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唐书-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太子之宫臣,出入门则奏之。皆以太族之商。

九曰《昭和》,皇帝、皇太子以举酒。

十曰《休和》,皇帝以饭,以肃拜三老,皇太子亦以饭。皆以其月之律均。

十一曰《正和》,皇后受册以行。

十二曰《承和》,皇太子在其宫,有会以行。若驾出,则撞黄钟,奏《太和》。

出太极门而奏《采茨》,至于嘉德门而止。其还也亦然。

初,隋有文舞、武舞,至祖孝孙定乐,更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凯安》,

舞者各六十四人。文舞:左籥右翟,与执纛而引者二人,皆委貌冠,黑素,绛领,

广袖,白绔,革带,乌皮履。武舞:左干右戚,执旌居前者二人,执鼗执铎皆二

人,金錞二,舆者四人,奏者二人,执铙二人,执相在左,执雅在右,皆二人

夹导,服平冕,余同文舞。朝会则武弁,平巾帻,广袖,金甲,豹文绔,乌皮

鞾。执干戚夹导,皆同郊庙。凡初献,作文舞之舞;亚献、终献,作武舞之舞。

太庙降神以文舞,每室酌献,各用其庙之舞。禘祫迁庙之主合食,则舞亦如之。

仪凤二年,太常卿韦万石定《凯安舞》六变:一变象龙兴参墟;二变象克定关中;

三变象东夏宾服;四变象江淮平;五变象猃狁伏从;六变复位以崇。象兵还振旅。

初,太宗时,诏秘书监颜师古等撰定弘农府君至高祖太武皇帝六庙乐曲舞名。

其后变更不一,而自献祖而下庙舞,略可见也。献祖曰《光大之舞》,懿祖曰《

长发之舞》,太祖曰《大政之舞》,世祖曰《大成之舞》,高祖曰《大明之舞》,

太宗曰《崇德之舞》,高宗曰《钧天之舞》,中宗曰《太和之舞》,世祖曰《大

成之舞》,高祖曰《大明之舞》,太宗曰《崇德之舞》,高宗曰《钧天之舞》,

中宗曰《太和之舞》,睿宗曰《景云之舞》,玄宗曰《大运之舞》,肃宗曰《惟

新之舞》,代宗曰《保大之舞》,德宗曰《文明之舞》,顺宗曰《大顺之舞》,

宪宗曰《象德之舞》,穆宗曰《和宁之舞》,敬宗曰《大钧之舞》,文宗曰《文

成之舞》,武宗曰《大定之舞》,昭宗曰《咸宁之舞》,其余阙而不著。

唐之自制乐凡三大舞:一曰《七德舞》,二曰《九功舞》,三曰《上元舞》。

《七德舞》者,本名《秦王破阵乐》。太宗为秦王,破刘武周,军中相与作

《秦王破阵乐》曲。及即位,宴会必奏之,谓侍臣曰:“虽发扬蹈厉,异乎文容,

然功业由之,被于乐章,示不忘本也。”右仆射封德彝曰:“陛下以圣武戡难,

陈乐象德,文容岂足道哉!”帝矍然曰:“朕虽以武功兴,终以文德绥海内,谓

文容不如蹈厉,斯过矣。”乃制舞图,左圆右方,先偏后伍,交错屈伸,以象鱼

丽、鹅鹳。命吕才以图教乐工百二十八人,被银甲执戟而舞,凡三变,每变为四

阵,象击刺往来,歌者和曰:“秦王破阵乐”。后令魏征与员外散骑常侍褚亮、

员外散骑常侍虞世南、太子右庶子李百药更制歌辞,名曰《七德舞》。舞初成,

观者皆扼腕踊跃,诸将上寿,群臣称万岁,蛮夷在庭者请相率以舞。太常卿萧瑀

曰:“乐所以美盛德,形容而有所未尽,陛下破刘武周,薛举、窦建德、王世充,

原图其状以识。”帝曰:“方四海未定,攻伐以平祸乱,制乐阵其梗概而已。若

备写禽获,今将相有尝为其臣者,观之有所不忍,我不为也。”自是元日、冬至

朝会庆贺,与《九功舞》同奏。舞人更以进贤冠,虎文袴,崽蛇带,鸟皮鞾,

二人执旌居前。其后更号《神功破阵乐》。

《九功舞》者,本名《功成庆善乐》。太宗生于庆善宫,贞观六年幸之,宴

从臣,赏赐闾里,同汉沛、宛。帝欢甚,赋诗,起居郎吕才被之管弦,名曰《功

成庆善乐》,以童儿六十四人,冠进德冠,紫袴褶,长袖,漆髻,屣履而舞,号

《九功舞》。进蹈安徐,以象文德。麟德二年诏:“郊庙、享宴奏文舞,用《功

成庆善乐》,曳履,执绋,服袴褶,童子冠如故,武舞用《神功破阵乐》,衣甲,

持戟,执纛者被金甲,八佾,加箫、笛、歌鼓,列坐县南,若舞即与宫县合奏。

其宴乐二舞仍别设焉。”

《上元舞》者,高宗所作也。舞者百八十人,衣画云五色衣,以象元气。其

乐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

《八风》、《九宫》、《十洲》、《得一》、《庆云》之曲,大祠享皆用之。至

上元三年,诏:“惟圆丘,方泽、太庙乃用,余皆罢。”又曰:“《神功破阵乐》

不入雅乐,《功成庆善乐》不可降神,亦皆罢。”而效庙用《治康》、《凯安》

如故。

仪凤二年,太常卿韦万石奏:“请作《上元舞》,兼奏《破阵》、《庆善》

二舞。而《破阵乐》五十二徧,著于雅乐者二徧;《庆善乐》五十徧,著

于雅乐者一徧;《上元舞》二十九徧,皆著于雅乐。”又曰:“《云门》、

《大咸》、《大磬》、《大夏》,古文舞也。《大濩》、《大武》,古武舞也。

为国家者,揖让得天下,则先奏文舞;征伐得天下,则先奏武舞。《神功破阵乐》

有武事之象,《功成庆善乐》有文事之象,用二舞,请先奏《神功破阵乐》。”

初,朝会常奏《破阵舞》,高宗即位,不忍观之,乃不设。后幸九成宫,置酒,

韦万石曰:“《破阵乐》舞,所以宣扬祖宗盛烈,以示后世,自陛下即位,寝而

不作者久矣。礼,天子亲总干戚,以舞先祖之乐。今《破阵乐》久废,群下无所

称述,非所以发孝思也。”帝复令奏之,舞毕,叹曰:“不见此乐垂三十年,追

思王业勤劳若此,朕安可忘武功邪!”群臣皆称万岁。然遇飨燕奏二乐,天子必

避位,坐者皆兴。太常博士裴守真以谓“奏二舞时,天子不宜起立”。诏从之。

及高宗崩,改《治康舞》曰《化康》以避讳。武后毁唐太庙。《七德》、《九功》

之舞皆亡,唯其名存。自后复用隋文舞、武舞而已。

燕乐。高祖即位,仍隋制设九部乐:《燕乐伎》,乐工舞人无变者。《清商

伎》者,隋清乐也。有编钟,编磬、独弦琴,击琴、瑟、奏琵琶、卧箜篌、筑、

筝、节鼓皆一;笙、笛、箫、篪、方响、跋膝皆二。歌二人,吹叶一人,舞者四

人,并习《巴渝舞》。《西凉伎》,有编钟、编磬皆一;弹筝、扫筝,臣箜篌、

竖箜篌、琵琶。五弦笙、萧、觱篥、小觱篥、笛、横笛、腰鼓、齐鼓、檐鼓皆一;

铜钹二,贝一。白舞一人,方舞四人。《天竺伎》,有铜鼓,羯鼓、都昙鼓、毛

员鼓,觱篥,横笛,凤首箜篌,琵琶、五弦,贝,绋一;铜钹二,舞者二人。

《高丽伎》,有弹筝、扫筝、凤首箜篌、卧箜篌、竖箜篌、琵琶,以蛇皮为槽,

厚寸余,有鳞甲。楸木为面,象牙为捍拨,画国王形。又有五弦、义觜、笛、笙、

葫芦笙、箫、小觱篥、桃皮觱篥、腰鼓、齐鼓、檐鼓、龟头鼓、铁版、贝、大觱

篥。胡旋舞,舞者立球上,旋转如风。《龟兹伎》,有弹筝、竖箜篌、琵琶、五

弦、横笛、笙、萧、觱篥、答腊鼓、毛员鼓、都昙鼓,侯提鼓、鸡娄鼓、腰鼓、

齐鼓、檐鼓、贝,皆一;铜钹二。舞者四人。设五方师子,高丈余,饰以方色。

每师子有十二人,画衣,执红拂,首加红袜,谓之师子郎。《安国伎》,有竖箜

篌、琵琶、五弦、横笛、箫、觱篥、正鼓、和鼓、铜钹,皆一;舞者二人。《疏

勒伎》,有坚箜篌、琵琶、五弦、箫、横笛、觱篥、答腊鼓、羯鼓、侯提鼓、腰

鼓、鸡娄鼓,皆一;舞者二人。《康国伎》,有正鼓、和鼓,皆一;笛、铜钹,

皆二。舞者二人。工人之服皆从其国。

隋乐,每奏九部乐终,辄奏《文康乐》,一曰《礼毕》。虁腾时,命削去之,

其后遂亡。及平高昌,收其乐。有竖箜篌、铜角,一;琵琶、五弦、横笛、箫、

觱篥、答腊鼓、腰鼓、鸡娄鼓、羯鼓,皆二人。工人布巾,袷袍,锦襟,金铜带,

画绔。舞者二人,黄袍袖,练襦,五色绦带,金铜耳珰;赤鞾。自是初有十部

乐。

其后因内宴,诏长孙无忌制《倾杯曲》,魏征制《乐社乐曲》,虞世南制

《英雄乐曲》。帝之破窦建德也。乘马名黄骢骠,及征高丽,死于道,颇哀惜之,

命乐工制《黄骢叠曲》四曲,皆宫调也。

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旧以木拨弹,乐工裴神符初以手弹,太宗悦

甚,后人习为扫琵琶。

高宗即位,景云见,河水清,张文收采古谊为《景云河清歌》,亦名燕乐。

有玉磬、方响、扫筝、筑、卧箜篌、大小箜篌、大小琵琶、大小五弦、吹叶、大

小笙、大小觱篥、箫、铜钹、长笛、尺八、短笛,皆一;毛员鼓、连鞉鼓、桴

鼓、贝,皆二。每器工一人,歌二人。工人绛袍,金带,乌鞾。舞者二十人。

分四部:一《景云舞》,二《庆善舞》,三《破阵舞》,四《承天舞》。《景云

乐》,舞八人,五色云冠,锦袍,五色袴,金铜带。《庆善乐》,舞四人,紫袍,

白袴。《破陈乐》,舞四人,绫袍,绛袴。《承天乐》,舞四人,进德冠,紫袍,

白袴。《景云舞》,元会第一奏之。

高宗以琴曲浸绝,虽有传者,复失宫商,令有司脩习。太常丞吕才上言:

“舜弹五弦之琴,哥《南风》之诗,是知琴操曲弄皆合于歌。今以御《雪诗》为

《白雪歌》。古今奏正曲复有送声,君唱臣和之义,以群臣所和诗十六韵为送声

十六节。”帝善之,乃命太常著于乐府。才复撰《琴歌》、《白雪》等曲,帝亦

制歌词十六,皆著乐府。

帝将伐高丽,燕洛阳城门,观屯营教舞,按新征用武之势,名曰《一戎大定

乐》,舞者百四十人,被五采甲,持槊而舞,歌者和之,曰“八弦同轨乐。”象

高丽平而天下大定也。及辽东平,行军大总管李勣作《夷来宾》之曲以献。

调露二年,幸洛阳城南楼,宴群臣,太常奏《六合还淳》之舞,其容制不传。

高宗自以李氏老子之后也,于是命乐工制道调。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礼乐十二

自周、陈以上,雅郑淆杂而无别,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至唐更曰“部当”。

凡所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

宫、黄钟宫为七宫;越调、大食调、高大食调、双调、小食调、歇指调、林钟商

为七商;大食角、高大食角,双角,小食角、歇指角、林钟角、越角为七角;中

吕调、正平调、高平调、仙吕调,黄钟羽。般涉调、高般涉为七羽。皆从浊至清,

迭更其声,下则益浊,上则益清,慢者过节,急者流荡。其后声器浸殊,或有宫

调之名,或以倍四为度,有与律吕同名,而声不近雅者。其宫调乃应夹钟之律,

燕设用之。

丝有琵琶、五弦、箜篌、筝,竹有觱篥、箫、笛,匏有笙,革有杖鼓、第二

鼓、第三鼓、腰鼓、大鼓,土则附革而为鞡,木有拍板、方响,以体金应石而

备八音。倍四本属清乐,形类雅音,而曲出于胡部。复有银字之名,中管之格,

皆前代应律之器也。后人失其传,而更以异名,故俗部诸曲,悉源于雅乐。

周、隋管弦杂曲数百,皆西凉乐也。鼓舞曲,皆龟兹乐也。唯琴工犹传楚、

汉旧声及《清调》,蔡邕五弄、楚调四弄,谓之九弄。隋亡,清乐散缺,存者才

六十三曲。其后传者:《平调》、《清调》,周《房中乐》遗声也;《白雪》,

楚曲也;《公莫舞》,汉舞也;《巴渝》,汉高帝命工人作也;《明君》,汉元

帝时作也;《明之君》,汉《鞞舞》曲也;《铎舞》,汉曲也;《白鸠》,吴

《拂舞》曲也;《白纻》,吴舞也;《子夜》,晋曲也;《前溪》,晋车骑将军

沈珫作也;《团扇》,晋王珉歌也;《懊侬》,晋隆安初谣也;《长史变》,

晋司徒左长史王廞作也;《丁督护》,晋、宋间曲也;《读曲》,宋人为彭城王

义康作也;《乌夜啼》,宋临川王义庆作也;《石城》,宋臧质作也;《莫愁》

《石城乐》所出也;《襄阳》,宋随王诞作也;《乌夜飞》,宋沈攸之作也;

《估客乐》,齐武帝作也;《杨叛》,北齐歌也;《骁壶》,投壶乐也;《常林

欢》,宋、梁间曲也;《三洲》,商人歌也;《采桑》,《三洲曲》所出也;

《玉树后庭花》、《堂堂》,陈后主作也;《泛龙舟》,随炀帝作也。又有《吴

声四时歌》、《雅歌》、《上林》、《凤雏》、《平折》、《命啸》等曲,其声

与其辞皆讹失,十不传其一二。

盖唐自太宗、高宗作三大舞,杂用于燕乐,其他诸曲出于一时之作,虽非绝

雅,尚不至于淫放。武后之祸,继以中宗昏乱,固无足言者。玄宗为平王,有散

乐一部,定韦后之难,颇有预谋者。及即位,命宁王主藩邸乐,以亢太常,分两

朋以角优劣。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居新声、散乐、倡优之伎,有谐谑而赐金帛

朱紫者,酸枣县尉袁楚客上疏极谏。

初,帝赐第隆庆坊,坊南之地变为池,中宗常泛舟以厌其祥。帝即位,作

《龙池乐》,舞者十有二人,冠芙蓉冠,蹑履,备用雅乐,唯无磬。又作《圣寿

乐》,以女子衣五色绣襟而舞之。又作《小破阵乐》,舞者被甲胄。又作《光圣

乐》,舞者乌冠、画衣,以歌王迹所兴。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

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太常阅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

立部伎八:一《安舞》,二《太平乐》,三《破阵乐》,四《庆善乐》,五《大

定乐》,六《上元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