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山变-第7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不能说始终不曾备齐,不过有先有后。卑职这一次立刻日本的时候,还有四万余弟兄们没有穿上冬装。其余十来万人,都已经拿到了。”

也就是三一之数了,载滢心中如是想着,他的眼睛一转,又再问道,“那,弟兄们一定多有怨言吧?”

“还好,还好。虽然没有冬装,但弟兄们也不曾冻着。都是从日本百姓家中找衣服穿上的。冻不着,冻不着!”

“春霆这一次进京,只恐要到京中开衙之后,皇阿玛才能拨冗传见了……”看他神情狐疑,载滢知道他听不懂,解释了几句,又再说道,“到时候只怕皇阿玛要问及此事,不知道鲍军门要怎么说呢?”

“还能怎么说?万岁爷问及,只得实话实说呗!”

载滢暗道一声还好!若不是今天之会,只怕一场偌大的风波,就在眼前!“春霆,这恐怕不好。”

“怎么呢?和皇上实话实说还不好吗?”鲍超虽然粗豪,但不是傻瓜,立刻追问,“若是撒谎的话,岂不成了欺君了吗?”

“啊!欺君自然不行!”载滢赶忙说道,“不过,冬装一事,事关重大,你可知道,为前线将士准备冬装的是何人?是浙江织造连甲,你知道连甲是谁?他是肃雨亭的门人。此事一旦发作,不但连甲要倒霉,肃顺也要受其所累,你想想,你一句话的出入,便害了当年一力支持光武新军整训受编的肃大人,你于心何忍?”

鲍超脑子中转不过这个弯弯来,他不明白怎么连甲倒霉会害了肃顺?而且当年天津练兵,承办大臣是曾国藩,后来多了一个赛尚阿,一个奕山,几时关到肃顺的事了?但载滢和自己交好,断不会骗自己,因此,如同被他催眠了一样,顺应着说道,“是,这是不能做的。”

“这就对了。”载滢这样说道,“而此事就此被遮掩过去,连甲、肃顺等人都念你的好处,日后要兵有兵,要粮有粮;不要说这些,就是胡军门的事情,以肃雨亭之力,从旁协助,还怕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吗?”

这句话倒确实打动了鲍超,他和胡小毛袍泽情深,本来打定了主意,这一次进京要在皇帝面前尽一己之力的为他求情的,碍于时间不巧,进京数日,根本连皇帝的面都见不着;有心找人帮忙,又没有门路,这会儿听载滢一说,没来由的高兴起来,“真的?他真的肯帮忙?”

“当然,不过此事不急,只要开衙之前,我到肃顺府上和他说一声,他心中感念你,自然会帮忙。”

“那可太好了!”鲍超郑重的拱拱手,“如此,我就代胡小毛多谢贝子爷了!”

说话间后挡车停稳,载滢探头看看,已经到了刑部门前,荣禄早早到此,预备差事;胡小毛因为是钦命人犯,进京时虽然还是自由的,但在青衣小帽的到刑部报到,立刻收监,提牢司主事姓夏,是当年的主事夏成海之子,名叫夏霖,夏天的甘霖,自然是个很好的名字。

荣禄和刑部上下并不相熟,但和夏霖的关系很不错,生恐这一天不是他当值,早早的起来,专程到夏府,说明来意,夏霖听说是二阿哥要带人探望,很觉奇怪,又不敢驳了他的面子,只得和荣禄一起到了刑部,填好公事,等候载滢一行人的到来。

刑部大狱,这里可以算是大清治下唯一一处和紫禁城等量齐观的所在,倒并不是有如何的辉煌,而是因为这两处都是律法所不及之地!黑暗真是怎么说也说不完,以唐宗宋祖那样的明君也休想改变分毫!当然,这其中也有出入,如胡小毛这样的,居住的是火房——所谓火房,是为了有罪但尚未定谳的官员之用,等于是在诏狱中另寻的一个下处,犯官自己可以携带下人,在这里生火做饭,故而得名。其实不但是下人,若是将差役、主事打点好了,连同姬妾也是可以送进来侍寝的——不过是欺上不瞒下而已。

胡小毛多年从军,一朝安顿下来,大觉不自然,但罪身不得自由,也由不得他了。今天得到消息,知道有客要来,不想却是鲍超几个!“春霆,啊,贝子爷?”其他的几个人他不认识,只是用眼睛打量着,却叫不上名字来。

鲍超嘿嘿笑着,给他逐一引荐,“老胡,我看你这日子过得很舒服嘛!倒比我还要好了!”

“那你和我换换?”

“才不要呢!”鲍超言笑无忌的说,“当初在神户就把人憋得够呛,要是在这里住上几天,不等皇上下旨,我就得自杀!”

众人一片大笑。鲁秉礼好奇的在火房转了一圈,又走了回来,“军门,这里倒也不是很坏嘛……呃!卑职是说,……”

“算了吧,你这惫懒小子,怎么说也说不对。”

“老胡,你大哥来过没有?”

“来过。”胡小毛慨然点头,“二十四的时候,家兄和焕帅、竹帅一起来过。”他的眼睛在众人脸上扫过,“怎么,你们没有见到他们?”

“没有。”载滢这样答说,“春霆军门到京时间不久,又没有焕文、竹修他们作陪,连管驿的大门都很少出,大约是不知道吧?”

胡小毛并未多想,只是点点头,也不再继续问下去了。

众人坐了片刻,起身告辞,胡小毛向外送了几步,眼神中满是依依不舍,“小毛,你放心,我鲍超就是拼了老命不要,也一定在皇上面前保你无事!”他想了想,觉得这番话说得有些不对头,又说道,“你在这里再委屈几天,皇上圣明,你一定没事的。”

“那……就多谢你老兄了。”

出了刑部,王煜叹了口气,“都说不到危急不见本色,胡军门……”

“话不是这样说的,论及勇猛,想来胡军门绝不在列位之下,只是这刑部待堪,不知明日的滋味,足以让英雄气短。”载滢温语解释了几句,“春霆,接下来到哪里去?”

“糟糕!只顾着和老胡说话,倒忘记了请贝子爷给我们讲故事了。留待来日吧!”

载滢为之失笑,他没有想到鲍超还在念念不忘杨乃武一案的进展,“这样吧,春霆要真是喜欢听的话,不妨到天桥、大栅栏走一走,哪里有人专门以此为原本说书,讲得又清楚又详细,比我这道听途说之言更加有趣,春霆一定喜欢的。”

鲍超有点失望,他爱听载滢讲故事固然是真,但更多的却是想在这一年一度的佳节中能够有人相陪,聊以开解客居的寂寥,想不到载滢竟然婉拒了?

载滢也有自己的为难之处,鲍超进京之后,尚未陛见皇帝,就和皇子们多有勾连,究竟有所不妥,这还不用提皇帝对于儿子们与军中将佐往来亲近从来是抱不以为然的态度,从载滢以下,到载滪、载沚之流任职兵部都是旋沾即走,绝对做不长久,唯一的一个皇长子载澧,如今也交卸了神机营的差事,专司乾清门的差事。凡此种种,都大可见皇帝的态度了。

另外,载滢觉得,也到了见一见肃顺的时候了。

(未完待续89免费小说阅《》)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202节当年轶闻(1)

更新时间:201292012:54:48本章字数:5662

'第一卷'第202节当年轶闻(1)

第202节当年轶闻(1)

当年的时候,龙汝霖和黄锡曾经为载湀做说客,拉拢居停大人,但肃顺何等狡猾,既不答应,也不拒绝,将这件事长久的拖延了下来。载滪、载湀很有些失望,可绝对不敢过于得罪这朝中大员,只好由着他的性子来了。

肃顺在咸丰朝第一宠臣,如今年过六旬,皇帝却还是倚畀甚深,三节两寿的颁赏从来都是第一份的,在载滢和载滪来说,能够得到肃顺的入盟,于己方的得势有着莫大的帮助;但肃顺始终态度暧昧,从不肯说一句交心之言,久而久之,载滪也只好放弃了。

话是这样说,彼此同朝为官,面子上的维持也是不能或缺的,载滢以拜年为由过府的时候,载滪、载沚两个正在陪着肃顺说话,除了这几个人之外,李慈铭、高心燮也从各自任上进京,还有王湘绮、黄锡、龙汝霖几个,作为陪客,在一边说话。

听门下人回禀,肃顺站了起来,“请,快请进来。”

载滢一路进到堂上,微微一愣,“给老师拜年来迟,还请亭公见谅。”

“来,坐下说话,坐下说话。”肃顺无比热情的招呼,“高九?到同惠楼,让他们准备酒菜,等一会儿送过府来。”

载滢笑着在肃顺一边坐下,这才顾得上和弟弟们说话,“三弟、四弟,你们也在啊?”

“是!见过二哥。”载滪载沚各自行礼。

“不必行礼,”载滢说道,“今儿个我也是客人,你我兄弟,还是随意一点的好。对了,老五没来?”

“老五有事出城去了。”

“这大冷的天?又是过节的日子,什么事还要出城去?”

载滪一笑,“也没有旁的事情,二哥想来也知道,咱们中国人过年,老外可是不过年的,上一次请英美两国公使从中调停中日战事,好容易告一段落,老五请了皇阿玛的旨意,要酬庸一番亨德逊几个人的苦劳,便选在今天,带他们到园子中转上一圈。”

载滢点点头,微微叹息,“说来,都是我这做哥哥的不争气,不能为皇阿玛分忧,不能为弟弟分劳,让小五新婚燕尔,又是在新春佳节中为国事奔忙,实在是惭愧啊。”

“是了,二哥,小五成亲,您正在日本前线,赶不上喝老五的喜酒,固然是遗憾,但听人说,二哥这一次到东瀛去,另外有一番宾主相欢?”

话中有浓烈的讥讽的味道,载滢自然听得出来,心中暗暗恼怒,自己去一次日本,纳了个叫美惠的日本女子做房中私宠,此事在京中不是什么秘密,载滢自问也没有什么不能见人的,皇阿玛都没有说什么,也轮到你们兄弟两个指摘自己?“是啊,”他微笑着调侃,“怎么,老三老四可是羡慕?不如日后再有这等差事,二哥向阿玛保举,让你们两个也走一趟?”

载沚是直脾气,胸中藏不住半句话,直愣愣的顶了回去,“那,也得等二哥到了阿玛近前再说吧。”

肃顺眼见气氛不对,忙在一边说道,“几位阿哥到府,寒宅蓬荜生辉,正好,爱伯和碧湄也在,不如说几件京外趣事,也好做耳食之娱?”

李慈铭笑了一下,“那,学生先来讲一个吧。此事和杨昌浚一案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要早上几年。”

肃顺顿时来了精神,他读书不多,最仰慕的就是读书人,而且待之甚厚,同时心中有一个极大的爱好,就是喜欢听这些读书人的闲文轶事。连连催他快讲,李慈铭便说了起来。

李慈铭散馆分发广西,后改调直隶,如今做到了直隶天津府的位置,这一次要说的故事,是乾嘉两朝著名的大才子刘凤诰的故事。刘凤诰祖籍是在江西萍乡,博学多才,写得一手好字,人又生得非常英俊,真正是金马玉堂中的风流人物,不知道有多少达官贵人想要他做自己的女婿,可惜刘凤诰脾气极坏,他自视极高,行事不中绳墨,兼以酒品很坏,一到了七八分酒意,就什么礼节法度都置于脑后了。

刘凤诰是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的探花,八个读卷大臣中,有一位同是江西籍的礼部尚书彭元瑞——彭的文字是连自觉眼力极高,对臣下诗文少有许可的乾隆皇帝也很佩服的——而刘凤诰的卷子富丽华瞻,大蒙彭元瑞赏识,也就因为如此,乾隆五十六年翰詹大考,刘凤诰名列二等,照定制只能升一级,但因为有彭元瑞的力保,竟超擢为侍读学士,第二年就放了广西学政,刘凤诰的风头一时无两。

等到太上皇驾崩,刘凤诰丁忧复起,其时要修《高宗实录》,由彭元瑞主持,奏请委派刘凤诰为纂修管,他的官职也由侍读学士升为国子监祭酒,再升为大九卿的太常寺正卿,在实录管的差使也有纂修管变为总纂,历时不过两年。

不久之后,刘某人放了山东乡试正考官,又做了一任山东学政,嘉庆九年十一月回京,底缺已升至兵部左侍郎,仍旧回实录馆当差,但名义上更进一层为副总裁,职司是‘专勘稿本’;这个职位非常重要,当纂修官根据《起居注册》分年月日编纂成实录之后,须经刘凤诰审核无讹,方成定本,是个总其成的紧要职务。

到嘉庆十二年,实录告成,在事出力人员,照例叙奖,刘凤诰始终在事,出力尤多,特为赏假太子太保,这是所谓的‘宫衔’,向例二品官除了封疆大吏的巡抚之外,京内的侍郎、阁学都不得赏给,刘凤诰是个可视为殊荣的特例。紧接着放了江南乡试的正考官,尚未出闱,就奉到恩旨,让他提督浙江学政。

这时候的浙江巡抚叫阮元,和刘凤诰是同年,祖籍是扬州府仪征县的一个武将之家,此人也是以文字受乾隆特达之知。乾隆五十六年的翰詹大考,试题是两文一诗,两篇文章的题目是《拟张衡天象赋》和《拟刘向请封陈汤、甘延寿疏》;诗题则非常古怪,是‘眼镜’,得‘他’字。

阮元的赋和疏都写得极好,阅卷大臣无不赞赏,但其中用了一个僻字,很多人都不认识,疑为笔误,因而置于三等,后来有人查书,方知不是,于是列位一等第二名。

翰詹大考分四等,一等只有三名,照例都是要超擢提拔的,如果是三等,虽不分名词,但排名有先后,排在后面的,可能就要降级,所以出入之间关系很大。等到进呈之后,乾隆把阮元又调了一位,升为一等一名,“第二名比第一名好。疏更好。”其实这是乾隆在撒谎,他所激赏者,在于阮元所做的那首五言八韵的试帖诗。

试帖诗也叫试律,扣题要扣得紧,须运用典故,从前后正反各方面去形容,腹笥不宽,无法铺陈,必落于下乘;而这一次的诗题也很让人头疼:眼镜是

舶来品,根本没有什么典故,加以‘他’字是个极险的韵脚,要押得工稳,颇为不易,但阮元实在有才,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他的一联是,“四目何须此,重瞳不用他!”

这是颂圣,因为乾隆体质相当好,晚年虽不免重听,但视力未减,可以不用眼镜,而且尧四目,舜重瞳,恭维皇帝有如尧舜之意,虽晦而实显。因此乾隆很高兴,在召见时,阮元狂生性情发作,以他的名字和殷朝的贤相伊尹相比,为皇帝斥为狂妄,不料阮元口才了得,从容答奏,自以为胜于伊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