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位酒吧王母从此荒淫无度,贪财爱色,拼命接受秦国的贿赂,并且跟李牧结下了梁子。当秦国人提出杀李牧的要求时,他就让儿子赵王迁把李牧杀了。
后来,赵国亡国以后,赵大夫们怨恨这位酒吧王母,就一起鼓噪,杀了酒吧王母,灭了王母的全家。
而关于李牧的死法,还有其它一些版本,其中“韩仓”版的如下:
赵王迁宠信一个很八卦的人,叫做韩仓。韩仓用谗言诬陷李牧,并且得到赵王迁诛杀李牧的“圣旨”。然后他跑到朝廷的传达室宣布:“李牧,你知罪吗?有一次你战胜回朝,大王赐酒招待。你向大王敬酒的时候手里却握着一把匕首!”
李牧一下子懵了:“我冤枉啊!我右胳膊有病伸不直,身子虽然高大,胳膊着实却短。跪坐的时候胳膊够不着地面,唯恐应对大王显得不够恭敬。所以让工人做了一块木头接在手上。如果大王不信,可以让他来看。哪里是匕首啊?!”于是伸出袖子中的木手。
“你不用解释了。大王已经以‘持匕首罪’论定你死,不赦。”
李牧心中的万丈豪情,一下子全漏在了沙里,他拔出宝剑,遥望着朝堂上的圣君拜了两拜,刚要自裁,突然想起什么来似的,说:“做人臣的不能在宫中自杀。”(大约是怕君王看了不忍,或者打扫起来麻烦吧)。(注:其实,在王宫中自杀,给外人留下感觉是大王逼迫他的,这样对大王形象不利。他出去或者回家自杀去,就跟大王没关了,是他自个儿想不开的。)
于是李牧疾趋而出,出了宫门,右手举起宝剑准备自刎。但是他右胳膊短啊,右胳膊弯曲着,仍然够不着脖子(唉,李牧长得很像袋鼠啊)。他便把宝剑的尖衔在口里,对着柱子猛冲上去,噗哧一声自刺而死。忠臣的鲜血,染红了这个国家的柱石。
后来,赵国灭亡后,赵王迁侥幸没有死,他被秦人流放到陕西以南的汉中,每天像李煜李后主一样思念故乡,作山水之讴(“一江春水向东流”之类的),闻者无不流涕。
不知他心中对于惨死的李牧,能否有所悔悟。
柏杨先生曾经翻译《资治通鉴》,虽然多数肤浅无足可观,但唯有一句妙语,他说:“赵王迁,这位败家的昏君,真可谓是婊子养的。”
从我居住的北京城南,经常可以看见开往南向的破破烂烂的长途客车,后玻璃上高写着“北京——濮阳”、“北京——郑州”。这些开往中原的大客车,总是在不由自主地把我带向历史地深处。
现在补说一下赵国灭亡前的事吧。
公元前233年,赵国灭亡前的第五年,有一个当时的高级人物——韩国王族的一名公子,坐着古代马车,从中原的新郑到秦国的咸阳去。他衣着鲜亮,神采飞扬,穿着当时贵人流行的深衣。
如果我们走近去看,就会发现很多好东西——由于深衣没有口袋,所以他的各种好东西都展览在深衣外面。他深衣外面的腰带上,挂着各种各样的精致的小零碎:有擦器具用的抹布(叫做“纷”),擦手和脸的手巾(叫做“兑”),削东西的小刀子,磨小刀的小石头(叫做“砺”),用以在太阳中取火的“燧”(一种类似聚光镜的金属器物),锥形的解开钮结的小锥子(当时没有扣子,都是疙瘩纽),钻火器(晴天取火用金燧,阴天取火用木燧,需要钻),还有香囊,缝衣服的针线包,装着毛笔的小笔筒,还有玉佩,等等。总之一句话,当时的贵人出门,就相当于背着自己的家。
再往上看,这人年纪约在四十出头,唇上两撇小黑胡,眼睛放着冷静得穿人的光,心中则充满了撒手人寰的要死的冲动。他,就是韩国贵族——大名如雷轰顶的学者韩非子!
韩非子的使命,此时却并不轻松,细想起来几乎让人无法完成。韩国处于中原西部,离秦国最近,经过秦昭王等人的前后侵削,地盘日渐缩小,现在只有十几个城,全境不过一个郡大,三面被秦人包围。目前,秦国国内灭韩呼声很高。韩国的国君韩王安,感觉死期将至。死神沿着楼梯,沉重的脚步盘旋而上,就要叩打韩国的大门。韩王安本能地想逃跑,但是已经没门儿了,秦军即将出动,于是他派韩非子做说客,到秦国游说。
四郊多垒,士大夫耻之,韩非子早就有报国之志,可惜他嘴巴有点结巴,性格又“孤愤”,诸种原因吧,一直不得韩国领导人的任用。如今韩王安派他入秦,韩非子大有临难受命之慷慨。他不愧为一大文笔家,他到了咸阳,给秦王政献上书信。信中希望秦国继续保留韩国的附庸地位,不要灭韩。韩非子这封信援譬设喻,因势利导,写得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看得秦王政如醉如痴,如梦如醒。如果不是李斯驳斥,差点就给韩非混过去了。
韩非子是这样写的:“韩国近三十年来,一直充当秦国的小弟,出门就当雨伞,入门就当枕席。秦国出动锐师攻打诸侯,韩国就随着发兵赞助。韩国悬怨于天下(与天下结怨),战果却全归于强秦,但我们还是无怨无悔。可是贵国近日却有灭韩之议,臣窃闻之之后,感觉万万不可啊。” 为了说明存韩的意义,韩非必须为秦国树立起赵国这个敌人,于是他接着写道,“赵国目前聚集士卒,联络诸侯(指的是李牧初胜以来,赵人仍然感觉力孤,所以赵王迁听司马空意见,到处结好诸侯,特别是拉拢齐国),有合纵西向之意。大王宽释赵国这个敌对恶分子,却殴打韩国这个小弟自家人,窃为大王不取也。” 
接下来,韩非子进行恐吓:“而且大王今攻韩,未必一年能下,诸侯特别是齐国看见秦军顿挫,势必信心倍增,也就敢于接受赵国的拉拢,帮助赵国与您为敌了。赵国本来与秦国力量敌衡(相当的意思),又有齐国鼎助,两个万乘之国并在一起,加上韩国又已经被迫与您交战为敌,魏国更必然应之,如此则天下与秦争强之势成矣,则大王兼并天下的日程表,只得一再延期啦。
“以贱臣的愚计,不如您团结韩国、魏国、楚国,以伐赵国,即便齐赵合作,也不足为患了。愿陛下谨慎从事,一个决策做错了,而造成自己的被动,一次兴兵打错了,而使诸侯有图秦之心,危险而殆哉啊!”
韩非子的利害陈述看似有道理,换成若干年前也还行得通,但是如今列国局势已是强烈的一边倒,韩非子再想以“齐、赵威胁论”来挟持秦国,迫使秦国团结韩国以敌齐赵,从而再让韩国苟延残喘几年,已经不那么有说服力了。
但是秦王政一直是韩非子的追星族,对韩非子的大作爱不释手,颇有中大奖与韩非欧洲五日游死而不恨的梦想,今日亲得韩非的墨宝,还是激动不已,很想给韩非面子。
于是李斯赶紧上书劝阻。李斯是韩非的同学,两人一起在荀子老师的门下镀金,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俩人曾经互相借过半块橡皮,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但是,李斯的上书其实更具说服力。
李斯说:“韩国不是我们的狗屁小弟,而是我们的腹心之疾。平时它还好,但如果遇上雨天潮湿,韩国就会让我们闹肚子。韩国目前不敢让我们闹肚子,是因为外边尚未下雨。以目前形势来看,赵国正在拼命拉拢齐国。韩国并不是服从秦国,它只是服从强国。如果齐、赵相合,力量增强,那么韩国必然投奔齐赵。他们三国互相合作,我们秦人就又复见函谷关的危机了。”
李斯试图创造“韩国不可信用”论,说韩国维强是从。说一旦齐、赵相合,韩国这个不可信用的家伙一定会附从齐赵而成为秦国的威胁。所以妥当之计,不如先灭韩以绝后患。
而韩非子试图证明秦国必须团结韩国,才能抵对齐赵阵营。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到底秦王政该相信谁呢?秦王政被他们搞迷糊了。秦王政这么一犹豫,就是两三年,从客观上讲,秦国等于暂时放弃了灭韩计划,韩非子出使咸阳的目的,基本达到了。韩非子一生能办成这样一件大事,死亦不丑啦。
只可惜,韩非子为韩国所拖延争取的时间也不过就两三年而已。当赵国随后变得自身难保,齐、赵联盟最终又没建立起来的时候,韩国也就没有作为秦国同盟国的价值了。秦国于是毫不犹豫地灭了它,时间正是公元前230年,抢在了赵国被灭掉的前两年。接着赵国也被灭亡了。
韩非子文辞游说固然有力量,但也未能彻底挽救韩国。文辞游说再有力量,也必须建立在前方赳赳武夫冲决险阻、破城杀将的物质基础上啊。
韩国灭亡之后,韩国前相国张平的儿子张良,率领家僮三百,流落江湖,散尽家财,招募和训练恐怖分子,时刻准备刺杀秦王政,为韩王族报仇,这是后话不提。
韩非子最终没有看见祖国破亡的那一天。他和李斯发生大辩论之后,李斯觉得韩非“存韩”的政治立场顽固,不利于秦国的扩张也威胁了李斯自己的官运,于是他和另一位“和平演变”专家姚贾(四处游走,用黄金收买六国豪臣,煽动他们造反,或者离间六国君臣关系,陷害忠臣良将(如李牧案),对耿直抗秦的忠臣则直接用利剑刺死,目的是削减诸侯抗秦力量,进行和平演变,为韩非子所不耻,再加上姚贾历史上曾经私人行为不检点——大约是曾偷过老乡鸡蛋,被韩非子当着秦王政叱骂,于是结下梁子)合作,一起要求秦王政处死韩非子。他们说:“韩非子最终还是替韩国设计考虑,不为秦所用。如今韩非在秦国的时日已久,如果把他遣送回去,又会泄露秦国的政治、军事策略和计划机密,不如把他处死算了。” 
秦王政以为然,就把自己的偶像关起来了。李斯怕秦王政反悔,就制造韩非自杀假相,让韩非仰药自杀。韩非大骂:“李斯,你这个差生!···你要,要害···害害害···矮矮···死我啊!”(他一激动就结巴。)
李斯不准韩非写信上诉,终于迫其自杀。
一代文豪,大思想家韩非子,就这样追逐茫茫的流水去了。秦王政思前想后,觉得不该杀韩偶像,于是派人赦免韩非,但是已经仰药“自杀”了。秦王政嗟叹良久。
韩非子虽然死了,但是他的思想主宰了有秦一代,是秦始皇的冥冥之师,而且对整个未来中国两千年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韩非子一言而为天下法,亦不朽也。

正文 第十一章 六国毕一(229B。C。—221B。C。)

韩、赵两国天塌地坼,相继灭亡的时候,有一个大侠正叼着牙签,在燕国下都(易县)的古代洗浴中心里享乐。旁边伺候他的有两个美女,他所泡的是古代桑拿。这个人名字叫周润发。对不起,叫荆轲!美女是燕太子丹送给他的。这样描述荆轲是否会有争议,先不论了。泡完澡,荆轲振动长衣,又打上周润发的那种发蜡,坐上私人马车——也是太子丹送给他的,带着美女,高昂离去,一路唱着燕歌。这是一个古代非常奢侈阔气的大侠。
荆轲大侠生于卫国濮阳。濮阳可谓是人杰地灵之处,商鞅、吴起、吕不韦都是这儿的人,还有接受了三陪女的性按摩而不见效果,“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先生(前一时间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杰出青年”)。
荆轲在我们的遥想中,属于“冷酷孤傲”型的大侠:脸上带有刚毅的线条,幽寒深邃的眼眸里发出淡淡忧伤,特有的高傲冷漠与阳刚气质结合起来,加上冷酷的外表,难以亲近的倨傲气势,最令时代青年尖叫。荆轲体貌雄伟并不奇怪,因为他祖先是齐国人。齐国历来多“勇”士,比如“孟贲之勇”的孟贲、“乌获之力”的乌获、斗虎擒罴的“齐人三杰”,以及武松、李逵什么的,也都是钢铁硬汉。荆轲祖上庆封的儿子庆舍临死被人刺了一剑,卸掉一肩,疼得抱着柱子,撼动了屋宇,然后拎起祭壶投砸死一个敌人,方才力竭而死。不过,齐国人单打独斗武功都很强,工技击,但是整体作战不行。
荆轲跑到燕国来以后,找到了齐人的感觉,因为燕国人也善打架。燕赵古来多慷慨悲歌的猛士,比如后来的张飞,倘若举战国时的例子,则比如“秦舞阳”。秦舞阳也是燕人,这人十三岁就能杀人,是古代的马家爵。长得环眼蒜鼻,性勇猛,多力善刀剑,与人罕言语。他大约有一次跟人打牌,别人说他出老千,秦舞阳就急了,一锤把人锤死了,首脑迸裂。从此人们不敢忤视(拿顶撞的眼神看他)。这个古代的马加爵——秦舞阳,属于迷离邪气型的。
燕国为什么多猛人,这跟它的土质有关系。风气是系于水土的。
要说我的老家河北这块地方——燕赵大地(北为燕,南为赵),它的土壤都是从隔壁山西黄土高原上冲积下来的,属于次生黄土,没有经典黄土的那种“自行肥效”功能,所以土贫——古人管它叫做“土薄”。土薄山寒,导致农业不够雄厚,人们也就躁动。风高气寒,资源紧张,于是这里的人们性情卞急,轻生矜死,好气任侠,终于慷慨悲歌,以豪放激烈闻名于诸侯。具体表现为脾气大、讲义气、不要命,“为报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就是燕国人义结效死的写照。刘关张结义,就在这里,也毫不奇怪。连这里的文章也带江湖悲烈之气:“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多么寒峻激扬啊,这是曹植的句子,突出燕赵之人重视友情、仗剑江湖的豪迈。据说司马迁文章疏荡,大有奇气,也是跟燕赵间豪俊交游的结果。
不管怎么样,荆轲来到燕国以后,终于找到了感觉,他喜欢跟燕国豪迈的人来往,比如:农贸市场里边杀狗的,呵呵。狗在当时跟猪的待遇一样,喜欢被人烹了吃,“燃”这个字,就是在煮狗呢——“火”上面放着“犬”。荆轲还喜欢喝酒,他在农贸市场里和一帮杀狗的一起,围着狗肉锅痛饮,旁边还有善于击筑的高渐离大兄。高渐离一边喝酒一边击筑,荆轲和着节拍而歌。当喝到痛醉淋漓时候,就继之以大哭,哭起来旁若无人。农贸市场里的人都说:“这真是一帮精神病啊!”
荆轲的特立独行催人回想起我们在大学里当文学青年时候的样子,我们也在清华大草坪上痛饮,然后我们中间的“高渐离”也抱着吉他疾弹高唱,然后也乐也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