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源帝国-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卫红才笑眯眯的对着刘东说到:“小东,不错嘛,还知道拉外资回来,没有忘本。在香港待了那么长时间,黑了好多,还瘦了些,看来你的日子也不是那么潇洒嘛。”



听到四姑丈的打趣,刘东忙说道:“姑丈,我哪里敢忘本啊。要是我敢忘本,第一个得收拾我的不就是小姑么,我可从小就被她收拾,这心里都有阴影了。”



“你小姑?现在还在上班呢,抽个时间,我们聚聚,也问问你在香港怎么样,这一年了,你在那边的具体情况我们都还不知道呢,前两天你小姑还说起你呢。”王卫红说到。



“行,你们什么时候有时间就叫我,随叫随到。只要我还在京城。”刘东拍着胸脯打着包票说到。



两人又说了两句后,一行人就上了汽车。由于之前有安排,所以,刘东他们到了京城,也不再像以前,去借别人的伏尔加开,现在,一排的奔驰,五六辆,全都是刘东从国外弄回来的。比起市委安排的车,还要气派。



等到了在首都的办公室后,刘东安排了一下,示意晚上樊以君带队后,他就先回家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没回家,刘东也有些想念父母了。



晚上,刘东和刘胜利来到老爷子那里,向老爷子汇报工作。



老爷子这一年来,不但工作顺利,由于确定了以后刘家的发展路线,坚定不移的跟着南巡首长的路子,这段时间过得非常不错,老大现在也是升了一格,下面的三代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出了机工部,开始走向其他部门,工作稳定。所以,别看老爷子年长了一岁,但精神却比一年前要好很多。



看到刘东回来,老爷子也难得的推掉其他工作,专程听刘东汇报。



对于自家老爷子,刘东自然不会再有什么隐瞒,把这一年时间自己所做的事情,原原本本的都告诉了老爷子。当老爷子听到刘东在金融行业里面圈了四个多亿美元后,非常的震惊。



“我说小东,你可别开玩笑。这金融行业就有那么赚钱?你挥挥手的工夫,就弄来了四个多亿美元?这简直就象天方夜谭一样。要知道今年我们整个国家,招商引资的数目也比这多不了多少,你一个人就弄了那么多,怎么可能?”



做了一辈子工业的老爷子,虽然年轻那会儿也知道金融行业资金数目是非常大的,现在改革开放后,也逐步的了解了一些国际上的事情,那些动辄百亿资金的动作,也不是没有。



但是,那都是别人的事情,离老爷子太远了。现在可好,自己的孙子刘东不声不响的却弄了这么多钱,难怪老爷子不信。刘东才多大?二十岁左右,毛都还没长齐,动作却大得离谱,三代的那些人,老爷子还没见过比刘东更能赚钱的。



看到老爷子不信,刘东马上就开始爆内幕:“爷爷,你知道这次我拉回来的那个公司,和我是什么关系么?”



听到刘东这话,老爷子摇摇头,他哪里知道这事儿?每天大事儿都还忙不完,这样的事情,还不到他们考虑的层面。



“这个公司,明面上的确是美国公司,管理人员也都是美国人。但是,实际上,这家企业却是我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他们公司所有的员工,都是替我打工的。说白了,这次投资,就是我自己的主意。包括那些技术人员,都是我派人从日本挖来的。单单就是为了挖这些人,我就用了一百多万美元。要是我没赚钱,我哪儿来的底气挖人?哪儿来的底气投资建厂?”刘东开口说到。



老爷子听到刘东这话,先是一愣,然后就骂了刘东一句:“败家子,你挖人就用了一百多万美元?真当这些钱不是钱啊,要你真的钱多得没地方花,我来教你怎么用。没看到现在国家外汇那么紧张么?还在这些地方浪费,你挖日本人都能用那么多钱,那你干嘛不在国内找人,不但节省外汇,还为那些人安排了工作,一举多得的好事儿,你却偏偏去挖外国人,难道外国人就比我们自己人多两个胳膊?”



听到老爷子这喝骂,刘东纠结了。他要不挖人,在国内哪里去找这些人才?难道最后还和机工部抢生意?那老爷子不更骂得欢了。再说了,这些日本人人,的确对得起他开的工资,这些人刘东都是准备拿来做种子的,培养自己的人才。要不多花点钱,那些日本人能跟着到国内来么?



但老爷子的心理刘东也明白。现在的国内,把外汇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就是那些能创汇的企业,想要申请外汇购买机械,那都必须得精打细算,能少一分是一分。这样的前提下,刘东却大手大脚的花一百多万美元来挖人墙角,对于老爷子来说,哪里还会不生气。



这其实就是两种观念上的区别。刘东开源,但不节流,花钱不是那么节省,看的是以后的效益。但老爷子这辈人,穷怕了,一分钱掰成两份花,那是常有的事情。像刘东这样大手大脚,老爷子自然不乐意。



所以,刘东也就只有老老实实接受着,等老爷子发泄完。



老爷子骂了一会儿刘东,也就乏了,又对刘东说到:“既然你赚了那么多钱,想来你这准备在国内开的工厂,规模怕是不小,准备投资多少?在哪里投资?做什么东西?都说道说道,让我也来看看。在外闯荡了一年,你的本事有没有长进。”



听到老爷子提起自己的工厂,刘东马上就来了精神,开口说到:“这次回来,开这个工厂,规模可能不会太大,但是投资却不少,初步估计,应该五百万美元左右。”



听到投资不少,老爷子眼前一亮,但后面听到刘东说五百万美元,当时就发飙了:“五百万美元的确不是一个小数目,但这也要看人来。你这小家伙,手里攒着上亿的美元,回来投资却只有五百万美元。就这,你还说投资大,你真当你爷爷我老糊涂了?”



“哪儿敢啊?爷爷,我说的可是实话,这的确是个大投资。五百万美元的投资,可没包括机械,人工这些钱。我说这五百万,可单单就是地皮,工厂建筑的投资,难道这还不够大?”刘东问到。



“地皮和工厂,你就准备花五百万美元。你到底准备建什么工厂啊?你可说了规模会很小,哪里能用这么多钱?”老爷子有些纳闷的问到。



“爷爷,五百万美元对于国内来说,是挺多,但是,在国外,这点钱可不算多啊。我可是打算做工业刀具的,没有高的标准,哪里来的好产品?再说了,我可还打算弄个培养基地,专门培养工业方面的人才,这五百万,不算多。等日本那边的资金抽回来后,我还要继续投资,争取在五年之内,投资能达到一个亿美元,这样,也好有个交代。”刘东道。



“做刀具?这是不错,你手上有技术么?如果有技术,生产出来的东西好,那可就太好了,下面老是有人抱怨,说我们自己弄出来的刀具不行,弄得很多机械都加工不出来。要是你公司的技术好,能弄出好东西,到时候爷爷给你去推广。”听到刘东是要弄刀具,老爷子也了起来。



刀具的问题可是一直都困扰着华夏的工业。没改革开放那会儿,国外搞技术封锁,不但技术弄不到,就是买也没地方买。那个时候,可是吃了不少苦头。



那要是提起来,可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泪。



老爷子当年可是这么过来的,那个时候,他可是华夏工业界的几个巨头之一,对于这小玩意,可是费尽了心思。但当时国内的材料科学方面的研究,几乎就是空白,虽然有老一辈人在研究材料科学,但需要材料科学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那些科学家们,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来研究这小玩意?所以,这东西一直都困扰着大家。



第五十九章选定地址



更新时间:20120928



后面下大力气来弄这小玩意,虽然弄出来了,但是那个技术依旧不过关,虽然也能加工,但是打滑、断裂等等一系列问题,还是困扰着华夏的工业人。



再后面虽然可以在国外进口刀具了,但那是要花外汇的,而且刀具还是消耗性产品,用完了又要用外汇买。外汇本就不富裕,哪里还能多买这些东西?



所以,除了一部分必须要用外国刀具的机器加工,其他的还是用国产的,那个弄得是相当狼狈。如果刘东有新的技术,对于国内的机械局面,必定有所改观。所以,老爷子也忍不住对刘东打包票,包推销。



“技术那是肯定有的,爷爷,你可别忘了我的老本行是做什么的?材料科学这块,我好歹也算是人才,刀具需要的材料,我还是有些把握的。不但如此,我在日本挖的那些人里面,就有一个团队是专程做涂层的。这样一来,我相信只要工厂开工,那弄出来的刀具质量是绝对没有问题。比起国外的那些刀具,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刘东自信满满的说到。



听到刘东的保证,老爷子笑了。虽然他现在是在中顾委,但他好歹是国内的老工业了,看到工业方面能有好发展,当然了。



“那你准备把这工厂弄到哪里去?东北?还是华北?”老爷子开口问到。



东北作为华夏的工业基地,基础相当扎实。很多大型工业企业,都落户到这里,可以算是华夏的工业心脏。弄到东北去,刘东公司的产品,也可以就近销售,而且扩大工厂规模的时候,那里也有很好的条件。



至于老爷子为什么又说到华北,那是因为工厂如果在华北,因为海运方便,铁路顺畅,对于刘东产品推广到全国,有着很大的好处。两个地方的条件都好,所以老爷子也不知道刘东准备把工厂弄到哪里。



对于老爷子的考量,刘东当然明白。但他早已经拿定主意,这两个地方他都不会去,就准备在首都扎根。东北虽好,但现在还不是他进入的时机。等到过几年,国企被推向市场,那个时候,才是他进入的好机会,不但有现成的厂房,还有现成的机械,最重要的,就是有现成的工人。



那些在工业上做了一辈子的老人们,才是最大的财富。现在去东北,国企的日子还红火,刘东就算眼馋也挖不到手。还不如等到那些国企快要倒闭的时候,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那样利益才能最大化,才会有震撼的效果。不但会为自己弄到足够的人才,还会为国家减轻负担,赚了钱还有政治资本,可谓是一举多得。



所以,东北那地方,刘东暂时不会去。至于华北,那地方刘东也没有打算去。华北虽然是个好地方,但是对于刘东来说,没有什么必须去的理由。他现在要做的产品,本来就是小件,用不着海运。华北的便利条件,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诱惑力。



之所以选在首都,刘东是想招聘人才。首都人杰地灵,高校遍地,虽然现在这些大学生还很难被自己留用,但是,刘东却看上了那些大学里面的教授。



这年月的教授,那是真的教授,而不是后世的叫兽。能在华清和这些高校任教的老师,都是有着真本事。就连中科院的那些人,也有在这些名校教书的。所以,这丰厚的师资力量,足够让刘东眼馋。



搞工业,搞科学,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很多人的参与,刘东虽然有着后世的经验,但他也不是什么都懂,就是材料科学这一块,他不懂的东西都还很多。



刘东前世虽然也是材料科学方面的专家,但他的领域也仅仅限于金属材料。对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还有复合材料这些领域,他也是搞不懂。所以,别看刘东在材料科学方面有着多出这个时代二十多年的经验,但是,他也不是全能的。



为了以后公司快速的发展,和掌握必要的科技技术,刘东就必须要有无数个研究团队。机械工业设计、材料科学、精密工程等等关系到工业发展的学科项目,他都必须要人才,大量的研究员和科学家,来从事科技革新的事业。



而这些人,刘东也不可能全都招揽得到。所以,他就必须要找到能和他合作的单位,或者个人。而学校,就是这么一个卧虎藏龙的地域。后世所说的产学研为一体,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和这些学校进行联合。



企业出资金,学校出劳力,不仅让学校有了充足的经费支持,那些学校的老师们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对于世界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有着一个良好的掌控。这样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才不至于学习到的都是过时的技术。而那些合作的企业,也因为有了新的科研成果,从而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可谓是多赢的局面。



现在国内还没有谁提出这项建议,刘东自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要是把公司设立在首都,不但以后会有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从学校走出来,还会和那些学校打好关系,进而形成新的合作联盟。



有了那些教授们的新型技术,刘东公司的产品就不会出现断层,这样一来,只要有着充分的资金,那刘东的公司就会源源不断的获得新的产品,在市场上,会有更加强劲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刘东一开始就打算在首都扎根。



现在还没有谁想到打那些学校老师们,教授们的主意,刘东要是捷足先登,绝对会得到巨大的回报。要知道,这年月虽然这些教授老师们的学识那是响当当的,但是他们的收入和自己的知识绝对不成正比,生活比较富裕的老师很少见。



要刘东提出合作的事宜,绝对会得到那些学校的鼎力支持。毕竟,那些专家教授也是人,他们也需要生活。刘东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只要不是傻子,他们都会接受。而且,他们也不是白白的享受刘东给予的资源,他们也需要为刘东服务,一些课题的研究,就需要他们这样的高素质人才。



在首都扎根的好处刘东是早就想到了,现在既然老爷子问起,刘东就把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老爷子毕竟见多识广,有些刘东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老爷子肯定会想得到。



听到刘东说要在首都开厂,然后还想要和那些学校建立起合作的关系,老爷子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小东啊,你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