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蜀-第5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逊立刻接过信浏览了一遍,不禁倒吸一口冷气。陆岚盯着他的眼睛,下意识的压低了声音:“怎么办?”

陆逊眨了眨眼睛,让自己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看了一眼自己刚刚写好的信,苦笑一声:“看来我们的消息还是慢了一步,李严已经准备动手,而魏霸已经开始动手了。”

“什么?”陆岚一头雾水,一时没明白陆逊在说什么。

“很简单。”陆逊晃了晃手中的信纸:“诸葛亮病重,李严要趁此机会争夺关中,而魏霸置身事外,推波助澜,同时趁着李严把注意力放在关中的时候侵伐我东吴根基。这些人只要有三成答应出仕,东吴的人心就会崩溃。”

他顿了顿,又叹息道:“从张温的口气来看,他大概是乐见其成。”

陆岚这才明白过来,不禁一阵心惊。他重新把张温的信看了一遍,果然看出了陆逊的担心。张温满纸无一言反对之词,只是告知他有这件事,甚至有些羡慕陆瑁被列在征辟名单首位。可是这种羡慕中又有些调侃,以他对张温的了解,知道这轻松的背后肯定另有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张温得到了最大的好处,远远超过陆瑁能得到的。

张温和魏霸交往多年,魏霸要征辟吴地才俊,自然不会放过他这样的人才。近水楼台先得月,张温抢先一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陆逊坐了下来,拿起刚刚写好的那封信,看了一眼,卷成一卷,伸到火上点燃。火光一亮,照得他的眼睛露出异样的神采。陆岚看在眼里,心中一动,他已经猜到陆逊要干什么了。

陆逊重新坐了下来,铺开竹纸,拿起笔,一笔一划的写了起来。

……

孙登拱着手站在一旁,看着持剑而舞的孙夫人和孙鲁班,愁眉不展,忧心冲冲。

他到成都已经十来天了,今天是第一次来看姑姑。自从孙鲁班回到成都之后,孙夫人有了伴儿,精神状态不错,经常和孙鲁班一起练剑、骑马,过得很安逸。相比之下,孙登就有些未老先衰了,一副苦瓜脸,谁看到了都不舒服。

这也怪不得孙登,孙登的难处不是孙夫人能理解的,至于孙鲁班那种没心没肺的货,根本没心情去理解。

孙登一到成都,就听到了一些不好的风声。他拜见刘禅的时候,刘禅除了问了一堆废话,就是问他江东有什么什么好玩的人。孙登发现,嚼果子嚼得一嘴红口水的刘禅居然对江东并不陌生,知道不少人才,还知道不少不受孙权待见的江东世家。

这让他警惕起来。

等见过大将军李严,从李严口中听到了要从江东征辟才俊的口气之后,孙登更紧张了。江东世家和父王孙权的关系一向紧张,原本孙权占上风,是因为江东世家无处可去,总不能拖家带口的逃出东吴,只能忍气吞声,现在情况不同了,成都朝廷如果要征辟他们入仕,吸引力是他们难以抵挡的。这样一来,父王孙权在这场较量中更没有优势可言。

孙登今天来找孙夫人,就是希望通过孙夫人对刘禅的影响,尽可能的争取一点时间,让父王孙权有所准备。可是孙夫人一心和孙鲁班练剑,对他的请求充耳不闻。

这让他非常担心。

姑姑怨恨父王,在孙氏宗室内部不是什么秘密。当年为了笼络刘备,父王不顾姑姑的强力反对,把姑姑嫁给了比她年长二十多岁的刘备,后来孙刘反目,他又不顾姑姑的反对,强行将姑姑带回了吴郡,从此软禁在那座小院里。再来后,荆州之战惨败,他又将姑姑当成一个牺牲送到了成都。姑姑的一生就毁在他的手里,现在他本人要毁在魏霸的手里,姑姑未尝没有一点报仇雪恨的快慰。

她不愿意帮忙,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这样一来,孙家的前景就不妙了。







第836章敲山震虎

不知道什么时候,孙夫人收了势,走到孙登面前站定,倒持长剑,递给孙登。

孙登抬起头,不解的看着孙夫人:“姑姑?”

孙夫人刚练完剑,身体有些发热,不失风韵的脸颊红扑扑的,带着体香的热气扑面而来。“拿起剑,和大虎过过招。”

孙登看了一眼意犹未尽,跃跃欲试的孙鲁班,苦笑着摇摇头:“姑姑,我可不是她的对手,你还是饶了我吧。”

“连大虎都不敢面对,你还想面对魏霸?”孙夫人纹丝不动,眼角的鱼尾纹随着眼角的挑起而变得明显了几分。“你的祖父,你的伯父,你的父亲,都是上马杀敌,下马打虎的俊杰,就连大虎这样的女子都能提刀上阵,你身为吴国储君,却手无缚鸡之力,又怎么担得起复兴吴国的重任?”

孙登臊得满脸通红,期期艾艾的看着孙夫人递到眼前的剑柄,却不敢拿起来。他自己的本事他清楚,要他谈经论道,那没问题,他可把孙鲁班说得晕头转向,可是要论武艺,孙鲁班也能把他打得鼻青眼肿。这又是一个不知道轻重的女人,万一失手,自己岂不倒霉了。

孙夫人见孙登不动,点了点头,收回了剑,眼神中却多了几分欣慰。

“你自知武艺不高,不是大虎的对手,没有为了一点虚名而勉强应战,说明你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把这份自知之明用到国事上?”

孙登心中一动。

“水师覆没,长江落入魏霸之手,吴国已经回天乏力。与其费尽心机与魏霸争衡,不如甘拜下风,顺应形势,也许能守得一州一郡,以继孙氏宗庙。我孙家本是吴郡寒门,父子兄弟奋斗四十年,就算不能三分天下,能守一王爵,传诸子孙,也是天大的福份,何必贪心不足,自取其咎?”

孙夫人说着,深深的看了孙登一眼,转身离开。孙鲁班失望的看着孙登,气得把头扭了开去,噔噔噔的跟着孙夫人进了内室。

孙登在庭中站了半晌,暗自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他明白了孙夫人的意思,却有些不甘心,更重要的是他知道父王孙权不会甘心,姑姑的愿望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我该怎么办?孙登进退难谷。是配合父王一起努力,知其不可而为之,还是听姑姑劝,顺应形势,服弱守雌?

孙登有些恍惚的回到成都的王邸,却见门口停着一辆小车。小车很平常,如果不是停在王邸的门口,孙登根本不会注意到他。他到成都这么久,倒是和一些人来往过,不过这种普通的小车还不多见。成都城外就有车官,蜀汉大臣的车马一向还是比较考究的。

孙登进了府,却没有在堂上看到客人,他更有些奇怪了。他不在府中,什么样的客人能进入内院?他加快脚步,来到内院,刚进门,就听到一阵哭声。孙登吃了一惊,快步上了堂,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太子妃周氏和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女子抱头痛哭,旁边站着一个两眼通红的年轻汉子,正是失踪已久的周胤。孙登仔细看了那个中年女子一眼,从她的侧脸,他就知道了这人是谁。

孙登愣在那里,脑子里一片空白。周瑜的夫人乔氏怎么会出现在成都,失踪的周胤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

李严最近春风得意。

自从得知诸葛亮病重的消息之后,李严多次召集亲信们商议,最后又是马谡给他出了一个建议,以朝廷的名义征辟吴国境内的人才,为蜀汉朝廷效力。

首先,以朝廷的名义征召吴国才俊,是李严培植自己实力,增加自己声望的好机会。就和当初曹艹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李严如果能将大量的人才吸纳到自己的大将军府,就可以充实自己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声望,最终建立起像曹艹的丞相府那样的霸府。诸葛亮曾经这么做,使丞相府成为凌驾朝廷之上的霸府,只是他现在人在关中,鞭长莫及,而且奄奄一息,这样的好机会只能留给李严了。

其次,征召吴国才俊,可以进一步削弱孙权的统治基础。孙权为了把权柄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一直对江东世家进行压制。江东世家对他早有不满,只是无路可去,只好忍气吞声。现在情况不同了,江东是吴国的江东,更是大汉的江东,他们离开江东,到其他地方任职,而孙权无法阻拦,他们何乐而不为。失去了江东世家的支持,孙权还能支持多久?

如果说魏霸赖在豫章不走,强占长江水道,主要是针对吴国的军事和经济讹诈,那么征辟江东人才入仕,就是对孙权釜底抽薪。一旦此计顺利实施,孙权就再也不可能恢复元气,只能俯首听命。

最后,征召大量的外地人才进入蜀汉朝堂,还可以对那些观望的人予以警告。即使是大将军府已经无可争议的压过了丞相府,还有相当多的人或者是心向诸葛亮,或者是不看好李严,保持观望态度,不肯明确依附李严。现在李严要征召江东人入仕,争夺官爵,他们还能那么镇静吗?等大量的官职授予江东人,他们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好处之外,这还是对诸葛亮进行持续施压的一个妙计。诸葛亮身体本来就不好,听到这个消息,恐怕更无法安心养病。沉重的心理负担,对局势的分析反制,劳心劳力,必然导致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对早点除掉这个强劲的对手非常有利。

这是一举四得的妙计,李严一听就连呼妙计,同时庆幸诸葛亮当初要杀马谡,要不然的话,他怎么可能得到马谡这么高明的智囊。如果马谡现在还在诸葛亮身边,他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可言,魏霸也未必是诸葛亮的对手。

李严接受了马谡的这个建议,并迅速实施,发文给李丰、孟达和魏霸三人,要他们推荐江东人入仕。这么大张旗鼓的造势,不仅是给孙权增加压力,更是对李丰等三人的一个奖励。按照大汉不成文的习惯,被他们推荐的人以后一辈子都会感激他们,甚至有可能成为他们的部下,这可是一个培植自己势力的大好机会。借着这个机会,李严可以不动声色的利用手里的权利,尽可能的增加李丰的实力。

通过朝议,这个建议已经成为朝廷的决议,公文发往荆州、交州,江东人还没受到影响,成都却已经风声四起。那些观望的人首先坐不住了,谁都知道官位有限,来一个江东人,他们就少一个机会。如果不趁着江东人还没有到之前先抢占先机,他们很可能会一无所有。

于是,大将军府开始热闹起来,门庭若市,迎来送往。相比之下,丞相府就曰见冷清,不少人开始有意无意的与丞相府保持距离,以免让大将军产生误会。

李严忙碌而快乐着。

很快,他就迎来了另一个惊喜。

魏霸上书,请求朝廷派使者远赴辽东,说服辽东的公孙渊称臣入朝,在曹魏的后方开辟新的战场,进一步挤压曹魏的生存空间。为了能让公孙渊顺从王命,魏霸制定了恩威并施的战略。一方面请朝廷加封公孙渊为燕王,以诱其入朝,另一方面请求朝廷下诏,由吴国水师和交州水师联合组建水师,做好出征辽东的准备,以便在公孙渊不肯顺应天命的时候予以征伐,强取辽东。

魏霸的上书一公布,立刻在朝廷上激起千层浪。有反对的,有赞成的。

反对的说魏霸是穷兵黩武,中原还没有平定,又要远征辽东,不惜民生,不知大局,是魏霸年轻盲目,刚刚立了一点功就忘乎所以。至于封公孙渊为燕王之说,更是无稽之谈。大汉从高皇帝开始就有异姓不得封王之说,曹艹异姓封王,最后导致曹丕篡汉,至今天下不安,殷鉴不远,怎么还能再封公孙渊为王呢。

支持的则反唇相讥,盛赞魏霸高瞻远瞩,不愧是我大汉最有才华的名将。辽东远在东北,可是产马,在收复凉州之后,幽州就成了曹魏重要的产马地之一,如果能控制辽东,进而控制幽州,则曹魏腹背受敌,亡曰无多。

至于异姓不得封王的说法更是迂腐之言。此一时,彼一时,不可一概而论。照你这么说,那吴王怎么办?难道也要把他降为吴侯?如果封公孙渊为王就可以将辽东划入大汉疆域,何乐而不为?推而论之,如果曹睿愿意去帝号,向大汉称臣,就算给他保留魏王的称号又何妨?

朝廷上吵得热火朝天,李严心中暗喜。魏霸这个建议来得正是时候,以封公孙渊为燕王为由头,试探一下群臣对异姓封王的态度,是他正想做的事情,大概也是魏霸的本意。如果舆论不反对异姓封王,那他和魏霸就有可能封王。如果说舆论强烈反对封王,那接下来就可以讨论削藩,让吴王孙权降为吴侯,交出江东大片土地了。

李严隐在幕后,不动声色的关注、引导着这场争论,同时他也不肯让诸葛亮安生,派人将这些立场截然相反的意见写成邸报,快马送往长安,请丞相定夺。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他相信这个难题可以让诸葛亮早死几天。

诸葛不死,我心不安。





第837章以守为攻

一辆风尘仆仆的马车驶进了长安城。

诸葛均搂着诸葛瞻,看着刚刚从马车旁掠过的快马,眼神忧郁。

因为诸葛瞻年幼,不能承受长途跋涉之苦,又因为这一路山高岭峻,马车行进困难,他从成都赶到长安,用了近一个月时间。尽管如此,他们叔侄还是累得筋疲力尽。

这一路上,他至少看到三次六百里加急从马车旁掠过,一路奔向长安。

他清楚,那些骑士背上背的都是十万火急的公文,以兄长诸葛亮目前的身体状况而言,每一份公文都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在这种时候,李严不会让他有喘息的机会。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兄长不能安心养病,要让他疲于奔命,心力憔悴。

官场上的争斗也许没有战场上那么血腥,却同样残酷。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在李严、魏霸和马谡的联手攻击下,兄长已经没有还手之力,尽落下风。

其实,从李严回到成都的那一天起,形势就对丞相府非常不利。只是谁也没想到会恶化到这种地步。李严连战连胜,兄长却是屡战屡败,这简直像一种诅咒,时刻纠缠着成都的丞相府和关中的兄长。

诸葛均很愧疚,自己没有两个兄长那样的能力,甚至不如侄儿诸葛恪、诸葛乔,只要他再强一些,兄长也不至于孤军作战,以至于累倒。

在诸葛均的自责中,马车驶进了长安的临时丞相府。牵着诸葛瞻的手下了车,诸葛均跟着引导的武士走进了后院,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