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10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一次,塔塔尔人这里发生的叛乱,也并非是这些仇恨的延续,更和阔阔出,合撒儿之乱一点不沾边儿。
    这场叛乱的原因对于蒙古人来说,听上去有些可笑,只因为奴隶太多了,因为草原上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情,也没有哪个部族抱怨自己的奴隶太多,而就此发生叛乱。
    但成吉思汗铁木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却一点也笑不出来。
    因为他明白发生了什么。
    几次对金国的战争,让蒙古诸部多出了许多奴隶,这里面,女真人和契丹人不多,差不多都是汉人。
    开始的时候,诸部欢欣鼓舞,但对金国作战胜利的热情消退下来之后,很快,人们便发现,这些奴隶成为了蒙古诸部越来越重的负担。
    他们带来的是难以想象的麻烦。
    他们没法成为战士,没法适应草原上的寒冷气候,甚至连放牧,都笨手笨脚,他们只长了一张张吃饭的嘴巴。
    而他们还带来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病症。。。。。。。。
    很快,这些汉奴就成为了各部厌弃的对象。
    草原上,奴隶的地位甚至比不上一只羊羔,而不受欢迎的奴隶会遭遇什么,也就不用细说了。
    很快,屠杀奴隶的事情,就频频开始在各部上演。
    这让对蒙古诸部有用的那些汉人非常不安,于是,铁木真甚至为此颁下了汗令,来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而通天巫阔阔出的罪名,其实就是屠杀汉奴,明目张胆的违抗了成吉思汗的汗令。
    (水吗,不水吧?阿草正在努力的为之后做铺垫,阿草也只能请大家耐心些了,没办法,加快进度也不是不可以,但最终也会让大家觉得虎头蛇尾,所以阿草决定慢慢来,最少最少,结局的时候不会那么突兀,当然,结局还早,呵呵。)(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迁徙(二)
    发生在大秦成武六年,草原黄羊之年的这一次蒙古部族内乱,实际上,称不上什么叛乱。
    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屠杀。。。。。。。。
    连年掳掠而生的汉奴群体,因不服水土,人口众多等原因,大部分被留在了东北草原南方地域。
    这里正是当年塔塔尔人聚居的草原,塔塔尔人在蒙古人和金国的挤压之下,衰落下来,并最终被蒙古诸部吞并。
    汉奴群体的到来,让这片草原渐渐变了模样,几年时间,渐渐在这片草原出现了一些汉人聚居的村落。
    在这个短暂的时期当中,在蒙古人统治下的汉奴们,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之中已经无需赘言。
    初夜权(当然,这是汉人的叫法。)等臭名昭著的词句,在这个时候开始在东北草原出现,并得到了很多蒙古贵族的欢迎。
    而到了大秦成武六年,事态开始剧烈恶化了起来。
    说起来很简单,食物不够。。。。。。。。
    没有什么天灾,皆为而起。
    战争给塔塔尔人造成了重创,这些年过去,加上蒙古诸部对其并不放心,攻打金国的战争中,又常常以塔塔尔人为先驱,战后分配战利品的时候,塔塔尔人却总落在后面。
    塔塔尔人元气大伤之下,又要收拢汉奴,这让塔塔尔人诸部逐渐承受不住了。
    就在这一年,塔塔尔人的怨气终于爆发了出来,他们不敢向强大的蒙古诸部发泄自己的不满。却将怒火对准了生活在这里的汉奴们。
    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屠杀就此发生。
    没法计算。在这场清洗中汉人到底有多少伤亡,成千上万的汉人奴隶被砍下头颅,刚刚有了雏形的汉人村落,冒起滚滚浓烟,浓浓的血腥味儿在这片草原飘荡。
    但这只是开始,走投无路之下,辽东人郑可儿兄弟三人,聚拢汉奴数十。杀死了塔塔尔人派在他们这里的百户,揭竿而起,一路向南,接连摧毁了三个塔塔尔人部落,救出汉奴数千人。
    其中多半皆为妇孺,一路碾转,向长城之内逃去。
    他们并没有走多远,便被塔塔尔人骑兵追上,已经绝望到极点的汉奴们,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在空旷的草原上,跟两千余塔塔尔人骑兵激战两日。
    这一战。没有人再向茹毛饮血的胡人屈下膝盖,也没有人能活着见到辽东故土。
    这一支逃亡队伍,最终全军覆没于草原之上。
    但经此一战,汉奴的反抗猛然间便剧烈了起来,很快,不死而死,不活而活这样满含绝望的声音,出现在了汉奴中间。
    不时有塔塔尔人贵族被汉人奴仆杀死的消息传播于草原之上,终于让塔塔尔人感到,事情在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
    蒙古诸部来人询问发生了什么,塔塔尔人贵族开始还只是敷衍,后来则变成了惊慌,在蒙古诸部来人的质问下,最终演变成为了一场波及甚广的叛乱。
    当成吉思汗铁木真回到蒙古诸部的时候,这场叛乱其实已经来到了尾声。
    蒙古诸部骑兵出现在塔塔尔人的草原上,他们的铁蹄踏碎了一切。
    无论是塔塔尔人,还是汉奴,在彪悍勇猛而又嗜血的蒙古骑兵面前,纷纷倒下,在鲜血的刺激下,蒙古人再次失控了,这也让这场叛乱,变成了一场真正的大清洗。
    塔塔尔人的鲜血流淌不止,蒙古人也出现了伤亡,汉奴。。。。。。此战过后,东北草原南方的汉奴,幸存者屈指可数。
    蒙古人再次证明了自己和女真人,契丹人刚刚崛起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不同,他们甚至更加疯狂,更加嗜血。
    在连年的战争中,蒙古人已经开始抛弃许多草原上约定俗成的规矩,并越来越多的开始举起屠刀,将他们的弯刀和弓箭对准毫无反抗能力的人群,来宣泄他们嗜血的本性。
    成吉思汗铁木真回到蒙古诸部后,很快便终止了这场几乎毫无意义的屠杀,并象征性的惩罚了术赤为首的一些蒙古将领。
    但这场杀戮,造成的影响,其实已经无法挽回,他汗帐中的汉人和蒙古人的关系,开始走向恶劣。
    这也促使成吉思汗铁木真决定建立汗国,用绝对的威权,行使汗王的权力,并在这个过程当中,找出一条,让蒙古人和汉人尽可能的友好相处的道路,至少,应该像女真人那样,能够驱使人数众多的汉人为自己效力。
    无疑,此时的铁木真,虽然渐渐迈向暮年,但在统治手腕上,却更加的成熟了,他没有被帐下的一众蒙古将领的叫嚣所左右,他清楚的知道,一个稳固的汗国,不能光有蒙古人,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汉人的认可。
    在这一点上,他的眼光,已经超越了众多的草原汗王贵族。。。。。。。。
    然后便是会盟,他在盟会之上,向蒙古贵族们描述了一副美丽的画卷,让汉人耕种,获得足够的食物,让蒙古人征战,收获更多的财富和奴隶,在辽东那片肥沃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强盛的蒙古汗国。
    深深为汉奴所困扰的各部贵族首领,多数赞同了大汗的主张,当然,更多的则是为了摆脱汉奴这个日益沉重的包袱。
    于是,在大秦成武七年的这个春天,一场罕见的大迁徙出现在东北广阔的地域上。
    如果说这场迁徙只让蒙古人有些难受的话,那么,长途跋涉带给汉奴的则是血泪了。
    被掳往草原,如果说只是噩梦的话,那么,这场迁徙就是真正的阿鼻地狱。
    无数汉人倒毙的尸体,铺成了迁徙之路,无数冤魂,在道路之上徘徊,蒙古人的马鞭之下,汉人如同牛羊般,艰难跋涉。
    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长途跋涉之后,能够重回辽东故土者,十不存一。
    而对于蒙古人而言,这趟旅途也并不舒服,他们需要到那片几乎完全陌生的地方,休养生息。他们的羊群,在跋涉中渐渐瘦弱,马匹在奔驰中,渐渐力不从心。
    前途的渺茫,很快化为了不安,而蒙古人又将这种不安熟练的转为了残暴,一个个汉奴在鞭打下血肉模糊的倒下,一个个汉奴被拖在马尾巴后面,一声声哀嚎在汉奴中成片的响起。
    而作为施暴者,却在旁边哈哈大笑,乐此不疲。
    仇恨的种子在两个种族之间生根发芽,并在鲜血和生命的浇灌下快速成长。
    汉奴们近乎麻木的行走在道途之上,仿佛对什么都已不在乎,甚至于自己的生命。
    但他们眼中所见,耳中听闻,甚至嘴里咸涩的血腥味儿,都会时刻提醒他们,这一趟旅途中所经历的一切。
    实际上,造成这一切的,只不过是盟会上成吉思汗铁木真的一句话,他告诉诸部首领和贵族们,他们去到辽东,在之后的征战当中,他们还会获得大量的汉人奴隶,很快便会有足够的奴隶,为他们耕种。
    于是,汉奴的价值进一步降低,也间接造成了这次迁徙中的惨象。
    在大秦成武七年五月间,第一批蒙古人终于踏上了辽东的土地。
    六月间,蒙古人来到了曾经女真人的都城,上京。
    这里已经是一片残垣断瓦的废墟,女真人走后,在这里放了一把大火,没给蒙古人留下什么。
    这一年,辽东的土地上是非常混乱的。
    蒙古人缺乏治政人才的缺点,被放大到了最大。
    如何让汉奴耕种,如何安置迁徙而来的蒙古各部等等等等,都让这个游牧民族无所适从。
    他们终于发现,出了放牧和打仗,其他的,他们几乎没有任何优点可言。
    幸好,他们还有一位目光长远的英明大汗,为他们想好了将来的道路。
    于是,汉奴们被粗劣的统计了一下,便发下了土地,辽东的草原,在贵族们的吵吵嚷嚷声中,很快划分完毕。
    而且,为了度过这一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再次召集各部战士,在这一年的秋天,向河北进发,和盘踞河北的金兵,嗯不对,应该是后周李任权所部兵马稍稍战了几场,并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胜利。
    收获丰厚无比,足以让新到辽东的蒙古诸部渡过这个冬天了。
    成吉思汗铁木真的诺言也得到了兑现,大批的奴隶,从河北被带到辽东,为这个充满血腥味的蒙古汗国,补充了最缺少的人口。
    这一年秋天,辽东和河北交界之处,烽火遍地。
    河北王李任权频频向后周求援,索要粮草军械,并快速的撤回了进入山东的兵马。
    在这个时候,李任权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险恶的处境,凭着十数万兵马,他还有着信心,将蒙古人挡在河北之外。
    但事实很快便告诉他,蒙古人的作战方式,光靠河北一地,是无法阻挡得了的。
    蒙古人几乎全都是骑兵,来去如风,根本不跟大军决战,十数万大军,集结起来,越发的笨重,只有在蒙古骑兵身后吃尘土的份儿。
    所以,最好的战略其实就是在辽东进入河北的要道之上固守,这样一来,庞大的军队靡费,压的李任权几乎喘不过气来。(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分院
    不管外间有多少风云动荡,四月间的洛阳,还算风平浪静。
    洛阳这个地方,实际上历史底蕴要比长安还厚重几分,这里是商周旧地,华夏文明的起点,又是汉时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到了唐时,终于来到鼎盛时节,更有了神都之称。
    和长安不同,它的地理位置确实占了些优势,南北交汇,东西并融,隋唐运河也都汇聚于此。
    在经济文化上面,其他都城,恐怕都要逊色几分。
    但话说回来了,这里因处天下之中,每逢战乱,这里便成了所谓的兵家必争之所在,给这座千年古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时至今日,唐时胜景,已不复闻,就更别提汉时遗迹了,多数都只剩下了些残垣断瓦,当然,更多的都湮灭在了历史洪流之中,不复得见了。
    而如今,洛阳的人口,也只剩下了不到八万户,只是鼎盛时节的一个零头。
    春暖花开,一行人马缓缓通过洛阳西城通正门,出了洛阳城。
    靠近城门口,正是一座粥棚。
    衣衫褴褛的人们,聚拢在粥棚左近,等待放粥,看见鲜衣怒马的一行人过来,都瑟缩的躲到路边。
    饥民正在增多,这只不过是河洛大地的一个缩影而已。
    冬天过去了,河洛百姓正面临着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赵石面无表情的左右瞧着,看着这些扶老携欧,嗷嗷待哺的百姓。并没有让他生出什么恻隐之心。
    战乱之后。本来就是如此。他见的多了,早已视为平常。
    和河中河东,在金人治下碾转哀嚎不知多少年的汉家百姓相比,河洛地界的人们显然过的太过舒服了。。。。。。。。
    经此一乱,对于大秦的统治而言,未尝不是好事。
    大乱之后,人心思安,没谁天生就是贱骨头。想着法儿跟自己过不去。
    但在随在赵石身旁的鲍勇看来,河洛百姓就是一群贱骨头。
    秦军入河洛,已经差不多十个年头了,不说当初秋毫无犯,就说之后,对河洛百姓也是宽容非常。
    但到得头来,河洛百姓却在秦军背后狠狠插了一刀,如今却还要靠着大秦的救济过活,不是贱骨头又是什么?
    要说赵石这里只是无动于衷的话,鲍勇这里。对河洛饥民,就可谓是不待见的很了。
    不过鲍勇撇了赵石一眼。还是觉得有点不安,因为他知道,这个春天对于河洛上下来说,意味着什么。
    今年,河洛这里的人们,都会过的很艰难。
    朝廷再怎么大度,也不会一如既往的,倾尽全力,救济河洛饥民,难道等他们吃饱了喝足了,然后再次掀了桌子不成?
    不过,身为军中将领,对此事鲍勇也不甚上心,他现在纠结的事情,也多了去了。
    首先,在为晋国公接风洗尘的宴席之上,晋国公当众称赞于他,让他懵懂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太突然了,他这个职位,和晋国公相差了足足十万八千里,根本没想到,不但能见到晋国公本人,还能得此殊荣。。。。。。。
    若他在河中河东任职,能得大将军亲口褒奖,以后青云直上,自然不在话下。
    但。。。。。。。。这里是河洛,他算不上张大将军心腹,却也属魏怀德魏建军一系,之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