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蜀-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这样一来,魏霸原本想独霸关中的计划就算破产了,诸葛亮进入关中,他就要退居二线,再不可能像前一段时间那样为所欲为。

诸葛亮进入关中,对整个蜀汉来说,占领关中是一个莫大的胜利。对于魏霸来说,却是一个挫折。当然了,这也不能说完全失败,仅凭魏霸现有的实力,他要想守住关中也是不易。他的父亲魏延、自己的父亲赵云,再加上中监军邓芝,他们三人的意见一致,也足以证明目前魏霸还不具备独霸关中的基础。

在这种基础下,魏霸主动让步,亲自赶来陇右,要请诸葛亮移师关中,也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不过赵广知道,魏霸心里肯定不好受。他想劝魏霸两句,又不知道从何劝起。作为蜀汉军的一员,他当然希望魏霸和诸葛亮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可是作为亲近的朋友,站在魏霸的角度来看,被诸葛亮当成弃子之后,还要主动向诸葛亮低头,这显然不是一个很开心的事。魏霸再有大局观,毕竟还是一个刚刚弱冠的年青人。

“子玉,不管怎么说,你会是这次北伐的首功。”

魏霸笑了笑,没有接赵广的话。他很感谢赵广的安慰,不过他其实并没有像赵广想象的那么失落。请诸葛亮入关中,也并不完全是坏事,一时的委屈也许有,从长远来看,毕竟还是利大于弊。如果诸葛亮的主力损失太大,他也守不住关中的。

“仲德,陇右有没有什么消息传来?”

“没有。”说起战事,赵广也有些不解。“大概十天前,张郃沿长离水向南,直奔上邽去了。我本来以为他会在上邽和丞相大战,先解郭淮之围。可是这些天过去了,一直没有消息传来,倒是安静得让人生疑。”

“强攻上邽?”魏霸摇摇头,不假思索的说道:“那肯定不会。”

“不攻上邽,又能如何?”赵广诧异的问道。

魏霸看看赵广,心里暗自叹气。难怪赵云说他这两个儿子虽然不差,却也不够优秀。从赵广的姓格看来,他们继承了赵云的沉稳,却没有赵云藏在沉稳下的敏锐。稳重有余,机敏不足。这样的人能守成,却不能开拓。

“张郃是骑兵,骑兵的长处在于速度快,飘忽不定,一击即走。与丞相在上邽对攻,那岂不是舍己之长,用己之短?张郃用兵,机巧多变,他不会干这种傻事的。”

赵广想了想,哑然失笑:“那他会怎么做?”

“当然是在运动中寻打战机。”魏霸挠挠头:“我现在还不清楚张郃会怎么做,但是我想,他一定会不停的运动,让你根本找不到他。而丞相为人谨慎,他大概也不会用步卒去追骑兵,被张郃牵着鼻子走。要说有机会,也许马谡那边可能给张郃留点机会。”

“你是说,张郃会去伏击马谡?”

“有这个可能。”魏霸叹了一口气:“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为什么丞相没有攻克上邽,先派马谡去攻榆中?兵分两路,相距千里,这可是大违兵家常识啊。如果他们合兵一处,强攻上邽,又何至于落到这个田地?”

赵广没有吭声。当初没人觉得这是个问题,毕竟在关中失守之后,魏军在陇右的实力就是上邽的郭淮和榆中的郝昭等人,诸葛亮和马谡都有绝对的优势,足以困死他们。把他们困在城中,总比让他们到处突击的好。诸葛亮的这个想法也没什么错,错就错在他没想到会困了几个月也没能破城,却等来了张郃这支援兵。

张郃来援当然是个意外,任何人都没有想到,可是作为统兵的大将,诸葛亮没有对此做出应有的准备,以至于现在如此被动,当然要负主要责任。

只是现在说这些都没有用了。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子玉,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魏霸摸着膝盖,偏着头瞅了赵广一眼:“我本来想立刻赶到上邽去的。可是看这两条腿,一时半会的大概也动不了。先等等看吧,也许,情况没我们想的那么糟,张郃虽然厉害,毕竟只有万人,又是长途奔袭,他自己的处境也很危险。虽云用奇,亦当以正。丞相那么谨慎,未必会有多少破绽会落入他的手中。双方各有长短,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那我们就看着?”赵广非常诧异:“这就够了?”

“够不够的,我不清楚。可是我知道,有胜负未定之前,丞相未必肯放弃陇右,退守关中。”他嘿嘿笑了两声,没有再接着说下云。赵广沉吟片刻,明白了魏霸的意思,也赞同的点了点头。魏霸现在愿意低头,让诸葛亮进入关中,可是诸葛亮自己愿不愿意进入关中,那就不是魏霸能决定的了。

在胜负未定的情况下,谁能保证诸葛亮就不能大胜张郃?战场的事,谁也不敢说算无遗策,毕竟张郃远道而来,奇固然奇矣,风险却也不小。如果在短时间内抓不到诸葛亮的破绽,他面临的困难未必就比诸葛亮小。

站在诸葛亮的角度看,这也许是他的大好战机,这时候魏霸跑过去说,丞相你来关中吧,诸葛亮不仅不会见他的情,恐怕还会怀疑他的智商。

从魏霸的角度来说,诸葛亮打赢了,那当然不坏,真要打输了,损失当然不小,可是只要及时救援,也不至于到无法承受的地步。冷兵器作战,最大的损失不是在临阵战死,而是在溃败的损失和伤亡。只要能及时的稳定军心,收拢溃兵,求治伤员,可以将损失减到更低。以张郃目前的实力,他就算打赢了,损失也不小,要想把诸葛亮的几万大军全吃掉根本不现实。等他们两败俱伤,他再出来收拾残局,显然要比现在出面更好。

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一生谨慎的诸葛亮第一次统领大军北伐,就遇上了身经百战,以机变著称的名将张郃,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他一代名将的根基?魏霸很好奇,所以他在陇关留了下来,派出大量的斥候,向上邽方向打探消息。

魏霸还不知道,在他等着看一奇一正的两个名将交手时,张郃已经袭取了木门的粮草,将战场的主动权抢到了手中,并准备以这些粮草为诱饵,诱使诸葛亮离开上邽。

第222章机会

看着上邽城头,诸葛亮负手而立,寒风拂面,却吹不去他心头的焦虑。

从八月初围攻上邽城开始,他在上邽城下已经有四个多月。城里已经断粮,郭淮在苟延残喘,如果不是张郃突然来援,郭淮大概就会援用魏军军法,举城投降。就算他不肯投降,其他人也会动摇,在他的攻击面前,上邽城破应该是意料中的事。

围城,是代价最小,收获最大的战法,只要粮草能支撑得住,围城比攻城更合适,因为这样能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城池,伤亡也比较小。

围城,斗得更多的是心智。魏延父子占领关中,曹魏援军望关兴叹,陇右成了无根之地,对城中之人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再围上几个月,援军不至,粮草耗尽,希望断绝,而家人的牵挂又因为期限的到来而消解,城中守军的斗志将迅速瓦解,再攻城,就易如反掌。

然而张郃的到来让这一切都成了泡影,城里的魏军士气大振,城外又有一万精骑如同一群狼一样在暗中窥伺,让以步卒为主的蜀汉军非常被动。追,追不上,不追,又时刻处在紧张之中,心理上的压力更甚于城中的魏军。

好在张郃也有他不可克服的弱点,只要熬上几天,耗尽他的锐气和粮草,就可以让他自生自灭。到了那时候,因为他的到来而重新振作起来的魏军士气将以更快的速度瓦解。

正是因为看出了这一点,他才和马谡定下了这以静制动之计,希望能击败张郃,全取陇右,让这次北伐有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

然而,事情的进展再一次让他的希望落空了。张郃没有被迫攻击,却抓住了汉中粮草运到的机会,一下子逆转了战局。

与马谡认为这是一次意外相比,诸葛亮更愿意相信这是张郃的预谋。他恐怕早就盯上了那条粮道,只是当时他自己也未必能想到,这真的会成为扭转战局的机会。

可是他做好了准备,并且一旦发现战机成熟,便义无返顾的全力一击。

多谋善断,不愧是曹魏的五子良将。

当他收到马谡送回来的消息,说张郃已经向朱圉山方向去了的时候,诸葛亮就知道自己遇上了劲敌。张郃去朱圉山方向,目标应该就是那批刚刚运到的粮草。虽然他不清楚张郃是怎么及时得到这个消息的,可是他相信张郃的目的就是为了这批粮草。

在赞叹张郃的同时,诸葛亮并没有太多的紧张。纵使那批粮草会落入张郃的手中,最后的胜利也未必就属于张郃,相反,这也许是击败张郃的最好机会。在确认张郃的真实意图之前,他就给马谡下达了新的命令,让他尾随张郃,追往木门。他的目的不是要追上张郃——张郃行动在先,又是骑兵,马谡根本追不上。他的目的是要马谡堵住张郃的归路,把张郃留在木门。

木门西,祁山北,有一座县城,叫西县。西县有他留下的两千多人,张郃没有攻城器械,除非有通天入地之能,否则他无法攻破西县。马谡只要抢在张郃离开之前进入西县,就可以堵住张郃的归路。不用多,只要一天时间,马岱、高详、陈式三将就会率领一万余步骑赶到,与马谡一起合围张郃。总共三万人,就算无法击败张郃,也能困住张郃。

再接下来,他将率两万步卒赶到,给张郃最后一击。

这批粮草将成为张郃的致命诱饵,哪怕张郃烧了那批粮草,也无法挽回败局。因为击杀了张郃,就不会再有人驰援陇右,郭淮就算从上邽城里跑出来,也只有逃跑的命。

至于粮草,与陇右相比,这批粮草又算得了什么?

现在最大的变数,已经不在于张郃会不会劫走那批军粮——他劫粮得手已经是没有悬念的事——而在于马谡能不能将张郃留在木门。如果张郃劫粮得手,又全身而退,那就没有任何人再能捕捉到他的踪迹了。

能追上骑兵的,只有骑兵,可是他现在只有两千东拼西凑的骑兵,根本不是张郃的对手。

唉,如果马谡之前能拿下榆中,现在就不会这么被动了。大汉的战马大多来自于榆中以北的武威、张掖,不拿下榆中,就不能顺利前往武威,就无法得到大批的优质战马。

现在,重任再一次落在了马谡的肩上,就看他能否截住张郃。

他有两万多步卒,大多是精于山地战的精锐,攻城也许不是他们的强项,可是在山地作战,马谡想必不会再让他失望了吧?

幼常啊,你可千万要截住张郃。你最清楚我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了。

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诸葛亮的沉思。姜维匆匆的走了过来,笑容满面的说道:“丞相,马岱送来消息,他与张郃交手了。”

诸葛亮一惊,连忙接过军报,一边看,一边向大帐走去。他走到地图前,看着地图上标注的里程,闭目沉思了片刻,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眼中已经全是笑意。

“好,照曰程算来,幼常截住张郃,应该不成问题了。”

“是的。只要马参军按照丞相的军令,不折不扣的执行,他一定能把张郃留在木门。”姜维兴奋的附和道:“而且,木门附近有不少利于截击的地形,想必马参军一定不会放过,有了有利地形,再加上那些南蛮羌兵,张郃想要全身而退,恐怕是万万不能了。”

诸葛亮也笑了起来,仰天长叹:“苍天有眼,这一次,我们终于可以击杀张郃,结束陇右战事了。能在新年之前,给陛下献上一份捷报,献祭于先帝,我们这两年的辛苦,就算没有白废。”

姜维拱手道:“恭喜丞相,贺喜丞相。”

“现在庆贺还为时过早。伯约,大军准备妥当了吧?”

“丞相放心,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了。两万精锐,随时可以出发。”

“很好!”诸葛亮也有些激动起来,对门口的侍卫大声说道:“请长史向朗、主簿胡济来。”

“喏。”侍卫应声走了。

时间不长,向朗和胡济匆匆的走了进来。诸葛亮和颜悦色的对向朗拱了拱手:“向公,上邽的事,就要有劳向公了。”

向朗躬身还礼:“请丞相放心,朗必竭诚以力,不让郭淮出城一步。”

“有向公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诸葛亮笑道:“向公不必急于进攻,待我与幼常击杀了张郃,郭淮不足为虑。”

向朗唇边的胡须动了动,欲言又止。他曾经当众建议诸葛亮退守陇山,结果被诸葛亮否决了,并与来敏发生了冲突,也让诸葛亮不太满意。这次诸葛亮将留守上邽的事交给他,让他非常意外。他本想提醒诸葛亮小心张郃的骑兵,可是见诸葛亮如此兴奋,又觉得有些不太合适。

诸葛亮看在眼里,心知肚明。“向公,有什么话就直说吧。向公忠直,纵使有所逆耳,我想我还是承受得住的。”

向朗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丞相,虽说幼常有大军两万,又多是精锐,可是兵法有云,百里而争利,必蹶上将军,五十里而争利,其至得半。幼常长途奔袭三百里,难免会有掉队的士卒,这万一……”

不等向朗说完,诸葛亮哈哈大笑,拉着向朗的手说道:“向公,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我知道,你们都觉得幼常太年轻,又没有经过战事,不足以当大事。包括向公在内,对我委幼常以重任都有些不以为然。不过,我相信,幼常会以一次没有争议的胜利,证明他的能力。”

不等向朗分辩,诸葛亮又说道:“向公,当初先帝违众提拔伯恩(向宠)为牙门将时,不是也有许多人不以为然吗?秭归一战,诸军溃退,唯伯恩一营完整,就是先帝也有些意想不到。马家与向家同为襄阳著族,向家能出伯恩这样的贤才,马家就不能出一个幼常?”

向朗不好再说了什么了。诸葛亮已经用开玩笑的口吻拒绝了他,再强谏,那就有些贬低马家的嫌疑了。再者,诸葛亮与马谡一样是个书生,他说得太重了,难保诸葛亮不会以为他是别有所指,表面上是质疑马谡,实际上是质疑他诸葛亮本人。

诸葛亮安排好大营的留守人员,亲自率领两万精锐,向木门赶去。

向朗和胡济把诸葛亮送出大营,两人并肩站在营外,看着远处渐渐消失的战旗,向朗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胡济不解的看着向朗:“向公,你对这次战事有所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