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10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珀失望的叹了口气,也觉自己这点心思有些可笑了,太子虽然尊贵,但远不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地步,即便是父皇,想要做什么,也会有这样那样的考量,不然的话,这一次远行,就不会是什么代天巡狩了,而将是御驾亲临才对。
    小小的孩童,惆怅的望着车盖,这一副景象,落在旁边两人眼中,一个觉着今天总算见到了太子殿下孩子气的一面,一个则差点没乐出声儿来,你个毛孩子,装的有点过了啊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兴革
    
    自太子召晋国公相谈甚欢后,一路上,但逢驿站,太子殿下便会召集随行群臣聚饮相谈,当然,能够在太子殿下礼遇,并谈笑无忌的人,无非就那么几位。
    对几位中书老臣,太子更是迁就,路途之上,嘘寒问暖,可谓是无微不至。
    但到了华阴县境,张光晋张老大人还是病了,虽然随行御医瞧过之后,也只是偶感风寒而已,但队伍还是在华银停留了下来。
    三位随行的参知政事,数这位老大人年纪最大,其实很多人也都清楚,此次出行,其他两位老大人不好说,但张老大人,怕是在宦途之上走到头儿了。
    至于为何是他,在朝野上下也不算什么秘密。
    这位老大人不但党附李氏,而且之前上书言及大同边市,言辞过于激烈,大有倚老卖老之嫌。
    向旁人倚老卖老也就罢了,向当今皇帝陛下卖老……嘿,说句犯忌讳的话,当今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陛下,可从不是以仁孝之名治理天下的天子……
    用浅白些的话来说,就是张老大人一下碰到了石头上,虽然↙,ww≦w。没碰的头破血流吧,但这一跤跌下去,也没有可能再爬起来了。
    说起来,张老大人这病,也差不多就是心病闹的。自家之事。也心知肚明。加上另外两位参知政事陪绑,三个人凑一起,可着劲儿的发牢骚,这心情只有越加低落的份儿。
    而且,护卫队伍的羽林军士,可以说是对朝堂上风吹草动最敏感的一群军人了,即便太子那边时常关照,但这些家伙观风望色。难免就有轻忽怠慢之意。
    只要一两句传到这位老大人耳朵里,就能让这位脾气颇为暴躁的老大人堵上半天,加上旅途劳乏,还没离开长安多远,身子骨先就受不住了。
    不管太子那边的虚情假意,反正赵石这里有点腻歪了,同时心里也是庆幸,不用跟着去大同,不然的话,今天你病了。明天我来接班,那么远的一段路。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头儿。
    这个时候,他是断想不起来,这几位老大人能有此行,他可是罪魁祸首来的。
    而到了华阴第二天,朝廷邸报追上了队伍,当晚,张光晋张老大人病重,其他两位老大人,也关闭房门,不见外客了。
    其实邸报上所言之事很简单,新任吏部侍郎李士芳上书进言官制之事,头一条,就定死了官员任职年限的问题,而且矛头直指中书。
    不提那些婉转的官样文章,核心处就一个,建议朝廷修改律条,将同门下平章事在位年限定在十二年,分为两个任期,一个任期六年,而中书的诸位参知政事以及六部尚书,也都没跑了,任期皆在十年之上。
    这还不算,重要的是年龄还有上限,同门下平章事在六十五岁上,其他三品下官员,则是六十三岁上。
    其实,这事早已有了风声,而且也不算稀奇,因为秦律中关于这个也多有叙述。
    之前已经讲过,这里也不用赘述。
    而这一次,明显不再是虚应故事罢了。
    让人颇为震惊的是,看这时间就能明白,差不多应该是太子刚出京,这事就闹了起来,而等队伍到了华阴,邸报已经追了上来。
    也就是说,皇帝陛下根本没怎么犹豫,甚至于可以想象,只是象征性的走了一下中书,就做出了决断。
    当然,只要脑子不糊涂,就能看的清楚,这事不过是刚开始,后续还应该有许多相应的举措才对。
    比如包括枢密院在内的各部京官,地方官吏,军中将领,肯定都要一一设下门槛。
    其实,这也正是成武兴革的第一刀,之前的纷纷扰扰,不过都是为此做的准备罢了,显然,对于朝堂上垂垂老朽的老臣们,成武皇帝陛下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为此,不惜大动干戈,甚至晃动大秦官制的根基。
    这必然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就像中书的参知政事们,这个政令一下,其中一半就已被排除在大秦官制之外了。
    向随行的这几位,就在其列,张光晋的病,一下便重了,其他两位,恐怕会在随后,上书请辞。
    闹一闹,缓一缓?还是算了吧,皇帝陛下的心意以及决心已是昭然若揭,长安李氏默不作声,郑氏正在闹分家,地方上的封疆大吏们,心思各异,如今中书的老臣们想要左右这些地方重臣,也是有心无力……皆不足持矣,这就是病卧在床的张老大人的原话,也变相表明了文臣集团在此次政争中受创之重。
    成武兴革在皇权来到巅峰的时候,拉开了序幕,头一刀砍向的,就是官员们,这其实是很有些矛盾而又有趣的一个现象。
    当然,深究一下也就明白,自古以来,什么天下民心之类的东西,多为读书人的标榜罢了,代表民心的,从来不会是百姓,而得到军人支持的皇帝,也从来不需要太过考量所谓的民心民意。
    野心勃勃的皇帝陛下厌倦了老臣们喋喋不休,也需要年富力强的臣子为他效力,于是,也就有了今日的局面。
    大秦连续两次鼎革之举,皆在一统天下之前,其实也说明了,这天下事,变化最剧烈的时候,总发生在战乱年间,这个时候,也正是革新最好的时机。
    一旦天下承平,百姓思安,保守很快就会占据主流,因为保守才足够稳定,所以说,战争才是人类进步的最有效的催化剂。
    扯的有点远了,不管几位老大人有着怎样的不甘和愤懑,赵石却瞧了瞧邸报,就放在了一边儿,不关他的事,他才三十多,才是个枢密副使,没了枢密副使的职位,还能去领兵,可比这些老大人的出路多多了。
    像这种政令,针对的也不是军方将领,将领们年龄一大,哪还堪行军之苦?像张培贤,杜山虎的年纪都不小了,恐怕过两年不用朝廷出什么政令,这两位就得自己请辞,或者回京养老,或者另有他用,谁知道呢。
    军人和治政之臣,到底不一样,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说的就是这个。
    其实看了这个,赵石只有一个想法,京官儿们的好日子应该是到头儿了,可不是嘛,年纪老大的人都在京中养老呢。
    之后赵石就觉得,皇帝陛下真的是太……仁慈了,根本没容几位老大人到大同,要是换了他,等这几位累死累活的去了半条命,再给你致命一击,不定以后就不用再听这几位的唠叨了呢。
    而这么一来,好像这几位能就此回转京师了,不定还能得些好处,吃着朝廷的俸禄,回家安稳的养老去了。
    当然,他和这几位老大人虽然互相都看着不顺眼,也都存着相见不如不见的心思,但总的说来,也没什么仇怨。
    而且,这几位老大人虽然唠叨,但学识其实还是不错的,出口成章也许谈不上,但只要见到太子殿下,精神头儿就都来了。
    唠叨一些是唠叨一些,但可都是真心为太子殿下好,大道理一套一套,偶尔赵石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尤其是为政以及人情世故之上,儒家确实有着独到之处,这个就算赵石不想承认也不成。
    但对于年幼的太子而言,怕是要招其厌烦了,古板而又严厉的教导,可并不怎么讨人喜欢。
    不过军人的身份也决定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于满嘴之乎者也的读书人,他心里面,永远都是充满了偏见和厌恶的。
    张老大人病了,赵石也没那个心思表现一下自己的温情,亲自去探望一下朝廷老臣,只是命人象征性的送去了两棵老参。
    他自己这里,不耐在华阴久驻,便以公务为由,提请太子,先走一步。
    太子殿下也未留难,于是,晋国公府一行,在三天之后,便脱离了大队人马,将渭水抛在身后,略略偏转,向东南潼关而来。
    这一下,算是称了两个小妾的心,可以纵马飞奔了,晚上也可以无所顾忌的滚床单了,也没那么多人来找夫君说话了,可以尽情腻歪了,这数十里的路程,整整走了好几天,一路上都是两个胡人女子唧唧咯咯的清脆笑声。
    护卫们也把仪仗收了起来,岁数大大小小的三十个年轻人,目瞪口呆的看着撒了欢的两位女主人,直过了一两天,才慢慢适应了下来。
    拨过来的一队羽林卫,则成为了下仆般的存在,鞍前马后,不光伺候着晋国公和他的两个小妾,还巴结着晋国公的衙卫们。
    赵石的亲卫自然是见怪不怪,很随意跟羽林卫混在了一起,跟这些羽林卫没什么可客气的,都是自家人嘛。
    到是随行的十几个国武监生员,觉得这一路上,属这会过的最舒服,只需要看紧了两位夫人,也就成了,其他都不用管。

    
   

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兄弟
    
    不过没等到潼关,后面追上来一位。▲∴
    “下官见过晋国公。”
    每次都是这一套,你烦不烦啊,看着自己这位表哥一本正经的行下官之礼,赵石连吐槽的心思都死了。
    和他一样有点不高兴的是两位小妾,见了夫君的表哥,这两位也只敷衍的见了见礼,就都躲了开去。
    不过张世杰现在确实不怎么招人待见,他这官位越来越显不假,但已经难脱御史官儿的窠臼。
    和军中虞候的性质类似,权力相当不小,但在同僚这里,却怎么混都是形单影只,被人像躲瘟疫一样躲着。
    张世杰呢,这人除了当年屡第不仕,多少留下点心理阴影之外,其实很懂为官之道的一个人。
    在大理寺和都察院,都有着铁面无私之称,却又是皇帝近臣,晋国公党羽,可见,这个铁面无私也是有限度的,若非深谙为官之道之人,也不可能左右逢源之下,还能有着这样一个名声。
    不过张世杰的眼光实在不成,给自家表妹寻了个夫婿,却是许节那样脑后有反骨的家伙,交了四五好友,如今却只有他自己青云直上,其余几个都沉于下僚,想扶都扶不起来的那种。。。。。。。。
    他赏识的官员门下也很有几个,但接二连三,在文官和武臣们的碰撞之中。折戟沉沙。纷纷被撵出了京师。其中一部分,还是他自己亲手办的。
    其实张世杰也早已开始怀疑自家的眼光,不过无奈的是,学识才干都可以锻炼而来,但识人之能,却好像是人的一种天赋,怎么练也白搭。
    就像他当年寄居于表弟府中,却深觉这个表弟鹰视狼顾。心中不安,毅然离府一样,人家现在可是晋国公,荣华之显,不让任何古之良将,名声遍传诸国,远闻异邦。
    从这里就能看的出来,他这眼光真的不成,就像表弟赵石那手大字一样,都属于先天不足之列。
    总的来说。张世杰是个外方内圆的人,有些文人的酸腐气。但不重,眼光差不假,但大事上绝对不糊涂,其实,古之名臣,得享盛名之人,大多如此。
    张世杰还算不上名臣,但已经算是具备了名臣的品质,恰当的人,在恰当的位子上,又有着恰当的际遇,其实这就是名臣的由来。
    虽说与这位表兄每次见面,都要弄这么一出,赵石早就烦了,但赵石也没跟张世杰太过客气,拉着他就开始喝酒。
    这是一处驿站,离潼关其实算得上是近在咫尺了,赵石来到这里,先见的就是明远司的眼线。
    因太子出行,声势不小,明远司整个动了起来,尤其是他们的触角,在两个多月间,开始往河中河东急速推进,河洛这边,都在赵石示意之下,差不多处于停滞的状态了。
    这事没什么道理可言,太子出行,一旦有了差错,明远司将首当其冲,赵石也将难辞其咎,所以必须做好准备,反而他自己这边已经确定下来的河洛之行,不得不给太子一行让路。。。。。。。
    当然,这样一来,无疑对他河洛之行有着些影响,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探河洛那边的情形,还是明远司最顺手,官面文章,不看也罢。
    但事情总有先后,太子毕竟是太子,而且还是代天巡狩,赵石这边只能将自己放在后面了。
    不过到了这处驿站,他还真得了个新鲜的消息,后周使臣已经到了洛阳,如今怕是正在来潼关的路上。
    消息刚好到了这儿,还没来得及送出去,至于后周使臣的来意,不用问也清楚,对于其他事情,现在来问明远司的密谍,他们也不知道。
    如果没有太子那边,很可能会有更多有价值的消息传回来,但现在不成了,后周那边有着怎样的变故,朝野内外情势如何,明远司如今显然有心无力,根本无法顾及。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可能就是,明远司的探报,比朝廷急报还要快上一些,显然赵飞燕没少下了功夫。
    赵石对这个消息也没怎么上心,后周使臣来意如何,跟他的河洛之行没多大的关系,也许在半路上会遇到这些使臣,但决定权并不在他的手里。
    也许张培贤在此事上的发言权,都要比他强上许多。
    到是明远司,在他看来,已经稍稍走上的正轨,这将是一个集谍报,反间为一体的机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还有着更多的职责和权力加诸在它的身上,谁知道呢。
    当然,这事也只是他在心里想想,因为国武监完全可以教授一批生员出来,进入明远司任职,成为更加职业的谍探。
    抛去这些彷如灵光一闪的心思不提,与张世杰喝了几杯,赵石就发觉,张世杰有些神思不属。
    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没什么难猜的,不过还是前程的问题罢了。
    掌都察院事,大理寺少卿一露面,赵石身边一下就冷清了下来,时常在他身边转悠一下的羽林卫偏将立马不见了踪影,即便是赵石身边的亲卫,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