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安传-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快来了个官儿,便带着王仕顺等人到了一处宅子门口,只见又有一些当官的和武将已在大门口等候了。当前一个穿红袍戴乌纱帽的官,只有三十来岁的样子,面带笑容道:“本官兵部侍郎江西巡抚于谦,你可是王将军?”
  王仕顺忙上前拜道:“下官九江守备王仕顺,参见于大人。”
  于谦一脸笑容,走下台阶来扶住,也不多话,只说了一句:“请!”口气干脆利落光明磊落。
  王仕顺只能和几个心腹部将跟着要进去,这宅子只有这么大,而且在场的都是当官的,不可能叫自己带来的几百号人一起往里挤。他回头看时,已有几个官员招呼将士们下马,让他们到流水席上喝酒吃肉。
  一行人来到宅子的厅堂,于谦当仁不让坐上上位,余者分上下入座。接着就有军士上茶,两边的人相互认识寒暄,吵闹了一阵。
  王仕顺一副耿直的样子,很快就大声道:“我已与诸将商议过,朝廷官军过江后江西与南京的书信已断,我军孤悬于外势成无根之萍,不如投奔湘王,好让将士们有个着落。”
  于谦点头道了一声好,说道:“官军涌至江南,湘王在上游必进江西以为屏障,今九江将士愿化干戈为玉帛,正是皆大欢喜之事。不过一马归一马,王将军的事咱们还是要清算的。”说罢招了招手。
  王仕顺听话头已是不对,但还稳得住,坐视一个官儿拿着一张纸走上来就念:“罪将王仕顺,十大罪。一,言而无信,今年正月,我军与神机营大战与瑞昌城外,王仕顺与我约定合战击神机营腹背,但王率军不进反退,数日间远遁百里。大战后复来要挟占据九江城,我军避免干戈相让。二,鱼肉百姓草芥人命,王仕顺驻军九江城不过月数,恐吓官吏百姓大肆敛财……”
  “这算什么事?”王仕顺陡然站了起来。
  于谦突然抓起案上的茶杯,直接摔在地上。“哐当”一声,顿时只见门口涌来一群甲兵,侧面的小门里也有一群兵丁持械冲进来。
  王仕顺部将见状纷纷拔出配刀,说时迟那时快一群兵已经扑上来,叮铛一阵短暂的打斗,期间惨叫声响起,已有数人被当场砍翻。其他的部将被人数众多的兵丁按翻在地,有的人按着手脚,有的人二话不说就拿长短兵器乱捅,房间里很快血流一片。王仕顺本人也被四五个大汉按住动惮不得。
  “我与朱部堂说好了的!你这是作甚,怎么向朱部堂交代?”王仕顺大急,见于谦不理会,又喊道,“我送了钱的!”
  于谦道:“王仕顺说的话都听见了,本官定将此事上奏内阁,查朱部堂收没收钱。此人留着没用了,拉出去斩首示众。”
  “我九江城内有十万兄弟,定饶不了你!”
  军士哪管他咆哮,扭住手脚就往外拖。
  宅子外面靠近的一些王仕顺的家丁亲兵听到了动静,便招呼众人要上来看个究竟。不料就在这时,听得附近响起了“夸夸”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稍事片刻就见一员骑着马的年轻武将率先冲到街口,紧接着一众步军成队列开进到街上,将一条街堵得死死的。
  小将喊道:“大人有令,九江来的人格杀勿论,一个都别放过。”
  很快小小的市镇四处都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火铳爆响,乱兵的奔跑和喊声吵成一片。纷乱的人马被赶得在街上掉头乱跑,但很快发现各处都出现了朱雀军的影子,四面堵死列队齐射。众家丁侍卫人马混乱靠近不得,死伤惨重。
  及至中午,市镇里还零星有火铳发射的声音。路面上到处都是尸体和血泊,分散的士卒又打开房屋建筑的门,挨家挨户搜查。
  王仕顺的头颅已被割下,放在了指挥宅院里的桌子上,用一个木匣子装着。旁边一个国字脸大将正是永定营指挥韦斌,当下便忍不住说道:“大人文雅之人,摔杯杀人面不改色,末将佩服之至。”


第四百零七章 雷霆之变
  永定营众军打扫残局,从房屋内抓住几个躲藏的活口。于谦遂修书一封,让他们带上书信放回九江城。
  此时的九江城已是人心惶惶,城外的斥候听到了铳声,人们感到王仕顺一行人是凶多吉少。待到残兵带回来加盖建文政权印信的书信,又禀报了当时被伏击的情形,武将们便完全确认对方已经撕破脸了。
  留下来镇守城池的人叫宋义,此人是王仕顺结发妻的弟弟,正是王将军可信任的人。王仕顺出身军籍,大明朝军户身份特殊,一般也是取军户家的女子为妻;宋义同样是军户,但家世不如王仕顺,人也年轻在军户无甚建树,威信不太够,以前也是靠姐夫的关系在营中作威作福。
  王仕顺的噩耗传来,宋义又是震惊又是愤怒,当即便要代替姐夫守城,对抗湖广军报仇。这个圆脸大眼一脸络腮胡的汉子脸色都青了,手竟在发颤。
  有平素关系近的同乡劝道:“当今形势南京危在旦夕,将士如无根之萍援军无望;咱们在九江城属于外乡兵平素不得人心,将士并无死守此地之心。战恐不利。”
  另一个同乡话说得更直接:“有句话忠言逆耳,说句不中听的,宋兄在营中的威信自是无法和王将军相提并论。您主持镇守九江城也只是受王将军临时委任,如今王将军罹难,南京又联络不上,将士是否认您还是两说,没法控制军队谈何守城出战?”
  宋义不听,说道:“姐夫不在,我便是九江军的指挥,谁能越权?”
  遂下令各营整军备战,轮番上城守备。
  初时情况尚好,大营军队是有组织的人马,惯性地听从中军的调度,在没人做出头鸟的时候一时也无人站出来违抗中军军令。
  ……不两日,王仕顺府上的家奴在宅邸中发现了邵氏的尸体,家奴惊惧之下竟报了官。
  九江城知府在城池被武将献汉王军之后,已经换过了,但依然任命的是有名望功名的文官做知府,通常只有文官才稳得住行政体系的局面。这知府是汉王政权任命的官僚,但汉王内部不是铁板一块,知府和武将们尿不到一壶;此人上任之后,官能当下去,是因团结拉拢了当地士绅,如此一来名声威望有人拥护赞颂乌纱帽才稳得住。
  知府是流官,别的官吏大多是地头蛇,两者都和驻军武将有隔阂。出了这事,官吏们一拍即合,命案本就是府衙的职权范围,遂要公正审讯。
  邵氏是当地士绅家的人,官吏们早就知情,遂发牌票去邵家让他们当现场认尸。
  邵老爷一脸悲情来到王府上时,只见穿红袍的知府已亲自到场,还有青袍的一众官及仵作衙役早就围在房子外面。知府请邵老爷进去认人,是不是邵家的小姐。
  一众人进门后,里面的床已经挪来位置了,地板被撬开,地面上有个见深近五尺的土坑,挖出来的土堆在坑边。土坑是空的,尸体已经抬出来放在旁边,用白布盖着。时值初夏,尸体已经有点发臭了,房间里弥漫着一股宁人窒息的腐烂臭味。
  旁边的衙役上前小心地掀开白布,邵老爷一看,眼前的凄惨场面叫他顿时向后仰倒,旁人急忙扶住。只见女尸衣衫不整披头散发,身上只裹了一件亵衣用一根绸带系着,肩膀和胸脯都半裸在外面,就好像死前被人凌辱玷污过一样,实则是邵氏当时刚起床被催促未来得及梳妆穿着。她的眼睛还睁着,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脖子上的掐痕在尸体渐渐变质之后愈发明显。总之样子是非常悲惨的。
  邵老爷顿时嗷啕大哭起来,众人劝都劝不住。
  知府大人一脸铁面正义,一本正经地当众说道:“经仵作验尸,被害者邵氏已亡三日以上(当时王仕顺还住在府上),死者喉部破裂、颈部有指痕,死因是被人杀害。又有府中奴仆作证,此屋是九江守备王仕顺的卧房……将证人及仵作凭证带回衙门,本府退思二堂慎重推断后,明日升堂审讯。尸体便由其家人领回入土。”
  这种案件定案已是十分明显,八九不离十会判定是王仕顺杀害自己的姨太太。
  次日公审,这件事更是弄得沸沸扬扬,是近日九江城除了受到军事威胁之外最大的事。所谓公审,便是在大堂当众审案,当地有功名的生员士绅不仅可以到大堂上入座旁听,对官员的推断有质疑还可以提出疑问;普通百姓喜欢围观的好事者虽不能到大堂里瞧,却可以在衙门外听热闹,里面会有人随时出来说审案的过程和结果。
  如此审案,结果通常是比较公正的,毕竟众目睽睽之下,一方之长如果颠倒黑白无视常识,名声坏了在士绅百姓心里没有了公信、今后如何好治理地方?
  本案最顺利的地方在于据说王仕顺已经死了,于是把罪名加到他头上也就容易得多,不然地方官还真会很尴尬,眼下这种局势下怎么去拿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
  接替王仕顺的宋义反应太慢,当他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命案已经当众定案。王仕顺的名声在当地士绅百姓心中更差,连营中的将士都不会认同他的这种劣迹。
  而就在这时,湖广军永定营已经开拨兵临城下,仪仗炮声在城中也清晰可闻。“江西巡抚”于谦派人到城下下最后通牒,献城则秋毫无犯,抗拒则即日炮轰城门、大军攻城。
  地方官吏士绅打听到于谦是进士出身,议论纷纷希望守军献城避免百姓遭战祸之乱。营中诸将也多有言语,想要宋义带大伙儿投降……虽然于谦诱杀了王仕顺,事儿干得不太厚道,但毕竟王仕顺有“十罪”在身,别人杀得堂而皇之,最近王府上揭发出来的命案也让人们相信王仕顺不是什么好鸟、有罪是可信的。况且九江军号称八万,除去虚数和充数的民夫苦工,两三万将士还是有的,那于谦毕竟不是白起只是个文官,难道还能把成千上万的人都坑杀不成?
  宋义的同乡再次到中军进言:“宋兄之威不足以服众,不宜逆人心而动。王将军残杀邵氏的事大失众望,宋兄又是受王将军委任才主持中军,此时因当机立断献城求全。”
  宋义现在也有点听得进去了,但心知自己的身份,又考虑那于谦心狠手辣,到时候能放过自己?遂犹豫不决。
  他心下也害怕,便让一个同乡带着亲卫守大营,接替原来当直的侍卫。
  不料当天晚上,忽然中军外有人举火人声嘈杂,其中有人喊:“诛杀孺口小儿宋义,大家有活路!”夜色笼罩,不知人马几何。守营的侍卫和巡检见火光一片哪里敢上去迎战,竟望风而逃。
  一众人马只有数十人便轻易涌进了中军,顿时里面乱作一团。为首的乱军武将带人冲进了中军大帐,却不见了宋义,已让他事先听到风声跑了。乱军武将到被窝里一摸,还是热的,情知宋义走得不久;但是乱兵人少没能控制中军,此时纷乱却不好逮住宋义。带头的武将顿时觉得不太妙。
  但幸亏事前大伙商量过的,经部将提醒之下,带头的武将才急忙一边出面在营中喊话稳住中军的人,一面派人通知平素有来往的相熟武将:已拿下中军,前来共事。
  一些武将陆续到来,接着又各自去请别营的人,大伙儿为防不测都带了许多部属前来,一时间大帐内外被将士围得水泄不通。众人吵闹了一阵,临时推举一个年长好说话的老将为盟主发号施令直接占领了中军。
  及至清晨,宋义被士绅带着家丁扭送到了军中。原来宋义连夜奔出,到城中找地方藏身,但半夜里仓促之下动静太大,早被城中的乡绅发觉,人们联络好友各带人丁进去就逮住了宋义,他身边只有两个人。
  诸谋事的武将恐生变,当下就将宋义及随从斩首;又怕他的同乡好友事后记恨,直接不问青红皂白便调兵冲进那几个武将的营中,乱刀将其砍杀。
  接着新的中军便与知府衙门联合,一起修书派人出城谈判献城条件。
  于谦闻之大喜,当即回书:城中官吏军民并无过错,都是大明子民,今罪首已伏诛,只要开城接受建文帝的诏命,不扰民不犯罪,人人皆受律法之保护。为安将士之心,于谦要求九江军出城将城防要地交接之后便完成受降,并不必缴械。
  城中官军很快答应了投降,武将干脆卸下兵器,直接开门请降。反正如果交出了要塞城防,缴械不缴械都是一样的,城都没了没粮没补给还能反悔再战不成?
  于谦遂大摇大摆地率永定营大军逼进城门,列队摆开仪仗入城,兵不血刃。那城门内外的官吏武将,又是跪了一路。于谦在马上亲自喊道:“有功名的士人免跪,随行至府衙论功行赏,共商大事。”


第四百零八章 自蹈汤火
  武昌城中,依首辅大臣杨士奇的进言,内阁衙门的办公官署已搬入楚王宫望京门内。一栋在王宫中原本极不显眼的宅子,走近门厅后,正面有个大堂,后面有大小二三十间房、有楼。
  宅子经过重新布置。大堂中供奉孔圣像,两边设座;和一般官府的大堂还是很有区别,最大的区别是上位不设公座,遇议事无论亲王还是大臣一律坐在两边。这是张宁表现低调的做法,如果他坐在上面,下面再有大臣拜礼,和上朝朝拜还有什么不同?
  大堂后面有二层的楼,设有档案房和书房等地方。
  日子已渐渐进入五月间,夏天的热度已经十分明显了,各种虫子在绿叶成荫的草木之中聒嘈,时不时会被蚊子叮咬。
  张宁从这座宅子的走廊上慢悠悠地走过时,偶然有个顿悟:通常人们要进入楚王宫的难度是很大的,中枢进一步移到深宫,内阁的几个大臣就会变得愈发重要了。
  他刚刚从前面的大堂回来,不久前和几个内阁大臣聚在大堂喜气洋洋地开了个小会,是关于从江西送来的捷报。
  于谦率军一到九江城,即以雷利手段定鼎了此重镇,杀守备王仕顺及以下数百人,收编汉王军达数万人之众,迅速控制了九江周围的局势。接着于谦便大胆地使用新收编的汉王军,选出精壮与永定营组成联军迅猛威逼江西布政司首府南昌,三日而下。南昌一下,于谦上奏江西全境克日可平,料定各城多会不战而降。武力攻城略地后,于谦对于拉拢团结当地士大夫也是好手段,他不仅出身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