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警花闯三国-第4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荀攸决定弃城而走,除了刘协和前朝旧臣以外,只带走了曹操的家眷,不要说跟随曹操的其他文武的家眷都蒙在鼓里,就连于禁和陈群的家眷也没有带走。于禁、陈群二人心中自然不满,只是作为主事人的荀攸,自己的家眷以及他叔父荀彧的家眷都留在了城中,他们又能说什么呢。但是于禁心里明白,只要他们一走,濮阳城的陷落只是早晚的事情,到时候他们的家眷会遭到什么样的待遇,他真不敢想像。



现在再想起这些来已经迟了,于禁咬了咬牙,不再去管孔融,提枪上马,押解着这些车辆出了东门,向鄄城去了。



其实,像孔融这样的前朝支持者,在得到刘协的召唤以后,是不敢不去的。但是自从有了上次与糜芳之间有了走私粮食的交易以后,孔府上下大多已经被糜芳收买,还安插进许多幻影秘谍的人。这些幻影秘谍呆在孔府,一来可以借着孔融的名声为自己的行动做掩护,二来也可以保护孔融免受曹操的毒害。孔融其实也隐约知道这些人的身份,只是自己的妻儿现在都被扣在襄阳做人质,他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当刘协的旨意传到孔府的时候,孔融已经睡下,接信的门人正是一名幻影秘谍,他请示过头领以后,便将这份旨意压了下来,所以孔融还在酣睡中,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份旨意。而幻影秘谍却已经将刘协深夜召集群臣的消息,通过秘密渠道偷偷传递了出去。



得到这个消息,张辽很快判断出曹军想要弃城,围三缺一的计划终于产生了效果,他立刻亲领一军往东门外设伏。



濮阳城西、南、北三处城门的攻守仍一如既往的激烈,而东门外却一片寂静。于禁和他手下的士兵们都是人衔枚、马裹足,连支火把都没有点燃,就这样静悄悄地行军。



行了十多里地,天色越来越暗,身后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大队骑兵席卷着烟尘杀了过来,正是张辽引军赶到。



于禁他麾下多为步卒,骑兵只有寥寥两百人。但作为曹操手下屈指可数的大将,于禁没有不慌张,立刻组织士兵结阵反击,与汉军战在一处。于禁更是亲自挺枪杀入汉军队中,左冲右突,连挑十数人于马下,威风一时无俩。



张辽遵守刘欣的规定,本来是不用亲自冲锋陷阵的,但是看到敌将如此骁勇,也不禁动容,大喝一声,挥刀迎了上前,截住了于禁的去路。



二马相交,“当”的一声,两件兵器狠狠地撞在一起。张辽和于禁都暗自赞叹,对方好大的力气。两军阵前,来不得半点疏忽,管你什么累世名将,阴沟里翻船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张辽、于禁都不敢大意,各自抖擞精神,尽展平生所学,于乱军之中一场恶战。



于禁虽然骁勇,但他手下的兵丁却远远不是汉军骑兵的对手,几轮冲锋过后,于禁身边只剩下十多骑跟随。不过,曹军士兵的斗志却不输于汉军骑兵,他们虽败,却无人投降。



此时,汉军骑兵已经点燃了远松油火把,将这一片照得亮如白昼。那些前朝旧臣,听着外面震天的喊杀声,龟缩在马车里,连大气都不敢出。



就在张辽、于禁在濮阳城以东十里外激烈厮杀的时候,荀攸、陈群领着一支骑兵护着一队车辆出了濮阳东门,行不多远便拐上了向北的大路。车队里面除了刘协,还有曹操的家眷,至于其他人的家眷,他们早就弃之不顾了。濮阳城中缺马,这支三百多人护卫所骑乘的马匹已经是从豪门大族家中强征来的最后马匹了,虽然称不上战马,但总比两条腿要强上许多,而于禁和那些前朝旧臣根本就是一枚弃子。



于禁很清楚自己的使命,他就是一个诱饵,为荀攸等人的脱逃争取时间,虽然自己的手下渐渐损失殆尽,他还是咬着牙又与张辽战了十多个回合,看看时间拖延的差不多了,这才虚晃一枪,跳出圈子,大喝道:“将军,且住!”



张辽按住刀,冷笑道:“你已经无路可逃,投降吧!”



如果没有张辽这个强劲的对手,于禁恐怕还有一点侥幸心理,希望能够杀开一条血路逃出去,但现在,他绝对不敢再有这个奢望。尽管曹操对他十分器重,但于禁却有自己的打算,他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不想跟着曹操一条道跑到黑。



他刚才之所以拚命与张辽搏杀,一方面是为了完成自己最后的使命,以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张辽展示自己的武艺,以便在投入刘欣阵营以后能得重用。



听到张辽的冷笑,于禁不再犹豫,弃枪下马,拜伏在地,大声说道:“末将愿降,还请将军保全我家人的性命。”



张辽担心他使诈,挥了挥大刀,让左右上前将于禁缚住,这才说道:“你既已降,如何发落当凭陛下发落。某且问你,这车队中可有刘协和曹操的家眷?”



听到张辽直接问到了关键,于禁又犹豫起来。这支车队里只有前朝旧臣,没有一个女人和小孩,自然不可能有刘协和曹操的家眷,只要张辽派人稍作检查就能知道答案,他不可能在这件事上做任何隐瞒,于禁犹豫的是要不要将荀攸的计划和盘托出。



作为留守濮阳的核心人物,于禁自始至终参与了整件事的策划。而荀攸对于禁也是完全信任,不仅告诉于禁自己离开濮阳以后的去向,而且再三嘱咐于禁,一定要想办法杀出重围,前去与他们会合。所以,对于刘协以及曹操的家眷现在去了哪里,于禁是心知肚明。



但是,要不要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部说出来,于禁还拿不定主意。如果他将这个消息说出来,那就等于彻底宣布与曹操决裂,因为以汉军骑兵之利,要不了多久就能够追上荀攸他们。如果不说出来,汉军迟早会得到这个消息,到时候只怕他更不可能得到刘欣的信任。于禁现在是左右为难。



思忖良久,于禁终于作出了选择,挣扎着说道:“回将军,刘协和曹操的家眷都不在这支车队里,他们去了东阿。”



东阿离濮阳有一百多里路,现在荀攸顶多走了二三十里,如果于禁直说荀攸是等这边开战以后才离开的,张辽一定能够追得上。但于禁却留了个心眼,没有说荀攸他们是什么时候走的,这样就算将来露了馅,碰到曹操,自己也可以找个托辞推掉责任。



“你说他们去了东阿县城?”张辽眉头一皱,旋即哈哈大笑道,“这下可便宜了子义,让他白捡了一场大功!”



第785章逃出生天



当初曹操猛攻虎牢关的时候,徐晃就接到了长安的战报,希望他能够分出一部分兵马南下攻打濮阳,以解虎牢关之危。但是麹义将营盘扎得十分结实,急切之间,徐晃攻之不下,又要防备邺城方向的敌人援兵,一时抽不出人马。马芸迫不得已,这才抽调第五军团北上。



随着战事的发展,邺城的袁绍一直没有任何动静,而麹义也被死死地困在营寨是,徐晃终于能够抽调出一部分兵马,由太史慈率领,绕道南下,前天晚上刚刚打下了东阿城。



汉军各军团之间经常通过各种手段来传递消息,因此魏延已经知道东阿城被攻克,他就不再把刘协北逃的事情放在心上,而是放飞了几只信鸽,将自己掌握的情况进行了通报。



太阳跃出了地平线,洒下一片金光,荀攸他们也绕上了大路,回头已经看不清濮阳城的轮廓,心中稍定。不过,荀攸也不敢作丝毫停留,继续一路向北,正午时分,终于赶到了东阿县城,见到了城头上飘扬着的“曹”字大旗。



直到此时,荀攸的心情才彻底放松下来,打马直奔城门。东阿城门大开,在荀攸的看来,这里显然还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于是,荀攸很放心地率领队伍直奔东阿县衙。



县衙门口,两名差役没精打采地抱着水火棍倚在墙外,直到荀攸他们来到面前,才猛然惊醒,慌忙迎了上来。荀攸却满不在乎说道:“快,带我去见你们县令!”



差役仿佛看出来荀攸是个大人物,点头哈腰地将他迎了进去。然而,荀攸的脚刚刚迈进二门,这两个差役就变了脸色,一把将荀攸扑翻在地。与此同时,东阿县城的四门忽然一齐关闭,从大街小巷中涌出无数人马,将县衙团团围住。周围的屋顶上也冒出无数人头,数不清的箭簇在阳光下闪着寒光,瞄准了陈群和那三百名护卫。陈群自知无路可逃,当即宣布投降,让那三百保护卫放下武器。



刘欣看完这份战报,并没有十分高兴,反而皱起了眉头。



因为这份战报最后并没有提到刘协和曹操家眷的下落,也不知道这几个人已经被抓住了,还是被荀攸先前送往了别处。按照道理,这样重要的人物是应该加以特别说明了,沮授、田丰他们都是有分寸的人,应该不至于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吧,这就让刘欣更加百思不得其解。另一方面,刘欣知道,以曹操的为人,他在得知濮阳失守的消息以后,很可能孤注一掷,虎牢关方面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刘欣沉吟片刻,忽然用力扬了扬马鞭,说道:“出发,以最快的速度赶回长安!”



虽然整个支队伍都是骑兵,而且座下是耐力非凡的草原骏马,但几千里路也不是说到就到的。队伍从清晨出发,一直走到月上树梢,才来到扜泥城。这一次,刘欣没有进城,也没有派人通知鄯善王哈尼,而是直接进入城外的兵站。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兵站的条件已经相当好了,比起哈尼的王宫来也不差多少。五千骑兵却没空欣赏兵站的景色,纷纷解鞍卸甲,倒头便睡,因为刘欣已经吩咐过了,三更做饭,四更出发,而现在已经接近二更天了,也就是说,他们睡觉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时辰,他们又如何能够不抓紧呢?



至于他们的坐骑,其实比他们还累,不过扜泥城外的这座兵站是一座大兵站,里面蓄养了许多马匹,所以,等他们醒来,完全可以换乘其他战马,而他们原来的战马就留在兵站,自有兵站的士兵来喂养、照顾。



刘欣自己并没有去睡,因为又有一份战报送了过来。



这份战报是关于太原战事的。从战报上看,魁头应该还不知道发生在漠北草原上的事情,虽然屡次攻打大陵、祁县等城未果,损兵折将,但是对于攻城器械和战法的运用却越来越熟练了,甚至连云梯、冲车这样的攻城器械,鲜卑人都已经学会了如何制作。



这样一来,张辽、高顺在大陵、祁县一带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大。不过,在他们临行前,刘欣曾经派人给他们送去“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而这十六字方针现在终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张辽、高顺将第四军团的一万骑兵分成三队,依托这一片的八座城池为掩护,轮番出击,或战或退,耍得鲜卑大军团团乱转。魁头又遭遇了数次大败,竟然引军退往了太原城。张辽、高顺抓住鲜卑人退兵的时机,忽然发力猛追,全歼了魁头的后军三万余人,攻占了太原以南的重镇梗阳城。



战报上还有一项内容是关于麹义和那三十万袁军的。这支袁军现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已经陷入了绝境。但是麹义此人颇有将才,据营死守,汉军数次进攻,虽然多有斩获,但要想一口吃下这三十万袁军,却是十分困难。



后来,张郃想出一条计策,截断了袁军的水源。今年河北大旱,天气十分炎热,没有粮食还好对付,要是没有饮水的话,人畜都难以生存。



这条计策虽然阴损了一点,但却极其有效。只是麹义仿佛早有准备,并不见袁军营寨有任何骚动。原来,麹义扎营之初,就下令士卒在营中开挖了许多深坑,坑里蓄满清水。现在水源被汉军切断,这些深坑却解了袁军的危急。



后来,徐晃等人又想了许多办法,始终不能奏效。其实,这里已经聚集了第一、第二、第三军团的全部主力,除去前些日子在阻击颜良战斗中阵亡的将士,以及太史慈领去的一支人马,现在围住袁军的足有二十三万之众,如果实施强攻,完全可以轻松击溃麹义和他的三十万袁军。



但是这些袁军都是汉人,并不是草原上的匈奴、鲜卑和乌桓这些异族,而且这些士兵大多只是普通百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妻儿老小,一旦发动强大的攻势,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丧命于此。所以,刘欣、马芸都向徐晃强调过,无论如何都要尽量保全这些袁军士兵的性命。在这样的情况下,徐晃等人才克制住强攻的冲动,想要迫使袁军缴械投降。



直至昨天中午,袁军营中终于发生了骚乱,因为士兵们已经断粮三天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袁军士兵们一个个饿得前胸贴后背,连刀枪都拿不动,哪里还能抵抗汉军的进攻。士兵们鼓躁起来,麹义连杀了数十人,终于还是弹压不住,满营皆反。麹义无奈,只得放任三十万袁军缴械投降。



一时间,袁军营寨外面,刀枪弓箭、衣甲旗帜堆积如山,缴械以后的袁军都排着队到汉军设立的粥棚去接受“赈济”。其实汉军有充足的粮草,但是这些袁军士兵已经饿了许多天,却不能让他们吃馒头、米饭,更不能吃荤腥,而只能让他们喝点稀饭,否则他们的胃就会受伤。于是,看起来便像是一场赈灾救济。



麹义非常有机谋,趁着大批袁军缴械投降的机会,他带着百余名亲信,悄悄躲藏在营寨的一角。麹义平时对士兵还是比较爱护的,经常与他们同吃同住,甚得士兵们的信任和拥戴。而且他放任袁军投降,也等于变相地救了三十万袁军士兵的性命,一些知情的袁军士兵并没有举报他,甚至还替他做了一些掩护,让他逃过了汉军的搜捕。



天黑以后,麹义寻了个间隙,逃了出去。其实,对于这场战役的结果,麹义还是颇为不服。虽然以他手下的这支军队,想要击败汉军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袁绍从邺城方向派兵接应,他有把握带出十五万人。这十五万人可不是普通的士兵,他们都是上过战场的勇士,有了这样一支力量,凭借河北诸州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