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都市逍遥客-第3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了胆子:退不让退,砍不让砍,我欠的一屁股债,你们帮我还啊?
当然,这个愿望显然也是不现实的,政府不可能帮他还债,不过,考虑到此人的生计问题,政府倒是愿意为他去银行游说,贷给他点钱过日子。
于是,事情就以这么啼笑皆非的程序进行着,郁闷的不止是战斗和当地政府,银行也很郁闷:这厮虽然用林子抵押来贷款,但是,那林子谁收得走?谁又敢去收?
到得现在,战斗的欠款,包括银行贷款在内,己经接近一千万了,但他的林子同时也成长到了价值三千万的模样。
他痛苦异常:这千万负翁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直到他听说,有首京的大款,打算把整个楼兰沙漠都承包下来,才自告奋勇地找上门来:我那片林子,你都不用造了,直接享受成果就可以了。
楚云飞倒是没想到,植树造林还会带来如此的恶果:那你当时,为什么不种植点经济林,一定要种植木材林呢?
此经济林非彼经济林,这里的意思是那种经济型树木,比如说果树之类的,通过果实、花、汁液等牟利的树。
那种恶劣的地方,木材林能成活己经不错了,还经济林?战斗苦叹一声,不过现在,多少也种植了点经济林,算是挣点小钱吧?
楚云飞原本想着,通过植树造林,减少点损失呢,现在一打问,看来这么想也是妄想了。
不仅这个是妄想,这么麻烦的事情,真的不好解决,可以想像,当地政府面临的造林任务也很艰巨,承包楼兰沙漠有难度啊。
意识到这个问题,楚云飞不得不又把心思转了回去,既然同地方政府合作,掣肘多多,那么可想而知,在未来的日子里,是非是断断少不了的,既然如此,不如还是找军方想办法吧。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绝对是正确的,别的不说,楼兰沙漠中还有脆弱的生态系统呢,他要想在沙漠中布放铁锭,势必会影响到野骆驼之类的生态种群,这种事情不是军方出动的话,还真的是摆不平。
军方办事,是相当雷厉风行的,但同时也存在弊端,那就是决议不好下,一个问题总要经过几次商讨才能定案,。
于是,这事就不可避免地搁置在了那里,总算还好,毕竟前期己经有了意向在里面,有人承诺,短期内,楼兰沙漠的相当一部分,楚云飞可以先进行一系列的动作。
至于大动,那要等决议下来之后,再统一安排。
这事一忙,就忙了楚云飞一个月还多,其中的重头戏,就数营地建设了,先是活动房,同时准备着划地皮,等开春解冻之后建造生活区和库房等。
机器设备什么的,需要的倒不是很多,无非在当地买十来辆卡车,再配几部小车而己,至于直升机,等等再买也来得及。
至于招工,问题不是很大,他开出的十万年薪、生病管治、顿顿有肉、每年工资上涨百分之十的待遇,让六百人的名额在一瞬间就超员了。
几经控制和重复筛选,还好,最后的人数终于没有突破六百五十。
最费心的,当属是为这六百多人改造能量结构了,这事才是最辛苦的,不过还好,经过楚云飞一星期的奋斗终于搞定,只出现了三个严重不适应者。
其中两个被淘汰时,几乎是一路哭着走的,这也难怪,普通人能有多少机会,遇到过如此有钱途的职业?
粗粗培训了一番,这帮人就上路了,至于管理人员,楚云飞手头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人了。
他想从恒远把燕辉调过来,别说刘宁不乐意,燕辉自己也不乐意,想她一个女人家,好不容易落户到了内海,现在又成了恒远本部数得着的领导,怎么还愿意再往沙漠里跑,吃那种苦头?
韩枫和王东风都是技术型人才,目前又分别主管着恒瑞和恒遁的事务,张楠倒是万金油,哪里都用得到,但此人实在有些奸猾,用着不太放心。
想来想去,楚云飞最后还是把自己的司机小姜派了过去,主持日常事务领导的亲兵最终成为一方大员,这种现象实在是很普遍,连私营企业也不能免俗。
突击提拔,那也是有原因的,小姜本来就是复转军人,不但为人忠厚肯吃苦,也不缺乏同部队打交道的常识,而楚云飞的人马过去,是必须要跟当地驻军搞好关系的。
这件事前前后后忙下来,耗费的精力不说,仅仅是金钱方面,楚云飞就投资了六百多万进去。
这还是前期,估计要把这六百多人安顿下来,所有的必备设施配备齐全的话,估计还得再扔大几百万进去,还不包括买直升机的钱。
在钱的问题上,楚云飞并不是很介意,这点钱只是九牛一毛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他真的也很愿意做些回馈社会的事情。
往常他对那些捐款、爱心活动不那么热衷,纯粹是因为,这些活动,通常在监督机制上不是很健全。
监督者不是没权力干涉很多事情,就是权力过大,都是很容易产生弊端的,所以,他没兴趣因为要博什么名声而去做什么善事,到时候还不知道便宜了谁呢。
在这个道德沉沦、信仰迷失的年代,他没有兴趣去做被人利用的傻瓜。
但这并不是他就不喜欢回馈社会,眼下这种情况,完完全全在他的掌控之下,绝对可以踏踏实实地做点事情的。
想植多少树造多少林,都是他自己的员工,都是他自己的管理人员,像这样的结构,他根本不在意会花掉多少钱。
甚至,将来同地方政府协商不遁,同时又得不到军方的授权这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他都不是很在意,不就是几片林子么?我造得起,自然就丢得起。
至于那些林子没了人看护,可能病死枯死、被人盗伐、被牧民的牲畜啃吃,他也不会在意的:虽然结果不圆满,但是,我做过了,问心也无愧了,非不为也,实不能尔。
严格说起来,虽然盗伐的人和那些爱占小便宜的牧民很可恶,但人家也是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在楚云飞的眼中,这些人,起码要比那些随便动动嘴皮和笔杆,就能获得大量灰色收入的主强得多,可爱得多。
事实证明,他派小姜去,确实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这一大帮人浩浩荡荡地开拔过去,当地少得可怜的居民原本是欢迎的,但是没过多久,开了眼界的人心思就活泛了起来,有不少人开始专心做造林队的生意了。
做生意,倒不算什么大事,无非就是白送的东西变成花钱买而己,价格虽然贵点,却也不算离谱。
严重的是,有些人开始打造林队物资的主意了。
正文第五百五十三章惯着他们
西疆民族成分复杂,民风彪悍,本就是一个极易引发小型冲突的地区,更何况造林队带来了大量的物资,相对本地人而言,他们衣食住行的安排也算得上奢华。
这种贫富差别,给当地人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不平衡感,初始,当地人不过是拿些马奶酒、羊皮袄之类的廉价特产,换取造林队相对昂贵的发电机、电机等物资。
到得后来,他们听说这是一支自费来造林的队伍,考虑到对方估计没什么后台,就开始半要半抢了。
本来也是,这年头有权势的主,谁会闲得无聊,发动一大票人,来傻不拉叽地种树?有这些钱,随便打点些关节,还怕没买卖可做么?
造林队里,大多都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开始还因为自己感觉地位比较高,不屑同当地人计较,但没过几天,大家就受不了了,纷纷跑到姜总那里诉苦,要求惩治这些人。
小姜的年纪不大,也受不了这种气,不过,他临来之前,楚云飞特意向他交待过,出了什么事,一定要先找当地驻军,让驻军先协调。
楚云飞这么交待,一来是怕小姜年轻气盛,容易惹是非,二来就是,他们目前到达的地区,确实是由驻军控制的,警察在这里都不好使。
最重要的,还是他考虑到,“造林队”本就是一条过江龙,在驻军的地盘上,自然还是要尊重人家的处置权,要是部队觉得受到的尊重不够,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甚至,部队驻扎当地多年,结交的当地人应该也有一些,万一真要有什么矛盾,引发了同当地驻军的对抗,那实在就太尴尬了。
当然,楚云飞同汤司令交好,差不多的事都能平息下来,但是,这么大个老板,时时做救火队员,显然是不现实的。
还好,小姜终于是不负所托,初到营地,就到当地驻军走访了,还留下了带来的一些时令蔬菜做见面礼,驻军虽然有农场,但天寒地冻的日子里,这无疑是弥足珍贵的礼物了。
听姜总说了这情况,驻军也什么太好的法子,毕竟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于是驻军首长很痛快地告诉他,“姜总,你那里不是有六七百人么?这些居民才多少人?”
有这句话就足够了,如果说原来小姜还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话,现在,驻军的态度就让他们可以肆无忌惮了。
驻军显然跟当地人结合得比较紧密,就在造林队摩拳擦掌,打算迎头痛击的时候,接连两天,当地人好像得到了什么暗示,居然变得规矩了起来,再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强买强卖的事也没人去做了。
小姜当过兵,自然知道“军民鱼水情”这种事,觉得味道不对,马上找了造林队的几个中层来商量:大家觉得,这事咱们该怎么应对?
造林队里,也不乏退伍军人,“技术型人才”也颇有几个,大家一琢磨,这事也不能就这么拖着,等别人来找麻烦吧?
再有一个月就能种树了,要是这事不能尽快解决,留了尾B的话,大家都出工的时候,营地里太容易受到算计了,到时候,后悔可就晚了。
于是,就有人提出:别人不找咱们麻烦,咱们可以找回去啊,谁来自拿了东西,怎么拿走的,怎么给咱们拿回来!
采取这个方案的话,造林队的气势倒是能打出来,不过,姜总感觉,前后的态度差得太多,似乎也不好。
说到底,当地人并没有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而小姜的为人,确实比较厚道,不见去仁爱医院为桑大军找面子的时候,就他没怎么动手?
小筑的人嚣张惯了,但他确实是一个例外。
姜总沉吟一下,觉得这么做不可取,于是大家又群策群力一阵,得出一个相对比较阴险的法子:他们不是不敢来捣乱了么?咱们先示弱,惯着他们!
说是要惯着他们,其实也不是很明智的法子,这样做见效比较慢,而时间不等人,马上要解冻了,一年里最合适种树的季节就要到了。
那说不得就要做些圈套了。
当然,小姜不比成树国和刘宁,他的根基尚浅,这样的方案,他必须要向远在首京的楚总做个汇报,以获得首肯。
还好,楚云飞很赞赏他能这样换个思路考虑问题,不但同意了造林队的要求,还顺便提了点建设性的意见。
放下电话,小姜就开始着手准备了,他颁布的第一个命令就是,非必要情况,营地里的人员不得随意外出!
在限制营地的人外出的同时,营地某些同当地人接触比较多的部门,就收到了一些指令。
泵房的小刘就接到了这样通知,营地建设时,楚云飞出了九十多万,在当地打了一眼深井,一千四百多米,水量很大,而且水质很好,喝起来甜甜的。
当地居民哪里见过这种玩意儿?他们通常就是挖个水窖,积攒些雨水,冬天把雪扫进去,待融化后沉淀就可以食用了。
至于日常用水,则是要靠每天早晨,拿了破棉布条在灌木上吸收露珠,拿回家拧出水份
说实话,这些人生活得,也是满艰辛的,正是因为如此,小姜才希望,给对方个机会,如果当地人肯就此老实下来,其实也不错,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好了。
驻军的军营里也有机井,才800米深,水也稍微成了点,但就算这样,军营毕竟是军营,当地人一般是进不去的。
所以,造林队的机井,就吸引了相当一部分本地人来这里用水。
造林队财大气粗,并没把这个当回事,井里的水多着呢,谁用不是用?
发展到后来,居然有人专门用废弃的汽油筒做了水车,从造林队的营地里打了水,再拉到几十里外去贩卖。
纵然是这样,造林队的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本来嘛,相对而言,自己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不对自己的利益造成什么损害的话,分给别人用点,那又何妨呢?
接到命令,小刘就放了羊了,泵房和水房的门,原本是晚上才锁,可现在他天天喝得大醉,两扇门有一半的时间都是锁着的,搞得营地里自己的人用水,偶尔都得到后勤上找部门经理要钥匙。
他这么做,对自己人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当地的居民可就苦了,每天早早拿个桶来,等着接水,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接得到水。
有的居民老实点,派了小孩子在这里排队等水,有的可是忍不住了,就骂骂咧咧了起来,大意就是:妈的,老子们现在打点水都成这样了?
那几个用水车贩水的主,虽然心情也不夷,但面对的毕竟是自家的米饭班主,倒不敢言语什么,可是营地的供水一被控制,他们的买卖就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矛盾终于在四天之后大爆发了,一个贩水的老汉身体不适,儿子赶了马车来接水,等到下午四点,小刘还没出现,终于不酎烦了起来。
他在这里骂骂咧咧,旁边就有附近的居民随声符合,“是啊,这个姓刘的王八蛋太不是玩意儿了,妈逼的他睡他的好了,关了咱们的水门做什么?”
鬼才知道,这个水门什么时候成了“他们”的。
一来二去,大家的火气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虽然知道后勤部长那里也有钥匙,但毕竟自己这边没几个人,挑战造林队的领导是不现实的。
挑战领导不现实,那就挑战小刘呗,当下,就有一个常年来这里接水的小女孩怯生生地指出了小刘的休息场所。
于是,贩水小子带了四个人,上前气哄哄地去砸小刘的门。
小刘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幸福,领导特批的,每天中午半斤白酒,一觉就能睡到太阳靠西,然后晚上接着喝,没准能睡到第二天十来点。
门被擂得震天响,连隔壁的造林队员都被惊得出来看热闹了,小刘就算是个死人,也被吵醒了,骂骂咧咧打开了门,“妈的,谁呀?找死?”
贩水小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