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安传-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春梅嘻嘻笑了一下,够过来小声说道:“您挺关心于夫人的嘛。”
  张宁正色道:“有些话该不该说,你应该心里有数的。”春梅忙笑道:“放心罢。”
  春梅正待要走,张宁忽然又叫住她,说道:“算了,不要再去找于夫人了。”
  春梅听罢更加面露诧异,因为张宁说话左右摇摆的时候并不多见,不过她也不好再问什么,当下便应了。
  毕竟有过一次肌肤之亲的女子,她又不是青楼卖的,张宁无法完全冷漠不关心,春梅提及的“去京师照料她的儿子”让他改变了主意,觉得还是不要再纠缠她了更好……本来就做了对不起人的事,没必要把人按在火坑里不放。
  如今危险压力骤减,他冒出一个念头:如果那天有人在旁边劝一句,只要说一句“没有必要如此做”,自己肯定就没干出那件事来。不过他不想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事到如今,干了就干了,有啥了不得的。
  很快张宁就把这事抛诸脑后,刚回常德,大小诸事也多。眼下是要赶紧过问着把缴获的丰厚物资利用起来,不能让其落入各种私人势力的口袋里;打仗就是拼钱拼粮,物资便是武力,不能再如辰州时那般没钱没粮受制于人、人穷志短差点没整个玩完。
  而近期最要紧的事,还是为尽快进军武昌做好准备。


第三百一十五章 举头三尺有神明
  初回常德城的前几天除了准备北征,还有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战俘。官军在沅水一战中参战人数就达五万以上,大部分人并没有在战场上被杀死,军队崩溃后有的投降有的向北逃跑,但主要道路一被封住大部分人又能逃到哪里去?
  大面积屠杀俘虏是首先被否决的,这种手段与朱雀军平日的言论相悖。参议部诸官员分歧很大,有的建议将俘虏大量收编入朱雀军,因为军中本来就缺兵员;不少人却害怕那帮人兵变,以至自掘坟墓;而放降兵回家乡,也有可能不久就被武昌守军重新征召,成为阻挡朱雀军进军武昌的阻力。
  张宁未能拿出决策、他需要等待幕僚们经过争辩,通过一群人的争论之后是非对错也许比一个人独断要稳当,古人也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诚不我欺。
  这日他到黄昏时才离开参议部往府上走。之前官军占领常德城后好像并没有大规模烧杀劫掠,这里的一切都改变不大,原来作为仓库的参议部官署仍然能用,路上风景照旧。
  刚回府便得知姚姬要召见他,张宁便径直去了园子里。这地方以前本就是个游园,后来还做过茶园,亭台楼阁山水树木一样不少。
  行至姚姬住的房子前,他便看见正门厅堂里四大“护教”都在场,还有不少白衣剑侍,都是辟邪教总坛的头目。一时间张宁就大概明白了,姚姬今天找自己可能是为了辟邪教的重组;因为之前张宁就提过,认为利用宗教起事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保留辟邪教的存在反而会造成歪门邪道的名声。
  厅堂中的众人都纷纷向张宁执礼,他点头回应,左右没见着姚姬,她不在厅堂里。果然这时春梅就说:“教主在里面书房,正等着见王爷哩。”张宁便从厅堂的后门出,沿着廊庑径直过去。以前姚姬就在这儿住了半年,他也不是第一次过来。
  刚进书房,便见姚姬正从她的近侍手里接过三枝点燃的香,往一个香炉里放。前面的墙壁上放置着一个神笼,供奉着一尊精致的玉佛像,个头有三岁孩童那么大,整玉雕琢定然价值不菲。
  “母妃怎么敬起佛来?”张宁在后面拱手说道。
  姚姬转身看了他一言,脸上依然是那种似笑非笑的温和表情:“以后不俸天神了,教中的冬雪护教正好信佛,进献了这尊佛像,我便将其供奉起来。”
  听到这句话,张宁便已明白“教主”已经赞成并说服了部众,接受张宁的意见改组辟邪教。
  辟邪教确实算不上什么真正的宗教,也就是东拼西凑组成的一个教义,敬的是“天神”,是一个中原土生的神灵;可下面居然有人明目张胆地信佛,那佛祖是印度镀来之神,显然和三皇五帝一类的神是两回事……可见辟邪教确实谈不上什么信仰。姚姬如此主动地支持他的大事,当下张宁便心存感动。
  这时他便随口问道:“母妃信佛么?”
  “方才平安用的‘敬’字好一些呢。”姚姬在椅子上柔柔地坐下来,“举头三尺有神明,人不能肆无忌惮,该怀有敬畏之心。不过佛家有言不打诳语,我这当着佛像也不能胡说,信佛暂且还谈不上。”
  张宁想起辟邪教的那个老妇冬雪,心肠是大大的坏,却长期在脖子上挂有佛珠,号称信佛。他便有些感触却答道:“母妃虽说只是敬佛,却比一些信佛的人更有诚意。”
  姚姬微笑道:“这里只有一尊佛像,它不会说话,还有你,我自是不必伪装什么……”她故意把旁边的白衣侍卫无视了一般,“我不信佛,是因还没有什么事情能让我真正相信它存在于世间,但是我没有觉得它不好。佛劝人为善,戒人争斗,于世道人心是好事。人心深不可测,若无规劝之义,如水横流不知会去往何方?”
  张宁拜服道:“您的一番话,叫我受教良多。”
  姚姬又道:“教内众人,对于要信佛还是信道都没关系的,只不过以后不再宣扬教义了,各分坛和总坛的这如许多人,却不知如何谋生?教坛可以散,但我还是想把人留下来。”
  张宁完全理解她,不说因为关心别人的活路,就看这尊玉像,如果手里没人谁供奉给她喜欢的东西呢?没有人马、没有实权,处处受制于人,要吃什么玩什么享受什么或者有想做的事,都不太容易;姚姬本身就锦衣玉食惯了,怎么忍心让她受半点委屈呢?她又不是圣人,哪能完全大公无私,人之常情罢了。
  他点头称是。姚姬的眼睛里顿时露出了高兴的微笑,便接着说道:“我想过,唐代有内侍省,这名字不错,可以把总坛改个名字叫内侍省。平安想一下,咱们住的地方要人管事吧,各种用度需人采办吧,总坛的又是自己人,比重新去找人好多了。各分坛每个地方其实也就是数百教众,只要给他们土地,让坛主管理地方,便可保持原状;官府那卫所,一处将官就管几千户人,咱们的地盘上多一些几百人的分坛,应无伤大雅?”
  她说罢带着期待的表情,想来在辟邪教多年,为她提供了生存之所,她对教众还是很关心的。那风情万种的美目中流露出的期待,叫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拒绝;别说要一些土地,就是要一座城,张宁也想要给她。
  他沉吟片刻,时不时注意她投来的目光,说道:“朝廷设置的锦衣卫起初可能不是为了军情情报、而是内斗的工具,但锦衣卫确实起到了细作打探情报的作用。我早就意识到咱们在这方面的欠缺,就如发生在长沙府的那场伏击战,官军从容布兵守株待兔,我们一点情报都没有;又如老徐死前被人利用,我们也一无所知……
  参议部曾组建过近卫局,但是没什么作为,有一次抓获了锦衣卫细作还是辟邪教众的功劳。老徐死了之后,近卫局如今更是名存实亡。我想总坛改为内侍省之后,也可以负责起这部分职权。”
  姚姬听罢笑道:“你却是大方,我只是想要一颗珠子,你干脆送一条链子……辟邪教一旦涉足军务,你倒不怕我干政?”
  张宁轻轻说道:“要是我死了,儿子还没长大的话,我会支持母妃摄政。”
  在他的看法里,权力不是只有男人才想追逐的东西,明朝女人不能干政并非她们不愿意,只是被极大约束而已;权力的含义就是,谁愿意受制于人、愿意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谁不想为所欲为?欲望不分性别。
  姚姬急忙伸出玉手,手指按在他的嘴唇上:“你是在咒我白发人送黑发人么?”片刻后她好像意识到什么,手指就像摸到了一块火炭一样飞快地缩了回去。
  她的脸上还带着一丝微红,却故意板着脸微微侧头道,“你去前厅罢,早些把结果告诉诸位。”
  一旁的白衣侍从屈膝道:“是。”
  旁人一走,姚姬便更大胆,开始无顾忌地观察张宁的眼睛,两人默默地对视着,好似想去理解彼此的内心。
  张宁的内心极度简单,甚至庸俗。当不再一无所有的时候,爱一个人就是愿意与她分享利益;有的女子,送她一条值钱的首饰就高兴了,有的人成了情妇则要一栋楼……而张宁给的东西,是更实质的政治权力,它能带来更多,比送一箱子金银首饰贵重多了。
  他也相信这是姚姬想要的东西,因为她曾经在宫廷里呆过,那些宫廷内斗的残酷恐怕难以忘记,她明白权力地位的重要,绝对不愿意受人践踏羞辱、以及违心地委曲求全。
  ……
  这时张宁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战争胜利后应有的得意,他沉声说道:“我击败了八万大军,很快还要去攻占岳州、武昌、荆州,更多的城、更多的土地,用武力去占有。只要母妃要的东西,我都愿意给予,分坛的那点土地算什么?我们需要胜利和实力,今后什么马皇后之类的货色敢给母妃脸色?让他们仰仗您的鼻息求活罢。”
  “你竟然用好处来贿赂我?”姚姬的情绪失去了淡然,声音微微有些颤动,“以后没有外人,你不必叫我母妃了,不知为何听着怪别扭……”
  “那叫你什么?”张宁的目光愈发专注,声音也低沉起来好似在说什么秘密。
  “叫甚么……”姚姬深深呼吸了一口,摇头道,“算了,就叫母妃罢。”
  张宁道:“之前你承诺过的,您还没奖励我。沅水一战您亲眼所见,我打得可是十分艰苦,命都不要了。”
  姚姬的眼神微微转移,从张宁背后的玉石佛像上扫过,不禁退后了一步,她的胸口一阵起伏好似呼吸不畅,上衣丝料上如波颤动,压抑着丰腴的内在。
  “我……”她退后时后腰已经触到了桌子,下意识把手向后按去支撑重心,不料碰到了茶杯。“铛”一声清脆的破碎声,吓得她全身都是一颤,脸色都白了。


第三百一十六章 项链
  陶瓷杯子与地上坚硬的木头撞击声着实吓着姚姬了,她急忙转头看向书房的半开的门,恐慌地等待着是否有人过来。其实俩人好好的在书房里,只不过是摔碎了一个微不足道的杯子,就算被人撞见了、有什么好怕的;若是心里没鬼,又有什么好怕的?
  她屏住呼吸安静了好一会儿,周围很安静,只是外面的风灌进来有些许冷意,看来应该没人来的。她伸手轻轻拉了一下衣领,表现出有点冷的意思,然后走到了门口把书房的门掩上挡风。从墙边走过时,不动声色地抬起手把神笼上面的布拉了下来,盖住了佛像。
  这时的张宁反而显得十分克制安静,只是专心地看着姚姬的一举一动,每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
  他终于开口说话了,口气尽量温和、生怕吓着了姚姬似的,或许她不是容易被吓着的人,“后世有个心理学医生叫弗洛伊德,干那一行的就相当于治心病的郎中,比如有人想不开了要跳井上吊,心理医生就能治好那样的……”
  “嗯。”姚姬柔柔地应了一声,表示在听。她或许已经习惯并接受了张宁的奇谈。
  张宁趁着说话的机会,小心翼翼地靠近了两步,“弗洛伊德在其著作中阐述了一个观点,人通常不会对其长者家眷有非分之想,不仅是因为伦理常纲的约束,而且是因幼儿期的欲念对身边的人产生了认同感,成人后就会本能排斥……”
  姚姬悄悄说道:“那后世的士人真是粗鄙,能把这种事堂而皇之地成书宣扬?”
  “可以这么说呢,不过他们为了学问都是一本正经的不顾这些。”张宁微笑道,“就是说人会本能地排斥亲人家眷的,我赞同他的观点。永乐二十一年死去的那‘张宁’在襁褓中时是在您的身边度过的,他肯定会排斥您;可是我不会,我是另外一个人,因故我们之间并非那种……”
  他不知道姚姬是否能听明白自己想描述的意思,他只是安慰她。或许她就算听懂了,也难以接受这样的观念。
  沉默了一阵,她开口轻轻说道:“你见过乌龟吧……说这个活物不是好词儿,不过我一下子想到的东西就是它。”
  张宁认真地听着,既不回答也不打断她,他非常沉迷于姚姬的这种倾述,用软软的江浙口音教人听得如在梦中,只可惜是可遇不可求的,很难听到。于是他变得非常专心起来,就好像在品尝一道精心烹饪的好菜,需要一点点地认真地感受。
  她说:“从宫里的日子开始,这么多年我也不是好欺负的,可有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是只乌龟一样的活物,老是想躲起来……从小我就不在父母兄长身边,很小就进宫里了,宫里的人对卑贱的小宫女可没多好,要是得罪了宦官或哪个嫔妃,死了也没处伸冤的,比草民都不如。我一步步走过来,常常欺骗和被人骗,和人斗心机,心思从来不敢从背壳里出来。直到和你重逢,我真的不想对你有丝毫欺骗,有丝毫言而无信……之前既然信口承诺过奖赏你……”
  她抬起头来看着张宁的脸,眼神叫人心疼:“你刚才说那些话,别觉得我没听懂……你想要什么?”
  “我……”张宁忙道,“你已经奖赏过我了,现在我不再奢求什么。如此挺好,我们这样的关系,永远也不必担忧你会离开,会失去你。”
  他从姚姬身边擦肩而过,去把佛像前面的布掀开,“既不是虚情假意,没什么见不得神的。”或许在张宁的感受里,姚姬就是神。他从来没迷恋过如此气息,她身上散发出的无法扑捉又分外强烈的一种感觉;不过在他感受到了更难得的情感后,就把非分的冲动压住了。
  姚姬微微有些动容,抿了一下光滑柔软的朱唇,看了一眼那尊玉佛像,说道:“换个地方,我有话给你说,你到我房里来。”
  张宁刚刚平息的情绪,听到叫自己去她的房里,又无法克制地胡思乱想起来。他自然不会拒绝,便跟着姚姬出了书房,沿着廊庑往上房走。
  远远能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