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警世通言-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昌,举兵内向,次洞庭湖。真君与吴君同往说之,盖欲止敦而存晋室也。是时

郭景纯亦在王敦幕府,因此三人得以相会。景纯谓真君曰:“公斩馘蛟精,功行

圆满;况曩时西山之地,灵气锺完,公不日当上升矣!”真君感谢。一日景纯同

真君、吴君来谒王敦,敦见三人同至,大喜,遂令左右设宴款待。酒至半酣,敦

问曰:“我昨宵得一梦,梦见一木破天,不知主何吉凶?”真君曰:“木上破天,

乃未字也,公未可妄动!”吴君曰:“吾师之言,灼有先见,公谨识之!”王敦

闻二君言,心甚不悦。乃令郭璞卜之,璞曰:“此数用克体,将军此行,干事不

成也。”王敦不悦曰:“我之寿有几何?”璞曰:“将军若举大事,祸将不久;

若遂还武昌,则寿未可量。”王敦怒曰:“汝寿几何?”璞曰:“我寿尽在今日。”

王敦大怒,令武士擒璞斩之。真君与吴君举怀掷起,化为白鹤一双,飞绕梁栋之

上,王敦举眼看鹤,已失二君所在。且说郭璞既死,家人备办衣衾、棺椁,殓毕,

越三日,市人见璞衣冠俨然,与亲友相见如故。王敦知之不信,令开棺视之,果

无尸骸,始知璞脱质升仙也。自后王敦行兵果败,遂还武昌而死,卒有支解之刑,

盖不听三君之谏,以至于此。

再说吴君邀真君同下金陵,遨游山水。既而欲买舟上豫章,打头风不息,舟

中人曰:“当此仲夏,南风浩荡,舟船难进奈何?”真君曰:“我代汝等驾之,

汝等但要瞑目安坐,切勿开眼窥视!”吴君乃立于船头,真君亲自把船,遂召黑

龙二尾,挟舟而行。经池阳之地,以先天无极都雷府之印,印西崖石壁上以辟水

怪,今有印纹。舟渐渐凌空而起,须臾,过庐山之巅,至云霄峰,二君欲观洞府

景致,故其船梢刮抹林木之表,戛戛有声。舟人不能忍,皆偷眼窥之,忽然舍舟

于层峦之上,折桅于深涧之下,今号铁船峰,其下有断石,即其桅也。真君谓舟

人曰:“汝等不听吾言,以至如此,今将何所归乎?”舟人恳拜,愿求济度之法。

真君教以服饵灵药,遂得辟谷不饥,尽隐于紫霄峰下。二君乃各乘一龙,回至豫

章,遂就旧时隐居,终日与诸弟子讲究真诠,乃作《思仙之歌》云:“天运循环

兮,疾如飞,人生世间兮,欲何为?争名夺利兮,徒丘墟,风月滋味兮,有谁知?

不如且进黄金卮,一饮一唱日沉西。丹砂养就玉龙池,小口世界宽无涯。世人莫

道是愚痴,酩然一笑天地齐。”又作《八宝垂训》曰:“忠孝廉谨,宽裕容忍。

忠则不欺,孝则不悖,廉而罔贪,谨而勿失;修身如此,可以成德。宽则得众,

裕然有馀,容而翕受,忍则安舒;接人以礼,怨咎涤除。凡我弟子,动静勤笃,

念兹在兹,当守其独!有丧厥心,三官考戮。”

却说天地水府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及太白金星,因言真君原是玉洞天仙下降,

今除荡妖孽,惠及生灵,德厚功高。其弟子吴猛等,扶同真君,共成至道,皆宜

推荐,以至天庭。商议具表,奏闻玉帝。玉帝准奏,乃授许逊九天都仙大使,兼

高明大使之职,封孝先王。远祖祖父,各有职位。先差九天采访使崔子文、叚丘

仲捧诏一道,谕知许逊,预示飞升之期,以昭善报。采访二仙捧诏下界,时晋孝

武宁康二年,甲戍,真君时年一百三十六岁。八月朔旦,见云仗自天而下,导从

者甚众,降于庭中。真君迎接拜讫,二仙曰:“奉玉皇敕命,赐子宝诏,子可备

香花灯烛,整顿衣冠,俯伏阶下,以听宣读!”诏曰:

“上诏学仙童子许逊:卿在多劫之前,积修至道,勤苦悉备。天经地纬,悉

已深通;万法千门,罔不师历。救灾拔难,除害荡妖,功济生灵,名高玉籍。众

真推荐,宜有甄升,可受九州都仙大使,兼高明大使、孝先王之职。赐紫彩羽袍

琼旌宝节各一事。期以八月十五午时,拔宅上升。诏书到日,信诏奉行。”

读罢,真君再拜,遂登阶受诏毕,乃揖二仙上坐,问其姓名。一仙曰:“余

乃崔子文、叚丘仲,俱授九天采访使之职。”真君曰:“愚蒙有何德能,感动天

帝,更劳二仙下降?”二仙曰:“公修己利人,功行已满。昨者群真保奏,升入

仙班,相迎在迩,先命某等捧诏谕知。”言毕,遂乘龙车而去。真君既得天书之

后,门弟子吴猛等,与乡中耆老,及诸亲眷,皆知行期已近,朝夕会饮,以叙别

情。真君谓众人曰:“欲达神仙之路,在先行其善而后立其功。吾去后一千二百

四十年间,豫章之境,五陵之内,当出地仙八百馀人。其师出于豫章,大阐吾教。

以吾坛前松树枝垂覆拂地,郡江心中,忽生沙洲掩过井口者,是其时也。”后人

有言:“龙沙会合,真仙必出。”按龙沙在章江西岸畔,与郡城相对,事见《龙

沙记》。潘清逸有《望龙沙》五言诗云:

五陵无限人,密视松沙记;龙沙虽未合,气象已虚异。

昔时云浪游,半作桑麻地;地形带江转,山势若连契。

是时八月望日,大营斋会,遍召里人,及诸亲友,并门弟子,长少毕集。至

日中,遥闻音乐之声,祥云缭绕,渐至会所。羽盖龙车,仙童彩女,官将吏兵,

前后拥护。前采访使崔子文、叚丘仲二仙又至,真君拜迎。二仙复宣诏曰:

“上诏学仙童子许逊:功行圆满,已仰潜山司命官,传金丹于下界,返子身

于上天。及家口厨宅,一并拔之上升。着令天丁力士与流金火铃,照辟中间,无

或散漫。仍封远祖许由,玉虚仆射;又封曾祖许琰,太微兵卫大夫,曾祖母太微

夫人;其父许肃,封中岳仙官,母张氏封中岳夫人。钦此钦遵,诏至奉行!”

真君再拜受诏毕。崔子文曰:“公门下弟子虽众,惟陈勋、曾亨、周广、时

荷等外,黄仁览与其父,烈与其母,共四十二口,合当从行。馀者自有升举

之日,不得皆往也。”言罢,揖真君上了龙车,仙眷四十二口同时升举。里人及

门下弟子,不与上升者,不舍真君之德,攀辕卧辙,号泣振天,愿相随而不可得。

真君曰:“仙凡有路可通,汝等但能遵行孝道,利物济民,何患无报耶!”真君

族孙许简哀告曰:“仙翁拔宅冲升,后世无所考验,可留下一物,以为他日之记。”

真君遂留下修行钟一口,并一石函,谓之曰:“世变时迁,此即为陈迹矣!”真

君有一仆名许大者,与其妻市米于西岭,闻真君飞升,即奔驰而归。行忙车覆,

遗其米于地上,米皆复生,今有覆米冈、生米镇犹在。比至哀泣,求其从行。真

君以彼无有仙分,乃授以地仙之术,夫妇皆隐于西山。仙仗既举,屋宇鸡犬皆上

升,惟鼠不洁,天兵推下地来。一跌肠出,其鼠遂拖肠不死。后人或有见之者,

皆为瑞应。又坠下药臼一口,碾毂一轮,又坠下鸡笼一只,于宅之东南十里。又

许氏仙姑,坠下金钗一股,今有许氏坠钗洲犹在。时人以其拔宅上升,有诗叹美

云:

慈仁共羡许旌阳,惠泽生民耿不忘;拔宅上升成至道,阳功阴德感苍苍。

仙驾飞空渐远,望之不可见,惟见祥云彩霞,弥漫上谷百里之内,异香芬馥。

忽有红锦帷一幅飞来,旋绕故地之上。却说真君仙驾经过袁州府宜春县栖梧山,

真君乃遣二青衣童子下告王朔,具以玉皇诏命,因来相别。王朔举家瞻拜,告曰:

“朔蒙尊师所授道法,遵奉已久,乞带从行!”真君曰:“子仙骨未充,止可延

年得寿而已,难以带汝同行。”乃取香茆一根掷下,令二童子授与王朔,教之曰:

“此茆味异,可栽植于此地,久服长生。甘能养肉,辛能养节,苦能养气,咸能

养骨,滑能养肤,酸能养筋,宜调和美酒饮之,必见功效。”言讫而别。王朔依

真君之言,即将此茆栽植,取来调和酒味服之,寿三百岁而终。今临江府玉虚观

即其地也,仙茆至今犹在。真君飞升之后,里人与其族孙许简,就其地立祠,以

所遗诗一百二十首,写于竹简之上,载之巨筒,令人探取,以决休咎。其修行钟、

药毂、药臼、石函等事,并宝藏于祠。后改为观,因空中有红锦帷飞来旋绕,故

名曰游帷观。

真君既至天庭,玉帝升殿,崔子文、叚丘钟二仙引真君与弟子等听候玉旨。

玉帝宣入朝见,真君扬麈拜舞,俯伏金阶下,上表奏曰:“臣许逊庸才劣质,虽

有咒水行符馘毒之功,盖亦赖众弟子十一人之力。今弟子之中止有陈勋、曾亨、

周广、时荷、黄仁览、烈六人,已蒙圣恩超升天界。更有吴猛、施岑、甘战、

锺离嘉、彭抗五人,未蒙拔擢,诚为缺典。望乞一视同仁,宣至天庭,同归至道。”

玉帝见奏,即传玉旨差周广为使,赍传诏旨,令吴猛等五人同日上升。周广即拜

辞玉帝,赍诏下宣,是时乃晋宁康二年,九月初一日也。吴猛时年一百八十六岁,

见真君上升,己不与从,心曲怏怏。正与施岑、甘战、锺离嘉、彭抗四道友同归

西宁,聚义修炼。只见周广赍诏自天而下,众相见毕,动问其下界之故。周广曰:

“吾师朝见玉帝,奏上帝,诸位仙友多助仙功,未得上升,恳求玉帝超擢。玉帝

即差广赍诏旨令五君上升,同归至道。”五人听言大喜,各乘白鹿车,白昼冲升。

今有吴仙村吴仙观,是其飞升之处。然真君所从游者三千馀人,其有功有行而得

上升者,通吴君十有一人焉耳。真君领弟子朝见玉帝毕,玉帝各授以仙职,遂率

群弟子拜谒太师祖孝悌明王卫弘、师祖孝明王兰公、师傅谌母已毕,又谢了三官

金星保奏之功。真君又荐举故人许都胡云、云阳詹二人,皆有道之士,玉帝

皆封真人之号,不在话下。

却说真君自升仙后,屡显神通。隋炀帝无道,烧毁佛祠,乃将游帷观废毁。

唐高宗永淳年间,遂命真人胡惠超重新建之。至宋太宗仁宗皆赐御书,真宗时赐

改游帷观曰玉隆宫。至宋代政和二年,徽宗忽得重疾,面生恶疮。昼寝恍然一梦,

见东华门有一道士,戴九华冠,披绛章服,左右童子,持剑导前,来至丹墀稽首。

帝疑非人间道士,因问曰:“卿是何人?”道士对曰:“吾为许旌阳,权掌九天

司职。上帝诏往西瞿耶国按察,经由故国,知主上患疾,特来顾之。”帝曰:

“朕患毒疮,诸药不能愈,卿有药否?”道士即取小瓢子倾药一粒,如绿豆子大,

呵气抹于徽宗疮上,遂揖而去。且曰:“吾洪都西山弊舍,久已零落,乞望圣眼

一瞻为幸!”帝豁然而寤,觉满面清凉,以手摩之,疮遂愈矣。乃令近臣将图经

考之,见洪州西山有许旌阳遗迹,诏造许真君行宫,改修玉隆宫,仍添“万寿”

二字。塑真君新像,尊号曰神功妙济真君。许真君所遗之物,皆有神护守,不可

触犯。如殿前手植柏树,其荣瘁常兆本宫盛衰,翦叶煮汤,诸病可愈。井中铁树,

唐严撰作洪州牧,心内不信,令人掘发,俄然天变,忽有迅雷烈风,江波泛溢,

城郭震动。撰惧,叩头悔谢,久之而后止。又强取修行钟,置之僧寺,击之声哑

如土木。撰坐寐,见神人叱责,醒觉,而送钟还宫。又碾轮、药臼,州牧徐登令

取至府观之,犹未及观,遂乃飞去还宫。又石函,唐朝张善安窃据洪州,强凿开

其盖,内册朱书数字云:“五百年后强贼张善安开凿之。”善安看毕,恐惧,遂

磨洗其字,终不泯灭。因藏其盖,其字尚留函底。宋高宗建炎间,金人寇江左,

欲焚毁宫殿。俄而水自楹桷喷出,火不能烧,虏酋大惊,乃彻兵而去。皇明列圣,

元加寅奉,敕赐重修宫殿,真君屡出护国行医。正德戊寅年间,宁府阴谋不轨,

亲诣其宫,真君降箕笔云:“三三两两两三三,杀尽江南一檐耽;荷叶败时黄菊

绽,大明依旧镇江山。”后来果败。诸灵验不可尽述。后人有诗叹云:

金书玉检不能留,八字遗言可力求;

试看真君功行满,三千弱水自通舟。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