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清-第7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四娘,一颗热心肠,却又单纯得很,当年都被茹喜骗得眼泪哗哗的。

许五妹已身心皆飘。此时不是梦境,就是自己已真病坏了,虽未见面孔,可一直是大叔在跟她说话……自己竟然把大叔的嗓音代作皇帝了,难道真是卸下了重担,一腔春思就全压在了大叔身上?

突来的温和女声撞开了她正在风中跌宕的心扉。她痴痴地道:“那是圣道十二年,二月十七,午后时分……”

李肆唔了一声,这日子,似乎有些熟悉。

“镇江西津渡口……”

地方好像也有些熟悉。

“在那里遇见了一位大叔,他身后是车厢黝黑的马车,四匹骏马拉着,还有好多人护卫。”

马车?那个时候就能驾四马,身份肯定不一般,黝黑车厢……难道是龙门的大人物?只有龙门的江南行营才有资格用那种马车吧?

李肆皱眉寻思着,一边许知恩皱了皱眉,他朝一旁看去,就见禁卫身影间隙中,皇帝车驾正静静停在远处,四匹骏马,车厢黝黑,别无标记,一长串马车都是如此。

“他三十来岁,面如冠玉,剑眉星目,颌下短须,一身明时儒衫,丰神俊逸……”

许五妹已只当是梦境,全无遮掩,将记得刻骨铭心的身影细细道来。听得李肆和在场男人一个劲地暗叹,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把心中的男人往好里说。

“他正要过河,小女子与父亲受官差盘查,是他护住了小女子,然后……”

许五妹说到这,李肆猛然警醒,二月十七!?镇江西津渡!?过河!?当日他不正好由那里去淮扬书院么!?

“你再说说,他是什么口音?说不定……”

李肆拍掌道,说不定自己亲眼见过这个人呢!多半是在自己前后过河的,甚至可能是前后车驾中的某人!他对那日的印象只剩下淮扬辩难,哪里记得还在渡口发生过什么故事。

口音……不就是陛下你这口音么?

许五妹已是虚实难辨,再听此问,终于忍不住抬头平视。

一瞬间,时光凝固,记忆卷涌,许五妹呆在当场,十二年了,尽管已隔十二年,眼前这张面孔还衬着威严的大红龙袍和金黄善翼冠,可跟印在心底里的那张面孔却不差分毫的叠印为一体。

是的,额头已有皱纹,眼纹也更深了一层,眼瞳更为深邃,气度更为沉凝,但印在她心底里的那张面孔似乎本就有生命,在这十二年里,也随着岁月流逝而变化着,跟眼前皇帝的容颜毫无分别。

“大叔……”

许五妹眼中闪烁着迷蒙的光彩,痴痴地唤了一声。

呃……大叔口音?

李肆还在微汗,可周围的观众们却放轻了呼吸,不对劲……事情本来就有些不对劲,现在好像正在暴走边缘。

“姐姐,这是万岁爷,不是大叔!”

小侍女还以为圣姑姐姐魔怔了,出声提醒着,这一声唤提醒了众人,皇帝……是大叔?怎么可能!?

李肆的眼瞳也在扩散,一丝早就丢到天外的记忆正悄然回归,让他依稀有了极为不妙的感觉。

“大叔,你怎么成皇帝了?你忘了我么?就是在西津渡口,你……”

许五妹痴痴从胸口掏出一件东西,一张褪色的纸,依稀能看出是早年的糖纸,转开糖纸,一根小木棍,压得扁扁的小木棍显现。

“你给了我这个,让我要作好人,要我让亲人朋友,所有我在意的人快乐……说只有做好人才知快乐。”

御帐周围一片静蔼,就只有许五妹的嗓音回荡着,一圈圈地,将众人的心脏一直揪到咽喉处。那个人,那个区区一两言就启迪了许圣姑,让她成长为仁义无双的女英雄,十多年后不仅遮护着数万无辜生灵,还牵动了南北人心的那个人,竟然就是圣道皇帝!

这是何等跌宕起伏的剧情啊?

就在四娘也杏眼圆睁,大家呲目咧嘴,都难以置信,正等着李肆的反应时,李肆一句话让众人一同绝倒。

李肆指着姑娘,瞪大眼睛道:“许……许五妹!?”

他再记不起来,真是猪头了,而众人绝倒的是,人家许圣姑的名字不就是许五妹么,这是用在外处的,而刚才所报的许知乐才是真正的名字,皇帝怎么一副才知人家名字的模样?

可他们却不知道,李肆说的是十二年前,西津渡口的那个许五妹……当年还是许福娣的小姑娘为躲避盘查,在李肆的逼问下,才第一次用上这个化名。

许五妹脸上绽着笑容,泪水却不停留着:“是啊,十二年前,在大叔面前的那个小丫头,就是过去的许五妹,现在的许知乐,大叔,终于找到你了,来救我的,果然还是大叔……”

这个梦太美好了,不愿醒来,这几日该都是梦境,自己应该已经在黄泉之下了吧。

许五妹的脑子已经完全迷糊了,将现实当作了梦境,就傻傻地笑着、哭着,而李肆、四娘和周围的官民众人也是快傻了,有人还在嘀咕,这是事前排演的戏目吧?天底下有这般凑巧的事!?

那被皇帝称为今世南霁云的少年许知恩一声喊,让大家恍惚心神稳了下来:“姐,你没看错,陛下真是你说的那个人!?”

这是总结……

许五妹如机关人,一边痴痴点头,一边死死盯住李肆,现场老长一段沉默后,不知有人低声叫了一句:“娶了!”

“娶了!”

“陛下刚才亲口许过的!”

“陛下金口玉言,怎会不作数!”

片刻间,呼喝声就连绵不绝,汇成一股偌大声潮。传至四方时,被红衣人墙挡在外面的数万民人不知底细,也跟着扯足了嗓子,高呼出声。

这一日,“娶了!”这声呼喊在磁州城上空盘旋着,许久不散。

李肆愣愣看向四娘,这可怎么收场!?

四娘道:“官家不是正讲民心不可逆么……”

她捏着拳头,有力地道:“娶了!”

李肆也有些如坠梦境的恍惚感,上前牵起许五妹的纤纤小手,心道真是自作孽啊。

许五妹还痴痴地道:“大叔,别碎了这梦……”

李肆将她扶起,叹道:“这不是梦,朕既允了,自会善待你……”

再看向远方那喧嚣的数万民人,李肆以微不可闻之声自语道:“就如迎北人入国一般。”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第九百四十八章大清正亡,满燕争辽东

更新时间:20134814:36:08本章字数:6745

“南蛮伐国竟如唱大戏,礼教沦丧至斯,今日不是亡大清,而是亡天下!”

直隶正定府,获鹿县城,河南按察使刘墉捶胸顿足,声泪皆下。

“妖魔乱舞,不想那圣道伪帝竟是魔王!纳白莲教妖女为妃,千古奇闻!可笑无知愚民竟还欢呼雀跃!南蛮不是伐国,是在伐尽人心,要将这泱泱华夏变作禽兽不如之国!”

高澄也是愤慨不已,已近五月,大清处境进一步恶化,南蛮军势吞下整个山西、河南以及山东大半,虽因北直隶团结拳之乱而暂时止步,但整个河北大地已被英华四面包围,尚幸辽西走廊依旧畅通,大清北迁之路未绝。

辽东故地,年羹尧的伪燕大军自吉林和朝鲜两面压向盛京,大清根脉岌岌可危。据说年逆举旗消息刚传入紫禁城时,慈淳太后当场气晕,之后不知又从哪里得了信心,紧急委任鄂尔泰为辽东经略,统领盛京、黑龙江两将军,军政一把抓,与年羹尧之势相抗。

太后不仅洒给了鄂尔泰大学士、军机大臣、兵部尚书衔、三眼花翎等一大堆名头,还加上一等公爵、嫁皇室格格给鄂尔泰儿子等超阶恩宠,看得出这信心多半就出自鄂尔泰本人。

再加上太后依旧咬牙在紫禁城坚持着,“事犹可为”的认识还撑着大清栋梁的心气,高澄、刘墉这样的年轻一辈栋梁觉得背靠已被团结拳大潮淹没的北直隶,还能在南直隶坚持。当磁州解围,圣道移驾后,才不得已从顺德府退到正定府。

“事犹可为”的认识基于南蛮军势暂停,自四月下旬之后,一系列变化让这些栋梁们忽然意识到,南蛮军势不过是北伐一面,军势消寂时,另一面的民势却沸腾起来。这一势不如红衣那般清晰可辨,不如枪炮那般犀利摄人,可渗散之面远超红衣,透穿人心之深也远胜枪炮。

南蛮商人、善士、读书人甚至泥腿子农人所组成各式各样的会社。进到直隶县乡,与直隶本地人打成一片,将那些不愿继续绑在大清战车上,更不愿陷入团结拳那血火涡流的民人一片片拉扯出来。这股浪潮以同盟会的积极活动为代表,翻搅起数万官民齐聚磁州就已足以展现了它所拥有的恐怖力量。

这股浪潮刚起时还是千头万绪,方向纷杂,形不成合力。可圣道亲至磁州后。这股同盟会所引领的民人浪潮就与南蛮朝廷之势合流了。

圣道皇帝与白莲教圣女在磁州上演了一幕十年相会的大戏,更让还在坚持的大清栋梁们陷入绝望境地。在他们看来,圣道皇帝安排这样一场戏码,就是为收北人之心,圣道自甘作践,行此荒唐疯癫之事,毫不顾及帝王颜面,根本就是自毁治政根基。

可他们却不得不痛苦地承认。''大清在直隶苦心经营,甚至不惜以团结拳糜烂直隶所裹挟的人心,正急速转向南蛮。

“磁州相会”有十数万当事人。这些人津津乐道于这段旷世佳话,相关的传言更一日千里,几日内就扩散到整个河北大地。林林总总的说书和戏本段子正跟在传言后,如旭日之光,将大清盖在人心之上的冰雪层层融解。

“许娘娘救的不是磁州那几万人,是咱们所有北人啊!”

“这下皇帝可不会把咱们北人当外人了。”

“圣道爷是咱们北人的女婿!”

“许娘娘嫁给圣道爷就是老天爷的安排,不然怎么可能那么巧呢!”

乡人都是这么看“磁州相会”这事的,尽管“许娘娘”是江南人,可在北方长大,在北方成名。北方人都当“许娘娘”是北人。圣道皇帝纳了“许娘娘”,还封了仁妃之号,大清的官老爷和酸秀才整日念叨南蛮占了北方,就会把北人当奴隶压榨的言论本固若磐石,现在却开始截截崩裂。

乡人的政治认识就只能到这种程度了,中下层士绅的认识自然要高一些。在他们看来,圣道皇帝此举虽然荒诞如戏,可展现的南北合一姿态却明白无误,这大大安定了他们的心思,再加上英华的军民之势,他们倒向英华再没太多顾虑。

红衣、同盟会,再加上圣道皇帝以“磁州相会”大戏赤膊上阵,三方合力,汇成一股凛冽罡气,席卷整个河北大地。直隶人心也如潮翻涌,泾渭分明之势急速成型。团结拳、坚守道统的读书人、自觉难逃讨满令清算的地方豪强乡绅,加上大清栋梁是一方,其他人则是另一方,包括了由同盟会吸聚的坚定亲英派以及原本只想骑墙观望的大多数民人。

相对已团结一心,或明或暗迎英华大军的“清奸”,大清栋梁们所立这一方却还各有立场,团结拳觉得自己天下无敌,就等着红衣北上,给予迎头痛击。道统卫士悲观绝望,就坐困囚笼,等着大限之日到来,以各种方式展现自我气节。地方豪强企图混水摸鱼,正在风向中努力寻找缝隙,而大清栋梁们呢……

“回京城吧,我们已尽力了。”

高起露面了,他又振作起来,或者说是绝望击垮了极限,终于放下了执着。即便他再想执着,也没本钱了,手上只有不到两千西山大营残部,正定府也被侵蚀得无人可信,根本聚不起人丁钱粮。

“爹!我们就此北归,又怎有脸面对太后,面对朝廷!”

“大帅,抱犊诸寨乃天险,易守难攻,聚义士守抱犊,就是今世的钓鱼城!”

高澄和刘墉依旧一腔热血,高起凄然摇头,脸面?大清自雍正开始,脸面就被南蛮一层层剥下,乾隆上台,尊南蛮为叔国时,整张脸就已没了。再到塘沽修约,那是彻底连骨带肉都被剐掉,人已不是人,国已不是国。

而刘墉这文人把获鹿县的抱犊寨比作钓鱼城,继续走他的气节之路,高起更是想笑,自己领着大清在中原的最后一股精锐。用足了天时地力,拼尽了人心谋算,却还是没能啃下南蛮一小块肉,你这无知文人还想胜过我?对了。你还是汉人……

大清虽搞汉军绿旗制,可栋梁论的另一部分则是在权力中枢继续糊着满汉一家的皮,以此彰示自己居华夏的正统。因此像是张廷玉、魏廷珍、任兰枝、刘统勋这样的重臣,都没逼着入旗,刘墉自也留着汉人身份。

记起刚接到的一份消息,高起幽幽道:“济南府已失陷了,据说是刘中堂献城。”

刘墉如被踩了尾巴的耗子。一蹿而起,脸色先红后紫:“绝无可能!我父心志高洁,岂是那等不忠不忠之辈!”

高起晒然摇头:“传言也许不实,可济南城四门大开,红衣不费一枪一弹就入了城,此事却是人所共睹的。”

刘墉牙关几乎咬碎:“那也定是宵小之辈胁持我父所为!”

高起耸肩道:“你们汉人,就知闭眼自证,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刘墉脸色已转青白。当面指控父亲不忠,他若是不辩倒对方,那就是不孝。

正蓄势待发时。亲兵急急而来,报上的消息让三人惊悚难安。

红衣出动了!还不止一面,山西方向的红衣已出娘子关,前锋抵达井陉,南面圣道皇帝亲领的大军已出现在邢台。

“走!召集我们的人,马上走!”

高起下了决断,高澄领命而起,刘墉此时自也没了为父亲讨还公道的心思,带着些惶恐看向高起。之前他虽掷地有声地要继续坚守,可那也是要靠高起来守。而不是靠他这个既没兵又不知兵的书生。高起父子要走,那他呢?

“刘皋司不是决意守抱犊寨,一展汉人忠义么?本帅这就发下印绶,委你全权!”

高起毫不客气,刘统勋到底是陷敌还是投敌,他虽搞不清楚。却不敢再把刘统勋带在身边,何况……刘墉更不是“我们的人”。

刘墉呆呆地目送高起而去,待人已不见,才咬牙切齿吐出一句话:“汉人!?百年前你高家***难道不是汉人!“

济南府城,巡抚衙门已被红衣团团围困,一个都尉正听取部下报告。

“不降,不战,也不逃?就是想让咱们砍了他的脑袋,好挣他的名节吧?守节之人倒是值得人尊敬,可到现在也没哪个满臣殉节,他一个汉人来挣这名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