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陆海巨宦-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代敢下海走私的商人,没一个是善类!做生意期间,遇到海盗打劫、土著袭击那是在所难免,李介跟着许栋、王直等人冲阵杀敌,手也锻炼得狠辣了起来。因此两年过去,留在家中的李刚没什么大变化,而李介却如同换了个人一般!
李大树听他居然杀过人,更是担心,道:“那你这次回来,是要来避难吗?”
“才不是呢!”李介道:“我是想带大哥出海。”
“胡闹!”李大树怒道:“你三弟好不容易考到一个功名,你却想把他的底子抹黑是不是?你……你给我走,你给我走!”
苏眉不知干爹为何发怒,李彦直却明白:爹爹是担心自己受到牵连,底子不干净!不过他又有些奇怪:当初李光头就是因为担心会连累自己,所以临走前才千叮咛万嘱咐要自己以后见面别认他这个叔叔,怎么现在反而让二哥上门来拉大哥下海?
却听李介道:“爹!你别急,听我说!听我说。现在形势不同了!两年前,二叔也担心着会连累了三弟。但这两年东南的形势不一样了,我们是亲眼见到许多的士绅都来和我们做生意,这些人里有举人,有进士,甚至还有朝廷里的官老爷的家属!二叔想,既然他们做得,我们为什么做不得?所以二叔才派我回来,希望把大哥也带去。多一个人便多赚一份钱,给家里多补贴补贴也好,将来三弟去考试,也有余钱疏通!”
李大树听他这么说,怒气稍歇,却还是挥手说:“我们家的钱现在够用,你三弟靠的是真才实学!也不用什么钱银疏通。虽然你说有很多老爷的家人也干这买卖,可朝廷毕竟还是没开禁,这事还是算了吧。”他毕竟是保守怕事。
李彦直他娘又道:“老二,现在咱们家里的光景,和往年也不同了。我看你也别回去了,就留在老家,帮着你爹爹管好乡里、银矿,却不比在海上出生入死强?”这却是乡下慈母的心思了。
李光头在海上时只道家里还在挨穷,又不知自己留下的那些银两用完了没有,所以才派侄子带着一百多两银子回来。他上岸时李光头就交代说如果李大树或者李刚不愿意就不用强求,只留下银子就好。李介回到家乡后虽然没公开露面,但路上也听说了自家的变化,这时见李大树不允大哥跟自己下海也就没坚持,却道:“爹爹,我当日磕过了头,算是过继给二叔了。家里现在光景好我高兴,不过留二叔一个人在海上孤零零的,我不放心。我想我还是回海上吧。”
李彦直见二哥如此重情重义,心中感动,暗道:“爹是老实人,做的是稳妥打算,怕的是会误了我的前途!可他却哪里晓得我的志向!我若只是要安心做个官,那也当与二叔划清界限!不过……”
不过李彦直的志向却远不止此!他暗暗盘算了一番,已有主张,便拉住了李介问海上的交通情况、去日本的海路、双方交易的货物等等。他虽然是问问题,但问得极有水平,李介也早知弟弟是神童,但听到他这些问题后还是忍不住瞪眼睛,道:“弟弟,你也去过倭岛不成?怎么知道这么多事?”
李彦直笑了笑说:“倭岛我没去过,这些是在书上看到的。”
李介没读过书,因此半点也不怀疑,竖起拇指道:“厉害,厉害!弟弟你是读书人!果然大不相同!”就按李彦直所问,尽诉己知。
这屋里除了李彦直和李介之外,就以苏眉最为聪慧,她在旁听着,听到一半就想:“这倭岛的生意好做得很啊!若是能平安来回,所获之利可比从银矿里抽丝剥厘更大!”
李彦直却比她想得更远!其实他在那次县衙受挫之后就有心开拓出另外一条道路来,这时更是确定了:“这股新的力量,就在这里了!”将从李介处得来的信息汇入自己原本的全盘打算中,便有了下一步的规划,对李大树道:“爹爹,这海外贸易的生意,我们该做!”
李大树吃了一惊,李介则是惊中带喜,李大树叫道:“三仔,你可别听你二哥胡说八道!千万别贪图那点小利!你的前途要紧啊!”
“那不是小利!”李彦直道:“那甚至还不止是大利,国计民生,乃至这个天下的未来,就都在这里了!科举我不会放弃,可是这一块,也一定要涉足的。否则将来我就只会是一个官僚,而无法做成我想做的事业!”
李大树一家个个瞪着眼睛看着他,人人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李彦直笑了笑,道:“总之,大家听我的没错。我的决定,有哪次错过了?”
李介也觉得这个弟弟大是不凡,便劝李大树道:“爹!弟弟是读书知天下事的人,咱们的见识都不如他!我看就听他的吧。”
李刚也道:“老二说的没错!三弟是文曲星下凡,诸葛亮转世,他说的一定没错!”
李大树看看他老婆,李彦直他娘想了一下说:“我也觉得,咱们家三仔想得到的,一定比我们想到的更高明!”李大树无法,便道:“那好吧。不过三仔啊,你可要想清楚了。这钱赚不赚的也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你的功名!”
“知道了爹爹。”李彦直笑了笑道:“再说,我也不准备就下海去。我是另有一番更好的打算!”
“更好的打算?”
“嗯。”李彦直道:“我从二哥的描述中推知,现在的海外贸易乃是卖方市场,既然是卖方市场,那我们只要掌控了……”
“等等,等等!”李大树问道:“什么叫卖方市场?”
李彦直笑了笑道:“卖方市场,这个,嗯,就是说,如今在海上,中国的货物在海外是供不应求,这边生产出了多少,就能卖出多少!主导权控制在卖方。咱们要参与到这海外的贸易中,也不用下海,只要在海边接了香料诸货,拿到福州、泉州卖,再在老家把海外需要的东西生产出来,然后卖给海商,这中间就有老大的利润在!”望向李介,道:“二哥,你觉得如何?”
李介听得直点头,道:“三弟说得极是!现在我们就愁找不到货!”
李彦直道:“若是这样,那二哥你最好就再去和二叔那边联系一下,沟通好了,看海外需要什么,而我们又能生产什么。然后由……由大哥负责在家中办厂生产,二哥你负责将货运到海边交给二叔,由二叔去卖。这样就成了!”
李彦直他娘听得半懂不懂,李介却已经跳了起来道:“好主意,好主意!咱们就这么办!我这就去找二叔商量!”
第一卷 童蒙初试 之二十八 工商初举
更新时间:2009…2…28 13:49:48 本章字数:3438
李光头在海边等着侄儿的消息,但等到的消息却和他原先的预料大不相同:李刚既没来,也不是李大树拒绝他的邀请,而是李彦直规划出了另外一条发财大计!李光头从李介口中听说了李彦直的规划后,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李介问:“二叔,怎么了?”
李光头叹了一口气,道:“你这个弟弟,真***是诸葛亮转世!我原来以为他就读书懂,没想到连做生意都比你我强!”
李介问:“那你是觉得这件事可行了?”
李光头道:“当然可行!这事就按老三说的定了!我负责海外的买卖,你负责省内搬运,三仔既然说得出这么好的道道来,家乡办厂的事有老三这个鬼灵精在,那就一定误不了!”
李彦直的这个工商规划想实现,需要有好几个条件配套才行。
第一是需求,这个是有了,几乎不用考虑,只要产品能用,几乎有多少就能卖多少。
第二是运输,海外的运输由李光头负责,李彦直也就不用管了。至于海内运输,延平虽然位处山区,却偏偏就有两条交通干道将它和省城福州联系起来:一条是水路闽江,一条是贯通建阳、邵武、顺昌直至福州的陆路——这是本朝洪武皇帝时就奠下的基础设施,也是整个福建最重要的商道之一,建阳的纸、尤溪的银、武夷的茶等都通过这条商道来往。货物到了福州以后,又有官道可南通泉州、漳州转浯屿入海,或者北上浙江,从宁波双屿通番。海内的贸易是合法的,只要打通了官府的关系,搞多大规模都行,至于海外贸易这条重罪,则由李光头一人主动背了!
需求与运输解决以后,剩下的就是生产的问题。启动资金是不用担心的,别说李光头这两年已经积下了一些资本,就是家里那半窖白银也够他们用了!劳动力的问题也不是问题,嘉靖年间,中国的失业人口已大到影响社会治安的地步(虽然政府也没统计),而福建更是一个地少人多的省份!哪怕只是管一顿饱饭也会有大把的人抢着来做工!
经过一轮调查后,李彦直发现他家这时要办手工业工厂,那简直就是万事俱备,只待开工了!可是生产什么呢?延平号称穷乡僻壤,可是这个穷字,是按照农业的标准来说,实际上这个地方资源多着呢!那些暂时用不着的就不用去数它了,单说四样:银、铜、铁、茶!
银矿经过徐阶的一轮整顿后,如今已纳入官府的监控当中,李家在这里面能够拿到自己的一份利润,算是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盯着的人太多,又完全是资源导向型产业,附加值玩不起来,发展前途不大。因此李彦直便将目光先盯在茶和铁上面。
尤溪是中国南部最重要的铁产地之一,不但矿藏丰富,而且冶炼规模相当惊人!私人小作坊不算,光是大型的炼铁高炉就有二十四座之多!这样的冶铁规模,就是放到全世界那也是屈指可数!
只是这些铁场无论公私,大多有主,且其势力纠缠盘结,不是轻易动得了的!李彦直也没打算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深知一个人断断吞不下整条产业链,反正本地铁价贱,便只打算买铁料来生产以铁锅、铁针、农具为主产品的铁具,然后交由李介运到海边出口。
计划既定,贾郎中便去购入第一批铁料,陈风笑觅了一处地方作铁厂,李刚则去招募了几十个个后生,李大树也将铁炉、薪碳等都准备好了,只等大师傅一到就开工。
不想,本地做铁具的师傅,竟是一个也不肯来!为何?原来李家是在这次推翻余三田之后才发家的,在当地人看来他们就是一暴发户!以前又没做过铁具生意,锻铁师傅们个个认为他们迟早得关门,因此都不肯来。李彦直虽号称神童,但铁锅、铁针这些东西,他也不懂得该怎么做。
李光头本来已打算前往日本,听说此事,又在浯屿多逗留了半个月,帮忙寻找高手良匠。这时代出海通商之人品流极杂,从和尚到道士,从书生到渔夫,各色人等都有。至于出海的原因嘛,为钱的、逃荒的、避仇的、逃罪的,一时也说不清楚。而浯屿的海商中,则刚好有两个良匠,却都是来自佛山的师傅,一个姓丁,一个姓许,李光头便花重金聘了他们到尤溪指导铁具的生产。等两人都答应了上岸,李光头才扬帆北上,前往日本。这两位师傅一到尤溪,李大树便宣布铁厂开炉!
李家的这铁厂采用股份制,大头自是李家,占六成,郑(庆云)家占一成半,黄(焯)家占半成,剩下两成,一成分给了本乡三老,一成分由所有员工平摊——这两成股份却是在职股,乡老在任、员工入厂时可以持股分红,乡老离任、员工离厂时便需交还。这种设置,自然是李彦直的安排,他给郑、黄股份,是要拉他们下水做保护伞,给三老股份,是为了日后好办事,给员工股份,则是要激励士气。这铁厂只是李彦直要办的第一家实业,往后若再要办厂,他也打算这么做。
当然,这铁厂真正出资的其实只有李家,郑庆云等是白得了股份,但郑庆云的商业眼光有限,这时还看不到这家铁厂的远大前途,对之也不怎么放在心上,还有些担忧李彦直因此而误了读书呢,只是人家一番好意,不好拒绝,开厂这天还是写了一副楹联相赠,李彦直赶紧让人装裱起来,又让石匠刻成碑联,树立在铁厂大门。
“开炉咯!”
李家铁厂就这么热火朝天地开张了,但开张了没两天,就闹出了事情!而事情就出在那两个师傅上。
那两位佛山师傅倒也都有真本事!姓丁的师傅脾气好,姓许的师傅脾气大!没过得两天,那姓许的师傅就闹了起来,原来李彦直定下的厂规,是将他们的酬劳与铁厂的效益挂钩,和李光头当初在海上许下的略不相同。若是干得好了,铁厂产量能上去,那么两位师傅的酬劳会比李光头许下的还多,但要是铁厂产量太少,他们能拿到的钱就很好了!
两位师傅初来乍到时,见铁厂地方这么大,人这么多,料来要达到李彦直规定的那个数量并不困难,因此就都答应了。谁料一干起活来,才知道他们手下的那些后生竟然个个都是生手,力气虽有,可什么铁炉旁的事情都不懂!就连使唤他们做事也出错!因此许师傅就闹了起来,大叫上当受骗,道:“要这么下去,一个月下来也做不成一口锅!”
李刚是负责管理铁厂的,好声好气地劝道:“大家都不懂,师傅你就教啊,教会了不就行了么?”
许师傅冷笑道:“教?怎么教?三年学徒十年教!就算我有这耐性,你等得了十年吗?”
李刚觉得他太刁钻挑剔,也有些不满,旁边的几个后生被他骂得烦了,竟吵了起来!
李彦直这时正在筹办一个茶厂,打算由他娘和苏眉去打理,听到消息赶来,问出了什么事,李刚道:“他自己没本事,却怨别人!”
许师傅大怒道:“没本事!谁没本事!带着这么一帮生手,就是神仙来了也办不成!哼!老子不干了!”临走前又甩下一句话,道:“除非你们招一群熟手来,否则这铁厂要是办得成,我把名字倒过来写!”
一群后生也都怒吼起来,叫道:“谁稀罕你!少了你铁厂照办不误!”
许师傅被他们一气更恼了,收拾完了包裹当天就走,任李大树一家怎么劝都不肯停留。
李彦直见大伙儿气走了师傅,对众人冷冷道:“你们说,现在怎么办?”
他年纪虽小,但毕竟是秀才公,又是东家,所以被他一说,后生们便都不好说话,有一个道:“咱们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