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卑鄙军阀-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戏志才是颍川郡人,由荀彧推荐出山辅助曹操,成为魏国曹操的谋士,为人多谋略,曹操十分器重他,但他却在不久后即去世。《三国演义》中并未提及,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略有记载。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人物。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历史评价贾诩甚高,陈寿:“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阎忠:“诩有良、平之奇。”令狐德棻:“周瑜赤壁之谋,贾诩乌巢之策,何能以尚。一言兴邦,斯近之矣。”《唐会要》:“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

众人都知道主公识人的本事,不是大才绝不会轻易赞扬,既然点出这几个人,必是有大能力的人。

田元浩不解地问道:“既然这些人如此能耐,主公为何不招揽到幽州效力呢?”

“一切随缘吧,戏志才和郭嘉都是短命之人,活不过中年,倒是毒士贾诩寿命较长,若是处于敌对方各位可要注意了,此人不出计则已,若计出必是令对手无反手之力,毒士称号恰如其分。好啦,不说这些了,子杨,那个管宁找到了吗?”刘展问道。

管宁,字幼安,北海郡朱虚(今山东省临朐)人。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与邴原及王烈等人一起到辽东避乱。他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并引来大量同是逃避战乱的人,于是管宁就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管宁的教导,管宁于是颇受人们爱戴。

后来中原渐渐安定,到辽东的人们纷纷回乡,惟独管宁仍不打算离开,曹魏几代帝王数次征召管宁,他都没有应命。正始二年,管宁病故,时年八十四岁。著有《氏性论》。

“主公,找是找到了,可那管宁表示不愿意出仕。”

“额,呵呵,有些人啊空有一肚子学问却自视清高,上天造物最眷顾人类,先贤呕心沥血留下丰富的知识给我们后人,难道我们继承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就是为了自身的名誉吗?

如今,天下动荡,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需要大智慧的人拯救,民族的危亡、百姓的疾苦,难道就比不上自己那点儿名声重要吗?

人都有私心,也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将自己的私心凌驾于民族之上。若是有利于这个民族的生存、发展,我不惜名声也要为之奋斗。

我等看到蚂蚁辛勤的劳作,来去匆匆,背负着比自己身体还重的事物奔波,它不仅仅为了自身有饭吃而劳作,而是为了整个蚁群劳作。

再看兵蚁,外敌来犯奋勇杀敌直至身死,它们也是为了整个蚁群的生存而战。

与之相比,我等是不是很惭愧啊,就为了哪么一点可怜的名声置天下百姓、民族危亡于不顾!我也是爱其才,给他创造个发挥才能的机会,既然不愿意那就算了,天下贤人何其多!不差他一个人。”

刘展的这些话虽然说的很重,比喻也很朴实,却是令田丰等人深思,的确,你有学识,但这些学识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先贤留下的财富,今人学习了先贤的学识,是不是也应该为今天的民族发展、为民众作出应有的贡献呢?

“要不我再去劝一劝,管宁与华歆相熟,我们一起去。”刘晔对刘展说道。

“无所谓了,要去就把我说的话原样叙述一下,也不必再规劝的,所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此话一出众人愕然,听口气,主公似乎并不是很在意这样一个名声显赫的人物。不过,若是仔细想来,以主公的能力还真多他一个不多,少一个人也无所谓。不过是多一个帮衬,减轻其他一些人压力罢了!

“下一步,幽郡的事物华歆副之,辽西郡钟繇副之,辽东郡陈群副之,各位慢慢地减轻负担,留出精力多向军事倾斜。幽州的刑法、治安由满宠总览。以田元浩为首,子良、公台、沮授副之,组建军事智脑机构,各位以为如何?”

“如此甚好,有他们相助我等可大为轻松,腾出精力着手组建这个机构。”田元浩等人皆赞许。

“如此,今天的议事就到这里,各位也很辛苦早些回去休息。最后强调一下,解决乌恒问题,是这两年幽州各项事务中的重中之重,各位所做之事要慎密,我等必须要争取万无一失,一战而下。”

“诺,谨遵主公号令。”

第六十九章乔家寻女

乔公来了,人家来幽州找女儿了。自从乔公的两个宝贝女儿被刘展这贼货给截到幽州,老乔夫妇丢失了两个女儿可急坏了。

出门访友把两个女儿丢了,能不心急如焚?简直是无妄之灾啊!

撒出去好多人寻找,皆渺无音信。绝望之余,夫妻俩在家里以泪洗面,老乔在家里没少被埋怨,遭老罪了。

还好,没过多久有人送来口信,说两个女儿被贼人劫持,恰巧征北将军途经此处救下两女。

因战争期间无固定之地,待战争结束时,会让两女给家里写信以告详情。

收到消息,老乔夫妇总算是略微安心,无论如何女儿有了消息,人身安全是有保障了。

可是来人说的含糊,具体细节一问三不知,乔公的心终归没有全放下。有一点值得欣慰,老乔在家里不会和以前那样遭罪了,由于知礼,家里的女人,虽然还没有到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地步,也够老乔受的,一言难尽啊!

今年春天,大乔终于来信了,信中详细地叙述了所发生的一切,老乔这才知道事情发生以后的全部经过。

老乔也淌了一头汗,大乔在信中说的有些夸张。姐妹俩商量此事的时候,大乔很担心家里人不知情,担心事情有变化,竟然将小乔也拉进来了。

信中说:姐妹俩被匪徒劫持,并被剥光衣服欲行非礼,关键时刻,将军及时赶到救了姐妹俩。

获救以后,姐妹俩顿觉没脸再活下去,欲自行了断。将军大义,好言相劝,并答应了姐妹俩的要求,收女儿为内室之人。

信中告诉乔老,姐妹俩是不想回去了。另外,听将军所言,中原以后还要大乱,希望父亲大人将家产变卖来定居幽州,一家子人好团聚。

虽说离开祖居之地有些不舍,可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呀。老乔稍一露出不舍的意思,年轻漂亮的夫人信誓旦旦地说道:“你不走贱妾自己走,没了女儿还有啥意思呢?”

老乔也只有在心里叹息一下,收拾心情开始变卖家产,准备远走幽州。

唯一让人没搞清楚的,是这个所谓的将军,到底是个老头,还是个中年人,大乔的信中没有提到。老乔夫妇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一般说来,真要是到了将军这个职位,最少也得四十岁开外。

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算是年纪大的人也只有认了。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处理完所有的事物,赶在九月前来到幽州。

“乔老,小生这里有礼了。军务繁忙,没来得及送姐妹俩回去,实在是对不住啊。”

忙完了事务的刘展赶到后,急忙向前见礼,笑眯眯的贼样,很是热情。

老乔夫妇一看这位将军,心里可乐开了花,尼玛,不是中年人,更不是老年人,而是一个帅气的年轻人。

这么小的年纪就是将军了,可想前途是多么的美好。

老乔高兴的只嘿嘿,老乔的夫人可就更了不得了,上前拉住准刘展的手,嘴里直夸。光拉住手还不算完,一会儿摸摸脸蛋,一会儿揉揉肩背,嘴里直哼唧着女儿有眼光。

这样帅气、年轻,官又大的准女婿多有前途。

刘展这贼货也不是个好东西,嘴里面叫着夫人长,夫人短,和夫人的身子偎在一起,手底下也没少擦油。

大乔母亲的年龄也就二十**岁的样子,美艳的模样和张氏差不多,很是吸引这贼货。嘴上应付着,心里可是少不了意银:这未来丈母娘够美艳的,可惜,老乔活着好好的,不像张氏寡居一人。

“想不到将军如此年轻,大乔的信中只提到是个将军,老夫以为肯定是个老家伙,为这事情心里忐忑了好久。”见夫人和刘展拉扯的热乎,老乔也不甘寂寞,赶紧掺和进来。

老乔这一搀和,刘展和夫人也不能再进一步热乎了,大家分开落座。夫人也不知是见到准女婿高兴还是怎么着,脸蛋儿红艳艳的很是娇美。

乔家夫人心里自我安慰着: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亲热点也没什么嘛。哎,女婿好年轻啊,身上的肉紧紧的,好阳刚呀。

“去年剿灭黄巾军立了些战功,朝廷接连嘉奖,致使小生连升了好几级,朝廷对小生还是很关照的,呵呵。”

“听大乔说,将军还是皇室的后人,看来小女因祸得福,老夫也感到脸上有光啊。”

“其实,我这一枝与当今皇帝有些远了,但不管怎么说也是刘家的后人,呵呵。”

“将军先是救了小女,又仗义的收留她们,听说将军原来已经有正房了,就是妾室也行,不管怎么说将军地位显赫,我们高攀了。”

虽然老乔嘴上说的蛮低调,其实心里还是非常在意的姐妹俩今后的地位。乔老生了一对如花似玉的女儿,能不珍惜吗?

历史上一部史书《江表传》的记录:“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流离”是容光焕发的意思),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这段补白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很可能是大小乔的父亲并不满意这两桩婚事,孙策才跟周瑜解嘲说,“乔公两个女儿虽然魅力四射,但我们给他做女婿,也该他高兴啦!”

言外之意是,这个老家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不过,一年多之后,孙策便遭刺客暗算,重伤不治去世,时年仅二十六岁,风华正茂的大乔就此守了寡。

“额,为救大乔和小乔,我当初可是绕了一个好大的圈子,误了好几天的行程。第一夫人是早已经确定了,不过大乔和小乔不是妾,我决定,她们以后都是夫人。”

刘展此话一出,老乔夫妇大是高兴,老乔嘴上说当个妾都是高攀了,其实心里蛮惦记着身份。

这个年代妾的地位很低。乔家夫人在一旁暗自揣摩,也许是老娘刚才和准女婿一阵亲热拉近了关系,老娘功劳还是蛮大的,要不然大乔和小乔被匪徒剥了个精光,谁还瞧得起呢?

“呵呵,那就太感谢了。都是一家子人了,以后将军有事情尽管吩咐,老夫还能干些事情。”

刘展心想,我早就等着你这句话,一家人谈不上剥削,有亲近的人帮忙再好不过了。

“小生掌管的这个幽州可不富裕,这里地处边界周边都是异族,要想安全,就得发展军队。可是,养军队要不少钱啊!所以,我这里刚刚开始从事几个商业买卖,岳父大人既然有精力,可帮助小婿照料一下吧。”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是老夫应该干的,安顿下来老夫就接手这些事情。”

刘展早已经为乔家建好了宅院,落实好有无不妥之处,添置缺少的物件送夫妻俩过去安歇不提。

第七十章蔡邑来了

乔老安顿下来以后,刘展就将幽州范围内自己的矿业开采,以及冬季取暖的炉灶制造和销售交给了乔老负责。

人力不缺,刘展手里有若干黄巾军俘虏,现在除了一些身强力壮的当兵,其他的全变成了这贼货的家奴。这些人以前基本都是穷苦人,现在大难不死,又经过洗脑,对刘展怀有感恩之心。

幽州的冬季非常寒冷,军队的营房全部建造了大通炕,采用煤炭燃烧取暖。

火炉则是提供给富人使用的一种新奇采暖工具,一些高级将领和官员的家里,已经安装完毕并开始使用。

榜样的力量很强大,这种新型的燃煤火炉,已经开始热销,今年冬季肯定大有斩获。老乔现在怀着极大的热情,痛苦并快乐滴奔波开了,刘展压根就拿乔老不当外人。

蔡中郎也来了,蔡琰的父亲蔡邑蔡伯喈,赶在幽州的第一场大雪之前来到了幽州。

蔡中郎心急呀,女儿蔡琰来信说:“将军欲编写一部词典,还发明了拼音字母,以及新的数字表达和运算,以后只要是学会了拼音字母,不用别人教就可以读汉字了。”

信中女儿蔡琰对刘展透出无比崇拜的情绪,感染着老蔡,这位将军不但能武还能文,又搞出如此壮举。蔡中郎心一横,反正是要走的,早走晚走都要走,不如现在就走,蔡邑开始称病在家,并递上辞呈告老还乡。

“子拓,听小女说你发明了一些拼音识别汉子,还要编写词典,此事当真?”

“是啊,前期蔡琰已经开始做一些准备工作了,就等你老来主持呢。”

“好,甚好,别的事情我帮不上,这种事情倒是勉为其难,安顿下来即可全心身投入其中。”

“蔡中郎,下一步我还要印制一些珍贵、极具收藏价值的书籍,此事也需要你老来主持呀。”

“印制?这是何意呀?”

“岳父大人,你瞧这纸张如何?”

刘展拿出自己生产的纸张,递给蔡邑,这些纸可不同于这个时代,人们所见过的那些粗糙的纸张,纹理非常细腻,刘展又耐心细致地为其解释了印制书刊的大概流程。

蔡邑接过来纸张一看,这纸张还细腻啊,伸手轻轻滴抚摸眼中老泪纵横:“好好,真是太好啦,这要制成书籍,读起来可就方便了。子拓,真奇才,为大汉做出如此功业。老夫尚有余力,需要做什么子拓尽管吩咐,拼了这把老骨头也要将此番事业广大。”

“那就有劳蔡中郎了,这种纸张生产过程复杂,目前产量很低,因此,现在只能挑选一些最珍贵、最受欢迎的书籍印制。蔡中郎先挑选出需要印制的书籍排序,先印制一部看看效果。再一步就是确定字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