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枢相的位置,您能没想到这些事情?只是不愿朝局动荡罢了……

杨感苦笑。这位南先生言辞向来犀利,有些时候确实让人吃不消,微微叹了口气道:“还是先生知我,有些事情确实不能想当然尔,朝局此时确实不宜动荡的,不然外敌趁隙来攻,大秦内外交困之下……

不待他说完,南十八已经插话儿道:“东翁见识长远。非十八能及,既然东翁这样想法,那皇上是不是也是这等的心思呢?

若是太子能安于其位……太子,但现在看来……了。”

杨感心中一振,本来温和淡定地一双眸子立即变得犀利地好像一支利剑,定定地罩在南十八的脸上。

南十八却好像毫无所觉,接着说道:“这其实已经不但是太子地事情了,虽然折木河无能是大家都认定的事情,但平凉援军的表现会让皇上怎么想?

禁军尚且如此,那些边兵常年在外。边将大权独揽,是不是骄气比禁军还胜三分?太子在这个时候还想着在军中拉拢人脉,是不是愚蠢之极?

李家那个老三我也是见过的,才干到也有些,但最是势力又目光短浅的一个人,他靠向解了庆阳之围。在朝中势力大增的太子是意料中事。他这一动便是代表了李家,皇上会怎么想?

这几乎已经触动了皇上地底线的,如今没有什么动静,一旦有变,就是大变,皇上只要把当年的手段拿出三分来,太子一党估计连个反抗之力都没有的……万钧之势。闪电般稳住朝局。

所以。东翁啊。这个时候您千万要把握住自己,皇上是英明之主。所以绝对不会将一个烂摊子交到自己中意之人的手里,只要皇上下定了决心,这手段之酷烈估计将让人难以想象……”

杨感此时脸色变化,眼光注视着远方陷入了沉思当中……

此时的正德皇帝心思之复杂也不下于杨感多少,注视着跪在地上的李信,脸上的神色似笑非笑,很是复杂,过了半晌才道:“这么说来,那人在巩仪县了?”

李信跪在地上点头道:“没错,那人是在巩仪,老奴已经命人经兵部任命了那个小旅帅为巩仪团练,有他在,估计那里出不了什么岔子……

“你是说那个叫巩仪猛虎的旅帅吗?”

李信身子一颤,他到不是害怕什么,只是皇上地消息得到的如此之快,看来他们内衙之外应该还有……不敢再想下去了,直接低头道:“是。”

“不过一个小小的旅帅,看来你到是很看好他的样子?”

“老奴听到一个传闻,只是不知该不该跟皇上说。”

正德皇帝笑了笑,随意道:“既然是传闻,那就是当不得真的,不过说说也是无妨,朕不罪你就是。”

“老奴听说……石,只不过……把功劳夺了去,后来……认定庆阳平定之时,那李武尚押送粮草在庆阳二百里之外……

最可称奇地便是有人说李金花能得了这件天大的功劳却全是得那赵石相助……

正德皇帝挥了挥手,打断了他的话,神色间并没有什么意外之色,只是说道:“好了,你先出去吧,朕想安静一下,记住,这些传闻不许向任何人说起。”

等李信走出去半晌,正德皇帝回到书桌旁边,拿起上面的一张折子,只是略微扫了扫,叭的一声又摔在了桌子上,殿外的小太监探头看了看,却没敢进来。

正德皇帝抓起案子上的一块儿镇纸作势就要甩出去,但这块碧玉镇纸从手掌处传来的一股温润地感觉让他愣了愣,接着收回手臂,盯着那镇纸瞧了半晌,最后才喃喃道:“晴儿,好,朕就看在你地面子上再给他一次机会

楔子第七十七章重阳

时间进入九月,夏天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这个时候的天气相对于一千年后热的人要死要活,灾难频仍来说,只能用适合来形容了,尤其是进入九月份,天气就已经开始渐渐转凉,人们开始穿上一些厚重一些的衣服,以免自己着凉。

对于巩仪县的农人来说,去岁虽然经历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雪,但并不影响今年的收成,而且年景还要好于往年甚多的,自然是人人心里都踏实的很,摩拳擦掌的等着收获的日子的到来。

九九重阳,这是个特殊的日子,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内装茱,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少一人。

相对于那些赵家村的村民,禁军的士卒大多都是外乡人,看着那些欢欢喜喜准备瓜果吃食的村民,赵石手下这些禁军士卒心里的滋味自然以黯然居多的。

这个时候的赵家村地扩建已经接近了尾声,甚至有人已经迫不及待的住了进去,两个村落如今已经连绵成片。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六七倍有余,房屋层层而立,其间绿树葱葱。街道宽敞有致人,虽然比起县城来还要小上许多地,但看上去却要比县城整洁的多了,再加上后面就是牛头山,前面又有清溪环绕,在景致上却又胜了县城一筹。

村民们看见已经渐成规模的村子,这心里面的自豪和欣喜自然是不能为外人道的,这样的建设度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来说却已经算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再加上这样的村子还能叫村子吗?叫镇子还差不太多。对于这些将房子还有土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地村民来说,这无疑是赵家村家业兴旺的征兆了。

有这样地度。一来是材料人手都很充足,二来嘛却要得力于赵石明的一样东西了,这样东西在后世七十年代或是更早出生的人来说再是平常不过,但在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城里人却就很少能见到了。“洋井”这个东西在看到过实物地人眼里自然是不算什么的,无论是结构,还是原理都是普通之极的,但在这个普遍的应用辘辘来作为取水的主要手段的时代,却只能用鬼斧神工来形容了。

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将一根铁管插入地下。再在上面安上一个象是马匹一样地古怪东西。就能将水从地下抽出。方便而又快捷,真真是神仙手段才能形容地了。

这是赵石来到这里之后地第一个明。当初他看见母亲用木桶在地井中艰难的取水,一桶水在用绳子拉上来地时候只能剩下半桶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这个想法,这个时代的关中并不缺水,其实直到明朝中期,由于天气的原因,以及黄河的泥沙不住的郁积在一处,才造就了关中缺水的局面的。

虽然有了这样的想法,但在没有其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他自己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这样的东西来的,如今随军而来的四个铁匠却是帮他解决了问题,他只是在旁边略加指点,以这个时代的冶铁技术来说,制作这样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虽然比赵石的要求要粗糙上很多,但也已经足够应用了,只是井中的活塞费了些功夫,这活塞应该是由胶皮制成,可以想见的,这里哪里会有什么胶皮,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最后却是用厚麻布代替了胶皮,效果上略差了些,而且长时间泡在水里,麻布会霉腐烂,隔上一段时间便得更换一次,但总的来说也够用的了。

接下来挖下坑去,一直见到地下泉水的涌现,接着把管子埋入,当第一偻清泉随着后面的把手的上下摇动顺着出口处泊泊留出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欢呼了起来,在此之后,那些匠人们对赵石自然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便是村民和那些禁军士卒们看向他的眼神儿也充满了崇拜。

取水方便,建造的度立马儿快了起来,到了重阳之时,基本上已经可以收工了事了的。

每逢重阳,不单家家都要洒扫庭院,每门每户的门梁之上都会插上自家人登高采回来的茱,以示清除邪樂。

回到家里,村民们却也不顾疲惫,开始准备些过过节所需各样物品,重阳糕就不必说了,还有瓜果,生熟食之类的吃食,然后便是兴高采烈的等待庙会的开始了。

本来往年庙会皆在镇子上举行的,但今年赵家村出了个大有名头儿的人物儿,又是团练所在,还听说赵家村如今建的是有模有样,是人都想来看看的,所以庙会便选在这里进行。

大清早的便已经开始有临近村落的人们拿着各样东西陆续来到赵家村,这些人都是久不出门的乡下人,虽然离赵家村并不算远,但一年也不会到这里来上一次的,当看见新建的村落之时,自然是惊讶的合不拢嘴巴,再见到能吐水的“喷井”后,除了震惊之外,便只剩下了羡慕,看着那些得意洋洋的赵家村村民,都是心里话儿,自己的村子什么时候也能出上一个象巩仪猛虎这样的人物儿,自家的村子没准儿会变得比这里还要气派。

太阳高高升起,人流渐多,到了正午的时候,赵家村已经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人流滚滚而来,不单是镇子上地人,就是再远一些村子也有人慕名而来的。许多人摆开自家的特产,招呼叫卖,剩余地人们携儿带女,往来观瞧,嘈嘈杂杂之间,却是比过年还要热闹上几分的。

这样的庙会可不怎多见,新建的村子的街道之上竟是显得有些拥挤,后赶来的只好在村落外面摆开铺盖,这些人神情不免有些沮丧。更是打定了主意,下次庙会的时候一定要早些赶来的。

这次赵家村的庙会无疑使人们很是尽兴。唯一有些遗憾地就是从头到尾那位传说的神乎其神地巩仪猛虎都没有露面儿,没有见识到身高丈二,三头六臂的人物儿让人颇有些遗憾的感觉,有些富裕的人家却是看中了这里地景致以及新建的村落的气派。心里想着是不是要举家搬到这里来居住……

庙会之上还两处亮点,在新建的村落之中,一南一被坐落着两处建筑,赫然是一处庙宇,一处道观,这却是村子刚动工之时。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的一个游方和尚和一个流浪道士便找了来。说要在这里传佛布道。

和尚是个圆脸和尚。一身褪了色的袈裟批在身上,左手托着钵盂。右手拿着禅杖,很有些宝象庄严地味道,道士是个清瘦地道士,麻衣步履,三屡长髯飘洒胸前,腰间还别着一把长剑,也很有些清逸出尘地气度,来到这里便直接找到赵石,声言愿意自己出资建立寺庙道观,而且文齐备,找不到一点的毛病。

赵石自然是无可无不可地了,他不信鬼神,却对这些道士和尚也无任何恶感,便也随意答应了下来,不成想,两个人没有几天,便即招来了两个头陀,三个小僧,几个道童,风风火火的将寺庙道观建了起来,比他们修建村落还要上心的多。

自打这寺庙道观建起来之后,这香火居然日日看涨,村子里的人们本来崇佛敬道的便不少,还有的家里既供着菩萨佛像,也供着三清道统,可谓是大大体现了华夏一族的信仰风格,只要有个念想,供的是哪家的神仙都无所谓的紧。



后来两处寺院道观名声渐涨,就连镇子上的人也来参拜,更不知两人施了哪路的法术,后来连县城一些官吏富户也来这里烧香,还说那两位大师和道长都是神仙中人,灵验的紧,再到得后来,这里反而成了巩仪县香火极盛之地,这便是后话了,暂且不提。

庙会之上,人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两处地方的,烧上一柱香来保佑自己一家之后的半年平平安安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两个神仙中人也颇会做买卖,早已弄了香烛摆在寺庙道观前面,再加上很多虔诚的信众的奉献,赚的是盘满钵满,很是让人眼红。

赵石此时的心思早已经不在什么庙会和村落上面了,却是在和杜山虎等人研究着手下的这五百士卒的训练章程。

赵石住的地方很是特别,到不是有什么稀奇的装饰之类,而是位置,在连接就有村落和新建的村落之间有一块儿山丘,说是山丘有些夸张,也便是平地鼓起的一块儿土包差不多,赵石喜欢在清静的地方居住,又不能离开军营太远,便在这里给自己建了一处房子。

这房子也很是稀奇,是赵石根据西方的木屋所建,在前世象他们这样的战士,在经过残酷的战火之后,都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好好松弛一下绷紧的神经的,象那些雇佣军们,便在一些森林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度假木屋儿,不过中国的国情也决定了中国的军人不可能象他们一样奢侈,更何况是赵石他们这样的编外人员了,

赵石很有些木屋情节的。

如今大权在握,不利用一下他也不甘心,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座算得上古怪的木屋出现在了这里,墙壁都是用粗木捆绑粘合而成,而房顶由于少了一些防雨的材料,却在木板之上铺上了一层砖瓦,乍一看上去确实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屋子之中宽敞之极,赵石还让人给他建了壁炉,是用青砖搭砌而成,以作冬天取暖之用。座椅之类全部用木头制成,飘散着阵阵的清香,让赵石有些遗憾的是这里没有玻璃。就算有估计也不会用在作窗户这样的小事上面,只好用传统地硬纸来代替了,采光效果不是很好,让屋子里面有些昏暗的感觉。

屋子里还泛着潮气,不适合住人,石头娘带着两个女儿还照样住在原来的院子中地,这个时候人们则在赵石建的这个古怪的屋子中间的长条形桌子旁边围成了一圈儿。

相对于外面的喧嚣,屋子里的气氛却要沉重许多,先开口说话的还是杜山虎。“旅帅,禁军操典和镇军也差不多。每日照练就行了,哪里还用得着商量?”

其他人听了也都微微点头,若不是赵石带着他们建造房屋,在这期间。威信早已深入人心的话,早已经把不以为然表达在脸上了的,但如今嘛,几个人看着赵石却没有露出任何其他地表情来的。

赵石微微摇头,“我要地不是这样的兵士,今天把你们都叫来就是为了说这事儿的。”

杜山虎摸了摸脑袋。前些日子在禁军操练的时候他就看出来了。这位少年旅帅很有些不满意地样子。但一直以来,大家都是这么练的。应该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啊,难道这位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