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粟裕年谱-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原局改为华中局。”

  1月29日与自盐城到达东台的陈毅研究反“扫荡”部署。

  1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便于各地能独立自主地应付复杂环境,实行小省制,新四军各师活动范围各为一个战略区,每个战略区设军区、区党委、行政公署。

  1月下旬会见到达东台的皖南突围干部,了解皖南事变情况,并选留一些同志在第一师工作。在与钱俊瑞谈话中说:“这次皖南事变,正像周副主席讲的,是千古奇冤。主要的当然是国民党反动派太坏了。但从主观上讲,也是由于项英同志政治上组织上的错误。在政治上,他对国民党顽固派抱有幻想,总认为国民党是不会打我们的。在组织上,他不听从党中央的指示和命令,不肯坚决‘向北发展’,‘向敌后发展’,不坚决执行北移的命令。最后使我军遭受重大损失,自己也牺牲了。”谈到国内国际形势,他预见到德国法西斯在西进之后,可能会东进向苏联开刀;日本帝国主义不会满足于侵华得手,还会与德国配合,在太平洋发动一场大战。

  2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皖南事变前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战略方针》的指示,指出苏鲁战区是“目前华中的基本根据地”,“你们应把这块地方看作向南发展的策源地。它在总任务上的作用是出干部、派军队向西边南边去的地方,好像汉高祖的关中”。

  2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颁布八路军、新四军军政委员会条例,指出:游击战的环境与部队的分散行动,要求一定限度的集体领导与一定限度的集中指挥。

  为此目的,在军、师、旅、团及纵队、支队、军区、军分区等级成立军政委员会(以前军队与地方党政合组的军政委员会,一律改名为军政党委员会,以资区别),作为各级集体领导的机关。各级军政委员会,由司令员、政委、政治主任、参谋长等主要负责人组成,军政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政委担任。3月19日,华中局决定苏中区军政党委员会由刘炎、粟裕、钟期光、周林、管文蔚、陈阿丕(即陈丕显)、蔡良等七人组成,作为苏中区最高领导机构,以刘炎为书记。同时决定:苏北区党委改为苏中区党委,刘炎任书记,陈丕显任副书记;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改为苏中行政委员会(办事机构是行政公署),管文蔚任主任;成立苏中军区,作为苏中地区地方武装的指挥机构,由新四军第一师兼,粟裕兼任司令员,刘炎兼任政治委员,钟期光兼任政治部主任。苏中区管辖范围是:东台、兴化以南,长江以北,运河以东,黄海以西。面积约两万余平方公里。后来,刘炎因病不在位,他的职务由粟裕兼任。

  2月中旬得知国民党鲁苏皖边游击军副总指挥李长江在泰州率部叛国投敌,根据新四军军部指示,制订作战计划,调整兵力部署,准备待其叛国面目暴露后一举歼灭之。2月16日,率领第一师指挥机关冒雨开赴海安前线。18日,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政治委员刘少奇发布讨伐李逆长江命令,任命粟裕为讨逆总指挥。当天黄昏,粟裕即指挥第一师部队发起讨李战役,连克姜堰、石家埭、苏陈庄、塘湾等地,于20日凌晨攻克泰州城,歼敌3000余人,并争取2个团反正,李长江带残部逃窜。随即下令部队于当晚撤出泰州城,投入反对日伪军“扫荡”作战。24日,毛泽东电告在重庆的周恩来:“李长江叛变,陈毅率新四军讨伐,二十日占领泰州,俘获人枪数千,李率数百人西逃,逆部有两个支队反正,望广为宣传。”

  2月18日日军南浦襄吉的独立第十二混成旅团发动对苏中区的第一次大“扫荡”,先后占领海安、东台、泰州三城及沿线许多集镇,企图伙同李长江叛军合击盐城。粟裕指挥部队主动撤出泰州城,以团为单位转向农村进行反“扫荡”,并以主力一部打击北犯日军,打破了日伪军合击盐城的计划。

  2月21日率领第一师指挥机关东移,于3月初到达海安、东台以东滨海地区,在以三仓河为中心的沿海滩涂地带进行调查研究,指令参谋测绘当地地图,为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作准备。参谋秦叔瑾说:“粟师长特别重视地图。每次战役战斗后,都要参谋人员在战场上搜索敌人的地图。他自己使用的地图,均用薄绸裱好,四张一幅,便于行军作战中使用。行军中,我和特务员都背着两皮包地图跟着他。一到宿营地,我们第一件事就是为他挂好当面地图。”

  3月初率领第一师部队在以三仓为中心的滨海滩涂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发展渔业、盐业生产,创建后方基地,组建海上武装,开辟海上交通。首先深入农村、渔村,发动和组织群众,配合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同日伪军和国民党操纵的反动势力以及渔霸、土匪、海盗作斗争。对土匪和海盗,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争取了出身贫苦、有民族意识的孙二虎、陆洲舫部,瓦解歼灭了作恶多端的王平仲等部,平息了国民党特务操纵的“大刀会”暴乱。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控制了沿海十余处港口和滨海地区,建立了相对安全的后方基地。还亲自做开明船主的工作,说服他们团结抗日,协助开辟海上交通线。在开明船主顾雍海等人带动下,船主们借出近百艘船为新四军运输物资和伤病员,从上海等大城市运来大量军用物资,并沟通了苏中与山东、浙东根据地的联系。

  4月初指导组建第一师军工部,给予“生产各旅不能生产的迫击炮弹、复装子弹和修理技术比较复杂的连发枪”的任务,后来又要求研制小型迫击炮。当时只有30余人的修械所,后来发展成拥有50多名干部、200多名工人的兵工厂,能够制造迫击炮,月产1万发炮弹。

  4月10日在海安县角斜旧场召开第一师直属队干部会议,作《由正规战转变为游击战的一些问题》的报告,分析了苏中面临的形势和实行战略转变的必要性,以及从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和战术上实行转变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要求工作重心由城镇转入农村,“一切工作深入农村”,“一切工作适于游击战”,“一切工作为了发动群众抗战”。在军事上实行由运动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采取“敌进我退(进),敌驻我扰,敌大我避,敌小我欺,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法,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4月中旬为掩护苏中根据地的建设,策应新四军第三师在兴化地区的作战,抓住占领点线之日军立足未稳的有利时机,发动对日军的攻势作战,连克泰州、靖江地区古溪、蒋垛、苏陈庄、大泗庄、孤山、老庄头、姚家!等据点。在姚家!战斗和梓辛河战斗中,击毙日军泰兴城防司令以下20余人和一个小队,击沉日军汽艇1艘,首创生俘日军4名的记录。
 



第6章


  4月20日苏中军区在如皋(今如东)縀茶镇正式成立,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4个军分区和一个兴(化)东(台)泰(州)特区,粟裕兼任苏中军区司令员。4月26日下午,在苏中军区成立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

  4月30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新四军各师军政委员会组成名单的决定。第一师军政委员会由粟裕、刘炎、钟期光、周林组成,刘炎为书记。

  5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指出:“在中国两大矛盾中间,中日民族间的矛盾依然是基本的,国内阶级间的矛盾依然处在从属的地位。一个民族敌人深入国土这一事实,起着决定一切的作用。”对于国民党政府,我们的方针是“以打对打,以拉对拉,这就是革命的两面政策”。

  5月初派第一师总务科长张渭清到上海创办秘密采购站,采购军需物资。

  5月16日出席中共中央华中局召开的高干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关于项(英)、袁(国平)错误的决定》,听取刘少奇《关于新四军问题的报告》。会议持续进行六天。

  5月20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华中分会正式成立。粟裕为军分会委员。

  5月23日获悉日伪军将对苏北新四军实行“扫荡”,中共中央华中局发出《关于准备粉碎日伪军大举“扫荡”苏北的指示》。31日又电示粟裕、刘炎:

  “除依此电部署应付当面敌情外,必须用力保卫盐城,不让盐城落入敌手,对于整个华中坚持是有极大意义”。

  5月27日在第一师参谋工作会议上作题为《现代战争中的参谋工作》的总结报告,继《关于组织战斗》、《战时参谋工作》之后,再次系统论述现代战争的一般规律和抗日战争的特殊规律以及苏中抗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和由此产生的治军、作战原则。他指出:“由于科学的发达,生产技术的进步,新式武器的发明,使战争起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战争不仅是线的战争、面的战争,而且是立体的战争;不仅在平地上打,而且在水中打,在土里打,在空中打,像《封神榜》上的一套法宝出来了。这些说明现在的战争,兵器新奇了,战术复杂了,技术当然更复杂了”。我军虽然在武器装备和技术水平上离现代化很远,但是我们的对手是拥有现代化装备的日本侵略军。我们必须懂得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懂得敌人的优长和弱点,扬己之长,攻敌之短,最终战胜敌人。

  6月7日在苏中军区召开的地方武装工作会议上,作《关于地方武装建设的几个问题》的报告,论述苏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和苏中抗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大力发展地方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意义。他指出:“苏北的形势不能单独地讲,因为苏北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华中的苏北,也是全中国、全世界的苏北,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都会影响苏北的形势”。“苏北的地位非常重要。这个地方直接威胁着敌人进攻中国的大本营南京、上海,威胁着敌人占领区的大后方,威胁着敌人所统治的整个长江下游;不仅如此,而且在将来反攻阶段时,也有决定性的作用”。“当韩德勤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以后,我们就这样估计,苏北的局面,虽然由复杂进到比较单纯,也就是说由三角斗争变成了基本上是我们和日寇的斗争,但斗争的尖锐化、残酷性却比过去更加厉害了。近几个月来的事实,已证明了这个估计是正确的”。又指出:“中国是一个弱国,同日本帝国主义作战,如果完全打正规战是不行的,那只是适合敌人的胃口,摆在那里给他们消灭,必须要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才能在长期战争过程中,削弱敌人,消磨敌人,转变敌我力量对比,由敌强我弱进到敌弱我强,以至实行反攻。”

  6月14日新四军军部就反“扫荡”作战和保卫盐城电示第一师、第三师:

  泰州日伪军企图“扫荡”兴化、东台、泰州三角水网地区,为进攻盐城作准备。

  “一师苏中部队即以游击动作积极行动,从战略上策应保卫盐城部队作战”。粟裕立即指挥第一师部队对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迫使向北进攻盐城的日伪军转兵南进至黄桥地区“扫荡”。19日,新四军军部致电第一师、第三师指出:“由于一师在苏中区先发制人的对敌积极行动,及保卫盐城有充分之准备,使敌‘扫荡’已转向黄桥地区,东台、兴化情况稍缓和”。

  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发动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6月28日指令参谋人员翻印欧洲地图,供研究世界战争形势使用。

  7月1日发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的文章:《纪念七一,振奋我们的斗争精神》。

  7月日本侵略军为配合德国在欧洲的进攻,把中国变成它扩大侵略战争的“后方基地”,加紧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7月20日,日伪军集中17万余兵力,四路合击盐城。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发出“保卫盐城”的号召。从7月中旬到8月初,粟裕指挥苏中军区主力连续作战十余次,除抽调第二旅专门负责保卫军部、直接协助第三师作战以外,其余部队在苏中南部地区发动凌厉攻势,并以“围魏救赵”的战法突然袭击日军南浦旅团部驻地泰州,迫使日伪军大部转兵南下,再次粉碎日伪军摧毁新四军首脑机关的阴谋。

  8月5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负责人决定将新四军军部六千余人缩编为三四百人,并准备转移到皖东地区。刘少奇、陈毅、饶漱石、赖传珠致中共中央的电报中说:“因水网地区群众工作我未完全做好,敌人有特别装备的汽艇,使我在水网地区活动困难,利用水网以建立相当巩固根据地已不可能。因此,在苏北建立华中总的战略根据地之任务现在无法达到。”在8月10日致中共中央的电报中又说:“从江南、江北经验证明,在水网地区反‘扫荡’、反‘清乡’,主力部队活动已甚困难,后方机关更难安置。我们认为军部与华中局秘密转移至皖东为好。”中共中央于8月17日复电指示:“领导机关在最困难时移至皖东是可以的必要的,但不能大举向西发展。目前中苏英美、国共两党均亟需联合对付法西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亦与何应钦有区别,故不宜大举向西。”

  8月11日陈毅电示第一师:苏中反“扫荡”措施,“只以少数兵力分散和敌人作麻雀战”。

  8月13日日伪军集中1万余兵力,对苏中区实行第二次大“扫荡”,企图消灭新四军第一师主力,分割和摧毁苏中抗日根据地。粟裕指挥苏中军民坚决反击,连续作战42个昼夜,作战130余次,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俘虏日军14名、伪军800名,摧毁敌汽艇30余艘。

  8月中旬针对日伪军占领苏中所有县城和较大集镇以及交通线的严重情况,决定“坚持原地斗争,开展游击战争”,部署根据地基本区的争夺战。8月14日,指令参谋人员测绘以三仓河为中心的作战地图。8月16日,将第一师师部分为前后两个梯队,后梯队转移到海上,自己率领“前指”在三仓河地区坚持斗争。此后,进行持续八个月的要点争夺战,“七保三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