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平记事-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的王文轩很是心疼。
  王文轩去找农场的干部,请求他说沈绍钧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能不能分给他强度较小的工作。
  干部是个尊重知识分子的好人,他改让沈绍钧去农技站绘制蔬菜图谱。
  沈绍钧学过好多年的油画,素描功底深厚。他绘制的不同时期马铃薯生长图真实精细,比照的照片还好使。
  
  “文轩,你看我这张马铃薯画的怎么样?”沈绍钧兴致勃勃地招呼王文轩来看。
  王文轩放下手中的活计,拿过图来看。
  “画的不错,”他又看了一眼摆在桌子上的真土豆,“你连泥点的位置画的都一模一样,可以了。来吃饭吧。”
  沈绍钧还想再画几笔,但一想到王文轩好不容易才能来一次,他又不想画了。
  “文轩,我们以后就来乡下生活吧。我原来还以为乡下有多不好,现在感觉比城里好多了。”
  沈绍钧边吃饭边说。
  “好,你觉得好就好。”王文轩自从沈绍钧改造以来,越发顺着他。
  “我小时候就是在乡下长大的,老了能在乡下住,也是好的。”
  在哪里住不是住,能有这人陪着,便是好的。
  自己活了大半辈子,没什么盼头了,只希望这个运动那个运动能快点结束,他和沈绍钧能够过上舒心的日子。
  
  王文轩在五七干校除了劳动,还负责样板戏的写作工作。
  平日里和一些老知识分子聊聊天,喝喝茶,日子过得也算舒心。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
  北京群众自发汇集到j□j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悼念周总理。
  4月4日那一天长安街人满为患,十里长街一片哭声。
  王文轩特意在早上赶到广场,为总理献上花圈。
  四万万同胞齐泪下,苍天也为之感动,落下了绵绵细雨。
  “j□j”派出警察,战士驱赶,殴打围观群众。
  还是有些群众不肯走,跪在地上痛哭,为总理送行。
  王文轩只得先行离开。
  他望着细雨笼罩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心里深切地说,
  总理,您一路走好。
  
  1976年10月。
  中央粉碎“j□j”j□j集团。
  标至着历时十年的“j□j”内乱从此结束。
  张英被判入狱。
                      
作者有话要说:  




☆、结局

  王文轩和沈绍钧的“j□j”帽子逐渐被摘掉。政府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还亲自上门道歉。
  俩人此时都已是六十余岁的老人了。
  十年的时光,又有谁能来补偿。
  还好人经历的事情多了,都是越活越看得开。
  王文轩和沈绍钧打算搬到乡下去住,安享晚年。
  他们看中了妙峰山下的一处民居。
  小小的四合院,院子里可以养鸡养鸭,养花养草。
  山上可以种果树,平地可以种庄稼和蔬菜。
  
  俩人和老陶打好招呼,就搬到山里来住了。
  每天早上都上山去打山泉水,顺便可以锻炼身体。
  山泉水不像自来水,一开水管就汩汩的涌出。它是在山石里蕴藏了百年,一点一点地冒出来。只有最早进山的人才有资格品尝到它无比甘甜的滋味。
  山泉滋润了茂盛的,幽深的森林。养育了山林里充满了灵性的动物。
  山獐子,山鸡,松鼠,野兔随处可见,也不怕人,见了沈绍钧和王文轩还要停住呆呆地看上一会儿,它们一定是奇怪,这俩个老头子进山来干什么啊。
  山中四时景致亦是不同。
  春天是嫩黄色,嫩绿色。迎春花黄灿灿地开满山岗,向山中的动物居民们汇报春的消息。渐渐地,山上的树木都绿了,青葱青葱的绿色,鲜嫩可爱。
  夏天就是五彩斑斓的了。野玫瑰羞羞答答地绽放,蒲公英洁白的伞瓣在风中越飘越远。树,绿的更加苍翠浓郁了。
  秋天是黄色和红色。树叶先是变黄,嫩黄,金黄,然后变红,浅红,深红。红的可真好看,一点都不输给香山的红叶。
  冬天也不是一片死寂。松柏穿上了深绿的外衣,在忍冬中为山林增添色彩。生命的一切活动,都静静地覆盖在深深的雪层之下,等待来年春天的再次绽放。
  牵牛花是到处都有的,沈绍钧还会采下一大把花,编成花环,送给王文轩。
  下雨后,腐烂的枯木上会长出大丛大丛的蘑菇。
  秋天杏子熟了,老乡送给他们一袋子杏仁。
  春天还有桃子,冬天有冻柿子,野味。
  大山毫无保留地馈赠给人类它所有的珍宝。
  山中不知岁月长——
  
  开春的时候,沈绍钧总感觉下腹部有些疼痛。他以为是最近太累了,吃了几片止疼片就顶过去了。
  渐渐地,疼痛频发,止疼片不顶用了。
  沈绍钧就趁进城的时候去了一趟医院。
  医生告诉他情况不太乐观,让他去大医院复查。
  沈绍钧隐隐有了预测。
  他又去了北大附属医院检查,出来的结果是肝癌晚期。
  治愈的希望不大,与其花钱遭罪,还不如在家度过。
  他的父亲前些年去世,就是肝癌。
  沈家有肝癌的家族病史。
  听到结果,沈绍钧并没有什么意外,也没有痛哭流涕的悲痛。
  他只是担心,他死了以后,王文轩一个人该怎么办。
  沈绍钧取走了药。
  回家后把药藏在床底下。
  他不敢告诉王文轩,想着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
  
  日子一天天的过。
  每天晚上闭上眼睛,沈绍钧都在心里默默地祈祷,让我能看到明天的太阳。
  他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他只是不敢死去。
  文轩,只有他了。
  为了王文轩,他也要努力地多活一天。
  
  中午的时候,王文轩在院子里炒菜。
  沈绍钧坐在书桌前看书。
  一阵剧烈的绞痛袭来,沈绍钧整个人直挺挺的栽到地上,碰倒了书架,书洒了一地。
  王文轩听到声音,急忙跑进屋。
  沈绍钧痛苦地在地上抽搐。
  王文轩扶起他,平躺在床上。
  “绍钧,你吃哪种药?”
  王文轩从床下拿出他藏的药。
  沈绍钧用手指了一下。
  王文轩喂他吃药。
  过了好一会儿,沈绍钧感觉好多了。
  王文轩一直紧握着他的手,手心出了细细密密的薄汗。
  沈绍钧不得不开口说:“文轩,你已经知道了——对不起,我没有早点告诉你。”
  “绍钧,你知不知道你现在瘦成什么样子了。还有这些药,我也早就看到了。你要瞒我,我就装作不知道。”
  可是现在,已经瞒不下去了。
  王文轩哭着说:“绍钧,我们去医院好不好,说不定可以治的。”
  沈绍钧艰难地伸出手,抚上王文轩的脸。
  “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哭。文轩,我不去医院了。我就在这儿和你一起过。”
  王文轩泣不成声。
  “好,我答应你。”
  
  王文轩没有再哭过。
  他每天陪着沈绍钧,说说笑笑的,跟平常没有区别。
  俩个人都知道将要发生些什么,都很平静。
  
  沈绍钧走的那天,下了一场大雪。
  沈绍钧虚弱地对王文轩说:“阿宣,我想出去看看雪。”
  王文轩给他穿好外套,围脖,手套,把他裹得严严实实的。
  雪下得很大。
  像极了多年前北平城下的那场大雪。
  “阿宣,你记不记得好多好多年前,下了一场大雪,我们还有阿英一起堆雪人,放炮仗。”
  “我记得,好像还是春节的时候。”王文轩帮他拢好衣领。
  王文轩被大雪眯了眼,这雪怎么这样大!
  “绍钧,我扶你进屋。”
  沈绍钧拽住他的手腕。
  “阿宣,我说过要陪你一辈子的,对不起,我要先走了。但是这一辈子能跟你在一起,我很知足。”
  他的瞳孔放大,回忆像走马灯一样在脑中一一呈现,最后定格到那个夏天。
  “阿宣,我还记得第一次在未名湖畔见你的时候,你穿着一身青色的长袍,好像画中人一样。我好像,就是那时候喜欢上你了。”
  沈绍钧最后的表情是一个微笑。
  僵硬的,停留在冰冷的脸上。
  “绍钧!绍钧!————”
  王文轩凄厉悲怆的声音回响在山谷中。
  
  沈绍钧的后事是由老陶帮忙处理的。
  自从沈绍钧死后,王文轩整个人都垮了。
  老陶很担心他,想把他接回自己家住。
  “不了,老陶,我就在这住着,哪也不去。”
  王文轩看着这个到处都有沈绍钧气息的地方,神情温柔而又眷恋。
  “哪也不去,就在这儿陪着他。”
  他喃喃地说。
  
  王文轩独自在山上生活了十年,于1985年去世。
  遗物只有一块莹白的和田玉。
  老陶按照他的遗愿,将王文轩和沈绍钧的骨灰合葬在北京市八宝山人民公墓。
  
                      
作者有话要说:  




☆、番外 恰同学少年

  1924年,夏,燕园。
  沈绍钧独自提着一个大行李箱走进了这所百年名校,不过沈少爷心里倒是没有没有多少兴奋之情。
  父亲美其名曰锻炼他的独立生活能力,既没有派车送他,又可恶地让他自己背着这么沉的行李!
  沈绍钧忿忿地把行李摔到地上。
  自己坐在道路旁的马路牙子上休息。
  一阵清风吹动垂柳,为沈绍钧带来一丝清凉。
  未名湖水荡起微微的涟漪,搅动了投射其中的博雅塔美丽的“倩影”。
  景致倒还不错。沈绍钧在心里想。
  沈绍钧注意到湖畔的小亭子里有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
  他们离他不远,声音清晰地传到沈绍钧的耳朵里。
  为首的那个穿青色长袍的年轻人声音低沉悦耳。
  “今天我们的读书会要讨论的是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在我看来,清朝末年,清王朝官场糜烂不堪,大义泯灭,龟鬼横行,究其根源,是j□j制度、j□j文化之祸。自嬴秦以来,改朝换代更天换地者十数次,为什么无法走出“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一治一乱历史怪圈?究其原因在于j□j制度不祛、j□j洗脑教育不变革,国家民族还会在j□j历史里打转,与世界民主政治文化隔绝。以天下兴亡,皆在我中国少年的奋发有为!”
  清风吹动他青色的长袍,整个人好像画中人一般。
  沈绍钧不知不觉走到了亭子里。
  近看越发是个俊逸出尘的青年人。
  那人也看到了沈绍钧,
  问道:“这位同学是?”
  “我叫沈绍钧,是大一的新生。我,我听你们说的很好,就——”沈绍钧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又不认识人家,莽撞地就走进来了。
  “我是王文轩,是觉悟社的社长,欢迎沈同学和我们一起讨论。”
  那人自我介绍道,笑容有如三月春风般温暖和煦
  沈绍钧不知怎么竟看得入神了。
  他想,一个大男人,怎么会笑得这样,这样好看。
  后来沈绍钧才知道,他被分到了和王文轩一个宿舍。
  天晓得他有多开心!
  
  晚上沈绍钧给父亲写家信。
  “亲爱的爸爸:
  我现在一点也不怪你让我一个人来上学了。
  今天我加入了觉悟社,立志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
  觉悟社的社长王文轩是个很好的人,也是我的舍友,希望能和他成为好朋友。
  爸爸,我真的很开心。这就是大学吧,我想我开始喜欢上它了。
  您亲爱的儿子
  绍钧”
  
  他回头看了一眼已经睡着了的王文轩,他睡觉也很安静呢,不打呼噜也不爱翻身。
  沈绍钧熄掉灯,爬到上铺,阖上了眼。
  在心里说道,
  爸爸,晚安。新认识的王文轩,祝你也有个好梦。
  
                      
作者有话要说:  




☆、番外 陆俊卿的信

  “亲爱的文轩:
  抱歉我时隔这么多年才联系你。
  那日我离开后,自觉没有脸面再见你,虽然知道你住在哪里,也未曾再看过你。
  今日我整理旧日旧物,惊讶地发现我珍藏的你的来信。感概万千,于是厚着脸皮给你写下了这封信。
  年轻时候不懂事,做了许多错事,伤害了你和可怜的早逝的女儿,这是我永远心底的痛。
  纵是一千个一万个歉意,也不能弥补你的痛苦。
  看我,又提起这些不开心的事情,想你也不会爱听。
  我于1968年再婚,老伴儿是张为民。
  他你是知道的。大学时追了我很久。那时我年轻气盛,左右看不上他。
  其实,他是个好人,对我也很好。
  1967年他好不容易搞到了两张去往美国的船票。要带我去美国。
  我却把我的那张票给了张品蓝(就是当初跟我出走的那个人),我不敢告诉张为民,假意陪他去码头,送他上船。
  我自然是上不去船的,只能在码头上看着轮船起航。
  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张为民竟然会跳下船,游回码头。
  那一刻,我就知道,我是离不开这片土地,也离不开他的了。
  现在我们虽然没有子女,但也生活的很好。
  文轩,不知道你现在好不好?
  期盼你的回信。
  俊卿亲笔
  1994年5月13日                    
作者有话要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