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掌门主事们出来,知道他们已然有了定计,众人也就不敢再吵闹,一时安静下来,等待一众高人宣布最后的结果。
  空玄方丈一时神色有些尴尬,又是无法,也是知道这种人商议出来的法子实在不是什么好道,他一个大德高僧都觉得有些说不出口。不过少林作为本次武林大会的主导一方,空玄方丈还是硬着头皮上前两步,正欲运起玄功出声,就看见远处山门之外跑来一个满身血污的和尚。
  那和尚也是空玄大师认识的,本就是达摩院座下的弟子,一早是被安排到山脚之下守护观望的。眼看着他僧袍破裂,浑身血污,狼狈不堪地跑将过来,空玄方丈顿时心中一惊。还不等空玄大师开口发问,便听见那僧人放声喊道:“朝廷!朝廷的禁军打上山来啦!”


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纲
  时间往回倒上三五日,九月廿七,开封府皇城之中。
  自从庞太师率领一众仪仗出使辽国之后,朝廷之中的朝会便一时冷清了许多,诸多事务也有搁置,众朝臣甚少能有一次朝会能叫那赵祯满意。
  也是庞太师两朝的元老,身居一品太师要职,把持枢密院数十载,掌控朝中言论,把握地方行事之权,实在不是后来的这些年轻朝臣所能比拟得上。众人原本以为庞太师出使辽国之后,朝中或许会出现权力的空缺,少了一个往日里总跟他们作对唱反调的太师,众人或许可以一展身手,多多进言,一举扩展自己一派在朝中的势力。
  然而自九月十二庞太师启程之后,整个朝中便开始乱作一团。先是各地上报事务的奏章开始混乱,随后整个枢密院都陷入了群龙无首之中,饶是这几日间赵祯多次举行视朝,频率超过了以往许多,还是止不住枢密院的乱像。
  这大宋的枢密院制度,沿袭自前朝李唐的三省六部之法,只是权力更为集中,几乎一应用兵遣将,粮草调度以及大部分地方官员的审核任免,都有枢密院参与其中。庞太师在时,这枢密院由他一手掌控,个中种种俱是井井有条,几乎不需要赵祯多操心什么。如今太师一走,虽然也留下了人手看护,始终行事不如庞太师老练,却是叫枢密院一时之中陷入了混乱。
  平心而论,庞太师绝对算不上一个好官,更算不上一个清官,比之前朝魏征,本朝包拯都是大有不如,甚至可以说是相互对立。然而作为一个把持朝政数十年的老太师,庞吉在应对一应朝政军务上的能力却真是无可挑剔,就是再寻另一个能人来也不能做得比他更好。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赵祯对庞太师的许多事情都是了然于胸,却一直假装不知,甚至经常袒护纵容,也是真离不开庞太师这位老臣。
  对皇家天子来说,一个大臣是否清廉或许不像老百姓想得那么重要,有时候像庞太师这等百姓口中的“奸佞”,反而是皇帝治理天下的仪仗以及助力臂膀,深得赵祯的喜爱以及依赖。皇帝真正要处理的,其实只是那些贪婪而无为的庸碌官员,其余贪敛些许的,只要在朝中还有作用,其实是不会受到太严重的追究的。
  封建统治其实也就是如此,国属君,君统臣,臣治万民。朝廷之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礼义廉耻,归根到底不过是为了王朝皇权的稳固罢了。在这个前提之下,庞太师在有宋一朝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权势真实不虚。
  也不怪赵祯用人不明,眼看着如今朝中和枢密院的乱象,众人多少也是知道了庞太师的重要之处,自忖难以平息如今事态。有些聪明的朝臣看到如今情景,已然知晓了庞太师在朝中的真实作用以及地位,内心里已然熄灭了扳倒庞太师的幻想,知道了自己与太师在朝中地位的差距。
  连日以来,西夏和北辽屯兵不断,边关战事吃紧,朝中失了庞太师坐镇,众人一时倒还真没有什么能叫赵祯满意的办法。北辽那边,因着庞太师出使。情况已然有所缓和松动;西夏一带却是变本加厉地骚扰大宋边民,范仲淹等人两日一封急报地往朝里回报情况,却也是一筹莫展,无论众人如何争执商议,都是没有能解决西北情况的法子。
  加上近几日来,大批武林人士纷纷前往开封府境内,聚集在少室山之下,似乎是有什么举动。赵祯自己一早得到了空玄方丈的消息,知道武林人是要举行数十年不曾举办的武林大会,一同商议对付弥勒教和边境战事压力。饶是如此,朝中还是一派兵荒马乱,却也是因为之前西宁城被困之时,众人都是真实不虚地见识到了练武之人的能力,知道他们五千人击溃了数万人的西夏大军,对他们这次聚集也是十分忌惮。
  要是这成千上万的武林高手一时转头攻向皇城,这大宋的江山还要不要了?
  所谓“存在即有道理”,其实自轩辕黄帝以来数千年,中原武林人士聚集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就是最近的一次,众人寿州镇压太玄教之时,也是有个近千人汇聚,朝廷也不曾有太过激的举动。
  然而之前种种情况,乃是因为朝中有庞太师这样的主事之人坐镇,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等情况。要知道庞太师虽然痛恨中原武林人士,恨不得将这群只练肌肉不练脑子的莽夫一网打尽,可是他始终知道天下局势,时刻克制自身,知道不能轻举妄动,几番有机会对中原武林人士下手,庞太师都是审时度势之后选择了隐忍,不曾派兵干扰过他们分毫,两方还算是相安无事。
  江湖武林和朝廷庙堂,两者相互独立,彼此间处于一个监视和守望相助的状态,关系细分隐晦暧昧,数千年来也是相安无事。只是如今大宋情况特殊,各种内忧外患,赵祯和他的朝廷表面上还是一派镇定,其实已经是惊弓之鸟,对一切局势变动都是十分警惕,却是再也经受不起这些武林人士在皇城之外聚集的威胁。
  庞太师走后,朝中的大事决断便落到了一众文官集团手中。眼看着从九月中开始,一众武林高手齐聚开封府,这些文官们也是倍觉警惕,又是几番进言,请求赵祯以皇城安全为上,将周边各府的精兵俱是调来了开封府内镇压局势。
  也是多亏了这天下数十年的太平,赵祯还真敢将数十万大军一时调遣来开封府内,一来监视武林人士的动向,二来维护皇城一带的安宁。也真是他对自己的统治充满信心,丝毫不怕军中出现变数,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这数十万大军进驻开封府以后,倒也真是起了不小的作用。中原武林人士,能够聚集到少林参与武林大会的,多少都是正道一方的人物。然而门派是正道门派,也难保会出现一些不守规矩的弟子,青城尚有冲玄子道士那等吃肉喝酒的人物,其余门派自然也是难以保证干净。自从武林大会召开那一日起,开封府境内接连发生了诸多事情,或是武林人士与普通百姓起冲突之后的恣意妄为,或是大户人家接连不断地失窃遭劫,一切种种,倒也真是这一次武林大会给开封府一带带来了诸多不甚稳定的因素。
  大军进驻之后,这等情况少了许多,但是开封府内还是民怨沸腾,众百姓对少数武林败类的不满直接反映到了对一切门派的看法之上,间接地也影响了朝中对武林人士的观点,一时之间两方的矛盾冲突不断,彼此之间都有摩擦,只是朝廷有赵祯坐镇,武林有高人约束,一时还没有发展得太过严重,两方都还算克制许多。
  大宋地域广阔,交通又是不便,南北往来快的要十几天,慢的就要一个月。自从空玄方丈广发请帖,邀约天南地北的武林人士参与大会以来,开封府一带实在也是饱受了近一个月的各种动荡,也是使得朝廷对这群武林人士的耐心逐渐被消磨殆尽。原本朝中能够参朝议政的人物多半是文官出身,对一众武夫本身就是十分歧视。再加上这一个月以来的各种情况,许多朝臣心中也是憋了满满的火气,或是因为自家受了骚扰,或是因为听闻百姓的抱怨,更有些完全就是收到了弥勒教从旁蛊惑,一时都是对此次武林大会十分不满,朝堂之上也是多有提起。
  廿七这天,绝大部分武林人士都聚集到了少室山之下,朝中对武林大会的不满也是到达了一个巅峰。就在这日的垂拱殿视朝之上,一众朝臣们又是商议起了此事,将近日以来的种种情况与赵祯又提了一遍。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次武林大会,归根到底,其实还是在那弥勒教的算计之中,弥勒教高层几位,为这一次的事情可谓是绸缪许久,严密布局。朝中除了庞太师一脉,其实诸多文官集团也都与弥勒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是信奉教义皈依,有的是相互利用算计,有的则是不甚往来,但多少保留有一个来往交流的通道。这几日有着弥勒教几番沟通斡旋,合纵连横,加上他们秘传的摄心术邪法,真实不虚地左右了不少朝臣的观点,叫他们在今日视朝之时提出了观念想法。
  垂拱殿之中,一众文官朝臣都是向赵祯述说近日以来的情况,又是提出要更加严密地监视如今身处少室山附近的一众武林人士。赵祯本心对朝臣们提出的观点实在难以认同,自幼接受的帝王之术教会他不宜轻易与武林势力发生冲突。然而众朝臣的意见实在坚决,又是考虑到开封府一带的安宁,赵祯无奈之下,只得同意将部分禁军调遣到少室山前后,如有异动,再行决断。
  随着朝中一纸文书发下,两日之内便有近十万禁军集中到了少室山附近。一众武林人士自然是一早发现,却也十分不以为然,只当是朝廷为着安定稳妥计,便如那年六月份寿州之时一般,派遣大军监视,只要少室山一方没有异动,倒也是没有什么关隘的。
  于是十月初一中午,少室山下的禁军不知如何与少林僧人起了冲突。冲突一时扩大演变,周围的禁军纷纷朝着少室山附近集中,局势一时紧张,双方都已经刀剑相向。


第二十八章 弥勒行大事
  而就在少室山这边情况一时变化的同时,距离少室山不足十里外的一处密林之中,也有数百名身披明黄色袈裟,头上留着寸发的外道僧人聚集在了一处。当中领头的,赫然就是那位精通摄心术的弥勒教主,他身旁则是站着那位断了一臂的弥勒教高手。
  在场的数百名外道僧人,竟都是绝顶高手起步,间或还有一两个修为已然超凡的人物。就单论弥勒教在场的这部分势力,只怕群攻之下推平一个不大不小的武林门派也是轻松,想来除了少林青城之外,再无其他门派或能与其抗衡。这几百名高手,最次的也是当日,苏州山庄之中围攻长生老人那等层次,否则还要再高超些许。人世间能凝聚起这一股力量,也是弥勒教这些年苦心经营的结果,是真实不虚的一股武道洪流。
  眼下,那位弥勒教主正在一众手下的帮助之下协调在场数百名高手,一一分配片刻之后的事项,也是忙得不亦乐乎。众人都是神情肃穆,眼看着就是要做成什么大事的样子,些许的紧张之中又带着兴奋,场中气氛一时十分诡异,又是安静非常,只有一种协调人员小声安排交代,其余众人都是连心跳声都压在了胸腔之中,一时落针可闻。
  片刻之后,场中较为敏感的几人纷纷看向了弥勒教主的方向,随即便看见一个唇红齿白的外道沙弥走了出来,脆生说道:“佛祖降临,众生跪拜!”
  众人一时跪倒在地,整齐划一,动作之间没有丝毫拖沓。在场众人之中,也只有弥勒教主还勉强维持着站姿,也是低头弯腰,十分虔诚地朝着小沙弥走来的方向行礼,口中高呼道:“南无弥勒尊王佛!”
  随着场中一声高过一声,声声整齐的“南无弥勒尊王佛”呼喊,就见那小沙弥前方忽然平地起了一阵旋风,随后一个身材高挑匀称,面目宛若笼罩在迷雾之中,身着大红色袈裟,敞胸露怀的男子站在了当场。在场除了弥勒教主,都是绝顶高手,五感通灵,却无一人能感知到这人是从何而来,如何出现的,只觉得感应之中莫名其妙地凭空出现了一人,自然更是叫众人诚服,心中虔诚无比,不住默念弥勒教主的尊名。
  就见这人一时凭空出现,连带着身后也出现了几名跟随的侍女之类,也都是身着轻纱,个个神情高贵严肃,宛若九天下界的仙女;而这一众仙女所服侍之人,自然就是弥勒教的立教根本,传闻之中是弥勒佛祖转世托生之人,是为人世间行走的唯一真神,弥勒教举教上下信仰崇拜的偶像。
  弥勒教与其脱胎而出的太玄教,却是有些不同。太玄教以《太玄经注》为立教根本,教中祖师乃是前朝李唐时期的道家真人,太玄祖师,供奉的乃是三清道祖和中天玉皇,更像是一个传承多年的武林门派,而不是一个宗教。弥勒教则是不同,其中供奉的是号称“未来佛祖”的弥勒佛祖,而且教中真有所谓“弥勒佛祖转生”的“真神”存在,却是真实不虚地是一个宗教,有其完整的神灵信仰以及教义教规,一应管理都是与武林门派不同。
  弥勒教的根本佛法起源,其实是佛家正经之中记载的话语。佛家有“横纵三世佛”的说法,所谓“横三世佛”,是指“中央释迦摩尼佛”、“东方药师佛”和“西方阿弥陀佛”;而“纵三世佛”,则是指“过去燃灯上古佛”、“现在释迦摩尼佛”和“未来弥勒佛”。在《瑞应本起经》中有载,过去时,释迦摩尼曾以五茎莲花供养燃灯佛,燃灯佛为其授记,预言其九十一劫后成佛;而释迦摩尼佛也曾预言,未来末法时代,弥勒佛将从兜率天宫之中降临,以菩萨之身成佛,是为继过去六位古佛,现在释迦摩尼佛之后的末法时代未来佛祖。
  自从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取回大乘经典之后,弥勒佛祖的形象就在中原大陆深入人心。五代十国之时,就曾有布袋和尚契此,被认为是弥勒佛祖转世之身,其圆寂之时曾留有偈语道:“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借由此,弥勒教才有了其立教根基,借着太玄教苦心经营两朝数百年的势力,在短短数年之中打造出了一个“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持世”的口号,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