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封神]不要叫朕大王-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02章 谁先爱上谁倒霉(一)

        伯邑考听罢便斜眼瞥了狗皇帝一眼;暗道这混账竟连自己也能编进故事里肆意毁谤;当真二百五!面上却是不现;只做困倦模样。纣皇瞧他是在佯装,于是继续拉着他说这第二回里的故事;道:

    费仲在傍出班奏曰:“冀州乃北方崇侯虎属下,可命侯虎征伐。”纣王即准施行。

    鲁雄在侧;自思:侯虎乃贪鄙横暴之夫,提兵远出;所经地方;必遭贱害;黎庶何以得安?现有西伯姬昌,仁德四布;信义素着,何不保举此人?庶几两全。纣王正命传旨,鲁雄奏曰:“侯虎虽镇北地,恩信尚未孚於人,恐此行未能伸朝廷威德;不如西伯姬昌仁义素着,陛下若假以节钺,自不劳矢石,可擒苏护,以上其罪。”

    纣王思想良久,俱准奏。特旨令二侯秉节钺,得专征伐。使命持旨到显庆殿宣读不题。

    只见四镇诸侯,与二相饮宴未散,忽报:“旨意下!”不知何事?天使曰:“西伯侯、北伯侯接旨。”二侯出席接旨,跪听宣读:

    诏曰:“朕闻‘冠履之分维严,事使之道无二。’故‘君命召,不俟驾,君赐死,不敢违命。’乃所以隆尊卑,崇任使也。兹不道苏护,狂悖无礼,立殿忤君,纪纲已失;赦彼归国,不思自新,辄敢写诗午门,安心叛主,罪在不赦。赐尔姬昌等节钺,便宜行事,往惩其忤,毋得宽纵,罪有攸归。故兹诏示汝往,钦哉谢恩!”

    天使读毕,二人谢恩平身。姬昌对二丞相叁侯伯言曰:“苏护朝商,未进殿廷,未参圣上。今诏旨有“立殿忤君,”不知此语何来?且此人素怀忠义,累有军功,午门题诗,必有诈伪;天子听信何人之言,欲伐有功之臣?恐天下诸侯不服。望二位丞相,明日早朝见驾,请察其详。苏护所得何罪?果言而正,伐之可也。倘言而不正,合当止之。”比干言曰:“君候之言是也!”崇侯虎在傍言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今诏旨已出,谁敢抗违?况苏护题诗午门,必然有据,天子岂无故而发此难端?今诸侯八百,俱不遵王命,大肆猖獗,是王命不能行於诸侯,乃取乱之道也!”姬昌曰:“公言虽善,是执其一端耳!不知苏护乃忠良君子,素秉丹忱,忠信为国,教民有方,治兵有法;数年以来,并无过失。今天子不知为何人迷惑?兴师问罪於善类,此一举,恐非国家之祥瑞。只愿当今不是干戈,不行杀伐,共乐尧天。况兵乃凶象,所陉地方,必有惊扰之虞;且劳民伤财,穷兵黩武,师出无名,非盛世所宜有者也。”崇侯虎曰:“君言固是有理,独不思君命所差,概不由己。且煌煌天语,谁敢有违,以自取欺君之罪乎?”姬昌曰:“既如此,公可领兵前行,我兵随後便至。”

    当时各散。西伯对二丞相言:“侯虎先去,姬昌暂回西岐,领兵续进。”遂各散不题。

    次日崇侯虎下教场,整点人马,辞朝起行。且言苏护离了朝歌,同众士卒不一日回到冀州。护之长子苏全忠,率领诸将出郭迎接。其时父子相会进城,帅府下马,众将到殿前见毕。护曰:“当今天子失政,天下诸侯朝觐,不知那一个奸臣,暗奏吾女姿色,昏君宣吾进殿,欲将吾女选立宫妃;彼时被吾当面谏诤,不意昏君大怒,将我拿问忤旨之罪。当有费仲、尤浑二人保奏,将我赦回,欲我送女进献。彼时心甚不快,偶题诗句於午门而反商;此时昏君必点诸侯前来问罪。众将官听令,且将人马训练,城垣多用滚木炮石,以防攻打之虞。”

    诸将听令,日夜堤防,不敢稍懈,以待杀。话说崇侯虎领五万人马,即日出兵,离了朝歌,望冀州进发。但见:

    轰天炮响,震地锣鸣。轰天炮响,汪洋大海起春雷;震地锣鸣,万仞山前丢霹雳。旆招展,叁春杨柳迎风;号带飘扬,七夕彩云蔽月。刀闪灼,叁冬瑞雪铺银;剑戟森严,九月秋霜地。腾腾杀气锁天台,隐隐红云遮碧岸;十里汪洋波浪滚,一座兵山出土来。

    大兵正行,所过府道县,非止一日。前哨马来报:“人马至冀州,请千岁军令定夺。”侯虎传令安营,怎见得?

    东摆芦叶点钢,南摆月样宣花斧;西摆马闸雁翎刀,北摆黄花硬弓弩。中央戊己按勾陈,杀气离营四十五;辕门下按九宫星,大寨暗藏八卦谱。

    侯虎按下营寨,早有报马报到冀州。苏护问曰:“那路诸侯为将?”探事回曰:“乃北伯侯崇侯虎。”苏护大怒曰:“若是别镇诸侯,还有他议;此人素行不道,断不能以礼解释,不若乘此大破其兵,以振军威,且为万姓除害。”传令点兵,出城杀。

    众将听令,各整军器出城,一声炮响,杀气振天。城门开处,将军马一字排开。苏护大叫曰:“传将进去,请主将辕门答话。”

    探事马飞报进营,侯虎传令整点人马;只见门开处,侯虎坐逍遥马,统领众将出营,展两杆龙凤绣旗,後有长子崇应彪压住阵脚,苏让见侯虎飞凤盔,金锁甲,大红袍,玉束带,紫骅骝,斩将大刀,按於鞍□之上,苏护一见,马上欠身曰:“君侯别来无恙?不才甲胄在身,不能全礼。今天子无道,轻贤重色,不思量留心邦本,听谗佞之言,欲强纳臣子之女为妃,荒淫酒色,不久天下变乱,不才自各守边疆,贤侯何故兴此无名之师?”

    崇侯听言大怒曰:“你忤逆天子诏旨,题反诗於午门,是为贼臣,罪不容诛。今奉诏问罪,当早肘膝辕门,尚敢巧言支吾,持兵贯甲,以骋其□□哉?”崇俟回顾左右:“谁与我擒此逆贼?”

    言未了,左哨下有一将,头戴凤翅盔,黄金甲,大红袍,狮鸾带,青骢马,厉声而言曰:“待末将此叛贼。”连人带马,滚至军前。这壁厢有苏护之子苏全忠,见那阵上一将当先,斜剌里纵马摇戟曰:“慢来!”全忠认得是偏将梅武,梅武曰:“苏全忠!你父子反叛,得罪天子,而欲强抗天兵,是自取灭族之祸矣!”全忠拍马摇戟,劈胸来刺,梅武手中斧劈面相迎,但见:

    二将阵前交战,锣鸣鼓响人惊;该因世上动刀兵,致使英雄相驰骋。这个那分上下,那个两眼难睁;你拿我凌湮阁上标名,我捉你丹凤楼前画影。

    斧来戟架,绕身一点凤摇头;戟去斧迎,不离腮边过顶额,两马相交,二十回合,早被苏全忠一戟剌梅武於马下。苏护见子得胜,传令擂鼓;冀州阵上,大将赵丙、陈季贞,纵马轮刀杀将来,一声喊起,只杀得愁云荡荡,惨雾漫漫,尸横遍野,血溅成渠。

    侯虎麾下金葵、黄元济、崇应彪,且战且走,至十里之外。

    苏护传令,鸣金收兵,同城到帅府,升殿坐下,赏劳有功诸将。苏护曰:“今日虽大破一阵,彼必整兵复仇;不然,定请兵益将,冀州必危,如之奈何?”言未,副将赵丙上前言曰:“君侯今日虽胜,而征战似无已时;前者题反诗,今日杀军斩将,拒敌王命,此皆不赦之罪。况天下诸侯,非止侯虎一人;倘朝廷盛怒之下,又点几路兵来;冀州不过弹丸之地,诚所谓:‘以石击卵,立见倾危。’若依末将愚见,一不做,二不休。侯虎新败,不过十里远近,乘其不备,人衔枚,马摘辔,暗劫营寨,杀他片甲不存,方知我等利害。然後再寻那一路贤良诸侯,依附於彼,庶可进退,方可以保全宗社。不知君侯尊意何如?”

    苏护闻言大悦曰:“公言甚善,正合吾意。”即传令,命子全忠率领叁千人马,出西门十里五冈镇埋伏,全忠领命自去。陈季贞统左营,赵丙统右营,护自统中营;时值黄昏之际,卷息鼓,人衔枚,马摘铃,听炮为号,诸将听命,不表。

    且言崇侯虎恃才妄作,提兵征伐,孰知今日损兵折将,心甚惭愧;只得将败残军兵收聚,扎下行营,郁郁不乐。对众将曰:“吾自行军,征伐多年,未尝有败,今日折了梅武,损了叁军,如之奈何?”旁有大将黄元济谏曰:“君侯岂不知胜败乃兵家常事,想西伯侯大兵不久即至,破冀州如反掌耳。君侯且省愁烦,宜当保重。”侯虎置酒军中,众将欢饮不题。有诗为证:

    “侯虎提兵事远征,冀州城外驻行旌;叁千铁骑摧残後,始信当年浪得名。”

    且言苏护把人马暗暗调出城来,只待劫营,时至初更,已行十里。探马报与苏护,护即传令,将号炮放起,一声响亮,如天崩地塌,叁千铁骑,一齐发喊,冲杀进营,如何抵当,好生利害!怎见得?

    黄昏兵到,黑夜军临。黄昏兵到,冲开队伍怎支持;黑夜军临,撞倒寨门马可立。人闻战鼓之声,惟知悚惶奔走;马听轰天之炮,难分南北东西。刀乱刺,那明上下交锋;将上相迎,莫辨自家别个。浓睡军东冲西走,未醒将怎着盔甲?先行官不及鞍马,中军帅赤足无鞍。刽子手东叁西四,拐子马南北奔逃;劫营将骁如猛虎,冲寨军矫似游龙。着刀的连肩拽背,着的两臂流血;逢剑的砍开甲胄,遇斧的劈破天灵。

第103章 谁先爱上谁倒霉(二)

        与此同时;外间正因为纣皇突然宠幸起公子偈;时常叫他侍奉在身边,又因为九尾狐是被公子偈所杀,而渐渐传出绯闻;说九尾狐的身体虽然被公子偈砍成了两半;但它的魂魄并没有灭绝;而是附在了公子偈身上,所以纣皇才会突然宠幸起公子偈!

    想那九尾狐扮作苏妲己的模样;混入朝歌后宫;借着迷惑纣皇的机会;不知陷害了多少忠良,而今它的妖精身份被识破了;众人自然不能再让它继续作威作福!由此竟是从南到北,一下子反了二十六路诸侯,以“清君侧”为名兴兵而起,准备进犯朝歌与西岐,要求狗皇帝杀了被妖精附身的公子偈!

    这“清君侧”自古就是诸侯兴兵作乱、谋朝篡位的借口,明眼人自然是一看就明白。而那亚相比干身为公子偈的生身之父,却是不能容忍别人这般污蔑自己的儿子——这些王。八。蛋说他儿子被妖精附身了也就算了,竟然还说他被狗皇帝宠幸了——这是人话吗?简直就是欺人太甚!

    想他比干贵为太丁之子,是辅佐过三朝的元老,更是当今亚相,世人称颂的大圣人,何曾受过此等羞辱?等到那些作乱的诸侯以“清君侧”为名,发出口号要求狗皇帝赐死公子偈时,这惯常偏袒爱护儿子的亚相大人当场暴跳如雷,得亏身边大臣拖拽得及时,才免得了这位拥有七巧玲珑心的大圣人弃笔从戎,穿上战甲亲自领兵去与这些乱臣贼子对阵。

    但也因此,在比干的震怒之下,那些留在朝歌不成气候的忠臣们一个个站在了主战的立场上,力谏太子尽快出兵,弥平战火,维护皇室清誉!

    至于那些奸臣原本还想借着答应诸侯要求杀死公子偈这个机会来打击比干以及他背后的忠臣集团,结果主政的殷郊竟是当场拿出了纣皇留下的一道圣旨,说纣皇早已有令,一旦有诸侯趁着他出巡在外的机会兴兵作乱,不论原因为何,一概扑灭之!

    有了这道圣旨,那些奸臣哪还有话说?立即调转腔调,大力支持太子出兵镇压叛乱的诸侯!

    但在该由谁来挂帅出征这件事情上,大臣们又起了纠纷,提议很多,殷郊一时有些难以取舍,思索到最后在征询了比干与金甲的意见后,决定让将军殷破败挂帅,抽掉御林军一半与他,向南方进发,沿途征集族兵,与灭了吴国正在回师的武成王一列汇在一处,前后夹击南方叛军;同时调配张桂芳邓九公、李靖这些诸侯统领,命令他们率领各自的军队尽力与北方乱军对抗,务必尽数绞杀!

    如此安排,当是妥当,众位大臣立即点头通过。却是那金甲心中另外还有主意,退朝后又来寻太子,同时将那一心想再次带领探险队去东南亚探险的二皇子殷洪也抓了过来,并且向太子请示,将二皇子扔进军中,随同这次大军,前往南方战场上磨练一下!

    殷郊听了金甲意见,觉得这次确实是一次磨练弟弟,让他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但是又担心刀剑无眼,若是殷洪在战场上有了万一,自己不好向母后交代!

    金甲看出殷郊顾虑,便回过头来对殷洪说道:“你看你兄长一心为你,既想你能为大商立下功劳,留名千古,又担心你会战场上受伤受苦——你兄长这般真心对你,你却还要在他这般艰辛的时候跑去外面游玩,只享受自己的快乐,于心何忍呢?”

    殷洪本就不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原本是想着带人去探险,一方面能够满足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自己也能保护那些“特使”,尽早促成东南部落归附大商这件事情,了了兄长的心愿。可是被金甲当面说了一通犹如当头棒喝,陡然明白现在正是国家危难之时,自己万万不能离开兄长身边。

    殷洪当即端正了态度,向兄长拱了拱手,一面羞愧一面请求他允诺金甲的提议,将他送去战场。同时这小子还劝慰殷郊,那些叛乱的诸侯不过乌合之众,在商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他这个做弟弟的,纵然比不上父亲与兄长,还能输给这群没用的东西吗?

    殷郊听了他这番大言不惭的话,顿时连连摇头,暗笑不已,却还是不敢擅自赞成这件事情,而是禀告了母后,得她同意后才允诺了下来,将殷洪送给殷破败做了他手下一员压阵副将。

    殷洪得了官位,得以出征为父兄守护万里江山,心中也是高兴。而殷郊处理完这件事情之后却又开始为宫妃们的事情而发愁起来,不由得便将这件事情告诉了金甲——自从金甲在收服东南部落这件事情上给殷郊出了一箭双雕的馊主意后,这位太子便在金甲的脑袋上打上了“奸猾凶残”四字标签,而今正巧见他在自己面前,自然而然地便将这问题抛给了他。

    却不说金甲听到殷郊竟然将宫妃集体请求出宫这样的皇家秘辛随随便便地就与自己这个外臣说了,心头是何等惊讶、错愕,却也觉得由这太子出手,倒也不算是一个坏主意,便密授了殷郊一计。

    殷郊听了金甲这一计,当场大赞实在是妙,同时更加肯定金甲是一个又奸猾又凶残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