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无限乱入-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顿了顿接着说道:“在下认为刘表虽然没做表示,实则暗恨三人,毕竟没人希望自己的领地和下属有名无分,说到这边,在下到有一计,请将军附耳过来。”

  徐珪立即靠过去,陈庆之将计谋一说,徐珪一拍大腿:“先生妙计!先生不仅胸藏韬略,而且对天下之人了然于胸,真乃奇人也!”

  陈庆之“呵呵”一笑:“只要将军依我此计行事,我敢断言,一月一城,不出三月,三城必属将军!”

  徐珪连声大笑:“好好好!言归正传,阁下前来本是投军,但我还是觉得你做士卒太不合适了。”

  陈庆之本来对自己的计谋以及徐珪的赞赏很是得意,以为投军已经是铁定的了,结果听到这边脸色一僵:“为何?”

  徐珪拱手朗声大笑:“先生大才,若只为士卒岂不屈才?还恳请先生来为我军师,祝我平定叛乱诸侯!”

  谁知陈庆之一听先是长舒一口气,然后摇头不止:“将军此言差矣!我可不希望成为身在暗处出谋划策的谋士,而是想成为像你一样的将军!”

  这下轮到徐珪脸色一僵了,同时王彦章在一旁大笑,笑中满是不屑:“为将者若连刀都使不动,弓都拉不开,如何统帅三军,如何服众?”

  徐珪见陈庆之面露难色,替他辩解:“王将军此言差矣,昔日孙膑不能行走,尚且可统军征战;西汉淮阴侯韩信,史书上无冲阵记载,亦能助汉灭楚,由此可见,儒生亦可为将也!”

  王彦章沉默不语,徐珪知道被反驳没人会开心,便拍拍王彦章肩膀安慰道:“王将军乃我军中数一数二的猛将,日后征伐诸侯还靠将军出力了!”

  王彦章拱手:“末将万死不辞!”

  徐珪搞定了王彦章,便肃声对陈庆之说道:“陈庆之!你有意来投,胸有谋略,我表奏天子封命你为偏将军,为我效力!”

  陈庆之一听大喜,跪地便拜:“多谢主公,末将领命!”

  徐珪扶起陈庆之,又拉过王彦章和花荣,对着两人说道:“陈将军虽然体质柔弱,不适合冲锋陷阵,上马杀敌,但他的谋略堪称世间之绝,还希望二位将军能够摒弃偏见,共为同事!”

  两人虽然心中仍然稍有芥蒂,但徐珪之令不得不从,只得拱手:“末将遵命!”

  王彦章显然对陈庆之还是不服,毕竟以勇武著称的他仍认为为将者得勇力过人,而不是深知韬略,那是军师谋士干的事,只见王彦章开口质问:“主公,你说陈将军深知韬略,不知他有何谋略,竟让你如此折服?”

  徐珪笑笑:“彦章啊,陈将军之谋暂且不说,但他既然敢断言三月破三城,我等便相信他,假如不成,到时再罚他也不迟,是也不是?”说完看着陈庆之。

  陈庆之拱手一笑,满是自信:“若不能在三月内破三城,在下愿受军法处置,并自愿卸甲!”

  王彦章看到这边心想或许他真有奇谋,但也不甘示弱,只是冷哼一声。

  徐珪看在眼里,很是无奈,只得苦笑,心想着当初诸葛亮出山之时关张也是对他万般不服,后来诸葛孔明一把火不仅烧退了曹军,也烧去了关张心中的高傲,这才能够安心的调用两人,陈庆之啊,我相信你会用自己的能力折服这一干武将的!徐珪默默地对陈庆之寄予厚望。

  陈庆之这时牵过自己的马,对着徐珪说道:“主公,此马虽说其貌不扬,但绝非病马,我见它虽双眼无神,然体力过人,连走数日不歇;即便食草料半石,仍不知饱,且依旧两肋突出,我认为此马绝非常马,希望主公笑纳!”

  徐珪心里好笑,说什么呢!这马可是神驹,是我高宠的宝马,怎么会是病马?便笑了笑:“虽然我已有一宝马,但陈将军好意,珪却之不恭,便笑纳了!”

  随后对王彦章花荣两人说道:“两位将军辛苦了,还希望二位继续为我募兵,壮我兵威!”

  两人拱手:“遵命!”

  徐珪笑了笑,拍了拍两人肩膀,牵着甘草千斤顶挽着陈庆之谈笑离去,王彦章看了稍有不爽:“花将军,你说主公为何如此看重这一儒生?”

  花荣深思了一会儿:“或许这陈庆之真的谋略过人,毕竟主公慧眼识人你我有目共睹!”

  王彦章点点头,不再多言。

  徐珪来到军营,将陈庆之向众人一一介绍:“此人名叫陈庆之,是我军偏将军,各位来互相熟络一下!”

  一干武将见了瞠目结舌:主公怎么拜这么个小白脸做将军?

  李逵更是大笑不止:“哥哥啊,这个小白脸他会打仗吗?怎么看都像个小娘们啊!”说罢扭头看向其他人,还放肆地大笑。

  其余人也大笑,对李逵所言赞同不已。

  徐珪厉声喝道:“你这黑厮!我拜他为将自有道理,哪要你多管闲事?”

  李逵眼睛一翻,自讨没趣,闪到一边去了。其余武将见徐珪面色严肃,也止住了哂笑,严肃起来。

  徐珪见状继续说道:“此人韬略更甚公瑾一筹,虽说不会武艺,但兵法通晓,谋略谙熟,他为将未免屈才,依我看来,他可为帅!”

  陈庆之看向徐珪的眼神激动不已,眼眸闪烁不定,转而满是坚定和坚决,可惜徐珪没看到这一变化。

  武将们听到徐珪如此评价,也都不吱声了,徐珪叫来高宠,笑道:“高将军,昔日在汜水关我曾许诺要送将军一匹神驹,如今就有一匹,这就送与将军!”

  高宠听了感谢道:“多谢主公!”

  可见到那马的时候,很明显的整个人瞬间凝固了:这马真的是神驹?病怏怏的骨瘦如柴。

  徐珪看出了高宠的尴尬,解释道:“高将军切勿疑虑,此马绝非常马,请将军一试!”

  高宠将信将疑的提枪上马,缰绳一提,这马人立而起,“吁!”的一声,响亮无比,双蹄落地时还在打着响鼻,前蹄后蹬,一股蓄势待发的模样。高宠心里讶异,朝马背一拍,“嗖——”的一声,马如旋风般窜了出去,轻巧灵便,宛若水中游鱼,嬉戏快乐。

  高宠催马回来,下马便拜,语气激动无比:“多谢主公,此真绝世良驹!”

  对一个武将来说,一匹宝马,一把神兵,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简直比性命还重要,毕竟神兵宝马对自己能力的提升不是一点半点的,从而生存几率也大得多。

  此时小三国提示:“高宠习得技能‘千斤’,能力上升!”

  徐珪大喜,扶起高宠:“高将军多礼了,此马本属于你,何必多谢。”

  陈庆之在一旁叹气:“我骑这马时,它从未如此活跃,哎!”随后揶揄了一下:“早知此马如此活跃,我就不送与主公了!”

  徐珪忍俊不禁,笑骂:“你若不送与我,我便不准你投军!”

  两人哈哈一笑,徐珪在军营巡视了一番,便带着陈庆之返回府衙,与周瑜一起商讨征伐事宜。

  谈到破三城之时,周瑜突然大笑:“陈将军此计果然高明,然而瑜以为,若将军听我一言,不须三月,一月便可破城!”

  徐珪在听两个智者谈论时已经感觉脑容量有点不够了,此刻一听立马打起精神:“哦?只需一月?公瑾说来听听。”

  陈庆之在与周瑜的谈话中感觉到周瑜也深通兵法,因此颇为尊重,同样提出疑问。

  周瑜优雅地笑笑:“陈将军只知金璇性格暴躁,却不知他残忍嗜杀;知刘度性格软弱,却不知他乞求偏安;知赵范为人无谋,却不知他贪而好利。”

  陈庆之一听恍然大悟:“若真如此,确实一月即可破城!只是……”

  周瑜眼中闪出一丝厉色:“战争难免少不了伤亡,计策再毒也是为了主公和大汉!”

  徐珪大为不解,两人便将计谋说出,徐珪听了皱眉不已,半晌才说道:“罢罢罢!对这等不忠之人何谈仁义?只要善待百姓即可。”

  两人齐齐拱手:“主公仁慈!”

  便各自离去,只等待秋收过后,整顿兵马即可讨伐。

  征兵持续了两个月,共征募两千余人,其间又从附近村庄、邻近城镇收购了不少马匹,战力进一步增强,并且秋收已过,各地都已收获粮食。

  柴桑虽说不算富裕,但土地肥沃、临近湖泊,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加上军民一心,齐心协力,今年收成颇丰,府库充盈,将士斗志高昂,百姓安居乐业。

  一场大雪过后,徐珪站在城楼上俯瞰城外,只见千里冰封,一片冰天雪地,远处的山脉上白雪茫茫,却不能遮住青山那蓬勃的春意;大地上万物看似凋零,却掩盖不了那即将到来的春的气息。

  徐珪不由地感叹:“好一场雪!好一个乱世!这场雪,盖住的是那衰败的过去,象征的是我即将施展的宏图!就让我徐如圭奉汉平乱吧!”

  (喊出本名不是口误哦~)


第五十一章  汉帝改元  山越来袭


  190年,即历史上的初平元年,假如此时汉帝仍在董卓手中,便是以此纪年,身穿敞衣大袍的徐珪见到外面这幅银装素裹的景象,又想起自己即将施展的宏图,便决定前往找汉帝商量改元的事。

  这些月来,在周侗的传授下,汉帝武艺精进不少,被汉帝封为太傅的周侗连夸:“不愧是天子,果然天赋异禀!”

  徐珪也不由得感慨,或许古人基因与现代人不一样,十三岁的汉帝在这几个月内身高暴涨,就像吃了史丹利一样,已经长到七尺,身材愈发雄伟,越来越有帝王气质,只是依旧一副正太的模样,看着还是像个小孩子。

  徐珪已经二十岁,汉帝也十三岁了,这段时间相处下来,两人关系亲密无间,名为君臣,实际上亲如兄弟。

  徐珪见到汉帝拱手施礼:“陛下,如今我军府库充足,军士士气高昂,末将以为是时候讨伐那些不臣之徒了!”

  汉帝点点头:“好!朕要御驾亲征,为我军士助威!”

  徐珪连声说道:“陛下不可!你是玉体金身,如何能够经受路途颠簸,这出征之事,交给末将即可。”

  汉帝大笑道:“伯玉啊,朕御驾亲征,又不是提剑上马与敌军厮杀,有何大碍?”在没人时,汉帝便称徐珪的表字。

  徐珪沉思片刻,开口道:“如此也可,末将会派几位大将护卫陛下左右,时刻保卫陛下的安全!”

  汉帝笑笑:“如此甚好。”

  顿了顿问道:“伯玉此来还有何事吗?”

  徐珪拱手道:“陛下,去岁董贼私定年号为‘永汉’,若依旧以此计,今年便是永汉二年,末将以为陛下应当改元换代,以示天威!”

  汉帝点头不止:“爱卿言之有理,依你之见,改为何元好呢?”汉帝有事喜欢与徐珪商量,这也是他们日益亲近的原因之一。

  徐珪早已想好年号:“陛下,古人有言曰‘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末将以为以‘’纪年,一来昭示陛下天威,二来以此作为我军平乱真言!”

  汉帝听了连声叫好:“好好!爱卿言之有理,此年号深合朕意,即日起,便改元‘’!”

  徐珪拱手道:“陛下英明!末将告退,前往整军待发!”

  汉帝点头:“伯玉你去吧,出征之时,朕将为你壮威!”

  徐珪告退,自此,汉帝昭告天下,宣布改元为,190年即元年,这不仅是徐珪雄心的,也是汉帝复兴汉室,平定诸侯,天下的。

  “哎!马上快二月了,不知不觉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十个月了。”

  徐珪回到自己的住宅,长叹一口气,看着外面热热闹闹的景象、来往不绝的商旅,不禁鼻子一酸:“我的父母不知道怎么样了,我都失踪十个月了,他们一定很伤心吧?”

  想到这边徐珪不敢继续往下想,唯恐自己因伤心和内疚而落泪。

  “报!”突然一斥候火速前来,语气中满是焦急。

  徐珪揉了揉眼睛,轻咳一声,朗声问道:“何事?为何如此慌张?”

  这人一脸惊恐:“将军,在城外十里处青坵坡发现大批山越部队,正往柴桑进发,在下粗略估计了一下,约莫六、七万人,估计不到半日便可兵临城下!”

  徐珪一听立马下令:“传令各营做好城防事宜,多准备些油罐火把碎石,抵挡敌军来袭!”

  这斥候拱手拜道:“遵命!”便立即起身出门,传达徐珪的将令。

  徐珪心里苦笑:自己还没去讨伐诸侯,想不到居然被山越盯上了。

  山越,是指那些居住在先秦百越地区,以山区为根据地,由汉、越二族劳动人民共同反抗地主阶级和封建统治的山寨式武装集团,有自己的经济基础;他们多为居于山地的南方土著,故亦称“山民”。

  山越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谷物;山出铜铁,自铸兵甲。他们大分散、小聚居,好习武,以山险为依托,组成武装集团,其首领称“帅”,对于封建中央政权处于半独立的状态,虽然好勇斗狠,但谋略欠缺,攻城道具不足,一般也就是游击式的袭击一些村落,像这种率众前来攻打城池的例子非常罕见。

  徐珪来不及多想,立马穿好明光盔甲,从旁边的兵器架上拿下金龙银面刀,前往太守府,与周瑜和陈庆之商量。陈庆之虽然是将军,但现在主要还是进行一些脑力运动,并没有在军营中。

  “公瑾,斥候来报,城外十里处发现大批山越,兵力有六七万,似乎以我柴桑为目标,我等该当何为呢?”

  周瑜沉吟片刻,拱手道:“主公,山越多未经开化,属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辈,而且他们缺乏技术,少有攻城器械,并不擅长攻城,因此在下认为,虽然他们兵力五倍于我军,然而我等军备粮草充足,可拒城而守,只要多准备弓矢箭弩,便能逼退他们的攻势;另外遣人前往长沙向孙坚求援,以主公和他的关系,他必定会引军来援,到时就算山越不败也必定退却,他们不足为虑也。”

  陈庆之点点头附和道:“主公,你可派遣一猛将率轻骑兵埋伏于青坵坡,待孙坚部队来时包围山越,定能大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