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蜀-第4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谡微微一笑:“明公一诺千金,信义无双。不过,我担心孙权有了这些石弹也未必肯北伐,倒是有可能部署在武昌城头。”

“如之奈何?”

“明公,这件事能拖则拖,宜迟不宜早。丞相是不是要北伐,又将在什么时候北伐,明公知道吗?”

李严哂道:“丞相是何等样人,我怎么可能知道他的心思。”

“既然不知道,不如把这个难题交给丞相去处理吧。”马谡诡异的笑道:“如果丞相需要孙权策应,他就把这个技术给他,如果不需要孙权策应,那就另想他法应付孙权。反正孙权现在已经是一头没牙的老虎,不用太把他当回事。迟早有一天,明公挥师东下,要灭了这头江东猛虎,一统天下。”

李严附和的点点头:“还是幼常想得周到,那就请幼常修书一封,让人送给丞相吧。”

马谡心中暗骂,却面不改色的应了下来,招呼人拿纸笔来。李严一边安排纸笔,一边说道:“幼常,还有一件事,我想和幼常商议。”

“明公请说,只要谡能效劳的,在所不辞。”

李严故意沉吟了一会,最后才一副忧心忡忡的说道:“陛下今年已经二十有六,从章武元年立张皇后算起,至今已经超过十年,却一直没有嫡子出生,只是她的婢女生了一个儿子。且不说这孩子的身份不够尊贵,难以服众,仅这一个孩子,未免也太少了些,万一有所不测,这大汉天下传与谁去?”

李严说到这里,故意收住了话头,没有再往下去,只是目光灼灼的看着马谡。马谡心里暗自叫苦,知道李严又想拿他当刀使,要他出现和诸葛丞相交锋,却无法推辞。他沉思良久,道:“张皇后虽然无子,可是德行无亏,再者张车骑也是国之无勋,突然废后,怕是不妥。不如这样,由明公倡议,我等襄赞,呈请诸葛丞相商议,为陛下另选官宦人家适龄好女入宫,若是能生得一男半女,届时再赐与尊位,以广陛下之嗣,兴大汉之业,岂不妙哉?”

李严有些不悦,他原本是希望由马谡出面建议,直接把他的女儿送进宫去,再以无子的名义废了张皇后,没想到马谡却提出这么一个半截子主意。

马谡将李严的神情看在眼里,却并不紧张,接着又说道:“明公,张皇后当年可是先帝看中的,这些年来恪守妇礼,总领后宫,并无怨言,上至皇太后,下至百官,都对张皇后赞赏有加。陛下与皇后也是伉俪情深,爱屋及乌,还让皇后的妹妹做了小密探。这突然废后,怕是阻力不小,还是缓缓图之为妙。”

李严目光一闪,他明白马谡的意思了。前面的全是废话,什么皇太后喜欢,百官赞赏有加,那都没用。皇后家和魏霸颇有渊源,这才是重点。皇后的母亲夏侯夫人是魏霸的妾夏侯徽的姑母,张皇后的妹妹现在也在魏霸那儿,和魏霸的妻妾妹子相处甚欢,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废后,魏霸怕是不会袖手旁观。

“幼常说得有理,这事不急在一时,你先征询一下丞相的意思吧。”

“喏。”马谡就在李严面前铺纸提笔,手不停挥,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用上自己的私印,交给李严看了。李严非常满意,立刻让人封了起来,快马送往长安。

……

长安,渭水傍,石弹作坊。

诸葛亮看着水轮车再一次运转起来,一颗颗石球在巨大的轮盘上往复摩擦,发出嘎嘎的声音,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自从建兴六年魏霸创建这些作坊开始,已经运行了四年有余,不少部件都已经换了几拨,但技术依然是魏霸留下来的那些技术,并没有什么改进。诸葛亮这次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重新对这些水轮车进行了改造设计。改造完毕之后,流程更加通畅,效率提高了近一成。

代价就是诸葛亮的两只大黑眼圈。他可不是那些心无旁骛,可以整天扑在技术改造上的人,他做这些设计只能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加班加点。为此,他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当然收获也不小——他因此全面掌握了这些魏霸留下来的技术,并且做了进一步的改进。

看着这些轰然作响的木轮,诸葛亮觉得虽然辛苦疲惫,却物有所值。

“丞相,你真是奇才。”杨伟赞叹不已:“现在看来,机械之术独步天下的还是丞相,魏霸终究还是稍逊一筹。”

“话可不能这么说。”诸葛亮摆摆手,谦虚的说道:“这是他五年前的设计,现在如果他再来做,肯定会有提高的。”

杨伟摇摇头:“丞相,我看未必。当时他还没有承担军务,可以一心一意的做这些事。现在他已经是镇守一方的镇南将军,掌握着十个郡的军政,位高权贵,事务繁忙,还能有多少时间花在这些事上?我猜他的机械之术能不退步就算不错了,要想有所进步,却是千难万难。”

诸葛亮笑笑,没有接他的话头。杨伟正在再说,一个书吏快步走了进来,将一封书信递到他的手中。杨伟看了一眼,眉头顿时一蹙。他走到一旁,看了信,不禁冷笑一声,拿着信,快步回到诸葛亮的身边。

“什么事?”诸葛亮一边头也不回的观察着水轮的运转,一边问道。

杨伟重重的吐了一口闷气,凑到诸葛亮身边,低声说了几句,开始的时候诸葛亮还不动声色,听到最后一句,他的脸色一沉,眼神突然一紧,背在身后的手顿时捏紧了。

周围热闹的气氛顿时一冷,除了隆隆作响的水轮车,没有人敢发出一点声音。

诸葛亮转身就走,出了作坊,上了车,一直回到建章宫里的书房,都没有说一个字。他上了堂,挥了挥衣袖,杨伟会意,立刻退了出去,顺手带上了门。

门关上的那一刻,诸葛亮将手中的信札扔在地上,用力跺了两脚,气喘吁吁的咒骂了两句,然后在屋里来回转了起来。他走得有些急,转弯的时候差点撞在案几上。

“岂有此理,欺人太甚。”诸葛亮喃喃自语,接连骂了几声,口音已经不是洛阳官话,而是久已不说的琅琊土语。他的声音不高,但是其中蕴含的恨意却不言而喻。

马谡的这封信深深的刺痛了他。

马谡的语气虽然尽可能的委婉,但是其中透出的挑衅意味却是怎么也掩藏不住。李严哪里是说皇后无子,皇后是他力主立的,指责皇后无子,不足以统领后宫,那就是指责他执心不公,甚至可能心怀不轨,故意让陛下无后。这是一个可以无限放大的诬蔑,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诽谤。十年前,张皇后正当年少,谁能想到张皇后无子?

这个指责太恶毒了。

比李严的恶毒更让诸葛亮伤心的是马谡怎么会这么蠢,他难道看不出来李严是在利用他?李严根本不可能把大权转交给他,李严脚踏荆襄系和东州系两条船,他至少会用孟达来制衡马谡。马谡沉不住气,不愿意在他身边忍耐一时,接受更多的考验和培养,却甘心为李严所用,这是愚蠢的表现,也是对他当初的器重最大的污辱。

他怎么会把这样的人当成心腹,还一心想把他培养成接班人?

诸葛亮想不明白。在利益面前,人就可以愚蠢到这种地步吗?马谡当初是多么聪明的一个人,他怎么会变成这样的一个人?

先帝说得对,此人的确不可大用。让他帮李严去吧,看他最后能有什么好结果。

诸葛亮停了下来,看了一眼地上的那封信,眼神中充满了不屑。过了一会儿,他的眼神渐渐的变得凝重起来。他弯下腰,拿起信,掸了掸上面的灰尘,重新读了一遍,眼中多了几分疑惑。

“魏霸这是想干什么,学道家黄老无为之道,还是想邀虚名?”







第745章进退两难

诸葛亮想不明白魏霸的做法,不是因为他不聪明,是因为他的思维和魏霸南辕北辙,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治国方略。

诸葛亮沿袭的是管仲的制国方略。管仲在经济上采用国有经济主义,也就是所所有能挣钱、高利润的行业都收归国有,由政斧来垄断经营并获取高额利润。这种经济政策有利于快速集中财富,壮大国家实力。在经济总量并不大的情况下,能优先保证国家的经济利益,确保政斧拥有最大的财富,能够削弱地方或贵族的力量,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在对外战争时,也因为政斧拥有更多可调配的财力物力而处于有利地位。所以这种政策在春秋战国那种环境中有明显的优势,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最后的极端体现就是商鞅的法治。

这种政策的目的是国富民强,国家因为占据了大量的财富而富,民因为穷而不得不跟着统治者的指挥棒走,被迫变得强,这就是商鞅说的,百姓只知耕战,不问其余。

这其实是一种战时体制,在天下纷争的时候,这种体制的优越姓不言而喻。因此齐国用管仲而九合诸侯,秦国用商鞅而一统天下。在其后,这种经济政策便沿袭下来,哪怕是儒家占据了统治思想之后,这种政策依然是最有效的政策,也是绝大多数政治家心向往之的好政策。

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就是沿用这种政策,也就是耳熟能详的国营经济。管子可以说是国营经济的鼻祖。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习惯于这种经济政策思维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他治蜀所用的一切手段,大致都可以从管仲的思想中找到思想根源。事实上,后来的政治家,像王安石、张居正等人,都是采用近似的政策。

所以他不能理解魏霸的做法也就不奇怪了。

再联想到魏霸一直不肯与他正面冲突,甚至连南阳战功都不肯要的做法,诸葛亮以为魏霸这次又是效仿黄老之道,施无为之治,让利于民,与民休息,进一步的韬光养晦,作壁上观,便暂时把这件事放在一边,转而考虑李严要送女儿入宫的事来。

相比之下,这件事显然更迫切,因为李严这是在直接挑战他的权威,如果张皇后因此被废,那以后还有谁会相信诸葛亮可以保护他们?如果利益得不到保证,谁还会跟着你。官场上趋利避害是本能,没有人会选择软弱无能的一方,而与强者对抗。

这个结果,连魏霸自己都没有想到。

不仅诸葛亮一个人对此漠然,杨仪这个精于粮谷计算的金算盘,面对魏霸的这个政策时也没有意识到其中的杀机。相反,他表示了极大程度的蔑视。在他看来,国之本在农,魏霸如今刚有点成就,不专心务农积谷,却养了那么多游手好闲的人,现在居然还要让利于民,把珍珠、矿山林泽等利润丰厚的产业都让给世家经营,不仅对积累实力不利,而且必然会造成世家实力强大后尾大难掉的局面。

总之一句话,魏霸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自取灭亡之兆,丞相你大可以放心,这人成不了事,用不了几年他就难以为继了。俗话说得好,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就是说的这一类人。还是专心对付李严和马谡吧,他们来势汹汹,如果不认真对付,后果不堪设想。

诸葛亮深以为然。他本来就这么想,杨仪的赞同让他心里更有底了。

然而在怎么对付咄咄逼人的李严上,诸葛亮和杨仪却有不同的看法。

“丞相……”杨仪的脸有些红,声音也有些冲,连手脚都有些不受控制的颤抖,嘴角积着一些白沫。“你还是回成都吧,公琰乃忠厚之人,忠心无可挑剔,可是他的姓子也太慢了些,做什么事都慢一步啊。张君嗣的姓子倒是急,可是他举止轻佻,无大臣之体,更不是马谡的对手。要想安生,只有丞相回成都一途,别无他想。”

诸葛亮轻锁眉头。他知道杨仪说得有一定的道理。马谡曾经是丞相府最杰出的俊才之一,蒋琬、张裔等人都不如他。如今马谡转而依附李严,反戈一击,对丞相府来说压力的确很大。马谡给李严出的这几个主意,就不是蒋琬等人能应付得了的。

可是,让他现在回成都去,却不是什么好主意。回到成都就能解决问题了吗?是的,他回到成都,不管是李严还是马谡,都不可能像面对蒋琬、张裔这样取得上风,可是朝堂上的斗争归根到底还是看战场上的表现。李严在南阳有孟达,背后还可能有魏霸的支持,他呢?姜维倒是个人才,资历却太浅,根本指挥不动那些老将,他现在还是一枝嫩竹竿,要想挑起千斤担,还要他再教导一段时间。

像魏霸那样早熟的年轻人毕竟是少数。姜维少年丧父,哪能和从小就由严父教导的魏霸相提并论。

一想到这件事,诸葛亮就觉得很遗憾。如果魏霸现在是支持他的,哪里会有这么多事。因为魏霸的离心离德,以至于他现在连魏延都不敢大用。否则的话,魏延也足以挑起镇守关中的重任。

吴懿倒是合适,可是吴懿守则有余,攻则不足。更何况,他如果来了关中,那汉中怎么办?

诸葛亮只恨自己**乏术,纵使他夜以继曰,废寢忘食,他也无法兼顾朝堂和战场。两害相权取其轻,他只能暂时让李严在朝堂上得意一时。

更何况,他对杨仪的心思非常清楚,只怕在顾全大局的话语下,杨仪还在想着镇守关中的重任。

可是他根本不是合适的人选,别的不说,就他那睚眦必报的狭隘姓格就担不起这样的重任。

诸葛亮没有说什么。他摆了摆手:“威公,没有这么严重,且不说李严能不能得逞,就算他将女儿送进宫,就一定能做皇后?他想得太简单了。你不用理他,还是想想怎么才能尽快做好攻击河东、并州的准备吧。”

杨仪有些失落。“丞相,逆魏正在往河东、并州一带调兵,我们军力、粮赋都没有足够的优势,仓促出兵,恐怕不美。依仪之见,至少还要等两到三年,才能积足出兵的粮谷。”

诸葛亮眉头微皱:“这因为如此,才要倚仗你这样的人才精打细算,抢占先机。若等魏国准备妥当,机会岂不是更小?”

杨仪怏怏的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诸葛亮沉思良久,坐回案前,磨墨濡笔,开始写信。

……

晋阳。

秦朗、田豫、夏侯霸三人坐在堂上。夏侯霸一杯接一杯的喝着酒,田豫双手扶着案,杯中酒荡起一圈圈的波纹,闪着光。坐在正中的秦朗握着酒杯,却一直没有喝,只是将酒杯在手中打着转。他盯着案上的一封文书,一对剑眉蹙着,眉心成了川字。

三个人已经这么坐着已经很久了,都是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