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语者-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车驾驶车厢里拿出一只看起来像是来复枪袋的东西。接着三人齐步向韦恩走过来。古柏曼打开车门:“你还好吗?”  “唔,我没事。”古柏曼朝大胡子点点头。  “娄根先生是一位兽医,我们需要找到另外那匹马。”车门一打开,韦恩便可听到轰然不绝于耳的喷灯声。那声音让他难受极了。  “知不知道它可能往哪个方向逃去?”  “不知道,先生。我想一定不会太远的。”  “好吧!”古柏曼一手搭着韦恩的肩膀,“我们会尽快让你离开这儿,好吗?”  韦恩点点头。古柏曼关上车门,和其他两人站在车门外交谈,然而韦恩听不到他们说些什么。稍远处,直升机正载着那个女孩升空、飞离。在混乱中,一个人的帽子被风吹走了,但韦恩什么也没看到,浮现在他眼前的只有马冒着血泡的嘴角,和从一个挡风板缺口边缘上方直对着他瞪的两颗眼珠。在以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这两颗眼珠将会一直在他的梦境中死死瞪着他。  
《马语者》第一部:重创 第1章(6)
“我们赢定他了,对不对?”  安妮站在她的办公桌旁,越过坐着阅读合约的唐·法罗肩头跟着浏览。他没搭腔,只是扬起一道沙色眉毛,看完合约。  “我们赢定他了,”安妮说,“我知道我们赢定了。”法罗把合约搁在大腿上。  “没错,我想我们赢定啦!”  “哈!”安妮高举一只拳头,走到办公室另一头,又倒了杯咖啡。  他们已经到达这儿半个钟头。她拦了一部出租车到四十三街和六街交界处,半途却塞在车队里,最后的两段路只好下来步行。纽约的驾驶员全用他们所知道的最佳办法对付下雪天:猛按喇叭,互相大吼。  她到时,法罗人已经在办公室里,冲好了咖啡。她喜欢他自在随意的方式。  “当然,他一定会否认曾对他们说过任何话。”他说。  “那是直接引述,唐。再说,里头披露了那么多细节,他无从否认。”  安妮端着咖啡走回来,坐到她的办公桌后面。那是四年前她在众人惊诧声中舍弃写作,改任主管人员时,一名在英国的朋友特地以榆木和胡桃木为料,为她制造的一张超大型不对称的桌子。从小杂志社转到这家规模宏大的出版部门,这张办公桌也跟着转移阵地,并立即招致室内设计师的嫌恶,他是以高价被雇来重塑这间被革职主编的办公室风格的。他坚持,既然办公桌的造型是如此不协调,其他一切装潢也必须采用不对称原则,以作为对此事的报复。其结果是在设计师不言而喻的嘲弄意味中,整间办公室充满了他所谓的反结构主义电气化设施的不和谐形状与颜色。  安妮(起初她备感光荣,继而慢慢转为忸怩不安)骄傲地把克蕾斯三岁时画的那些抽象溅染画裱褙装框,和自己所有金光闪闪的奖章、笑靥灿灿的照片一同挂在墙上。而在只有她看得到的办公桌上这个较为隐蔽的位置上,则摆着些她最喜欢的相片:克蕾斯、罗伯特,还有她的父亲。  这会儿,安妮越过这些相框的上方,细细打量唐·法罗。他没穿西装是件相当奇特的事。旧牛仔笳克、徒步旅行长靴,一身打扮颇出安妮意料之外。她已将他视为布鲁克斯兄弟型人物——平底便鞋、宽松裤子、黄|色喀什米尔斜纹呢衫。他面带微笑:“这么说,你想控告他喽?”  安妮笑着回答:“我当然要告他。他签过协议,保证不对媒体发言,结果却又用说我捏造数据来毁谤我。”  “一次毁谤经我们控诉之后就会被重提上百次,并且越描越黑,夸张成更不真实的故事。”安妮皱起眉头。  “唐,你该不会是想软化我吧?菲米摩尔·费斯克可是个庸庸碌碌、奸诈恶毒、不怀好意的卑鄙小人啊!”  法罗高举双手投降,笑嘻嘻地说:“别卖关子,安妮,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  “在这里时,他竭尽所能地制造麻烦,现在人离开了还是不放弃这一套伎俩。我恨不得火烧了他那皱巴巴的屁股。”  “那是英国式形容词吗?”  “不,我们会说给他的臀部加热。”  “好吧,你怎么说怎么是;基本上  译按:同一语源之谐谑话。臀部:fundament;基本上:fundamentally。”  “你最好相信。”  安妮桌上的电话机响了。她拿了起来,是罗伯特打来的。他以平稳的语气告诉她克蕾斯出了车祸,已被送往奥尔班尼的一家医院接受监护,目前仍昏迷不醒。他要安妮一直搭到奥尔班尼再下火车,两人在那儿碰头。  书包 网 。com 想看书来
《马语者》第一部:重创 第2章(1)
安妮初遇罗伯特时年仅十八岁。当时是一九六八年夏天,她放弃已给她名额的牛津大学,决定休学一年。她报名参加一个叫做海外志愿服务队的组织,接受为期两周的强化训练,学习如何教授英文、避免感染疟疾、拒绝热情如火的当地人献殷勤(大声说不,由衷说不)。  做完这些预备工作之后她便飞往位于西非的塞内加尔,在首都达卡略事停留,开始搭乘挤满了人、鸡、山羊的公共汽车,向南行驶了风沙漫天的五百里路程,来到未来十二个月内将作为自己家园的小镇。到了次日夜色降临时,他们一行人到达了一条大河的河岸。  夜晚的空气又湿又热,身边嘤嘤嗡嗡地充斥着虫鸣。安妮可以看见城镇的灯火隔着河水在远处闪烁,可是渡口要一直关闭到早晨,而这时候已经成为她的朋友的司机和其他乘客莫不关切地问她要在什么地方过夜。当地没有旅馆,他们固然可以随便找个地方倒头大睡,但他们深信这年轻的英国妇女需要一个更讲卫生的地方。  他们告诉她,附近住着一个“土巴”,一定可以提供她的食宿。安妮对于“土巴”这个名词还完全没一点儿概念,就在一大群扛着她行李的人们簇拥中,沿着曲曲折折的丛林路线,她被带往一间坐落于非洲木棉和木瓜树群间的小泥屋。出来开门的“土巴”——事后她得知这个名词是白人的意思——正是罗伯特。  他是和平工作团的志愿工作者,来这里一年,教授英文和凿井,二十四岁,哈佛毕业生,同时也是她至今所见最有才智的人。那天晚上他为安妮煮了一顿很棒的香料鱼加米饭,两人灌下几瓶土产冷啤酒,借着烛光,交谈到凌晨三点。罗伯特来自康乃狄克州,日后预备成为一名律师。他为自己辩护道:那是生来注定的。两只眼睛在金框眼镜后闪着讥讽的光芒。就他的家人记忆所及,他们家族中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律师。  然后他以律师的习惯,对安妮的生活详加盘诘,逼她描述,以一种既令她、也令他同感新鲜的方式加以分析。  她告诉他,她的父亲如何成为一名外交家,在她十岁以前,只要他被派往一个新岗位,他们就从一个国家迁徙到另一个国家。她和她的弟弟在埃及出生,接着住过马来半岛和牙买加。  后来她的父亲在一次事先毫无征兆的严重的心脏病中突然死亡。安妮直到最近才发现,自己可以不终止交谈、不使大家俯首盯着自己鞋子瞧,便可来述说此事。她的母亲重新迁往伦敦定居,旋即再婚,并把他们姐弟俩打发到寄宿学校念书。尽管安妮对于这段往事只是一笔带过,却看得出罗伯特能够领略那埋藏其中、始终未能释然的痛苦有多么深沉。  次日早晨,罗伯特开着他的吉普车把安妮送到渡口,安全送抵天主教女修道院。未来一年她就要在这儿生活、教书。性情慈爱、有点近视的法裔加拿大籍院长只是偶尔才对她投以不以为然的眼神。  接下来的三个多月里,安妮每周三都会见到来镇上采购物品的罗伯特。他的“周拉”——当地话——说得相当流利,每个星期都会为她上一次课,两人也渐渐成了朋友,但并非情侣。相反地,安妮失身给一个名叫查威尔的塞内加尔美男子。她记得对那人热情如火的求爱,自己大声而认真地回答:“愿意!”  后来罗伯特被调往达卡。临行前的一天晚上,安妮过河去与他饯别。当时美国国内正举行新任总统大选,他俩心情凝重地听着收音机噼哩啪啦地播报尼克松拿下一州又一州的胜利。罗伯特如丧至亲般,情感激动,哽咽着对她说明这对他的国家、还有他的许多友人在亚洲打的那场仗代表着什么意义时,安妮不禁为之深深感动。她搂住他的脖子,拥抱着他,第一次感到自己不再是个女孩,而是一个女人。  直到他离去以后,她又遇到一些其他的和平工作团志愿者,这才明白了他是多么难得。他们绝大多数不是有鸦片瘾就是惹人生厌,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其中甚至有个眼神昏滞、双目泛红、扎着马尾巴的家伙,宣称他已经整整“兴奋”了一年。  第二年七月,她回到达卡搭机返家时,又和罗伯特见过一面。这里的人说的是另一种叫做欧罗夫的语言,他也已经讲得很顺溜。他住在机场附近,近得每次只要有飞机飞过,就不得不停止交谈。为了适应这种恶劣的环境,他取得一份详细记录,上面记着每一班飞进或飞出达卡的飞机时间,经过两夜的研读之后熟记在胸。每当一架飞机飞过,他便背诵一遍它的起站、航线和终点。安妮哈哈大笑,似乎有点伤了罗伯特的心。当天晚上,她乘着月色,搭机返乡。  之后整整七年里,他们彼此从未再见过一面。安妮一帆风顺地念完牛津大学,创办了一份以攻讦谩骂为主的激进派杂志,看似不经任何策划、设计的内容,却在英国取得耀眼的成绩,颇令她的朋友们反感,这是安妮最不想做的事情。于是她改行当起记者,在遥远的英国东北角为一家晚报工作。她的母亲只来探望过她一次,就被当地的景色和女儿所居住的那间沾满煤炭的简陋小屋惹得难过不已,一路哭着回到伦敦。她伤心得有理。  安妮坚守了一年工作岗位之后,终于收拾行李,飞往纽约,在自我吹捧下,竟连她自己也感错愕地把自己“吹”进了《滚石》杂志。  对于人,她擅长的是做恶狠狠、攻击性的侧写,而非阿谀谄媚。一大群人恶意批评她,说她笔下的受害者一定会要不了多久就用光,但事实却不然。他们持续送上门来,渐渐成为某种被安妮·格雷夫斯“做了”或“埋葬”了(这种讥诮话甚至在牛津时代就传开了)的受虐狂。  有一天,罗伯特打电话到办公室找她,一时间那名字对她很陌生。“曾经有个晚上在丛林里给你一张床睡的土巴!”他提示。  他们约好见面喝一杯。罗伯特的样子比安妮记忆中好看多了。他说他一直密切注意着有她署名的文章,而且似乎比她还熟悉她所写的每一篇东西。目前他正担任地方助理检察官,同时在职业许可的范围内为卡特阵营工作。  他是个理想主义者,拥有满腔压抑不住的热情。最重要的是,他能令她开怀大笑。此外,他的头发比她这五年来约会过的所有男性都更短、更直。  相对于满柜子都是黑色皮件和安全别针的安妮,罗伯特的衣柜里装的全是可以扣在衬衫上的衣领和灯芯绒裤。外出时,两人有如LL宾恩对上性感手枪。这种有违传统的搭配对他俩都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刺激。  在床上,他俩的Xing爱缠绵持久。事实证明,若是她实话实说的话,罗伯特颇令人意外地,并非如她暗地里担心的是个禁欲者。事实上,他远比大部分自她来到纽约之后曾经和她上床的那些麻醉在毒品堆里、让人毫无兴致的男子有创意多了。几周以后,当她提到这一点,罗伯特默默沉思了一阵。就在她回忆起从前他大声背诵每一班由达卡起飞的班机时刻表的情景时,他极为严肃地答复道:他一向相信,性,就像法律一样,惟有勤练,方能生巧。  他们在次年春天结婚,三年之后,他们的独生女儿克蕾斯来到人间。  安妮把工作带上火车,堆在面前。不是基于习惯,而是盼望借此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那是不惜重资委托一位极为难缠的大小说家所写的文章校样。克蕾斯称这位作家为“安妮的大人物级作家”。她期盼它将会成为举国瞩目的作品。安妮已经把其中的第一段看了三遍,却一个字也没有记住。  罗伯特从医院打她的移动电话号码联系:情况毫无变化,克蕾斯仍未恢复意识。  “你的意思是——昏迷不醒?”安妮以挑衅的口气逼他照实告诉自己。  “院方不是那么形容的。不过,不错,我想其实就是这个样子。”  “还有呢?”回答他的是短暂的沉吟,“说啊,罗伯特,看老天份上!”  “她的腿情况也非常糟糕,好像是……卡车从她的腿上辗过去了。”  
《马语者》第一部:重创 第2章(2)
安妮倒抽一口冷气。  “他们现在正在给她做检查。听着,安妮,我最好回那边去。我会到火车站接你。”  “不,别过来。留下来陪她。我自己叫车过去。”  “也好!要是有新的变化,我会打电话给你。”他略一沉吟,“她会没事的。”  “嗯,我知道。”她摁下话机的按钮,将它放下。  车窗外,洒遍阳光的白色田野在火车匆匆飞奔而过中变幻着色彩。安妮搜遍提袋,找出她的太阳眼镜戴上,然后把头靠到椅背上。  罗伯特的第一次电话一打来,安妮内心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她应该在那儿的。这是她挂上电话后对唐·法罗说的第一句话。他曾亲切和蔼地走过来,搂着她,说着种种宽慰人的话。  “那有什么用,安妮,你不可能改变什么。”  “不,我可以,我可以阻止她出去。罗伯特究竟是怎么想的,这种日子竟然也让她出去骑马。”  “这是美好的一天。换成你,也不会阻止她。”  法罗说得当然没错,然而内心的愧疚依旧存在。因为她知道,无论如何,昨晚她应该陪着他们才对。在对女儿十三年生命的内疚痕迹中,这不过是漫长裂痕开端的一个小点而已。  克蕾斯出生时,安妮曾搁下六周工作,分分秒秒珍爱着这个小生命。不错,在许多不那么可爱的时刻里,呵护的工作便转移到牙买加籍保姆爱尔莎身上。直到今天,爱尔莎在他们的家庭生活里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