。它将使你的变法权力生出神圣的光环,震慑敌人,使他们对你、对变法,都要退避三舍。否则,你将进退维谷,权力受制,功业流产。”
    “那我们到中原去,齐国或赵国。来得及,我至少还有三十年时光。”
    “普天之下,不会有秦公这般雄才大略的君主了。”
    卫鞅沉默。白雪说出的,是他内心最为深刻的感受,如何能否认?一想到要离开秦国,离开秦孝公,他的心就隐隐作痛。对各国变法做过深入勘研的卫鞅,确信天下将不会再有秦公与他这样的君臣遇合。
    良久,他叹息一声:“小妹,教我想想,也许还有两全之法。”
    白雪摇头:“鞅,不要犹豫,你必须与公主成婚。我已经让侯嬴兄回秦公,说你已经答应了。”
    “为何?”卫鞅霍然站起,气得团团乱转,“你怎么可以……可以,如此胡闹!”
    “鞅,你不是我白雪一个人的,你属于天下财富,属于秦国庶民。你爱我,愿意随我而去,白雪足矣。白雪从爱你的第一天起,便立下誓言,愿意牺牲一切,成就你的伟业,包括舍弃做你的妻子……我,只是没有想到,它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骤然,热泪夺眶而出,白雪再也说不下去了。
    卫鞅紧紧抱住白雪:“雪妹,卫鞅今生来世,永远都是你的……”
    朦胧的月光下,俩人走出左庶长府,回到了白雪宁静的小庭院。
    第二天晚上,当卫鞅如约来到时,小庭院已经没有了灯光,寝室门上悬挂着一幅白布大字:“我去也,君自保重”。卫鞅一下子瘫在院中,却又立即跃起,出门驰马飞出栎阳。他不解白雪为何突然离去?原本答应他的,至少在栎阳再住一个月,看看事情有无新的变化。为何突然就走了,竟然还不告而别。此刻卫鞅只有一个念头,追上白雪,至少送她一程。
    白雪是午后悄悄走的。她和梅姑又恢复了男装士子的扮相,一辆篷车辚辚而去。她心里很清楚,只要她在栎阳一天,卫鞅就不会安心。虽然她相信卫鞅的定力,但情之所至,难保不会出现他因心绪激切而生出事端,最终陷于尴尬困境。只有她断然离开,使他痛定思痛,慢慢恢复,才是唯一的方法。她走得很急,而且出城不远就弃车换马,从崤山小道向大河而来。
    当深秋的太阳涌出大河地平线时,两骑快马来到大河西岸。白雪立马山头,遥望对岸苇草茫茫的茅津渡,不禁潸然泪下。正待下马登船,却听身后马蹄声疾,梅姑惊喜叫喊:“侯大哥来了!侯大哥,在这儿——”
    侯嬴飞身下马:“白姑娘,你,就这样离开秦国了?”
    白雪凝视着侯嬴,下马深深一躬:“侯兄,待卫鞅成婚后,相机告知他,我,已经有他的孩子了……几年之后,我才能见他。望他保重自己,善待公主……侯兄,后会有期了。”说完,头也不回地向岸边小船走去。
    当那只小船悠悠离开河岸时,飞驰一夜的卫鞅终于赶到了河边。
    宽阔的河面在秋阳下滚滚滔滔,小船悠悠北去,一条火红的长裙在小船上缓缓挥舞,那是她向他做最后的告别。渐渐地,小船红裙与波涛霞光终于消融在了一起。
    卫鞅颓然坐在高高的山头,一任泪水将自己淹没。
第十章蒹葭苍苍(4)
           四、风兮雅兮我心何堪
    栎阳后宫沉浸在一片喜庆中,公主荧玉的婚礼正在忙碌地准备着。
    秦孝公听到侯嬴回报的消息后,长嘘一声,顿感欣慰轻松。自己一直没有大婚,母后一直不高兴。若荧玉的婚事再没有着落,母后该忧思成疾了。而今荧玉的婚嫁结局竟是难得的理想,母后赞同,荧玉自己更是一心向往,他自然也大是赞同。
    秦孝公想得更多。秦国变法正在最要害的半坡上爬,卫鞅已经隐隐成为朝臣中的一个孤岛,连秦孝公自己也感到了世族元老的疏远冷漠。自从嬴虔遭受劓刑,公孙贾被黥刑放逐,太子被贬黜庶民离开栎阳,秦国的朝局顿时严峻起来了。嬴虔的封闭门户,宣告了秦国世族大臣全部退出了变法势力。原先的故旧权臣几乎全都在变法中受到了打击或损害,国人庶民中的老秦旧部族也在变法中经受了很大的利益损害,显赫地位降低、世袭特权被剥夺、附属隶农脱籍成为自由民、私家武装被取缔,成了与庶民家族同等的寻常部族。当此之时,如果变法本身出现混乱、意外或哪怕是某些方面的失败,都会引起这些势力的合流反对,秦国必然出现混乱动荡乃至政变,秦孝公和卫鞅也会一起葬身在复辟势力的愤怒复仇中。那时,变法在秦国将像风一样吹过。
    要避免这样的结局,就要确保变法顺利进展,确保卫鞅和他的变法班底稳如泰山。要做到这一点,秦孝公与卫鞅的君臣合力是根本。嬴虔没出事的时候,秦孝公——卫鞅——嬴虔,是支撑变法的三足鼎立,等闲势力难以撼动。而今,一足折损,唯余两足支撑。若两足之间稍生嫌隙,大局就有倾覆的可能。当今天下,向世人宣示结盟的最有力手段就是君臣联姻。受到劓刑后的嬴虔之所以反对,恰恰说明了这件事正是局势的症结。秦孝公之所以亲自去找侯嬴斡旋,也是因为他清醒意识到,秦国局势的要害在于君主与变法大臣的坚实结盟。他深知卫鞅长于国政而短于人事,卫鞅关注的是民情国力,对权力场本身的利害冲突,远不如对国事冲突的敏锐与智慧。要卫鞅自觉体察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然则卫鞅毕竟是天赋过人的大才,名士的自尊心又极为强烈,若由秦孝公亲自对卫鞅说明,必然会给卫鞅一种难以回绝的压力。采取传统的媒妁之言,给卫鞅以回旋的余地,这是孝公反复思虑的最佳办法。
    所幸的是,卫鞅最终赞同了,而卫鞅第一次是回绝了嬴虔的。这说明,卫鞅也洞悉了朝局的微妙危机,决意以最传统但也是最彻底的方式,显示君臣同盟的力量。然则,既有一次回绝,就意味着卫鞅必然有难言的苦衷。秦孝公和太后、荧玉细致商议,一则大张旗鼓地准备婚典,使这个消息传遍朝野;二则不催促卫鞅,给他一段充裕的善后时间。
    在卫鞅和公主即将大婚的消息迅速传开时,秦孝公最充分地利用了这个时机,一举升任卫鞅为大良造,兼行丞相与上将军职权,将嬴虔遗留的部分军权和分散在孟西白三族将领的军权全部转移到卫鞅手中。
    大良造是秦国传统爵位的第十六级秦国爵位分为二十级,一级最低,二十级最高。大良造之上还有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是最高爵位中囊括军政实权的实际爵位,其上的四级爵位基本上是虚衔。战国后期军政分权,大良造爵位便成为荣誉虚衔,以至最终消失。卫鞅升任大良造的消息传开,震惊秦国朝野,世族大臣们瞠目结舌却无话可说。根据秦国传统,与公室联姻的大臣自然便是公室贵族成员,也自然是高爵重臣,即或功勋平平,也能晋升高爵,何况卫鞅两次变法的赫赫功劳,谁能提出反驳?然则,贵族们还是对卫鞅的一举跃升六级(左庶长乃第十级爵位)、总揽军国大政感到震惊。对这样一个骤然集公室贵族身份和军国权力于一身的卫鞅,谁还能轻易撼动他?
    秦孝公此举,几乎是将整个国家权力交给了卫鞅,一举廓清了弥漫朝野的等待卫鞅失势的复辟阴霾。庶民们奔走相告,不再担心变法再变回去。阴沉沉的世族们则大大泄气,开始慢慢地向卫鞅的变法势力靠拢了。
    当这两个消息震荡秦国朝野时,蜗居书房的甘龙一动不动,就像一条阴鸷的老狐。
    孤独无形的密谋,一举将嬴虔和太子从变法势力中分离出来,而且给卫鞅树了一个异常顽强的敌人。这是甘龙的阴谋杰作。可是,他还没有暗自高兴几日,局势就发生了更大的变化,秦公与卫鞅联姻,卫鞅升任大良造并总揽军政大权。从内心讲,甘龙对卫鞅这种只知做事而不知做人的才士并不感到畏惧,这样的人倒台很容易。但是,甘龙对秦公的权术谋略却感到莫名其妙地畏惧,这个与卫鞅同样年青的国君,直是天生的权谋奇才。他那不露痕迹的权谋动作,每次都击到了朝局的要害,似乎谁也没觉得针对自己,却结结实实地震慑着每一个或明或暗的对手。他没有寻常国君惜权如命的弱点,敢于将最大权力交给他所信任的重臣,他不关注细致具体的政务,只在关键时刻扭转危局。嬴渠梁天生就是一个罕见的明君,卫鞅天生就是一个罕见的强臣,如今这俩人紧紧携手结为一体,甘龙难道注定要无声无息地老死不成?
    “父亲,杜挚前来探病。我说父亲身体不适,他坚持求见。”儿子甘成轻声禀报。
    “教他进来。否则,那头犟驴会坐三天三夜。”
    杜挚黑着脸走了进来,深深一躬:“老太师,杜挚欲辞官还雍城老家,敢请赐教。”
    甘龙丝毫没有惊讶,叹息一声:“可惜也,秦国从此没有杜挚这个人了。”
    “隐居故乡,强如在栎阳窝囊下去。”
    “蠢也,蠢也,一叶障目。”
    “老太师,此话怎讲?”
    甘龙苍老嘶哑的声音一字一板:“秦国正在连根折腾,举国无净土,岂有隐居之地?庶人之身还乡,即刻编入连坐连保,躬耕参战,躲无可躲,藏无可藏。新法不二出,拒绝农战者皆为疲民,一个里正就能将你置于死地。你杜挚身为贵胄,纵然忍得与贱民为伍,能保定自己不犯法或不受别人连坐?届时,却来何人救你?”
    杜挚一头冷汗:“如此,逃亡山东如何?”
    “逃?老秦人出逃,株连九族,你能举族逃走么?”
    杜挚沉默有顷,忿忿道:“难道让卫鞅闷死不成?”
    甘龙一阵沉默,最后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倚身书案招手:“你过来。”
    待得杜挚靠近,甘龙悠悠道:“秦国大势,已难扭转,嬴鞅一体,其志难夺。我等唯有静观其变了。也许,上天会给我等一个机会。记住了,只要不违法,此人就不会动我等。他是强法明理,唯法是从的那种人。飓风过岗,伏草唯存。慎之慎之也。”
    “老太师是说,利用此人弱点,长期蛰居偃伏?”
    老甘龙闭着眼睛点点头。
    “这,有把握么?”
    老甘龙冷冷一笑,轻蔑地拉长声调:“回去好生想想,那个越王勾践是如何做的?但有命在,焉有不变之世事?”
    焕然一新的大良造府矗立起来,一片喜庆气象。
    门前小街被辟成了一方车马场,拴马的石柱均系着红布,停车场则是罕见的清一色大青砖铺成。门前右侧树立着一方高大的蓝田玉,四个大字赫然在目——权兼将相。左侧同样的玉刻大书——功盖管吴。正中牌坊是四个青铜大字——大良造府。牌坊与后面的大门都结上了硕大的红色布花。进得大门,迎面的白玉影壁上凸现着黑玉雕成的法兽獬豸,影壁背面,一个黑玉镶嵌的斗大的“灋”灋,“灋”为“法”的古体字,音义皆与“法”同。字。庭院内的政事厅刷得焕然一新,门额大字换成了“大良造政堂”。原先作为卫鞅起居的小跨院,已经扩大成一个几乎与正院同样大小的园林庭院,小池山石青松石亭,显得幽静宽敞。北面正房门额大书“书剑立身”,两侧廊柱的顶端各有一个铜字“祥”、“瑞”,柱身用绣着金色凤凰的红绫包裹。自从周文王时期有“凤鸣岐山”的故事流传,秦人便像周人一样,将凤凰作为吉祥的神鸟,作为对女子幸福的最高祝愿。正厅东侧的起居室,现下是华贵喜庆的洞房,门额镶嵌着“风雅颂”三个铜字。卫鞅的书房还是在正厅西侧,除了门面刷新,唯独这里没有任何变化。
    对大良造府的修葺改造,是秦孝公委派黑伯监造的。他给黑伯说了八个字:“彰显权力,浸渍祥瑞”。他知道,卫鞅从来不重视表面文章,更不会去将自己的府邸弄得冠冕堂皇。但这是需要,国人民众认这些,世族元老也认这些,他就是要使卫鞅的大良造府邸声威赫赫,震慑那些潜藏的野心与阴谋。除了庭院稍有扩大外,这座府邸没有任何名贵奢侈的排场,它的赫赫威势主要在于昭彰权力与尊贵的那些石刻大字。然则,恰恰这些东西是寻常大臣所无法擅自铭刻的,那是国君赋予大臣的权力象征和地位框定。有了诸如“权兼将相,功盖管吴”这样的铭刻定论,国人能不肃然起敬?朝臣同僚能不刮目相看?
    除此之外,秦孝公更大的动作,是赐给大良造卫鞅六尺车盖的青铜轺车一辆、铁甲骑士二百作为出巡护卫仪仗,连同原来的穆公镇秦剑,这一切都强烈地向朝野昭告:卫鞅的权力是不可动摇的,秦国的变法是不会动摇的。当然,秦孝公没有料到,这些声威赫赫的权力象征,在他死后,却变成了世族大臣与儒家士子攻击卫鞅的口实。
    盛大的婚典,终于在冬天到来之前举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