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蜀-第4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丰终于放下了最后一点担心,故作豪爽的大笑起来。“伯远,看来当初让你离开骠骑将军府,是家父最大的失误。如果有你这样的智囊在,哪里需要我这么辛苦。”

法邈笑笑:“少将军谬赞,愧不敢当。”

李丰心满意足,哈哈大笑。

……

法邈把李丰送回驿馆,回到行营,径直去了魏霸的书房。魏霸正抱着小魏征玩耍,彭珩坐在他对面,笑吟吟的看着,陈茗扶着剑,在外面廊下等候,见到法邈进来,陈茗颌首示意。

法邈还了礼,自己找了个地方坐下。

“将军,妥了。”

“哦。”魏霸抱着手臂,看着小魏征摆弄他心爱的玩具,头也不抬的问道:“你觉得这人怎么样?”

“本事不大,野心不小。”

“那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将军来说是好事。”

魏霸抬起头,瞥了法邈一眼,微微一笑。他直起腰,拍了拍腿,转过脸对彭珩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放心了,你去一趟南海吧,隐蕃在那里也呆了好几个月,该回来做正事了。”

彭珩点点头,却没有动身,只是看着魏霸。魏霸眉头一皱,沉下了脸:“怎么,你还不放心我?”

彭珩摇摇头:“我怎么敢不放心将军。只是我父母双亡,我只有这么一个妹妹,她成亲的事情,我总不能不在吧?”

“怎么,现在你想起来长兄如父了?”魏霸冷笑一声,挥了挥手:“这事你就别想了,你阿舅还等着坐上席呢。”

彭珩尴尬的咂了咂嘴,起身离开。等他出了门,魏霸又说了一句:“放心好了,会等你回来的。”

彭珩顿了一下,脚步顿时轻松了许多。







第735章试探

番禺。

一辆马车慢慢的停靠在驿馆的门口,马车刚停稳,隐蕃就跳了下来,伸手扶着一个头发花白,脸色黝黑的老妪,口中说道:“阿母,小心些,热了吧?进屋喝口水,休息休息。儿子真是大意,忘了阿母不适应这里的气候,让阿母受罪了。”

“没事没事。”老妪扶着隐蕃的手,小心翼翼的下了车,粗糙的手摸着马车上的锦障,有些惋惜的说道:“可惜了大好的一匹锦,这得换多少粮食啊,真是作孽啊,让我老太婆坐在身下。”

“阿母,这不算什么,阿兄出息了,以后你穿的衣服全用锦做。”一个面色微黑的小姑娘抱着一匹锦,从车里跳了下来,仰着小脸,看着隐蕃道:“阿兄,你说是不是?”

“是,是。”隐蕃刮了一下小姑娘的鼻子,刚想说些什么,抬头看到一个中年人站在门口,含笑看着他,不由得叹了一口气:“陈管事,怎么又劳烦你来了,将军召唤,派人来叫一声就是了。”

陈管事走上来,先向隐蕃的母亲和妹妹行了礼。两人有些手足无措,隐蕃只好先让她们进去了,这才把陈管事往里请。陈管事笑道:“我就不进去了,将军备好了酒席,等着先生前去叙谈。不过,他也知道先生至孝,这时候一定会陪令堂去游玩,所以让我在门外等着。”

隐蕃苦笑着摇摇头:“蕃一介布衣,哪里当得起将军这么重的礼节。请管事稍候,我换身衣服就来。”

“不着急。”陈管事脸上的笑容一直是那么温和。“将军也没什么大事,多等一会儿也没关系。”

隐蕃告了罪,进去对母亲和妹妹说了一声。听说南海太守,吴国的将军来请隐蕃去说话,母女二人很自豪,连声关照隐蕃不要太书生气,一定要注意礼节云云。这些话,隐蕃早就听得耳朵都起了茧子,却还是一脸恭敬的听着,直到母亲关照完了,这才出了门,跟着陈管事来到太守府。

南海太守陈表站在廊下,笑容可掬的看着隐蕃。隐蕃上前行礼,陈表把他引上了堂,分宾主落座。陈表问了几句不咸不淡的家常话,突然话锋一转:“隐君,有件事,我想向你查证一下,不知可否?”

隐蕃怔了怔,诧异的抬起头:“明府有什么话,直说当面无妨。”

“是这样的。”陈表搓了搓手,有些为难的说道:“隐君才高,是难得的青年才俊,我想着南海太小,可能发挥不了隐君的大才,所以想把隐君推荐给吴王殿下。可是……”陈表看着隐蕃,脸上挂着为难的表情,眼神却充满了警惕。“听说隐君曾经在成都为间?”

看到陈表今天的神情不对,隐蕃就警惕起来,此刻听到这句话,隐蕃反而倒放了心。他平静的点了点头,笑道:“没错,我曾经在成都为间,如果不是魏将军宽容大量,我现在恐怕已经沉到大江里了。”

“有这回事?”陈表诧异的问道:“隐君能说得详细一点吗?”

“哈哈,这等丢人之事,本来也不想说,不过既然明府好奇,那我就直说了吧。曝丑于明府之前,总比让明府觉得我倨傲为好。”

隐蕃把用间被魏霸识破,并且被魏霸利用的事简略的说了一遍,最后摇摇头,说道:“我曾经是个间,而且是个失败的间,自惭形秽,不敢为明府所用。这也是一直以来虽得明府厚待,却不敢委身为明府驱驰的原因所在。还请明府见谅隐瞒之罪。”

陈表摆了摆手,微微一笑:“无妨,我并没有怪罪隐君。这是隐君的私事,本没有告知的道理。倒是我失礼了,还请隐君海涵。”

隐蕃笑笑:“都是过去的事了,不碍事。”

陈表点点头,沉吟片刻,又说道:“那隐君接下来有何计划?”

隐蕃思索片刻:“接到老母之后,我想回郁林去。魏将军于我有不杀之恩,我想多少还他一点人情。他在郁林开办学堂,我也许可以做个先生,教几个顽童读书,顺便也能沾一些陆公的遗风,洗涤心胸。”

陈表想了想,笑道:“你说的是镇南将军为陆公纪建的怀易堂吗?”

隐蕃笑了起来:“看来将军对郁林的事还是非常清楚的。”

陈表大笑:“有镇南将军这样的猛虎在侧,不得不小心谨慎一些。”

“嗯,我想镇南将军对明府也是如此忌惮,要不然他不会约束部下,不得擅入南海一步。”

陈表忍不住放声而笑。他原本是和周鲂、周胤一起来袭击苍梧的,不料陆逊在临贺大败,他们失去了袭击的机会。后来汉吴谈判,他就留在了南海,受命镇守吴国在交州最后的根据地。和魏霸这样的人做邻居,自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他对隐蕃说的话并不完全是作伪。而能得到魏霸的重视,当然也是一个不错的认可。

隐蕃坦然以待,陈表倒不好再多问什么,两人谈了一些学问和治国之道,相谈甚欢。不过,隐蕃非常自觉,一提到军事,他立刻推以不通军事,既不问吴军在南海的部署,也不说魏霸的军事行动。陈表试探了几次,只好作罢。

隐蕃告辞之后,周鲂从屏风后走了出来,坐在隐蕃刚才的席上。陈表道:“如何?”

“大伪似真,大真似伪,急切之间,谁又能分得清?”周鲂淡淡的说道:“不过,刚才听他谈吐,这人倒是有点真才实学的。如果魏霸真能用他,对我们未必是件好事?”

“你想杀他?”陈表端起案上的杯子,浅浅的呷了一口酒,目光从杯沿上瞥了周鲂一眼。

周鲂打量了陈表片刻,无奈的笑了。今天陈表试探隐蕃,就是他的主意。作为一个精通用间的人,他对隐蕃的身份非常关注,这才要求陈表配合一下。他当然也知道,陈表虽然领兵作战也用间,但从心底里对他这种重视用间的人是不怎么看得上眼的。而隐蕃坦诚以待,也让他之前的猜测显得有些空穴来风,疑神疑鬼,说得更难听一点,是将己推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周鲂沉默了片刻,不紧不慢的说道:“将军,你想必知道,魏霸在合浦组建船厂的事吧?”

陈表不以为然的点点头。正如他刚才对隐蕃说的,他对魏霸非常关注,不敢有丝毫大意。魏霸在合浦和交阯筹建船厂的事,他早就知道了。不过魏霸要建的是商船,不是战船,这一点他更清楚。当然了,能造商船,就随时能造战船,魏霸建船厂是一个大动作,他要加以重视是理所当然的。只是这件事,他根本不需要周鲂来提醒他。

周鲂也不着急,慢悠悠的跟了一句:“那将军知道他造的船能经多大的风浪吗?”

陈表一愣,随即坐稳了身子,眉头也拧了起来。“魏霸在造能抗大风浪的船?”

周鲂点了点头,终于露出了笑容。“魏霸精通机械之术,这一点世人皆知,将军必然也不陌生。魏霸改造的战船能挡矢石,这一点我大吴上下,同样是无人不晓,将军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可是,对魏霸现在造的船能经受更大的风浪,恐怕就没几个人知道了。说实话,我也只是听到了一点风声,并不清楚他究竟做到了什么地步。可是我相信,虽然现在汉吴盟好,共分天下,但天无二曰,最终必有一战。我大吴以水师见长,为了能在战船上赶超蜀汉,大王花了不少心血。如果魏霸在交州不声不响的造出了更先进的战船,而我们却一无所知,到时候难免会遭遇司马懿在宛城的窘境。将军,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陈表的额头沁出了汗珠,他直勾勾的看着周鲂,心头涌过一阵惭愧。和周鲂比起来,他的目光的确不够长远,没有看到潜在的危机。如果魏霸直的造出了更能抗风浪的战船,到时候吴汉开战,这些新式战船肯定会给吴国带来意想不到的重大打击,而他的疏忽就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多谢周君提醒。”陈表冷汗涔涔,躬身一拜。

“都是为国尽忠,何须言谢。将军谨慎,就算我不提醒,将军迟早也会想到的。”周鲂好整以暇的端起杯子,呷了一口酒,眉头微皱:“这个隐蕃为人谨慎,将军还是留心一些的好。从他刚才所说的来看,他虽然慎言军事,对我南海的民生风俗却非常关心。说他是游历以增广见闻,当然也不能说错,可是如果说他是为间,恐怕也未必就污蔑了他。凭他一个没有官职的书生,他哪来的那么多钱?魏霸真的大方到了这个地步?”

“喏。”陈表颌首道:“我会留心他。”

……

隐蕃出了太守府,上了马车,扶着车轼,面色平静。马车驶过街道,一路向客驿走去。经过一个路口的时候,他抬起手,整了整冠带,然后又放了下来,目不斜视的过去了。

路边,彭珩和陈茗互相看了一眼,转过身,不动声色的向另一条路走了过去。







第736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李丰带着一匣上等合浦珠和交州特产赶回成都。饶是他昼夜兼程,到达成都的时候,也已经是四月初了。

李严在此之前就回了成都,南阳议功正在进行。诸葛亮不在,和李严对阵的是蒋琬、张裔,面对咄咄逼人的李严,他们坚持得非常艰难,甚至有些狼狈。

然而李严也不轻松,诸葛亮给他出了个大难题。

他取了南阳,诸葛亮取了陇右,两人功劳相当。按理说,有功就得赏,将士们好说,大多数人的军功赏赐都已经定了,现在定不下来的只有三个人:诸葛亮、李严和魏霸。

问题就在诸葛亮。诸葛亮是丞相,他的官职不可能再升,最多是调整爵位,增加一些食邑。李严还有空间,不仅爵位可以由都乡侯升为县侯,而且骠骑将军之上还有一个大将军的空位。大将军惯例是由外戚来做,可是非外戚做大将军也不是没有先例——远的有霍光,近的有袁绍——何况如果能当上大将军,李严也不吝惜一个女儿。

这可以说是李严的梦想。当上了大将军,他就可以真正的诸葛亮平起平坐,甚至可以压他一头。然而这一切都被诸葛亮轻飘飘的一句话给挡住了。

诸葛亮辞功。

诸葛亮在给天子的奏疏中详细列出了将士的功劳,却丝毫没有提及自己的功劳。他说,臣是丞相,理当为国分忧。况且这次北伐虽然建功,却拖了太长的时间,因为臣的无能,战事未能按照当初的战略构想进行,多消耗了大量的财赋,造成了当前的紧张局势。臣有过无功,请戴罪立功,等取了并州,恢复平原之后再行封赏。

这一句话,把李严所有的计划全打乱了。

他要和诸葛亮争锋,不仅是争权争利,还要争名。如果名声不好,他身边只剩下一帮附炎趋势之徒,正人君子对他敬而远之,那还有什么意思,他还怎么收拢人心,独揽大权?

人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任何想在朝堂上有所作为的人都不能漠视之——不管你是真是假。如果你为了富贵连基本的脸面都不要了,你还能指望别人尊敬你?

诸葛亮立了大功,却不肯受封,反而主动承担了战事拖延的责任,还要将功折罪,再取并州以报效朝廷。这是何等高尚的品格?哪怕是李严明知诸葛亮这是要找借口留在关中不回来,也不得不在表面上承认诸葛亮这个姿态的确很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急吼吼的要做大将军,两相比较,他岂不是成了急功好利的小人?

虽然他的确有些急功好利,可是现在他却不能做得这么明显。

至于魏霸,那就更简单了。他是立了大功,可是他同样犯了大错,自劾表都上了,瞒都瞒不住。诸葛亮不发表态度,李严暂时不想发表态度,自然就一直拖了下来。

听完了李丰交州之行的叙述,李严背着手,来回踱了好久。他明白了魏霸的意思,但是他不知道魏霸的话有几分真几分假。不管是战场上还是官场上,要判明对方说的是真还是假,不能单纯的听对方说了些什么,而是要从双方的利益出发,来分析对方的真实动机,从而判断他说的是真话还是推脱之辞。

李严知道,自己手上的筹码显然不足。魏霸让法邈转告他,他自有脱身之道,那他就不是魏霸必须依赖的对象,反而是魏霸要试探的目标了。

换句话说,帮这个忙,是出于李严自己的需要,对魏霸来说却并不重要。有你没你,我都能脱困,你要愿意帮忙,我欠你一个人情。你要不愿意帮忙,那也没关系。当然了,你以后要我帮忙,我也要考虑考虑。

问题在于魏霸没说他将怎么脱困,李严不知道他是故作姿态,还是真有把握。考虑到魏霸一向以来的手段,李严最终决定相信魏霸。换句话说,他不能冒和魏霸决裂的危险。

李严随即让人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