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粟裕年谱-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6时,返平壤即赴牡丹峰剧场,看朝人民演员崔承教演出的《沙道城的故事》。

  当晚粟裕找周总理谈了对当前军事工作的意见。一直谈到次日凌晨3时。

  2月20日9时,金日成来宾馆接代表团赴平壤西南60公里之黄海制铁厂参观,午后返回。13时,中朝双方会谈公报签字。下午,朝方让我礼宾司的同志送来1200元朝币供购物用,粟令秘书全部上交。朝方送的礼品也令交外交部统一处理。19时,中国驻朝大使乔晓光,为代表团举行答谢宴会,乔晓光、周恩来、金日成相继在会上讲话。

  2月21日9时,乘火车回国,在车站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晚23时,抵沈阳。

  同日在《解放军报》发表了《向伟大的苏联军队学习,为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而努力》的文章,以庆祝苏联建军40周年。

  2月22日8时30分,乘飞机返京,11时许在北京西郊机场降落。

  2月23日15时,毛泽东在颐年堂主持在京中委、候补中委70余人会,听周恩来作赴朝报告。陈毅、张闻天、粟裕作了补充报告。

  2月27日上午,出席军委第一四四次会议,会议讨论同意粟裕提出的“总参谋部1958年的工作要点”。粟向会议汇报了缅甸吴努来访的一件事。吴努来访带来上校军官两人,要求我军方接见,粟与萧华接见于紫光阁。因事先不知来意,接见前五分钟才知彼方将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在昆明设领事馆;二是修通滇缅公路;三是派军事代表团访华。因时间急促来不及请示彭德怀,萧华提议直接请示周总理,总理都答应了。今天粟将经过情形在会上作了说明,请军委讨论接待对方派军事代表来访事。

  2月28日主持总参谋部第三次部务会议。张宗逊及各部局首长参加,会议开始,粟讲了毛主席2月10日召集五人去谈话和访问朝鲜的情况。粟说:按毛主席裁军的精神,军的架子也不必这样多,每个军指挥5个师,可撤十几个军的架子,若每个军部以4000人计,20个军就可撤掉8万人。

  3月初接见南京军区副参谋长、战史资料编辑室主任王德,就编写战史作了指示。在谈到编写的目的时说:要反对教条主义,就要拿出自己的东西,这对学校训练、培养干部尤其重要。

  在谈到解放战争战史时指出:重点放在战役方面。写战役不能离开战略原则,要尽量提高到战略水平……战役的实施是起因于战略意图,因此战略意图也要写出来。政治工作也要写,地方支前工作也要写。在谈到抗日战史的内容时指出:抗日战争着重反映群众战争。我军力量不大,战役不多,主要是些战斗,但地方工作、党的工作、伪军工作、建军工作等比重很大,政策性更强。抗日战争是以群众力量为主,军事力量为辅。边战斗边建军是一个特点。要把特点写出来,不要平铺直叙。

  3月6日上午,出席军委第一四五次会议。

  3月10日就“×××工程保密问题”,写报告给彭德怀并军委。

  3月12日鉴于毛主席对我国现行兵役制感到有问题,早两年已提出过,最近在接见彭德怀、粟裕等人时又提出此问题。故拟外出到部队走走,主要研究一下兵役制问题。下午16时40分,乘5次火车动身赴南京,13日下午到达。

  3月14日参加南京军区讨论整编方案的座谈会议。

  3月15日参加南京军区党委扩大会,在会上作了关于军队整编问题的报告,并讲了赴朝访问的情况。在宁期间曾去总高级步校作报告一次。

  3月17日午后,乘火车赴上海,18时56分到达。

  3月18日听取东海舰队首长汇报工作。

  3月19日上午,听取空四军首长汇报工作。下午,在东海舰队召开的小型会议上作报告。

  3月20日继续听取东海舰队首长汇报工作。

  3月21日至24日分别在东海舰队、上海市兵役局、警备区司令部了解有关兵役制方面的情况。

  3月25日乘汽车从上海出发,沿海边经金山卫、乍浦、海宁到杭州。

  3月26日至4月2日在杭州召集附近驻军之军、师领导,省军区、军分区、县市兵役局领导座谈了解兵役制的有关问题。

  4月2日下午,在驻杭部队干部大会上,就反贪污、反浪费和红与专等问题作了报告,主要讲了三个问题:(1)节约经费与节约人力。指出:“反贪污、反浪费以来,大家对经费资材的节约,已经普遍引起了重视;但是对人力方面的节约,有很多人却不大注意。其实,减少人员数量,提高质量,发挥每个人的潜力,是最大的节约。”(2)整风要保证正常工作训练。(3)老经验与学新技术的关系。指出过去的经验“固然很宝贵,值得发扬,但不能满足于这些经验,不学习新的现代军事科学技术,就无法适应今后战争”。

  4月3日晨,乘汽车从杭州出发赴苏州,14时抵达。

  4月4日在苏州召开有陆军二十七军部分军、师、团领导干部和苏州、南通、扬州、镇江四个军分区负责人,以及部分市、县兵役局局长参加的大型座谈会。主要座谈了关于改革国家兵役制度的问题。在座谈中,粟就改进兵役制,提高兵员质量、民兵工作及对苏州、无锡地区的战场建设作了指示。

  4月9日至11日研究整理有关兵役制的材料。

  4月12日从苏州到上海。继续研究整理有关兵役制的材料。

  4月16日参加了驻沪空军比先进、比多快好省跃进大会,并讲了话。会议一直开到次日黎明。

  4月18日与副总长张宗逊联名,向军委上报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民兵组织和训练规划。

  4月21日由上海乘火车返京,22日午后4时抵达。

  4月29日军委秘书长黄克诚召开军委和各总部领导座谈会,讨论军委扩大会议整风统一认识的问题。会上提到国防部和总参的关系问题。未通知粟参加此会。

  5月5日就苏顾问团转来古谢夫上将和代总顾问赫列希尼科夫上将来信提出签订战时互相交换两国气象资料的双边协定一事写报告给彭德怀。提出了处理意见。彭于5月27日批示:照办。

  5月5日至23日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其间,粟提出与毛主席谈谈工作意见。毛即告陈毅先了解一下情况。陈于5月12日夜找彭德怀、黄克诚了解情况后,于5月21日找粟裕谈了话。
 



第70章


  5月23日上午,出席军委第一五三次会议。讨论即将举行的军委扩大会的开法。彭德怀、陈毅、罗荣桓、聂荣臻、黄克诚等参加。黄在发言中说: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整风,大鸣大放,提高思想,统一认识;再一个内容是整编。

  5月24日上午,参加军委扩大会议的第一次小型会议。彭德怀提出会议主要是整风、整编两大问题。确定会议分三种形式,一种是全体大会,一种是小型会,再一种是小组会。划分10个小组。26日各小组开会,27日大会宣布会议正式开始。参加会议的人有军内的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领导等共300多人。从6月7日起扩大到军以上单位和部分师级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人员增加至1400多人。

  5月26日、5月28日、6月4日在中南海居仁堂由邓小平主持的元帅会议上,接受批判。参加会议的有除朱德、刘伯承、徐向前以外的七位元帅及黄克诚、谭政、萧华。会议开始责成粟裕作了检讨。然后陈毅、彭德怀、聂荣臻、邓小平、黄克诚等人发言对粟进行了批判,为军委扩大会批粟定了调子。

  5月27日至7月22日出席军委扩大会议。在会上粟裕被错误地扣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帽子,受到了批判和斗争。先后在大小会上检讨了八次,在第二次大会上的检讨中,被迫承揽了几乎全部罪名。这时毛泽东出面保粟裕说:

  “粟裕同志过去打仗打得好,是为公的,到北京后是为公还是为私?不能说都是为私吧!请大家来判断。”这样才算过关。军委扩大会后,粟裕离开了军事指挥第一线,他的历史功绩被逐步贬低、淡化、转移,乃至磨灭,受到了长达36年的不公正待遇。

  6月11日上午,召集兰州军区司令员张达志、政治委员冼恒汉及成都军区副政委郭林祥、西藏军区副司令员邓少东和总部有关同志研究了目前川、甘、青、藏整个藏族地区的叛乱及扩大迹象和应采取的措施。

  6月12日就向苏联政府索要海军新式装备图纸资料一事写报告给彭德怀并军委,根据对方要求请政府出面向苏提出。

  6月13日写报告给彭德怀并报军委,鉴于川、甘、青、藏整个藏族地区情况很不稳定,已于11日召集兰州、成都军区领导等同志进行了研究,为争取今冬以前平息武装叛乱、制止蔓延扩大和确保青藏公路运输安全,提出了部队部署调配意见。

  6月18日接见总顾问彼得罗瑟夫斯基中将。

  6月30日晚20时到22时,主持总参谋部第四次部务会议,讨论军委扩大会议中,提出的有关总参工作和建军方面的重大问题。副总长张爱萍、张宗逊及总参各部局领导参加。

  7月5日就东南沿海航空兵和高射炮兵的部署调整,写报告给彭德怀并军委。

  7月19日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召集海军、空军、炮兵及总参有关部门领导,研究炮击金门及海军、空军入闽的具体部署,当日各军、兵种领导人,分别向所属参战部队,下达了入闽作战的命令。炮击金门的部署基本就绪。8月20日,毛泽东决定,立即集中力量,对国民党金门驻军,予以突然猛烈打击。8月23日,开始炮击金门。这一行动由开始的猛烈打击,封锁敌军,到后来的打打停停,一直持续到1979年的1月1日,我军在政治上军事上均获得很大胜利。

  7月28日出席军委例会。彭德怀就昨日毛泽东给彭德怀、黄克诚关于“炮击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的指示”说:此信“交粟裕同作战部研究”。

  8月6日上午,出席军委第一五四次会议。讨论修改军委扩大会议的几个决议和彭德怀的总结发言。

  8月8日主持总参第五次部务会议,讨论军委扩大会对总参提出的工作任务。副总长张宗逊、张爱萍及有关部局首长参加。粟裕在会议开始时说:总参的工作任务,拟分三个阶段考虑:一、从现在起到1960年(今年还可做些事情,主要是1959年、1960年)。二、从1961年到1962年。三、远景计划,即第三个五年计划(1963~1967年)。我们先研究一下,再与各军、兵种共同讨论。在讨论中粟说:今后,为应付敌人原子袭击,要抢占和堵住突破口,靠步兵上去有困难,这样坦克装甲部队的数量值得考虑,炮兵应向自动化推进炮发展并合一,152炮以下将来能否与自动炮合一,导弹可否代替远程炮兵?今后打仗的打法也不同了,不是完全打烂仗,但绝不是歼敌于海上,如力量大一些,可在纵深不大的沿海歼灭敌人。

  同日在总参团以上干部会上传达军委扩大会议精神并作了检讨。

  8月13日根据军委扩大会议决议,提出改革军队体制、加强司令部建设的建议,并拟制了总参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十条(草案),报请军委审查。

  8月16日下午,召集总参领导张宗逊等,听取总参各部局整风情况汇报。

  8月20日检查××××工程。

  8月23日上午,继续主持会议,听取总参各部局整风情况汇报。

  8月30日召集铁道兵、总后勤部、总干部部及作战、军务、装备等部门负责同志,研究铁道兵的定额、定型和供应关系。9月8日根据8月30日会议讨论情况,写报告给彭德怀并军委,建议铁道兵定额列入总定额内,所需经费由铁道兵工程收入上缴总后统筹供应。

  8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解除粟裕总长职务,由黄克诚任总参谋长”。“调粟裕任国防部副部长和军事研究院副院长两职务。他的具体工作在研究院”。

  9月10日上午,出席军委第一五五次会议,讨论庆祝国庆10周年,建立军事展览馆和收集展品等问题。

  同日在工程兵召开的全军工程兵及施工部队技术革新经验交流会上讲话,指出:技术革新要有更多更大更新的成就,必须彻底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联系实际,和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联系群众才能实现。

  同日听取动员部傅秋涛部长汇报民兵建设情况。粟裕说:“每分区抓1~2个基干民兵师,则一旦有事,马上可拿出来100~200个师”。

  9月12日就军事学院国庆节受阅学员请求毛主席接见事,写信给总政主任谭政和军委秘书长黄克诚,请予转报,建议接见一次受阅的各院校同志及军队观礼代表。

  9月16日下午,出席军委第一五六次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央政治局8月31日,关于军委几个人事问题的决定。粟裕在会上表示:中央对我的工作决定,我绝对服从分配,这次大会同志们对我帮助很大。我曾要求下去基层锻炼,这是我真心诚意的要求。此意曾向黄(克诚)老及小平同志谈过,现在决定要我去做研究工作,我文化低,只有尽力做,在叶帅领导下和同志们帮助下做好工作,国防部副部长名义,我最好不挂,恐怕对外影响不好,对我个人不必顾虑。

  9月17日与黄克诚共同主持总参第六次部务会议,交接总参谋长的工作。

  粟裕在会议开始时讲:今天开会主要是执行中央关于军委机构变动和人事变动的决定。我在总参工作好几年,不仅工作未做好,而且犯了许多错误。总参谋部各部门工作是很积极的,由于我的原因未能很好发挥积极性。军委扩大会后,我有决心改正错误,曾要求去下面锻炼,现中央决定去科学院工作,我坚决服从中央决定,请同志们相信,我今后一定会好好工作,希望同志们继续给予帮助。至于工作交代,没有什么交代的,黄(克诚)老也熟悉情况,从今天开始,我即解除总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