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她们说我是剑侠-第4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称益州,因当地织锦业极是发达,固又称作锦州,三国时,刘备亦是立国于此。



唐朝时废除郡州制,蜀地被划入剑南道,但习惯上,人们仍是以蜀中相称。



而对于益州,当地老百姓却始终都是以成都自称,千百年不曾变过,所谓蜀郡、锦州、益州等等,都只不过是“官名”,在老百姓眼中与别称没有什么区别。



唐小峰来到成都,在一名太监的引路下,进入皇城锦宫。这锦宫自然比不得长安皇宫又或是洛阳皇城,甚至连江都都比不上,但因成都乃是蜀地之中心,三国时刘备亦曾住于此处,所以这锦宫亦不算小。



方自进入锦宫,一名大臣迎出,将那太监驱退,引唐小峰入宫。



唐小峰见这大臣面容刚毅,一身正气,于是施礼问名。大臣回礼道:“本官姚元崇,唐少侠不用客气。”



唐小峰立时动容,想着原本他就是姚崇?



姚崇亦是史书上有记载的名相,武则天时便已官至尚书,其刚正不阿,保住许多被无辜下狱的官员,虽然性子刚烈,却深得武则天赏识,后因得罪太平公主和二张,被贬至边疆,临去前又向武则天举荐了张柬之,亦得武后重用。



史书上,姚元崇三度为相,俱是在国家处在风雨交加的重要关头,故有“救时丞相”之称,李隆基当皇帝时,为避“开元”之讳,改名姚崇,深得李隆基重用,为“开元之治”打下坚实基础,后辞去宰相之职,向李隆基举宋璟自代,而所荐之宋璟亦是名臣。



可惜李隆基虽接连用了两位名相,励精图治,革新去弊,令大唐再现辉煌,接下来便开始骄奢淫逸,自以为天下太平,怠惰政事,又连着用了李林甫、杨国忠两任奸相,终于造成安史之乱,成为大唐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当然,现在的历史走向与唐小峰上一世读到的史书已极是不同,史书上,姚元崇三任宰相,第一次是武则天时期,第二次是李旦时期,第三次则是李隆基时期,而现在,李旦能不能再次登基都难说得很。



借着这个机会,唐小峰便向他打听孟家消息,姚元崇盯着他来:“茅山之上,佛、道、妖、魔各方聚会,选出了一位姓孟名紫芝的姑娘为盟主,不知这位紫芝小姐与孟家有何关系?”



唐小峰微笑道:“紫芝盟主便是盟家第七女。”



“原来如此,”姚元崇长叹一声,道,“可惜孟家在逃出洛阳时,已是家破人亡,孟谟孟大人已是病死于蜀道。”



唐小峰怔了一怔,又问:“那孟家的大小姐兰芝姑娘……”



姚元崇看着他来:“前些日子,孟家大小姐已被立为大子妃,不日便要与太子殿下完婚。”



唐小峰脸色微变:“这‘前些日子’是在茅山之会前,还是茅山之会后?”



姚元崇苦笑道:“唐少侠亦是聪明人,这种事又何必问我?”



唐小峰沉默片刻,跟着姚元崇继续前行,途中却又再次皱眉:“我们去的不是朝会?”



姚元崇低声道:“陛下于锦凤殿召见少侠。”



唐小峰道:“还有什么人在那里?”



姚元崇道:“还有皇后与武三思武大人、兵部尚书宗楚客宗大人、御史中丞周利用周大人、侍御史郑怡郑大人、益州刺史冉祖雍冉大人、宋昊宋大人皆在殿中。”



唐小峰失笑道:“这楚大人、周大人、郑大人、冉大人、宋大人,不就是老百姓背地里所说的武三思门下‘五狗’么?”



姚元崇赶紧道:“少侠噤声,朝中大事俱取决于他们手中,少侠既为结盟而来,不宜在这种时候得罪他们。”



唐小峰一声冷笑,中宗李显实在是历史上少有的奇葩,他还是庐陵王时,武三思不知多少次在武则天面前进谗言害他,若不是狄仁杰、张柬之等全力保他,他早已被武三思和武承嗣害死。



及至他登基后,不但不听从忠言除去武三思,反听从韦后与上官婉儿之言,仅过了两个月,便将武三思封作宰相,任由武三思控制朝廷,反过来将心向李唐的忠臣一个个的害死。



其实除了李显自己,天下人没有一个不知道武三思与韦后、上官婉儿私通的,而在后世的史书上,他最后的下场竟然是被自己老婆下毒害死,原因就是为了可以不受干扰的在宫中跟别的男人鬼混。



李显在史书上已是奇葩,在现实中竟比在史书上还要奇葩。他的弟弟李旦虽然也奇葩,但好歹知道自己奇葩,当了三年皇帝就赶紧把帝位让给他那至少在年轻时极是能干的儿子,李显最奇葩的地方就在于他明明奇葩却还不知道自己奇葩。



来到锦凤殿前,唐小峰忽地眯起了眼,锦凤殿给他的感觉颇有一些压力,内中显然藏有一些高手,且对他杀意极重。只是他虽以灵郁之气看去,却什么也无法看穿,看来内中所藏之人颇有本事。



姚元崇低声道:“我只能将少侠引到这里,少侠小心,圣善寺寺主亦在内头。”



唐小峰轻声道:“多谢大人。”



姚元崇离去,两名黄门将他带入殿中。中宗李显坐于殿上,左边一名凤髻女子,自是韦后,右边上官婉儿跪于案后,持笔书诏。两侧立着数名官员,为首之人鹰鼻狼目,一眼看去就予人阴狠之感,架子竟比中宗还大,显然便是武三思。



唐小峰未将这些人放在心上,却快速地扫视了一下大殿,那法号惠范的圣善寺寺主并未露面,也不知藏在那里,且藏在暗处的强手绝对不止一个。



唐小峰上前,朝中宗施礼:“草民唐小峰参见陛下。”



中宗李显双目无神,看着他颇有一些犹豫,显然在想着该拿他如何是好。人都已经到了,他到现在都还不曾拿定主意,由此可知此君是如何之优柔寡断。武三思却冷然道:“阁下既亲身于大明宫刺杀先帝,又与徐承志狼狈为奸,派人行刺陛下,犯下如此悖逆之罪,却到现在都还无事,看来天理昭昭,还是会出差错的。”



唐小峰盯着李显:“刺杀先帝者乃是明为大唐御史,实为邪教地公的桓彦范桓大人,派人行刺陛下的,却是现已投靠龙族的忠勇王之子李素,陛下岂非早已查明?”



李显颇有些茫然地看着韦后,韦后冷笑道:“这所谓真相,乃是太平公主查后所断,谁又知太平公主是否别有用心,勾结外人糊弄陛下?有人亲眼见着,她的女儿微微,当夜可也是在大明宫出现过的。”



唐小峰心中颇有一些厌烦,那晚的逼宫之举牵涉太多,连他当时也被桓彦范和微微算了进去,阴谋这种东西,越扯只会越乱,而现在显然不是扯过往的时候……



……



*j



第四卷黄天卷第四十八章天人感应!知行合一!



唐小峰将其它事直接抛到脑后,盯着李显!’,龙族毁洛阳。屠华夏,不知对与龙族作战之事,陛下有何决断?”



武三思道:“龙族已是明言,他们进驻神州,只是因五德之气被人以非常手段夺走……”



唐小峰冷然道:“我问的是陛下,你是陛下么?”



武三思语塞。韦后却是不管不顾,冰冷冷地道:“陛下乃华夏之主,有何主意,难道还需问过你们不成?”唐小峰盯着李显:“既是华夏之主,便该为华夏子民考虑,龙族狼子野心,若与他们为谋,置炎黄子民于何地?”



韦后冷笑道:“上古之时,龙族便曾承天之命,助黄帝一统天下,为酬龙族,黄帝以龙为图腾,流传至今。究竟是龙族可靠一些,还是刺先帝、图陛下,以非常手段夺走我大唐气运的乱臣贼子可信?”唐小峰道:“王气之说,虚无缥缈,圣人有云:正刑与德,以事上天!天心者,人君爱仁而施教也,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陛下只需爱民如子,修德复礼,天必估之,何必祷于王气?”韦后道:“《春秋》大义:灾异之变推yin阳所以错行!《治乱五行》更言,火干木而蛮虫出,雷早行:金干木而兵祸至,民多伤!正是有人以邪术妄集天命,逆五德而行,天以异象警之,才有此神州之祸。



陛下已是克己复礼,架不住有乱臣贼子祸天害人累至神州。”



唐小峰心中一凛不再看向李显,反盯着韦后这女人竟有这般厉害?



韦后被他盯着,颇有些坐立不安不太自在。



唐小峰心中暗道:“这女人言辞锋利,却是底气不足,这番话根本就是另有高人,借她之口说出。”视线缓缓移动,看向韦后身后窗格。



盯了一阵,他忽地一声冷笑:“原来是辩机大华,难怪难怪。”



窗后之人一震念声清冷佛号,缓步移出,竟是本为玄奘弟子,后入了魔道,杀人如麻的大悲弥勒僧。



原来所谓的圣善寺寺主惠范竟是大悲弥勒僧,这倒是大出唐小峰意料,弥勒僧本是玄奘的得意弟子玄奘曾于天竺独斗三十多名大德高僧,竟无一人能在机锋上将其难倒。大悲弥勒僧法号辨机,于辨术上自然也极是了得,隐于韦后身后,竟让唐小峰徒费口舌。



弥勒僧看着唐小峰却也是心中一凛,他本是藏得极好,却想不通唐小峰是怎么看穿他的。



佛门原本就擅长机锋,更何况弥勒僧还是能把死人说活的玄奘的得意弟子,唐小峰自然不想跟他在口舌上纠缠下去,于是看着李显:“苍生有难陛下难道真能看着华夏子民,尽入龙族之手?”



李显犹豫不决,转看向弥勒僧。弥勒僧合什道:“部子有云:深观yin阳消息而作怪遇之变!一切灾难都缘于上天示警。陛下只需无为而治,承天命正礼乐,只待拔乱反正,yin阳相调,天下自定,妖魔自去,此为圣德之君所行。陛下若有妄行,逆了天命人心,得罪上天,反会祸害更多无辜子民。”李显听得连连点头,唐小峰却是苦笑,弥勒僧这话虽是鬼话,但“天人感应说”在这个时代确实是极有市场。



华夏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独尊儒术”但这“儒术”其实是经过董仲舒改良后的儒学思想,讲究“祥瑞”和“天遣”一切灾祸都可以归结手天意。



姚元崇在历史上能够成为名相,很大的原因便在于他完全不信这套,唐玄宗时期,四处蝗灾,朝廷从上到下,都认为蝗灾乃是上天示警,绝不可杀害蝗虫,否则便是违逆天意,唯有君王修身养德,无为而治,蝗灾便会自去。



姚元崇却力排众意,强迫各郡各州杀蝗灭虫,几乎每天都有官员因此而弹劾他,他却不为所动,但有灭蝗不力者,即行除职,也正是因他的强力手段,那几年虽年年蝗灾,却未造成饥萋。



连蝗虫都可以被看成是天命,更何况原本就是华夏大地敬奉了数千年之久的飞龙。不要说朝中这些从小就被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洗了脑的官员,便连老百姓都开始疑虑起来,龙族抓住五德之气有变的机会,借天人感应说“代天行道”确实是令人头疼的奇招妙招。



史书上,姚崇为了灭蝗,擅且huā了不知多少工夫来说服李隆基,而那时候的李隆基还是相对圣明。



至于现在,弥勒僧借着“天意”、“无为”、“天遣”等一番虚虚无无却为众人所深信的东西,要想吼住远不如李隆基的李显,自然是轻而易举。



但是他这样做又有何好处?



唐小峰盯着弥勒僧,想要将他看穿看透,看到的却只有冰冷和寒意。



没有好处……对于这个因恋人惨死,对仙佛早已恨之入骨,由佛入魔,想以一切手段证明因果报应不过是个笑话,纵然做了再多令人发指的恶事都可以成佛的恶僧来说,人类会变成什么样子,华夏又会变成什么样子,他根本就毫不关心。



他这边还在盯着弥勒僧,却有一名太监匆匆进来,在中宗耳边低语一番。中宗犹豫一下,令唐小峰退下。



唐小峰早已听到太监对他所说之话,眉头微皱,亦不多言,施礼告退。来到外头,却见迎面行来一个青年,青年身后还跟着几名额上生角之人,这几人分明便是龙族。



青年看到他,微笑道:“这不是妹大么?”



原来李素竟以龙族使者的身份来到这里。唐小峰亦笑道:“原来是大舅子,许久不见。”



两人握手,李素身后几名龙族盯着唐小峰眸中杀机一闪即逝唐小峰却是毫不在意。



两人一握完后,便错身而过,唐小峰在一黄门引路下方走未久,姚元崇便已迎来,驱退黄门,引唐小峰出宫,路上低声道:“唐少侠与陛下……”



唐小峰直截了当地道:“大人若是认为凭着我与陛下的一席话就能改变些什么,那不过是妄想罢了。”



姚元崇长叹一声,不再问这事只道:“少侠所住使馆已是安排妥当。”唐小峰道:“这等小事,何需劳烦大人?”



姚元崇微笑:“此乃姚某分内之事。”唐小峰错愕道:“大人官职……”



姚元崇苦笑:“礼部主客员外郎。、,



唐小峰哑然。



还未到宫门,见一华服公子率着几名shi卫从御道经过,单从那公子衣着,便可知他地位之尊,路上宫女与太监对他却并无多少敬意。



又有一八抬huā轿迎面而来,远看便要与华服公子撞在一起却是不避不让。



华服公子无奈让开,八抬huā轿却又停在他面前,轿中传来一女子声音:“本公主要下轿了,外头的奴才,还不替本公主揭帘?”华服公子脸上闪过愤怒之sè却隐忍下来,上前揭帘,轿中漫不经心地移出一个艳丽的青年女子。



唐小峰道:“竟在皇宫中坐八抬大轿,这到底是哪位公主?”如果不是声音不同,像这般嚣张的公主,他只怕会以为是微微到了。



姚元崇低声道:“那位便是陛下掌上明珠安乐公主。”原来她就是安乐公主?大唐的这些公主果然是一个比一个嚣张。



安乐公主下了轿后,仿佛才看清那华服公子的模样,讶道:“原来是王兄我还以为是哪里的狗奴才。”



华服公子牵强一笑,木然离去。安乐公主鄙夷地哼了一声带着身边一大堆宫女shi卫入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