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警世通言-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议。”女亦取拥项香罗,谓浩曰:“请君作诗一篇,亲笔题于罗上,庶几他时可

以取信。”浩心转喜,呼童取笔砚,指栏中未开牡丹为题,赋诗一绝于香罗之上,

诗曰:

沉香亭畔露凝枝,敛艳含娇未放时。自是名花待名手,风流学士独题诗。

女见诗大喜,取香罗在手,谓浩曰:“君诗句清妙,中有深意,真才子也。

此事切宜缄口,勿使人知,无忘今日之言,必遂他时之乐。父母恐回,妾且归去。”

道罢,莲步却转,与青衣缓缓而去。浩时酒兴方浓,春心淫荡,不能自遏,自言:

“下坡不赶,次后难逢。争忍弃人归去?杂花影下,细草如茵,略效鸳鸯,死亦

无恨!”遂奋步赶上,双手抱持。女子顾恋恩情,不忍移步绝裾而去,正欲启口

致辞,含羞告免。忽自后有人言曰:“相见已非正礼,此事决然不可!若能用我

一言,可以永谐百岁。”浩舍女回视,乃山甫也。女子已去。山甫曰;“但凡读

书,盖欲知礼别嫌。今君诵孔圣之书,何故习小人之态?若使女子去迟,父母先

回,必询究其所往,则女祸延及于君。岂可恋一时之乐,损终身之德。请君三思,

恐成后悔!”浩不得已,怏怏复回宿香亭上,与山甫尽醉散去。

自此之后,浩但当歌不语,对酒无欢,月下长吁,花前偷泪。俄而绿暗红稀,

春光将暮。浩一日独步闲斋,反覆思念,一段离愁,方恨无人可诉。忽有老尼惠

寂自外而来,乃浩家香火院之尼也。浩礼毕,问曰:“吾师何来?”寂曰:“专

来传达书信。”浩问:“何人致意于我?”寂移坐促席请浩曰:“君东邻李家女

子莺莺,再三申意。”浩大惊,告寂曰:“宁有是事,吾师勿言!”寂曰:“此

事何必自隐?听寂拜闻:李氏为寂门徒二十馀年,其家长幼相信。今日因往李氏

诵经,知其女莺莺染病,寂遂劝令勤服汤药。莺屏去侍妾,私告寂曰:‘此病岂

药所能愈耶!’寂再三询其仔细,莺遂说及园中与君相见之事,又出罗巾上诗,

向寂言:‘此即君所作也。’令我致意于君,幸勿相忘,以图后会。盖莺与寂所

言也,君何用隐讳耶?”浩曰:“事实有之,非敢自隐。但虑传扬遐迩,取笑里

闾。今日吾师既知,使浩如何而可?”寂曰:“早来既知此事,遂与莺父母说及

莺亲事,答云:‘女儿尚幼,未能干家。’观其意在二三年后,方始议亲。更看

君缘分如何?”言罢,起身谓浩曰:“小庵事冗,不及款话,如日后欲寄音信,

但请垂谕!”遂相别去。

自此香闺密意,书幌幽怀,皆托寂私传。光阴迅速,倏忽之间,已经一载。

节过清明,桃李飘零,牡丹半折。浩倚栏凝视,睹物思人,情绪转添。久之,自

思去岁此时,相逢花畔,今岁花又重开,玉人难见。沉吟半晌,不若折花数枝,

托惠寂寄莺莺同赏。遂召寂至,告曰:“今折得花数枝,烦吾师持往李氏,但云

吾师所献。若见莺莺,作浩起居:去岁花开时,相见于西栏畔;今花又开,人犹

间阻。相忆之心,言不可尽。愿似叶如花,年年长得相见。”寂曰:“此事易为,

君可少待。”遂持花去。逾时复来,浩迎问:“如何?”寂于袖中取彩笺小柬,

告浩曰:“莺莺寄君,切勿外启!”寂乃辞去。浩启封视之,曰:“妾莺莺拜启:

相别经年,无日不怀思忆。前令乳母以亲事白于父母,坚意不可。事须后图,不

可仓卒。愿君无忘妾,妾必不负君!姻若不成,誓不他适。其他心事,询寂可知。

昨夜宴花前,众皆欢笑,独妾悲伤。偶成小词,略诉心事。君读之,可以见妾之

意。读毕毁之,切勿外泄!词曰:红疏绿密时喧,还是困人天。相思极处,凝睛

月下,洒泪花前。誓约已知俱有愿,奈目前两处悬悬!鸾凰未偶,清宵最苦,月

色先圆。”

浩览毕,敛眉长叹,曰:“好事多磨,信非虚也!”展放案上,反覆把玩,

不忍释手。感刻寸心,泪下如雨。又恐家人见疑,询其所因,遂伏案掩面,偷声

潜泣。良久,举首起视,见日影下窗,瞑色已至。浩思适来书中言:“心事讯寂

可知”,今抱愁独坐,不若询访惠寂,究其仔细,庶几少解情怀。遂徐步出门,

路过李氏之家。时夜色已阑,门户皆闭,浩至此,想像莺莺,心怀爱慕,步不能

移,指李氏之门曰:“非插翅步云,安能入此?”方徘徊未进,忽见旁有隙户半

开,左右寂无一人。浩大喜曰:“天赐此便,成我佳期。远托惠寂,不如潜入其

中,探问莺莺消息。”浩为情爱所重,不顾礼法,蹑足而入。既到中堂,匿身回

廊之下。左右顾盼,见闲庭悄悄,深院沉沉。静中闻风响丁当,暗里见流萤聚散。

更筹渐急,窗中风弄残灯;夜色已阑,阶下月移花影。香闺想在屏山后,远似巫

阳千万重。

浩至此,茫然不知所往。独立久之,心中顿省。自思设若败露,为之奈何?

不惟身受苦楚,抑且玷辱祖宗,此事当款曲图之。不期隙户已闭,返转回廊,方

欲寻路复归,忽闻室中有低低而唱者。浩思深院净夜,何人独歌?遂隐住侧身,

静听所唱之词,乃《行香子》词:

“雨后风微,绿暗红稀。燕巢成蝶绕残枝,杨花点点,永日迟迟,动离怀,

牵别恨,鹧鸪啼。

辜负佳期,虚度芳时。为甚褪尽罗衣?宿香亭下,红芍栏西。当时情,今日

恨,有谁知!”

但觉如雏莺啭翠柳阴中,彩凤鸣碧梧枝上。想是清夜无人,调韵转美。浩审

词察意,若非莺莺,谁知宿香亭之约?但得一见其面,死亦无悔。方欲以指击窗,

询问仔细,忽有人叱浩曰:“良士非媒不聘,女子无故不婚。今女按板于窗中,

小子逾墙到厅下,皆非善行,玷辱人伦。执诣有司,永作淫奔之戒。”

浩大惊退步,失脚堕于砌下,久之方醒。开目视之,乃伏案昼寝于书窗之下,

时日将晡矣。浩曰:“异哉梦也!何显然如是?莫非有相见之期,故先垂吉兆告

我?”方心绪扰扰未定,惠寂复来,浩讯其意。寂曰:“适来只奉小柬而去,有

一事偶忘告君。莺莺传语,他家所居房后,乃君家之东墙也,高无数尺。其家初

夏二十日,亲族中有婚姻事,是夕举家皆往,莺托病不行。令君至期,于墙下相

待,欲逾墙与君相见,君切记之。”惠寂且去,浩欣喜之心,言不能尽。

屈指数日,已至所约之期。浩遂张帷幄,具饮馔,器用玩好之物,皆列于宿

香亭中。日既晚,悉逐僮仆出外,惟留一小鬟。反闭园门,倚梯近墙,屏立以待。

未久,夕阳消柳外,暝色暗花间,斗柄指南,夜传初鼓。浩曰:“惠寂之言岂非

谑我乎?……”语犹未绝,粉面新妆,半出短墙之上,浩举目仰视,乃莺莺也。

急升梯扶臂而下,携手偕行,至宿香亭上。明烛并坐,细视莺莺,欣喜转盛。告

莺曰:“不谓丽人果肯来此!”莺曰:“妾之此身,异时欲作闺门之事,今日宁

肯诳语!”浩曰:“肯饮少酒,共庆今宵佳会可乎?”莺曰:“难禁酒力,恐来

朝获罪于父母。”浩曰:“酒既不饮,略歇如何?”莺笑倚浩怀,娇羞不语。浩

遂与解带脱衣,入鸳帏共寝。但见:宝炬摇红,麝裀吐翠。金缕绣屏深掩,绀纱

斗帐低垂。并连鸳枕,如双双比目同波;共展香衾,似对对春蚕作茧。向人尤殢

春情事,一搦纤腰怯未禁。虽楚王梦神女,刘阮入桃源,相得之欢,皆不能比。

少顷,莺告浩曰:“夜色已阑,妾且归去。”浩亦不敢相留,遂各整衣而起。浩

告莺曰:“后会未期,切宜保爱!”莺曰:“去岁偶然相遇,犹作新诗相赠,今

夕得侍枕席,何故无一言见惠?岂非猥贱之躯,不足当君佳句?”浩笑谢莺曰:

“岂有此理!谨赋一绝:华胥佳梦徒闻说,解佩江皋浪得声。一夕东轩多少事,

韩生虚负窃香名。”莺得诗,谓浩曰:“妾之此身,今已为君所有,幸终始成之。”

遂携手下亭,转柳穿花,至墙下,浩扶策莺升梯而去。

自此之后,虽音耗时通,而会遇无便。经数日,忽惠寂来告曰:“莺莺致意,

其父守官河朔,来日挈家登程,愿君莫忘旧好。候回日,当议秦晋之礼!”惠寂

辞去。浩神悲意惨,度日如年,抱恨怀愁,俄经二载。一日,浩季父召浩语曰:

“吾闻不孝以无嗣为大,今汝将及当立之年,犹未纳室,虽未至绝嗣,而内政亦

不可缺。此中有孙氏者,累世仕宦,家业富盛,其女年已及笄,幼奉家训,习知

妇道。我欲与汝主婚,结亲孙氏。今若失之,后无令族。”浩素畏季父赋性刚暴,

不敢抗拒,又不敢明言李氏之事,遂通媒妁,与孙氏议姻。

择日将成,而莺莺之父任满方归。浩不能忘旧情,乃遣惠寂密告莺曰:“浩

非负心,实被季父所逼,复与孙氏结亲,负心违愿,痛彻心髓!”莺谓寂曰:

“我知其叔父所为,我必能自成其事。”寂曰:“善为之!”遂去。莺启父母曰:

“儿有过恶,玷辱家门,愿先启一言,然后请死!”父母惊骇,询问:“我儿何

自苦如此?”莺曰:“妾自幼岁慕西邻张浩才名,曾以此身私许偕老。曾令乳母

白父母欲与浩议姻,当日尊严不蒙允许。今闻浩与孙氏结婚,弃妾此身,将归何

地?然女行已失,不可复嫁他人,此愿若违,含笑自绝!”父母惊谓莺曰:“我

止有一女,所恨未能选择佳婿。若早知,可以商议。今浩既已结婚,为之奈何!”

莺曰:“父母许以儿归浩,则妾自能措置。”父曰:“但愿亲成,一切不问。”

莺曰:“果如是,容妾诉于官府。”遂取纸作状,更服旧妆,径至河南府讼庭之

下。龙图阁待制陈公方据案治事,见一女子执状向前。公停笔问曰:“何事?”

莺莺敛身跪告曰:“妾诚诳妄,上渎高明,有状上呈。”公令左右取状展视云:

“告状妾李氏:切闻语云:‘女非媒不嫁。’此虽至论,亦有未然,何也?昔文

君心喜司马,贾午志慕韩寿,此二女皆有私奔之名,而不受无媒之谤。盖所归得

人,青史标其令德,注在篇章,使后人断其所为,免委身于庸俗。妾于前岁慕西

邻张浩才名,已私许之偕老。言约已定,誓不变更。今张浩忽背前约,使妾呼天

叩地,无所告投!切闻律设大法,礼顺人情。若非判府龙图明断,孤寡终身何恃!

为此冒耻渎尊,幸望台慈,特赐予决!谨状。”陈公读毕,谓莺莺曰:“汝言私

约已定,有何为据?”莺取怀中香罗并花笺上二诗,皆浩笔也。陈公命追浩至公

庭,责浩与李氏既已约婚,安可再婚孙氏?浩仓卒但以叔父所逼为辞,实非本心。

再讯莺曰:“尔意如何?”莺曰:“张浩才名,实为佳婿。使妾得之,当克勤妇

道。实龙图主盟之大德。”陈公曰:“天生才子佳人,不当使之孤另,我今曲与

汝等成之。”遂于状尾判云:“花下相逢,已有终身之约;中道而上,竟乖偕老

之心。在人情既出至诚,论律文亦有所禁。宜从先约,可断后婚。”判毕,谓浩

曰:“吾今判合与李氏为婚。”二人大喜,拜谢相公恩德,遂成夫妇,偕老百年。

后生二子,俱擢高科。话名《宿香亭张浩遇茑莺》:

当年崔氏赖张生,今日张生仗李莺。

同是风流千古话,西厢不及宿香亭。

 第三十卷 金明池吴清逢爱爱

朱文灯下逢刘倩,师厚燕山遇故人。隔断死生终不泯,人间最切是深情。

话说大唐中和年间,博陵有个才子,姓崔,名护,生得风流俊雅,才貌无双。

偶遇春榜动,选场开,收拾琴剑书箱,前往长安应举。时当暮春,崔生暂离旅舍,

往城南郊外游赏。但觉口燥咽干,唇焦鼻热。一来走得急,那时候也有些热了。

这崔生只为口渴,又无溪涧取水。只见一个去外:灼灼桃红似火,依依绿柳如烟;

竹篱,茅舍、黄土壁、白板扉,啠А┤吞以粗校搅交起棵淞4奚ミ

门,觅一口水。立了半日,不见一人出来。正无计结,忽听得门内笑声,崔生鹰

觑鹘望,去门缝里一瞧:元来那笑的,却是一个女孩儿,约有十六岁。那女儿出

来开门,崔生见了,口一发燥,咽一发干,唇一发焦,鼻一发热。连忙叉手向前

道:“小娘子拜揖!”那女儿回个娇娇滴滴的万福,道:“官人宠顾茅舍,有何

见谕?”崔生道:“卑人博陵崔护,别无甚事,只因走远气喘,敢求勺水解渴则

个。”女子听罢,并无言语,疾忙进去,用纤纤玉手,捧着磁瓯,盛半瓯茶,递

与崔生。崔生接过,呷入口,透心也似凉好爽利。只得谢了自回,想着功名,自

去赴选。谁想时运未到,金榜无名;离了长安,匆匆回乡去了。倏忽一年,又遇

开科。崔生又起身赴试。追忆故人,且把试事权时落后,急往城南,一路上东观

西望,只怕错认了女儿住处。顷刻到门前,依旧桃红柳绿,犬吠莺啼。崔生至门,

见寂寞无人,心中疑惑。还去门缝里瞧时,不闻人声。徘徊半晌,去白板扉上题

四句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

风。”题罢,自回。明日放心不下,又去探看,忽见门儿呀地开了,走出一个人

来。生得须眉皓白,鬓发稀疏。身披白布道袍,手执斑竹拄杖。堪为四皓商山客,

做得磻溪执钓人。那老儿对崔生道:“君非崔护么?”崔生道:“丈人拜揖,卑

人是也。不知丈人何以见识?”那老儿道:“君杀我女儿,怎生不识?”惊得崔

护面色如土,道:“卑人未尝到老丈宅中,何出此言?”老儿道:“我女儿去岁

独自在家,遇你来觅水。去后昏昏如醉,不离床席。昨日忽说道:‘去年今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