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风崇一时想起什么事情,惊声叫道:“等等!方旭,你刚才说……你领悟了地仙前辈们的胎息之法?”
  徐方旭勉强平复心情,点了点头,看着陈风崇,神情也是颇为诡异,说道:“不错……只可惜一众地仙前辈们境界高深,修为深厚,万万不是我所能比拟。我如今领悟胎息之法,也不过是内家修为提升些许,勉强踏足顶尖行列……师兄,这一次,小弟可是领先了。”
  陈风崇闻言鬼叫一声,放声大呼,直叫世道不公,为何众人都是有所际遇,师姐证就地仙在即,小师弟又是得了传授,踏入顶尖,就连方旭都是因祸得福,领悟了道理。照这样一说,如今一门之中,自己岂不是最弱的一个了?
  也不管陈风崇在一旁鬼哭狼嚎地耍宝,徐方旭也是发现孙向景神情有些古怪,知道是说起长生老人给他传功一事,只怕他心里还是有些愧疚之感,便也说道:“许多年前,师父便跟我说过这传功之事。只是当时缺少法门,加上你的身子尚未长成,无法承受师父近百年的真元气息。如今机缘巧合之下,师父得了传功之法,将毕生功力传授给你,也是了却了一桩心愿。向景,你却不必太过伤感,只要时时刻刻感念师父大恩,继承师父的意愿,也就算是不辜负他老人家了。”
  孙向景“嗯”了一声,还是觉得有些难过。还好长生老人给他传功之后,也是甩脱了束缚,一时得到了解脱,直接肉身证道,如今却是不输先前。只是这些话语,孙向景一时还不能跟徐方旭说起,故而只能点头答应。
  陈风崇疯叫了许久,见两人都不理他,一时也是觉得无趣,只好自己停了,过来说道:“如今这般情况,大劫将起,方旭你却是有何打算么?”
  徐方旭闻言一时起身,看着窗外,双手攥拳,咬牙说道:“朝廷覆灭武林,我与那赵祯不共戴天!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孙向景在一旁听着徐方旭语气之中杀意弥漫,一时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又是抬头看去,只见徐方旭眼中泪水充盈,脸上神情狰狞,一时也是愣住,不知如何是好。
  他却没有发现,徐方旭的眼神之中,却是还有着其他的一些东西。


第三章 江湖终大乱
  因为徐方旭的归来,大家也总算是送了一口气,无论这段时间多么煎熬,在看见他的那一瞬间,一门众人都是觉得值得。只可惜师父和师娘还不知道此事,众人也不知道如何联系他们,颇觉的有些遗憾。
  清平夫人也是专门从杭州城赶回来了几日,拉着徐方旭问东问西,又是掉了不少眼泪。虽然这几年里,无论是徐方旭、陈风崇还是孙向景,都曾遭遇了诸多事情,有几次也着实是危险要紧,可是那一次也不如这次一般,却是孙向景亲眼看着徐方旭被人一剑穿胸,徐方旭又是整整消失了三个月。要不是长生老人一早有预言留下,只怕不是陈风崇拦着孙向景,而是清平夫人带着他杀进开封了。
  而且这一次的事情,不单单是对长生老人一门产生了影响。事实上,这三个月以来,中原武林已经乱成了一片,诸多正道门派都是损失惨重,有些甚至直接遭受了灭门灾祸,一门众人全数在少室山上遭劫,却是道统都就此断绝。
  虽然禁军攻上少室山之后,朝廷对那日的事情守口如瓶,严加防守,丝毫不曾泄露出来。奈何纸里包不住火,乃是真实不虚的道理,真真古之人诚不我欺,这件事情最终还是暴露了出来。
  少室山是中原一带的佛教名山,几乎可以算作是佛教禅宗的起源之地。虽然前朝李唐崇尚道教,奉老子李耳仙师为祖宗,佛教的发展不必南朝之时那般昌盛。可是因着则天大圣皇帝十分尊崇佛道,又有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带回大乘真经要义,与洛阳白马寺苦苦翻译,传扬天下,普天之下的老百姓之中,还是信佛的居多。少室山附近的一众百姓,包括开封府内的许多达官显贵,都是吃斋念佛的人物,却是初一十五都要去少室山烧香拜佛,平日里礼佛之人更是数不胜数的。
  佛家与道家不同,两者有着根源上,本质上的差异。佛家是释迦摩尼佛祖眼看天竺百姓在婆罗门教治理之下,人分三六九等,在吠陀圣典铁律之下,原本一样的百姓被分成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各种,上层压迫下层,底层百姓苦苦挣扎,日子过得毫无希望。原是净饭王之子,刹帝利种姓的悉达多才一时觉悟,创立佛教,化身释迦摩尼如来,传扬因果报应,转世轮回,以期给百姓们一个来世的希望,同时劝导他们行善,积德,追求真理。
  而道教则是中原本土发迹,千万年来不断融合各种思想,以天地自然为师,追求大道真理的存在。因着道家之中,黄老一脉通常是为各朝各代的皇家服务,百姓之中对道士们多有些偏见,虽然也是尊崇,却是不太容易接受他们那等“道可道,非常道”的道理,故而信徒不多,有些信徒也是为着求黄老之术,只在意金丹双休一类,将道家的根本抛在了一旁。故而数百年来,中原大地之上的佛家信徒是越来越多,道家却是蜷缩在了深山老林和练武者群体之中,始终不甚出世。
  因着百姓们要去少室山烧香,朝廷在少室山所做的一切自然也就无法隐藏。原本十月初一,武林大会那天,就是许多居士香客习惯的烧香日子,全因先前少林方丈空玄大师说要举行武林大会,佛家法事暂时推迟几天,又是有着禁军守在山下,众人才未能如愿烧香礼佛。
  这几日之后,禁军依旧守在山脚,众人还是不得上去,百姓之间多少也就有了一些流言蜚语和各种猜测,加上少室山下的一众村庄之中,前几日才招待了诸多武林人士,原本约好回程之时再来住上几日的,却也一直不见那些武林人士们回来。
  老百姓也不傻,那少室山上虽然有和尚们自行开垦的田地,却也供不起这么多练武之人日日吃喝。加上这天下哪有这么重要的事情,竟是叫众人在没酒没肉,甚至连住的地方都不够的少室山上待那么久呢?一时之间,百姓中各种流言纷起,其中不乏有哪些见多识广的,猜测到了朝廷这段时间在少室山上做的事情,一时传得沸沸扬扬。
  中原人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秉承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功德而生,自是极富智慧,也十分不容易愚弄的。只是因着千百年来,祖先们传下的生存智慧,许多中原人都是懂得隐忍不发,装傻充愣,倒是叫官府觉得百姓愚昧,便于控制。其实真说起来,许多朝廷上讨论的事情,众朝臣还没有一个定论,民间百姓便早已在茶余饭后将一切是非因果分析得头头是道,猜测出的结果也与官府的决定一般无二。这也是师娘教导一众弟子之时所说的,永远不要将老百姓当作傻子。
  赵祯治世仁慈,甚至在过去和未来的历史之中,他也是一位以仁治而著称的君王,是个贤明之主。只可惜在这次少室山的事情上,他收到了太多朝臣意见的左右,被那些从百姓中来,却脱离了百姓,失去了百姓智慧的朝臣们牵着鼻子走。也是赵祯如今还算年幼,三十余岁的年纪,在中国的皇帝之中也算是个黄口小儿,受到多方牵制,实在不能一意孤行。加上庞太师不在朝中,一众文官们更是恣意妄为,却是试图在不知不觉之中将中原武林一举覆灭,完成自夏禹传国,始皇称帝以来千百年都不曾完成的壮举。
  只可惜,这件事情上,庞太师的判断实在是太过准确。
  十月初七之后,陆陆续续便有各门派的弟子前来少室山前后寻找自家前辈同门。一开始,禁军们还能一谎言愚弄些许,可是随着来的武林弟子越来越多,向周围百姓打听到的消息越来越丰富,这些弟子们也越来越不信任禁军,终于爆发了冲突。
  中远武林的中坚力量,已经在少室山之上被一网打尽,剩下的这些门中弟子,都是些武功低微,甚至完全不会武功的,有哪里是禁军们的对手。可是禁军可以杀尽武林门派的弟子,却杀不尽少室山下近乎无穷无尽的百姓,百姓们一时便将亲眼所见的事情,添油加醋,一传十,十传百,一时传遍天下。
  到得十月十五前后,诸多武林门派大概都听闻了消息,也大致推测出了少室山上发生的事情。一时之间,中原武林动荡,连带着整个中原大地都是动荡一片。
  武林和江湖,一直都是两个比较接近的称谓,其核心内涵却还是略有不同。所谓武林,乃是一众练武之人聚集一处,所谓人山人海,自然木聚成林,有了“武林”。而所谓江湖,用一位前辈大德的话来说,却是“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朝廷一举剿灭了中原武林的中坚力量,却是使得整个江湖都陷入了动荡之中。原本武林一脉,除了正道,也还有诸多不入正道的流派。这些流派,有的像杏妹为首的蛊师一流,亦正亦邪,不与中原人来往,行事也是自由;有的则是彻彻底底的邪道,魔道,俱是崇尚力量,罔顾法纪的为非作歹之人。原本有着正道威慑,中立的也好,邪道一方的也罢,都是时刻收敛自身,时时注意,断不会明目张胆地威胁寻常百姓的日子。
  如今正道受挫的消息一出,原本早已销声匿迹的许多邪道却又是冒出了头来,一时之间为非作歹,抢男霸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弄得整个中原大地都是混乱一片,处处哀嚎。
  而除了中原武林,无论西夏也好,吐蕃也罢,其实也都是有着练武之人,也有门派传承。就如那仁钦桑布上师所言一般,中原人修行任督二脉,刀剑拳脚,称作武术;苯教则修行五轮三脉,佛祖真言,瑜伽之法,称作神通。其实都是一体两面,不分彼此,俱是武道。更别说北方虎视眈眈的辽国,更是高手辈出,其武道与中原颇有不同,施展起来也是自由一番威力的。
  甚至就连北方半岛之上的高丽小国,几番臣服,被大唐、大宋、大辽轮着打来打去,打了数百年,打得忘了祖宗,失了血性,丢了廉耻,没了仁义的地方,也有人练些拳拳脚脚,三脚猫的功夫,也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各类门派林立,有武道传承的。
  大宋朝廷如今重创了中原武林正道,表面上看是树立了自己的权威,打破了千万年来庙堂和江湖之间的界限,几乎完成了始皇统一六国一般的丰功伟绩,实则却是给了诸多势力一个翻身抬头的机会,一时不仅没有澄澈江湖,反而将那江湖搅得泥潭浑水一般,鱼龙俱出,泥沙俱下,各方势力纷纷冒头,希望在这势力真空之中分到一杯羹。
  这三个月来,真可谓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莫说是寻常百姓,就是清平夫人的勾栏教坊,长生老人的一众庄园,都是几番受到了各种土匪流氓的侵袭。众人一面感叹之前为何没发现有这么多流氓,一面忙着四处救火。也是好在清平夫人自身近乎“半仙”,一应地庄园之中也颇有些勇武的汉子,多少有长生老人指点过的人物镇压,一时也还没出什么乱子。
  而其余地方,情况就要糟糕得多。正道势力大损,寻常的商贾百姓便失去了原本一直默默笼罩在他们头上的保护伞,一时才发现世间原来这般险恶,地痞流氓这般难缠,饶是官府有心治理,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单人手大为欠缺,高手层次也是相差甚远。一时之间,甚至有了些许小村小镇被邪道完全占领,成为了国中之国,一时惨痛。
  就连盛京开封城内,三个月来都是鸡犬不宁,开封府尹每日连升几堂,还是处理不尽百姓之间的各种事情,一应衙役更是时刻在街上巡查,却又经常被莫名其妙冒出来的高手打得鼻青脸肿。这些对抗官府的高手之中,大多是旁门左道之人,却也真不乏正道武林人士,混在其中,私报公仇。
  局势如此,赵祯也是无奈,急急召回了远在大辽的庞太师,希望能解决当今乱局。


第四章 太师显锋芒
  从大宋建国,太祖称帝那一天起,宋辽两国之间的邦交就是重中之重,这种邦交,甚至贯穿了大宋全盘的历史,期间几次战争,或有胜负,一应合约,俱是史书上留有浓重一笔。
  庞太师作为两朝元老,手握兵权,加之自身与辽国一直有些不清不楚的往来,的确是出使辽国的最佳人选。先前因着弥勒教的事情,西夏和辽国俱是屯兵边境,意图不轨,使得整个大宋朝廷都是惶惶不安,却是之前好水川一战之后,大宋的兵将损失惨重,若是两国一同来攻,只怕一时难以抵挡,守土困难。
  大宋的土地,恰好实在诸国围绕之中。北有辽国、西夏,西有吐蕃,南有大理,俱是所谓“化外蛮夷”之邦,个个兵强马壮,虽然人数或许不如大宋万一,战力却是实在惊人。好在有唐以来,吐蕃便陷入了无尽混乱之中,其中教派争执,赞普林立,各方争斗,直到现在也还未完全统一起来,内乱不断,一时不会威胁大宋;大理国则是在段氏治理之下,出现了短时间的混乱,重臣把持朝政,百姓也是不甚安定,似乎就要重蹈其前身南诏国的覆辙,一时也不是较大的问题。
  只是那辽国和西夏,实在是有宋一朝的心头大患,真真如鲠在喉,使得每一位大宋君主都是烦恼万分,又是无力一举将其击溃,甚至战局之中,大宋还处于劣势,一时难以处理。好在朝中一众臣子也不是个个无用,庞太师一脉死死把持枢密院军政大权,一时到还能抵抗些许。此番两国屯兵,也是只有庞太师出使前往,百般商议,才能拖延缓解些日子,叫大宋有个休养生息的时候,不至于腹背受敌,各方不安。
  只可惜么,庞太师此番出使辽国,却也是在那弥勒教的算计之中,甚至两国屯兵之举,只怕也是有弥勒教的身影在背后作祟。太师离开朝廷,朝中的文臣一时便占了上风,又是与弥勒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时之间也是搅动了朝廷上的风韵。加之中原武林正道因着各种原因,一时召开数十年不曾举办的武林大会,汇聚于开封府之内,更是挑动了赵祯原本就紧张的神经。一时之间,竟是叫弥勒教左右了朝中大势,朝廷竟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