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战将帅传-军事家卷--巴顿-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气太糟糕了,受阅的士兵简直无法看清检阅台,看不清能激发起他们无穷力量的“老头儿”。

  “老头儿”来了!

  他乘着一辆别具一格的坦克,离开了检阅台,来到了他的士兵中间。这是一辆炮塔上涂有红、白、蓝三种颜色、闪闪发光的坦克,巴顿头戴钢盔,胸佩望远镜,威风凛凛地站在炮塔上,绕场地一周后,返回了检阅台。

  “老头儿看见我们了!”士兵们的精神为之一振。

  阅兵开始了,1200辆坦克同时开动,震耳欲聋的声音直冲云霄。坦克手们大显其能,他们以娴熟的技术、完美的队列通过了检阅台。整个检阅无可挑剔。巴顿对此非常满意,他骄傲地宣布:“我们从无到有,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战斗力量。”

  不久,巴顿被正式任命为第2装甲师师长,并晋升为陆军少将。

  这时候,美国已加快了战争准备的步伐。1941年1月28日,马歇尔宣布,陆军到3月为止其员额将激增至100万,4个野战军将接受美国军事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演习的考验。负责组织和指挥1941年大演习的是麦克奈尔将军,他要求除了不发生伤亡外,一切都要按实战的要求,在严酷、公正的气氛中进行这次演习。

  1941年大演习为巴顿提供了展示第2装甲师训练水平与作战能力的舞台,更重要的是,他打算通过参加这次演习,打败美国陆军中的“反坦克派”。

  原来,马歇尔虽然顶着压力,批准组建了装甲部队,但由于1920年

  《国防法》中“禁止建立独立的坦克部队”这一规定未做修改,新的装甲部队是以“临时建立起来,以便进行勤务试验”为名组建的,其地位尚未最终确定。

  当巴顿正在本宁堡训练他的装甲铁骑时,陆军部里围绕装甲部队地位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到1941年3月达到了高潮。总参作战处发布一项备忘录,否认建立装甲部队的必要性,而总参情报处则站在装甲部队一边,力争给装甲部队独立的指挥权。最后,马歇尔亲自干预了此事,指示作战处下达一道训令,允许装甲部队发展成为混合兵种的一部分,有充分的自主权和发展的自由。至此,装甲部队才终于名正言顺地有了自己的地位,成为一支永久性部队。

  但是,“反坦克派”的小动作并没有结束,他们正密谋打击“坦克派”的气焰,他们希望通过1941年大演习,一劳永逸地毁坏坦克的名誉。演习的组织指挥者麦克奈尔将军,其观点倾向“反坦克派”,有小道消息说,他故意匆匆地准备这次演习,为的就是反对装甲部队。

  巴顿知道,陆军装甲部队能否生存下去,取决于它在这次演习中的表现,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对部队进行了秘密的适应性训练。巴顿雄心勃勃地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人们证明,坦克不是一堆“烂铁”,而是真正的王牌。同时,他还想借这次演习,验证一下自己已逐渐形成和日臻成熟起来的战术思想,这些思想是以他特有的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表达的:

  “用火力牵住敌人的鼻子,并且在运动中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

  要用充分的时间组织一次进攻。

  抓紧时间狠狠地打……

  你的力量越大越好……

  装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攻打步兵和炮兵。敌人的后方是装甲部队最理想的猎场。要千方百计到达敌人的后方。……”

  1941年6月,演习在田纳西州开始了。

  早已跃跃欲试的第2装甲师长驱1万里,参加了本·利尔将军指挥的第2集团军在此的演习。

  演习在对装甲部队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进行。就在演习的前夕,隆美尔在北非实施了成功的反坦克作战,德国军队在埃及—利比亚边境地区一下子把200辆英国坦克变成了“烂铁”。美国军界的“反坦克派”抓住这一战例,大肆宣扬,气势颇盛。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年轻的装甲部队在演习中表现得稍有些令人不满意的话,它们也就完了。巴顿很清楚这一点,但他对自己很有信心,他相信他有足够的力量让“反坦克派”闭上他们胡言乱语的嘴巴。

  6月20日,演习正式开始。巴顿率领第2装甲师一上来便采取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行动,他们大胆地快速穿插,直抄第5步兵师的后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该师大部,并占领了师指挥部。

  巴顿成功了。他打乱了麦克奈尔将军精心安排的计划,打破了“反坦克派”的如意算盘。同时,他也雄辩地证明了装甲部队无与伦比的战斗力和他那所向无敌的战术思想。

  第一个回合,“反坦克派”被巴顿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反坦克派”哪肯善罢甘休?他们决心予以反击。

  第2装甲师随第2集团军开进到路易斯安纳州,在那里,他们将同克鲁格将军的第3集团军对阵。

  演习的第一阶段,巴顿的第2装甲师向蓝色部队第2步兵师发起进攻。演习在极其恶劣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进行,但训练有素的坦克手们,对此熟视无睹,一系列的快速行动,将对手打得惊慌失措。但演习的裁判为压制“装甲兵那一伙儿的气焰”,在演习仅进行一半时,就宣布第2装甲师“几乎全军覆没”。

  在演习的第二阶段,巴顿转而同蓝色部队一起,对第2集团军实施进攻。带着一种近乎复仇的心理,他决心向大家证明有目标地运用装甲部队可以取得多大的成就。

  进攻一方的目标是夺取施里夫波特城。由于天降暴雨,河水上涨,道路泥泞,给进攻一方出了很多难题。

  巴顿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解决了这些在常人看来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第2装甲师迂回380英里,直插施里夫波特市北郊,突破了第2集团军密集的反坦克防线。巴顿又一次胜利了。

  紧接着,规模更大的卡罗来纳州演习开始了。在这一次演习中,巴顿再一次成为备受瞩目的英雄。

  这次演习中,第1装甲军将加强给第4军,同第1集团军对阵。

  第1集团军由德拉姆中将指挥,他是“反坦克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决心通过这次演习一劳永逸地向人们证明:装甲部队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德拉姆的部队里,拥有一批强大的反坦克部队,其中有装备反坦克炮的坦克和装甲车,飞机以及3个齐装满员的反坦克营。不久前,德拉姆将他的部队带到布雷格堡,进行了为期数周的秘密训练。11月15日,演习开始的那一天,报纸上铺天盖地的都是这样的标题:

  “今天将考验对付坦克的办法;德拉姆发明了秘密的防御办法。”

  德拉姆的“秘密防御办法”在巴顿恶作剧似的行动面前,完全失灵。这一次,巴顿自作主张,让第2装甲师把目标放在德拉姆一个人身上。结果,11月16日清晨,第2装甲师第82侦察营4连的士兵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切斯特将德拉姆“俘获”,第1集团军顿时失去了指挥,整个演习计划被打乱了。从演习的角度来说,巴顿这种作法无疑是欠妥当的,但他的目的是要证明“反坦克派”观点的荒谬,从这一点上来说,他是正确的。

  不管巴顿引起了人们多大的不满和批评,他总算是打赢了对“反坦克派”的战争。一夜之间,他成了全军最出色、最优秀的坦克手。马歇尔高兴地看到,他对巴顿的任命无疑是完全正确的。他盛赞巴顿:“美国的坦克装甲部队一定会成为‘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克星。”

  不久,巴顿再次获得晋升,接替斯科特担任了第1装甲军军长。这既是对他指挥才能的肯定,也预示着他在美国即将参加的战争中将要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2。 “假如我能参战,我甘当一名少尉。”
  比起两年前的夏天,1941年的夏天似乎更加沉闷,沉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1941年6月22日是一个星期天,这天凌晨4点,苏德边境突然万炮齐鸣,一纸《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这无情战火中,转瞬就被烧为灰烬,苏德战争爆发了。

  转眼,冬天来临了。清冷的空气没有使笼罩全球的沉闷气氛得到一丝缓解。12月7日,又是一个星期天。距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2000多海里的夏威夷群岛在这一天也被战火烧着了。

  7时55分,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日本轰炸机对集结在珍珠港海军基地的美国舰队进行了密集突击。美太平洋舰队的3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艘油船葬身海底;5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遭受重创,270多架飞机被击毁。珍珠港内火光冲天,疮痍满目,一派凄惨景象。

  美国人被激怒了。困扰罗斯福的、存在于多数美国人身上的孤立主义情绪在一夜之间消失了。12月8日上午,罗斯福总统身披蓝色海军斗篷,来到国会大厦,要求向日本宣战。罗斯福说:“昨天,1941年12月7日,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军突然的蓄意的进攻。”他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无端的、卑鄙的进攻时起,美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投票结果,参议院以82票对零票、众议院以388票对1票,通过了罗斯福的提议。从此,美国不再置身事外,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装甲军军长巴顿的血液,被战火烧得沸腾了。在此时此刻,担任这样一个职务,巴顿深信,不久他就将被华盛顿召唤,去扮演一个他可以演得相当出色的角色。

  可是,战争的召唤没有到来。

  到来的是一纸调令,他被调往加利福尼亚的因迪奥,负责创建一个沙漠训练中心。

  “难道是我老朽了,他们不愿让我再赴战场?”巴顿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之中。对这项新的任命,巴顿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可以像23年前那样为战争训练装甲人员,另一方面他担心在挑选战斗指挥员时,他这个在沙漠里的将军将会被人遗忘。

  巴顿不知道马歇尔对他这项新任命的真实想法,如果他知道,相信他一定不会为此而忧心忡忡了。

  马歇尔对巴顿的安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时,北非的战事十分吃紧,“沙漠之狐”隆美尔卷起的大漠风暴,几乎要吞噬掉整个北非。德意军团已在利比亚取得决定性胜利,正在向埃及节节进逼,企图控制苏伊士运河,并以中东为桥头堡,向欧亚大陆进击,实现其全球战略。马歇尔判断,美军一旦投入对德作战,第一个任务必然是支援英军,遏制

  “沙漠之狐”的行动。因此,需要为进行沙漠作战做好细致而艰苦的准备工作。在马歇尔眼里,承担这一任务的最佳人选无疑就是巴顿。

  巴顿因为不知道这些,而感到疑虑,但这种疑虑也促使他以加倍的工作热情去完成这一新的任务,以便给在华盛顿的、他命运的主宰者们造成一种印象:他对这场战争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巴顿在因迪奥精心选择了一块沙漠演习区。这是一块长180英里,宽90英里,占地16万多平方英里的沙海,地形、气候均与北非酷似。巴顿将在这里培训准备奔赴战场的美国“装甲部队”的核心,受训的是第1装甲军和第2、第3集团军的部分部队,共约8000人。

  在因迪奥,巴顿对受训部队进行了酷似实战,近乎残酷的训练。当时正是沙漠里一年中最热的日子,白天平均气温高达华氏120度,坦克里的平均温度则高达华氏145度,受训人员每天只供应最低的配给定量,包括每人每天只有一壶水。一天下来,受训官兵又热、又累、又饿,可巴顿还要军官再跑1里路,自己则跑1里多一点。官兵们对这种超负荷的训练叫苦不迭,牢骚满腹。但巴顿坚持认为,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他自己总是吃苦在先,处处身先士卒。这一切,士兵们看在眼里,铭记心底,无不为他的模范行动所折服,并对他表示格外的敬重,可谓言听计从,从不讨价还价。

  马歇尔果然没有把巴顿丢在沙漠里不管。1942年春季的早些时候,巴顿到因迪奥上任,接到华盛顿方面打来的电话。打电话的是作战计划厅厅长艾森豪威尔。“乔治,可以马上来华盛顿一趟吗?”

  “好的,我很快就来。”巴顿心头掠过一阵狂喜。巴顿明白,这时候被召见意味着什么。

  艾森豪威尔与巴顿在华盛顿见面了。“乔治,如果让你指挥一个师去参加真正的战斗,你是否愿意放弃训练部队的指挥权?”

  原来,出于在陆军最终全部投入生死搏斗之前,先使部分军队获得实际的战场经验这一考虑,美国陆军打算先期派出一个装甲师,增援正在北非沙漠中苦苦支撑的英国第8集团军,作战计划厅在艾森豪威尔主持下负责制订了具体方案。

  按照这一方案,该装甲师将被用船全部运抵埃及参战。如果以后别的地方需要这个师,则只把人员撤出,而把装备留给英国人。艾森豪威尔对该计划是这样解释的:“由于当时我们正致力于生产一种改良的坦克,因为这个建议显得更有吸引力,当我自己准备要使用该师时,我们指望可以配备新的装备了。”

  由谁来指挥这支奇怪的装甲师呢?陆军参谋长和作战计划厅长同时想到了一个人——巴顿,他们从不怀疑巴顿的能力,而且只要一发出通知,巴顿就可走马上任,把训练和实际战斗结合起来。马歇尔于是吩咐艾森豪威尔把巴顿召来。

  巴顿将要指挥美军第一支出海作战的部队。这一消息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在陆军部里炸开了。巴顿“相当古怪的癖性和有时反复无常的行为”,为自己树了不少敌人,有些人干脆骂娘,说巴顿连指挥一支美军小队都不胜任,更不必说在一支联盟军队中担任重要指挥角色了。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坚信自己对巴顿的看法,没有被这些反对意见所吓倒,坚持把巴顿召至华盛顿。

  听了艾森豪威尔的问题,巴顿愣了一会儿。说实话,第1装甲军对他非常重要,但同真正的战斗情景相比,它似乎又无足轻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