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粟裕年谱-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月17日亥时,毛泽东发出致邓小平、李先念电,指出:“粟裕所部为敌五军等部扰乱,不利休整,需要榘唐、陈谢及你们淮北部队集中兵力打几个胜仗调动五军等部,方能安心休整。该部休整需一个多月,大约要卯月中旬或下旬方能出动。在此期间,榘唐、陈谢及你们淮北部队正好集中打几仗,然后当粟部出动时,则以全力配合粟之行动”。“我的意见,大别山全区交先念指挥,小平率领应当集中的部队,现在就渡淮北上,和伯承会合,统一指挥三军合组的野战军(共有二十个机动旅)”。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致陈士榘、唐亮、陈赓、谢富治电,指示:(陈士)榘唐(亮)行动待伯承到达会商后决定,请粟裕提出两陈(陈士榘、陈赓)及刘(伯承)邓(小平)3月上旬作战方针意见。

  同日刘伯承、邓小平、李达致中共中央军委、陈赓、谢富治、粟裕转陈士榘、唐亮电,提出:为利于粟部及大别山部队集结,两陈于3月初开始行动。行动方向以向南阳、襄樊为好。中共中央军委于2月21日亥时复电,重申2月20日亥时(哿亥)电意见,指出:“粟部决移至黄河以北安全休整两个月,约辰(5月)初方能南下”。你们四个纵队集中补整,然后西进与陈唐、陈谢现有兵力会合,向汉水流域出击。“十、十一两纵完成护送新兵给你们的任务以后,应照我们哿电回至郑徐线以南,受粟裕指挥”。“陈唐、陈谢十一个野战旅在你们过路和他们会合以前,似以在平汉西侧寻机打较弱之敌,暂时不去南阳方向为宜”。

  2月18日发出报刘伯承、邓小平、中共中央军委并致陈士榘、唐亮电,提出刘邓、陈唐、陈谢三军作战的三个方案。

  2月19日发出致陈士榘、唐亮并报刘伯承、邓小平、中共中央军委并告宋时轮、王秉璋、张霖之电,提出:一、六纵攻考城、兰封,十、十一纵可否将七十五师诱至适当地带尔后配合三、八纵及陈谢歼灭之。

  同日毛泽东电示邯郸局:望邯郸局协助粟裕部南下。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粟裕:“如鲁西南被敌扰乱不能安心休整,一、四、六等三个纵队可考虑移至黄河以北,安心休整两个月”。

  2月20日午时,发出报中共中央军委并徐向前、滕代远、薄一波、张云逸、邓子恢、华东局电:“我们为安全休整,便于执行今后任务,决遵军委丑皓电示,将一、四、六纵渡河至濮阳周围地区休整。”

  2月21日率领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和部队渡黄河北上。华野参谋日记载:

  “晚上出发,在李桥过河。刮起大风,飞沙走石,日月无光”。“野指[23日]黎明前抵开州(濮阳)东关进驻孙王庄”。

  同日毛泽东致刘少奇并告陈毅、粟裕电,指出:应在粟裕部召开干部大会。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粟裕电,指示:两广纵队应留黄河以南。

  2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粟裕并告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电,指示:粟部三个纵队应于黄河南岸休整。

  2月28日发出致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电,报告:第四纵队已到濮阳地区,第一、第六纵队即渡黄河,可吸引敌第五军、第八十四师向北。

  3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致刘伯承、邓小平、粟裕、刘先胜、陈士榘、唐亮、陈赓、谢富治并告中工委、邯郸局等电,指示:“粟刘即令十、十一纵完全接受刘邓指挥”。“粟刘所部依五军情况决定,或跨河两岸,或全部到北岸,总以安全休整两个整月为目的”。

  3月3日华野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张震奉命由山东到达濮阳孙王庄华野司令部。当晚,与张震谈话至深夜,强调指出: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对渡江南进战略行动十分关注,称之为“第二个战略跃进”。所以,我们要加紧整训,迅速完成渡江准备。

  3月4日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所属野战部队组编为四个兵团:第一、第四、第六纵队编为第一兵团,粟裕兼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第七、第九、第十三纵队编为第二兵团,许世友为司令员,谭震林兼政治委员;第三、第八、第十纵队编为第三兵团,陈士榘兼司令员,唐亮兼政治委员;第二、第十一、第十二纵队编为第四兵团,韦国清为司令员,陈丕显为政治委员。

  3月5日7时,发出致叶飞、何克希、谭启龙、王秉璋、郭化若、皮定均、陈庆先电,指示:第一、第六两纵队应从敌人两翼转至敌后向北转移。第十、第十一两纵队今晚开始攻涡阳、太和。

  同日午时,发出致饶漱石、陈毅(当时正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参加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的会议)并中共中央军委、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华东局、张云逸、邓子恢电,报告:已率领华野指挥机关和第四纵队于2月27日到达濮阳地区休整,已令第一、第六两纵队从敌军间隙中北移,预计3月15日到达濮阳地区集结。干部会议须待各纵队到齐后举行。请中央指示南进后活动范围、工作地区和要求,并解决南进所需干部及武器、弹药、物资等问题。

  3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致陈士榘、唐亮、陈赓、谢富治并告刘伯承、邓小平、邯郸局、粟裕、刘先胜、中工委电,指示:“你们率三、四、八纵应以夺取洛阳并准备歼灭孙元良援兵之目的,迅速对洛阳及洛郑线发起攻击,希望于两周内完成此项任务。”同日又电示:“应以一部攻击洛阳,吸引敌人来援,集中全力歼灭援敌,重点放在打援上面”。3月8日,陈士榘、唐亮指挥华野第三、第八纵队和陈谢集团第四、第九纵队发起洛阳战役,于3月14日结束,全歼国民党青年军第二○六师(欠一个团)及保安团队等约2万人,俘中将师长邱行湘。

  同日毛泽东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名义发表评论《评西北大捷兼评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指出:“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从去年夏秋起渡河南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调动和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一百六十多个旅中约九十个旅左右于自己的周围,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获得了全国人民的称赞”。

  同日2时,中共中央军委电示粟裕:应令一、六纵迅速渡河至北岸。

  同日8时,发出致刘伯承、邓小平并中共中央军委电,报告:第一、第六纵队已于2月5日晚跳出敌合击点,到达柳河附近。第十、第十一纵队2月6日全歼太和之敌。

  同日酉时,发出致中共中央军委电,报告:第一、第六纵队12日可开始渡河。

  3月10日毛泽东电告刘少奇:“我们拟于三月二十日动身东移,约于四月十五日左右可到你处,届时拟约粟裕一商行动计划”。

  3月12日辰时,与刘先胜、张震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军委、中工委(请转陈毅、饶漱石)、张云逸、邓子恢电,报告:第一、第六纵队已于3月11日渡河完毕。拟于3月15日召开纵队干部会议,然后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部队“三查三整”结束后,转入业务和技术训练。4月20日前后,进行南下前各种准备和行动部署。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华东野战军第一兵团:要把遵守纪律、执行政策作为部队整训的主要内容,“教育领导全体指战员保证出动后,不仅在作战上而且在执行党的一切政策上,树立人民解放军的模范”。

  3月13日陈士榘、唐亮致中共中央军委、刘伯承、邓小平、粟裕电,报告:洛阳之敌大部解决,俘敌八千余,毙伤两千余,决以主力彻底歼灭残敌。战斗结束后,拟以一部阻截援敌,主力转至洛阳以南地区休整待机。中共中央军委于3月14日亥时复电指示:“下一步行动,如洛阳以东及东南有作战机会,应在这一带再打一仗;如无作战机会,应准备打南阳,得手后出汉水”。

  3月15日发出致华东局电,提出对全国战局发展的认识(重申子养电基本观点)及南渡后方工作问题的意见。华东局于3月18日复电:你对战争发展的估计、后方的准备,原则上同意。

  同日主持召开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纵队以上干部参加),并在3月17日会议上作自我检讨示范报告。会议确定处理“三查三整”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基本精神是“以思想改造为主”,对有错误的党员、干部“除个别自暴自弃的蜕化分子外,应采取耐心教育与爱护的方针”。

  同日许世友、谭震林致华东局、陈毅、饶漱石、张云逸、周骏鸣、粟裕、刘先胜电,报告胶济路西段战役战况。此役于3月11日发起,3月21日结束,歼敌整编第三十二师等部共38万余人,解放周村、张店、淄川等城镇14座。

  中共中央军委于3月20日电示许世友、谭震林:“淄川攻克后略作休息,进攻昌潍得手后休整半月,待命进攻津浦路济南徐州段,届时渤海、鲁中部队参加此一作战,协助粟裕行动”。

  3月19日陈毅、饶漱石致陈士榘、唐亮电,指示:阳谷一万新兵应平均分配给三、八、十、十一纵。并告:陈饶4月2日到粟处,然后分赴山东和陈唐处。

  3月20日发出致陈毅、饶漱石电:关于兵员补充的请示。

  同日中共中央发出情况通报,指出:“五年左右(一九四六年七月算起)消灭国民党全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目前南北两线敌军在两个地区尚有较大机动兵力,可以举行战役性的进攻,使那里的我军暂时处于困难地位。其一,即大别山,有约十四个机动旅。其二,淮河以北地区,有约十二个机动旅。在这两区,国民党军还有主动权(淮河以北地区,由于我抽出九个主力旅开至黄河以北休整,准备使用于其他方面,故国民党军有了主动权)。其余一切战场的敌军,全是被动挨打”。
 



第34章


  3月26日发出致陈毅、饶漱石电,提出关于兵员补充和反军阀主义倾向的意见。

  3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致陈毅、粟裕、刘伯承、邓小平并告中工委电,征求对成立华中兵团、豫鄂陕野战指挥部的意见。

  同日中共中央致中工委、陈毅、粟裕、刘伯承、邓小平电,决定豫皖苏划归中原局。

  4月2日与叶飞、金明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电:为彻底解决第一、第四、第六纵队存在的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军队与地方关系不好,遵守纪律、执行政策不好等问题,以打下南进之准备基础,请求延长休整时间至5月15日或5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于4月4日复电指示:休整到5月15日为止,5月15日以后出动南下。

  同日陈毅由西柏坡返回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驻地濮阳,与粟裕会合,参加华野前委扩大会议。同行者有饶漱石、康生等人。

  同日苏北兵团致华东局、粟裕电,报告第二纵队南下后敌军动态及我军作战方案。陈毅、粟裕于4月12日复电,同意在海安、姜堰、曲塘线发动攻势,指示:可在苏中、苏北范围内机动歼敌。

  4月10日陈毅致张云逸、邓子恢、张鼎丞、曾山、谭震林、黎玉诸同志信,传达毛泽东对华东和粟裕的评价:“毛主席对各中央局的工作均表示满意,且要我顺便传达‘战争仍是华东打得好’(毛语)。在战役上,我特别介绍了粟裕同志的贡献,毛主席亦首肯。”

  4月11日陈毅、饶漱石、康生、粟裕致滕代远、薄一波并中工委、中共中央军委、华东局电,建议抽2万名新兵补充粟裕兵团。

  4月16日发出致刘伯承、邓小平电,提出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而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打大仗的建议,征求他们的意见。4月18日,刘伯承、邓小平致中共中央军委、陈毅、粟裕电,认为“从中原形势而论,粟部过江迫使敌人抽走几个师,将发生很有利的变化,于全国战局的发展亦极有利。这个问题决定于自身的准备、过江条件”。“如果过江与自身准备尚不充分,则以迟出几个月为好”。“如果粟部迟出,加入中原作战,争取在半后方作战情况下多歼灭些敌人,而后再出,亦属稳妥,亦可打开中原战局”。

  4月17日主持组建渡江先遣纵队。渡江先遣纵队,由第一、第四、第六纵队各抽一个加强营组成。

  4月18日发出致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并华东局电,再次“斗胆直呈”对目前战局的认识和今后作战方针的意见,说明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的理由,建议刘邓、陈谢和陈粟三军主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较大的歼灭战,对敌人近后方派出数路强有力游击兵团配合正面主力作战,对敌人深远后方派出多路坚强的远征游击队在广大范围辗转游击,三线武装部队密切配合,使战局得到较快与较大发展。“如中央认为上述意见可行,则建议集中华野之大部佯攻(或真攻)济南,以吸引五军北援而歼灭之。尔后除以一部相机攻占济南外,主力则可进逼徐州,与刘邓会师,寻求第二个歼灭战”。电报最后表示:“我们对南渡准备仍积极进行,决不松懈”。

  4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陈毅、粟裕:“为商量行动问题,请陈毅、粟裕两同志于卯有至卯世数日内同来平山中工委开会为盼”。当时陈、粟正在主持召开华野前委扩大会议,均将在会上作报告。因此,陈、粟于4月22日复电:

  请求粟在24日作完报告后北来,陈不北上。中共中央军委于4月23日电示:

  “请你们两人提前于卯感(4月27日)赶到中工委会晤”。陈、粟于同日电复中共中央:“拟于明晚及后天作一天半报告,传达中央指示及政策,并布置分组讨论,使会议不间断。我们两人于有(25日)晚动身北来”。4月25日,陈、粟从濮阳出发,经朝城、邯郸、石家庄,于4月29日到达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驻地。4月30日,与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一起去阜平县城南庄。

  4月24日张云逸、邓子恢致中工委转中共中央军委电:“同意粟卯巧(4月1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