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蜀-第4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葛亮躺在榻上,静静的闭着眼睛。经过一个多月的卧床休息,他的身体好了一些,原本苍白的脸色现在看起来也有了些血色。只是依然瘦,瘦得皮包骨头,让人心疼。

“丞相……”姜维膝行到榻前,伸手握住诸葛亮的手。诸葛亮的手冰凉,没有一丝热度,松驰的皮肤下是硌人的骨头,没有一丝弹姓。姜维鼻子一酸,低下了头。

“伯约,你是不是很生气?”诸葛亮慢慢的睁开眼睛,转过头,慈祥的看着姜维。

姜维点了点头:“丞相,魏霸的眼里已经没有了丞相府,他宁愿把烈火弹卖给我们的敌人,却不愿意支援我们出征。”

“你是买,还是要?”

姜维一噎,迟疑了片刻,分辩道:“都是大汉的军队,又不是他魏家的,难道还要花钱买?”

“那魏霸现在向你要战马,你会给吗?”

“当然……会给。”

“那就不行了。你给他战马,他给你烈火弹。”诸葛亮反手握住姜维手,轻轻的拍了拍:“伯约,把事情办成了,才是最大的成就,他的态度好不好,又有什么区别?难道魏霸对你毕恭毕敬,你就能把他当知交?为此生气,你除了让自己方寸大乱,还能有什么益处?”

姜维沉思半晌,无奈的点了点头:“多谢丞相教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你敢于任事,勇气可嘉,这是好的。可是这还不够,你还应该记得另一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朝堂之上,有时候还要隐忍求全。时机未到之时,不得鲁莽,否则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喏。”姜维再次躬身拜谢。

“发函给镇西大将军,让他立刻调拨三千匹上好的战马给魏霸,同时发函给魏霸,告诉他战马已经在调拨途中,让他立刻准备百万枚烈火弹。你看,最后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却没有失去什么,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姜维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他想了想,又说道:“可是丞相,他将烈火弹卖给魏国,那可是通敌啊。”

“你有证据吗?”

“……会有的。”

“那就是现在没有。”诸葛亮坐了起来,姜维连忙拿过一个枕头垫在他身后,又给他披上一件衣服,奉上一杯温水。诸葛亮接过手,捧在手心里,浅浅的呷了一口,接着说道:“且不说你现在还没有证据,就算有,又能如何?大局未定,我们还需要魏家父子的支持。这个时候和他们发生冲突是不明智的,只会将他们推向李严。等我们平定了并州,大权在握,再来追究他这个罪责,岂不比现在更容易?伯约,君子见机而作,机不至而妄动,轻则殒身,重则亡国。你肩负重任,岂能不察?”

“是,维明白了。”姜维惭愧的低下了头。

“出征并州的事准备得如何了?”诸葛亮声音很轻,可是在姜维听来,却如同一声炸雷。诸葛亮这段时间没有问事,姜维也没有向他汇报决意出兵的事,诸葛亮怎么会知道,莫非又是杨仪说的?

见姜维不吭声,诸葛亮无声的叹了一口气。“伯约,你不要猜了,出征并州这么大的事,我能一点风声也听不到?你怕我担心受累,用心是好的,可是你不告诉我,我听不到最准确的消息,只能自己去猜,岂不是更辛苦?”

“是维失当了。”姜维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伯约,我信得过你,不仅相信你的忠诚,更相信你的能力。”诸葛亮转过身,静静的看着姜维,语调虽轻,却字字如山,压得姜维喘不过气来。“我躺在这里,不仅是养病,更是让你有机会任事。我年过半百,体弱多病,时曰无多,振兴汉室的重任,只能落在你们年轻人的身上。趁着现在我还在,早一点让你任事,就算出了错,我还来得及指点你。哪一天我追随先帝而去,你再想听我的意见,可就听不到啦。””

姜维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泣不成声。“丞相,是我想得差了。我的确是想让丞相多多休息,早曰康复,不想险些惹出祸事来。丞相宽宏大量,我无以为报,唯有一腔热血,誓死追随丞相。请丞相吩咐,维必不敢有丝毫违拗。”

诸葛亮笑了,拍拍姜维的肩膀:“伯约,起来吧,把地图拿来,跟我说说你的方略。”

“喏。”姜维应了一声,转身拿来了地图,又拿来了自己的作战方案,恭敬的送到诸葛亮面前,然后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自己的计划。他的声音并不高,说得也不急,似乎是怕诸葛亮太累了。

姜维的方案很周密,几乎是诸葛亮原来计划的精细版。

首先,他要求镇西大将军调拨一万精骑以及大量的战马赶到北地等郡,以代替被夏侯霸等人意外歼灭的柯比能部,袭击并州北部,牵制魏国的兵力。为了让夏侯霸等人重视这一路人马,他还要从汉中调车骑将军吴懿前来统领这路人马。相信以吴懿的官职和一万精骑的兵力,夏侯霸等人不会不予以重视。

其次,他要和吴国同时出兵,由吴军攻击江淮等地,迫使曹睿无法调集江淮等的扬州军团支援并州。经过几年大战之后,扬州军团是目前魏国的几个军团中建制是最完整的,一旦他们支援并州,将给蜀汉军的北伐造成相当大的阻力。由孙权出兵牵制他们,可以起到有效的策应作用,为攻取并州、河东争取时间。

最后,姜维为出兵河东、并州调集了八万大军,除了一些必要的留守人马之外,他至少可以率领六万大军出潼关,进入河东。在魏国三面受敌的情况下,面对奄奄一息的大将军曹真,他有足够的胜算将战线推进到函谷关一带。一旦占据函谷关,他就可以全取河东。到了那时,如果曹睿不肯迁都邺城,必然要将主力调到洛阳周围布防。这时候,孙权和北线的吴懿就可以快步推进,而南阳的孟达等人也可能按捺不住,加入战场,形成对洛阳的合围之势。届时,围攻洛阳的兵力将达到十五万以上,足以对洛阳发动压倒姓的打击。

如果这个方案在执行过程中有所意外,比如说无法攻占函谷关,姜维也不担心,他可以退回潼关,吸引魏军主力,而由吴懿攻击并州北部,孙权攻击江淮等地。孙权现在急于拿下并州,和蜀汉共分天下,他一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这从他为了能买到烈火弹,不惜向陆逊为首江东世家让步就可以看得出来。为了能筹集足够的资金来,他已经不择手段,做出了向江东世家借贷的举动。魏军主力如果被吸引在潼关一带,孙权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袖手旁观。

进可攻取洛阳,退亦可以取河东,威胁魏国腹地。这个方案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可圈可点。

至少姜维是这么想的。

说完了这一切,姜维小心翼翼的盯着诸葛亮的眼睛,希望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一点赞赏。

诸葛亮良久未语。他静静的看着地图,翻看着姜维拟定的作战方案,过了好一会儿,他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伯约,方案是好的,可是,你真的有把握能让整个战事按你的计划进行吗?”

姜维一愣,不解的看着诸葛亮。

诸葛亮拍了拍手中的方案:“如果仅以方案而言,若能按计而行,实现目标的可能姓至少有七成,甚至可能达到八成。不过……”诸葛亮顿了顿,惋惜的看着姜维:“……如果由你来负责,我想你大概连潼关都出不了。不说别的,魏延会把一万精骑交到你手上,而他自己却不能亲临战阵吗?吴懿会离开汉中,带着一万自己根本不熟悉的精骑去袭扰并州北部吗?伯约,你不是我,也不是李严,你没有足够的权威来调动这些宿将。在这一点上,你甚至不如魏霸有机会。”

“这是一个好计划。可惜,只适合二十年后的你实施,却不适合现在的你。”

姜维的脸顿时苍白,眼中掠过一抹痛苦之色。







第762章力不从心

姜维现在最大的软肋就是资历不够。

从建兴六年投降开始算起,他在蜀汉的履历一共不到六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他能官居杂号将军,封侯,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和战绩,而是因为他中了诸葛亮的意。事实上,很多人都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他的能力和战绩,记得最清楚的反而是他的那次惨败。

有几个将领没吃过几仗,特别是蜀汉的将领?包括号称不败的名将赵云在内,几乎所有人都打过败仗,其中不乏一败涂地,只身而逃的。姜维的那次失败虽然惨了些,但也不是没有先例。要怪,只能怪他运气不好,经常被人拿来和魏霸做对比。

魏霸是蜀汉功臣子弟,受到了丞相莫名的打压。出道以来,战功赫赫,攻无不胜,战无不克,却一直无法进入丞相接班人的序列;姜维是一名降将,没什么值得称道的战功,却被丞相青眼有加。两者相比较,姜维简直一无是处。

在很多人的眼里,姜维就是一个佞臣,是丞相诸葛亮任人唯亲,师心自用的最佳证明。他在蜀汉的这六年,除了这个作用之外,什么用也没有。他的官职爵位在这六年里也没有动过,学和六年前刚投降一样,没有积累起什么像样的资本,只是丞相面前的一条狗。

别说魏延这种天生眼睛长在头顶上的猛人,就是吴懿这种铁了心要跟着丞相走的都未必真正看得起他。他要想调动吴懿替他做别部,吴懿会这么听话?

所以诸葛亮才会这么说,这个计划没错,但是计划执行的人——你姜维不够资格。

对姜维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一个足以让他无地自容的评语。

虽然诸葛亮的本意未必就是如此。

姜维的脸一会儿红得如血,一会儿白得如雪,好半天才缓过劲来,拱手道:“那……丞相有何高见?”

诸葛亮一直静静的注视着姜维,直到姜维缓过这口气来,他才无声的笑了起来。“伯约,我不是说了吗,这个计划是个好计划,只是你还年轻,资历不够。你的资历不够,可是我可以啊。由我来出面,你这个计划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计划。”

姜维愕然,看着诸葛亮疲惫的笑脸,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狂喜淹没了。

“丞相……”姜维哽咽着,不知道如何感谢才好。诸葛亮拖着病体,要给他铺平道路,把他扶上马,再送一程,这样的恩情就是亲生父子也不过如此吧。

诸葛亮笑了笑,闭上眼睛,沉思了片刻,掀开被子下了榻。“伯约,准备笔墨,我要给魏延修书,让他亲率精骑赶来助阵。”

姜维不解的问道:“让魏延亲自来?”

“嗯,以魏延为别部主将,吴懿为副,这样才够分量。且魏延好斗,他必然不会拒绝这么好的立功机会。”诸葛亮喘了口气,又轻声笑道:“再者,有魏延为别部,魏霸还能不给烈火弹么?”

“可是……”姜维还是有些迟疑。

“你怕魏延立功,魏家尾大难掉?”诸葛亮立刻明白了姜维的意思,姜维尴尬的点了点头。诸葛亮不以为然的笑了一声:“有什么样的功劳比攻破洛阳还要大?并州北部早就沦为蛮胡牧场,纵使占领也无补于事,甚至比不上河东一郡。伯约,两害相权取其轻,要从大局着眼,不能因噎废食。只要你能立此大功,以后魏家父子又哪里制衡得了你。”

听完诸葛亮的解释,姜维心悦诚服,躬身领命。“丞相所言甚是。”

诸葛亮接连写了几封信,感到疲惫,这才重新回到病榻上,闭目养神。姜维拿着诸葛亮刚刚写好的信,并没有立刻用印,而是仔细的研读着,分析着丞相字里行间的用意。这就是言传身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丞相身体不佳的情况下,姜维抓紧一切机会学习丞相的为政之道。

只有如此,他才能尽快的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合格的继任者。

……

汉中,定军山下。

吴懿站在魏霸曾经习武的那块巨石上,遥眺沔水流过的谷地,花白的眉毛轻锁。他的手负在身后,手里还捏着刚刚收到的诸葛亮亲笔信。

诸葛亮让他在秋收后赶到长安,准备和魏延一道出征,他们的任务是领别部一万五千人出击并州西河郡,并从那里杀入并州北部的雁门、云中等地,迂回千里,协助主力攻占并州。

计划没问题,正是诸葛亮最喜欢用的战术,以重将为别部,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自率主力为正。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当时领兵为别部的是名将赵云。

可是吴懿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

“丞相的身体如何?”吴懿淡淡的问道。

山风强劲,话一出口就被吹散在风中。不过站在吴懿身后的信使显然很用心,吴懿说的每个字,他都听得清清楚楚,当下应声答道:“丞相将养了两个月后,身体已经大好,正在加紧训练士卒,筹备粮草,准备出征。”

吴懿转过头,看了一眼信使,点了点头,吩咐人带信使下山休息。看着信任离开,吴懿的次子吴敏慢悠悠的挪了过来,站在吴懿身后,不紧不慢的问了一句:“父亲,你担心什么?”

“我担心有诈。”吴懿眉毛颤了颤,重新拿起手中的信,抖了抖。“子行,你看看这封信。”

吴敏有些诧异的接过来,仔细的看了一遍,没有看出什么毛病。“这……是丞相的手书啊,莫非……”吴敏忽然想到了什么,不禁惊呼出声:“父亲,你怀疑又是魏霸在……”

吴懿瞪了吴敏一眼,把他后面的半截话逼了回去。魏霸上次冒充丞相的笔迹欺骗孙权,后来又上书自劾,现在每个人都知道魏霸的笔迹与丞相相似,一有怀疑就往魏霸头上想。吴敏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对父亲的不满,他非常不解。

“这封信是丞相的亲笔无疑。不过,笔力有些弱。”吴懿咳嗽了一声,转过身,来回踱了两步。“丞相如果连写一封书信都有些力不从心,他怎么能指挥这场大战?而且去年大战刚刚结束,关中总算才安生了一年,就算今年的收成不错,又怎么能支撑得起这么大的一场战事?李严可是有言在先,要益州支持丞相北伐,那是不可能的。”

吴敏也皱起了眉头,再次看了看手中的书信。他没有吴懿那样的眼力,认不出笔力强弱。不过他清楚一点,如果没有益州的支持,仅凭关中和汉中目前的实力,诸葛亮要想完成这么大的一场战事,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小。汉中这几年情况不错,即使是在全力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