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蜀-第6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他率领着这些人去听魏霸的将令。步骘是步夫人的族叔,是你的亲信,他立了功,对步家有利,对你也有利。至少魏霸不会再把你当敌人,一心一意的扶持孙策一系。将来念及此情,也许不会再针对你。

顾雍提到了天子,提到了魏霸,却偏偏没有提诸葛亮。这其中的意味,孙权又岂能不明白。

形势不由人,这也许是孙权和魏霸和解的最后机会了。孙权一旦下定决心,就不再犹豫,立刻召卫将军全琮率领这万余精锐,火速赶往淮阴和步骘汇合。与此同时,他召见了顾承,将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交给顾承,请他转交给魏霸。

顾承的任务圆满完成。告别时,他似乎很不经意的提醒了孙权一句:“大王,太子在长安,可要小心些啊。长安风大,小心被邪风所侵。”

孙权连连点头。

……

夏侯霸长叹一声,一掌重重的拍在案上,将案上的文牍笔墨震得哗哗作响。

他刚刚收到消息,魏霸移防,包括五千重甲骑在内的一万大军移防到了泰山郡治奉高。夏侯霸接到消息,就猜到了魏霸想干什么。他要堵住他向东的路。

那里的路,自然是通往临淄城背后的。魏霸自己没有去,可是很快就会有人去。一旦大军到达临淄城下,切断了王凌的退路,对临淄的总攻就要开始了。

魏霸以车骑将军之尊,亲自阻援,这是对他夏侯霸的重视,也是对临淄之战的重视。他为孙韶等人提供了立功的机会,并通过他们来团聚吴国的人心。此战过后,江东文武将大量的倾向魏霸,大江以南,尽为魏霸所有。

可是他却无法可想,面对魏霸亲自率领的主力,他没有任何胜算可言。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魏霸看似平淡无奇的移防,却因为他的强大实力而彰显出了对战局的左右能力,根本不需要做出太多的举动。

这都是实力带来的作用。没有实力,就只能任人摆布。有实力,才可以举重若轻。







第991章不战而胜

步骘刚刚到达麋岛,就接到了两个好消息。一是全琮奉孙权之命,率领一万吴军精锐赶来增援;二是魏霸亲率大军进驻奉高,与夏侯霸对峙,已经护住他的侧翼。

现在,万事俱备,就等他长驱直入,与孙韶一起夹击临淄了。

步骘非常满意,加上全琮带来的这一万人,他已经拥有两万五千大军,仅凭兵力而言,已经是无可非议的一方重将。再加上魏霸表现出来的善意,此战过后,他将摇身一变,成为魏霸身边的大将,成为孙权的代言人。

他当然清楚魏霸不会让孙策一系一支独大,他更希望孙家的实力掌握在更多的人手上,这样对他来说才安全,才易于控制。而他现在进入角色,正是魏霸希望看到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如此高姿态,亲自为他掩护侧翼。

步骘不敢怠慢,在和麋芳紧急商议之后,不等全琮到达,就先率领大军登陆,穿过东海郡,一路向临淄急行。

步骘进入战场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夏侯霸的面前,而他出击的方向,更是让夏侯霸感到绝望。步骘没有按照吴军的常见战略向北推进,而是从海路,直接跳过了徐州、淮阴一带,由东海郡进入战场,这让夏侯威等人在彭城的坚持变得没有了意义。

夏侯霸明知不敌,还是硬着头皮向魏霸发起了攻击,希望能够突破他的堵截,有机会和步骘面对面,为王凌解除后顾之忧。

双方在泰山周围接战。

一开战,夏侯霸就陷入了全面被动的窘境。

夏侯霸是攻,魏霸是守,依仗泰山地区的有利地形,夏侯霸攻得很辛苦,魏霸守得很轻松。

夏侯霸的将士善战,可是魏霸的将士更善战,特别是在山地战上。魏霸的步卒大部分来自荆州、交州的山区,对于山地作战,他们太熟悉了。相比之下,夏侯霸的部下对山地战远远没有他们精通。

夏侯霸集结了魏国最强大的军械,正因为如此,他才是魏军中战斗力最强大的军团。可是在魏霸的面前,他的优势根本彰显不出来,不论是连弩车还是霹雳车,抑或是其他的军械,他都和魏霸有不小的差距。

至于骑兵,这原本是夏侯霸最强大的武器,可是现在,他也不得不承认,魏霸的骑兵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

最后一项,后勤补给,军饷钱粮,夏侯霸更是不能望魏霸项背,双方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夏侯霸猛攻十数曰,付出了两三千人的代价,却无法撼动魏霸的阵地分毫。

在这十多天中,步骘率领大军昼夜兼程,击败了沿途魏军零星的阻击,终于出现在临淄城南,经过几次战斗,拔掉了王凌在城外的卫城,堵住了王凌的退路。

至此,蜀汉军对临淄的包围完成,而夏侯霸却被魏霸挡在奉高,寸步难行。

……

王凌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外连绵的军营,看着那些正在架设的霹雳车、连弩车,心里一阵阵的发寒。夏侯霸是指望不上了,他只能靠自己。可是他很清楚,仅凭自己的力量是挡不住魏霸的。

城里有一万余人,兵力足够,可是没有援军,城终究守不住。而魏国现在除了夏侯霸,已经没有能够支援他的力量。更何况,他也清楚,即使是费了很大的心思对城里的百姓进行盘查,恐怕也无法将所有的细作排除干净。魏霸以商为间,不仅是从南方来的商人,包括本地的商人,都有可能已经成为魏霸的耳目。

临淄城里的一切,对魏霸来说,也许都是透明的。可是他却不知道魏霸究竟有多少实力。

“伯舆,时局至此,奈何?”

别驾王基神情黯然,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回天之力。作为王凌的得力助手,作为青州政务的实际负责人,他知道青州人心所向,魏国大势已去,任何挣扎都是徒劳。可是,他不能把这些话说给王凌听,他只能认命,王凌对他有赏识之恩,他就应该对王凌生死相报。

一个亲卫快步走了过来:“大人,有使者来了。”

“使者?”王凌和王基互相看了一眼:“谁的使者?”

“郭太后的使者,不过,他现在代表的是魏霸。”

王凌火了,这什么乱七八糟的,郭太后的使者怎么会代表魏霸?

亲卫也有些无语,王凌只得下了城,接见了这位使者。

这位使者正是郭修。

郭修见到王凌的第一句话就是:“使者,你不该守临淄。”

王凌沉默不语。郭修是郭太后的使者,他的意见就是郭太后的意见。早在魏霸登陆之前,他就接到风声,说郭太后已经和魏霸达成协议,要把青徐割让给魏霸,以换取魏霸同意魏国称臣时尽可能的多一点封地。现在听郭修这么说,他知道那不是传言,那就是事实。

他有些无力,有些愤怒,不由自主的厉声喝道:“我食君禄,自然守土有责。既然朝廷没有取消我的青州刺史之职,我岂能不战而走?”

郭修摇摇头:“将军忠义,我自然是佩服的。不过,将军这么做,不仅守不住青州,反而会将万余将士葬送于此。将军应该知道,我大魏已经没有多少实力,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

王凌欲言又止。

郭修继续说道:“我军兵力不足,战线太长,已经无力防守。朝廷的意思,是放弃青徐,收缩防线,这样也许有一战之力。将军身经百战,不会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吧?”

王凌长叹一声:“这么说,我倒是害了国家?”

郭修点点头:“临淄周边数垒已失,你也算是为国家尽了力,就不要再坚持了。为国家保留一份元气吧。我可以向朝廷进言,说明你的良苦用心,保证你不会受到处罚。”

“我还能活着出去?”王凌语带讥讽的说道。

“可以。”郭修再一次点头:“我是得到了魏霸的允许,才进城来对你说清楚这件事。放弃青州,你可以带走你的部下,包括他们的武器。他只有一个条件,你不能再出现在山东。”

王凌眉头一挑:“那我去哪儿?”

“这个……由朝廷来定。”郭修犹豫了一下:“也许是河东,也许是并州,又或者是幽州吧。”

王凌忍不住笑了起来。他懂了郭修的意思。郭太后早就想放弃青徐,所以根本不希望他固守,因为这样只会将有限的兵力葬送在里。而魏霸肯放他走,也不是什么善心,他要给魏国保留一分元气,是希望他们能挡住西线的诸葛亮。

李严战败了,西线是诸葛亮的,而诸葛亮和魏霸的之间的矛盾,不弱于汉魏之间的矛盾。把他的大军送到并州与诸葛亮作战,他可以一箭不发的得到临淄,何乐而不为?

说到底,这不过是一个交易,而他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棋子。再挣扎又有什么意义?

“好算计,好算计!”王凌大笑两声,挥挥手:“郭君可以走了,你告诉魏霸,我愿意接受朝廷的旨意,退出临淄,退出青州。”

郭修躬了躬身,转身离开。他没有去见远在奉高的魏霸,而是直接来到了孙韶的大营。魏霸的亲信虞汜已经赶到这里,主持青州受降的任务。

三曰后,孙韶、步骘摆开架势,佯攻临淄,王凌稍作抵抗,就开门突围,和田豫一起带领万余魏军步骑,匆匆的离开了临淄。孙韶、步骘商量之后,由步骘入城据守,留下五千步卒,其他的人都交给孙韶,由他“追击”,监视王凌离开。

临淄易手,消息很快传到了夏侯霸的手中。夏侯霸欲哭无泪,也只得下令撤退。

年底,夏侯霸、王凌全师退出青徐,魏霸没废多少力气,就完成了任务。他随即以最快的速度向长安报捷,同时推荐羊衜任徐州刺史,步骘领青州刺史。

魏霸向长安朝廷报捷的同时,夏侯霸和王凌分别向洛阳朝廷请罪。这件事大家心知肚明,自然没有什么罪好说,天子下诏,夏侯霸回驻睢阳,王凌则撤过黄河,进入冀州。在冀州稍作休整后,赶往河东,与大将军司马懿一起防守蜀汉的西部攻势。

各方面的消息先后送到长安,长安一片哗然。意见很快就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车骑将军魏霸战功赫赫,出兵不过三个多月,就攻取了青徐,实乃国家之福,朝廷当重赏,以酬其功。另一派则认为魏霸的青徐之战太过反常,有通敌之嫌,当派人彻查,至少也要调魏霸回京述职,把事情说清楚。

两派争得不可开交,几乎要撕破了脸,饱以老拳。他们谁也不能说服谁,只能轮番向天子进谏,长篇累牍的辩论搞得天子刘禅晕头转向,寝食不安。刘禅无奈,只好亲临丞相府,向病重的丞相请教。

诸葛亮没有说太多的废话,只有一个意见:封魏霸为王,以赏其功;令其回京述职,在朝会上接受百官质询,把青徐两州的战事说清楚,以正视听。

刘禅愣了半天,狐疑的说道:“相父,魏霸会来么?”

“如果不来,则非国家之福。”诸葛亮坐了起来,目光炯炯:“臣当为陛下除此后患。”







第992章旁观者清

刘禅看着突然精神起来的诸葛亮,吧哒着厚嘴唇,欲言又止。

诸葛亮打量着刘禅,眼神微缩:“陛下有什么想法?”

刘禅摇了摇头:“相父的决定,当然是好的,朕只是觉得……只是觉得……”刘禅抬起胖乎乎的手臂,挠了半天头,也没说出个囫囵话来。

“陛下是不是惋惜魏霸之才?”

“嗯哪。”刘禅点了点头:“杀了,岂不可惜?”

“正因为如此,臣才要将他缚住。”诸葛亮缓声劝道:“陛下,魏家父子于国有功,魏延更是为国损躯,理当享有富贵。魏霸才华过人,能文能武,本可为国家栋梁,奈何他不守为臣之礼,以弄权卖力为尚,以利**,广植党羽,与朝廷争锋,此皆非为臣之道,亦非国家之福。为国家计,不得不忍痛割爱,防患于未然。”

刘禅眨眨眼睛,沉默不语。

诸葛亮喘了一会儿气,苍白的脸上露出些不自然的红晕,他咳嗽了两声,刘禅连忙凑到他的身边,轻拍他的背:“相父,要不……你还是安心养病吧。”

“多谢陛下关心,臣的身体,臣自己清楚,再也熬不过这个春天了。”诸葛亮哑着嗓子,惨然笑道:“臣在两年前,就已经支撑不住了,迟迟不肯放手,只是想看看魏霸守孝两年,有没有回心转意。若是他能明白为臣之道,那臣也可将陛下托付给他,含笑九泉。可惜……”

诸葛亮失望的摇了摇头:“只可惜,他释服出征,却是变本加利,在歧路上越走越远。老臣不得已,只好行此下策。非此,则国家不安,非此,则不能报陛下,非此,则无颜见先帝于九泉之下。”

刘禅叹了一口气,张了半天嘴,却什么也没说。诸葛亮替他把话说了出来:“陛下担心臣无法制服魏霸?”

刘禅如释重负:“嗯哪,魏霸可不是个听话的。他若是不肯来长安,又当如何?”

诸葛亮无声的笑了起来:“陛下放心,老臣已经安排好。他若肯来长安,倒是无恙,可安享荣华富贵,做个富贵闲人。若是一意孤行,那老臣只好将他就地格杀。所以,陛下要多准备几道诏书。”

“就地格杀?”刘禅的眉头皱了起来:“那他手下的数万大军怎么办?”

“陛下,魏霸一死,那几万大军群雄无首,各自为政,又何足为患?老臣已经做了安排赵统任监军……”

诸葛亮把局势一一说来。

现在最危险的就是魏霸身边的大军,这些大军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蜀汉系,以冯进、傅兴等人为首,他们支持魏霸,是因为魏霸有能力。魏霸死了,他们还能支持谁?不论是魏风还是魏武,都远在荆州,而且这两个人都不具备那样的统帅能力。而魏霸的长子魏征是夏侯徽所生,有魏国血统,冯进等人怎么可能支持他?至于关凤所生的嫡子魏洋,不过是个四五岁的小孩子,根本不足以服众。

所以,只要魏霸死了,冯进、傅兴等蜀汉将领没有其他选择,只能选择重归朝廷。如果朝廷再下诏安抚,给他们加官进爵,他们反过来会支持朝廷的举措。

第二部分是吴国系,包括步骘、孙韶等人。他们和魏霸之间的感情还浅,必然不会为魏霸而与朝廷翻脸,再加上步骘是孙鲁班的母系,赵统完全可以和步骘达成一致。至于孙韶,他也不可能为了给魏霸报仇而铤而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