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细解二战谜中谜-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刽子手使劲地拉着绳子,绳套紧紧地扣在卓娅的脖子上。

    卓娅感到呼吸越来越困难。即便这样,她仍然使出全身所有的力气,用她那已略微有些沙哑的声音继续高呼:

    〃同志们!告别了!努力奋斗!不要害怕!斯大林和我们在一起!斯大林是一定会来的……〃

    嘶哑的声音终于随着绞绳的缩紧而断绝了。

    那一年,卓娅年仅18岁!

    卓娅牺牲后的两个月,也就是1942年1月27日,苏联《真理报》上发表了里多夫写的一篇通讯,报导了一位叫〃丹娘〃的姑娘被德国鬼子杀害的事件。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个丹娘是谁,包括卓娅的母亲也不知道〃丹娘〃就是自己的女儿卓娅。后来,苏联政府经过核实,丹娘就是卓娅,并在全国宣传卓娅的事迹。

    斯大林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极度震怒了。当德军提出要用苏军俘虏的一个德国将军换取斯大林的儿子雅可夫,这位掌握苏联最高权力的父亲,幽默地断然拒绝说:〃我不会那样傻,用一个将军去换一个中尉!〃现在,听到卓娅的事迹,斯大林再也保持不住平静的心态。他立即签发了一道命令:

    苏联红军、红海军、游击队员们绝对不允许接受杀害卓娅的德军第197步兵师第332团任何官兵的投降。不准接受投降!

    一个卓娅倒下去,千万个卓娅站起来。烈士的精神鼓舞了亿万苏联军民:在前线,苏军官兵在英雄事迹的激励下,以更加高昂的斗志,痛击入侵之敌;在后方,无数的青年则在英雄事迹的鼓舞下拿起武器奔向前线,这其中就包括卓娅的弟弟、后来同样成为英雄并为国捐躯的舒拉。

第四部分 第38节:莫斯科会战……用血肉与忠诚铸成的盾牌(11)

    1941年12月5日,对于苏军来说,这一天是莫斯科保卫战最关键的一天,而纳粹德军的将领们则把这一天称之为〃最黑暗悲惨的一天〃。

    这一天,隆冬的大雪铺天盖地,德军在环绕莫斯科周围320公里的半圆形阵地上,全线被苏军制止住了。更可怕的是,人们在一片银白色的战区里,看到无数被冻僵的德军官兵的尸体。

    12月6日,朱可夫指挥的西方方面军首先从莫斯科西北发起了反攻,接着在莫斯科前沿北起加里宁,南至叶列茨长达1000多公里的战线上,苏军7个军团和2个骑兵军,共计100个师全线出击。

    两天后,德军被迫转入防御,希特勒解除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等高级将领的职务,自任陆军总司令,以期防止德军战线出现全面崩溃。

    12月13日,莫斯科所有的报纸都在第一版上刊登了为莫斯科作战的苏军将领们的肖像,他们是朱可夫将军、科涅夫将军、布尔加宁将军、罗科索夫斯基将军……

    回

    在这些肖像的上方,大字标题排出了苏联最高统帅部关于苏军在莫斯科附近大规模反击的通报。通报中写道:〃罗科索夫斯基将军的部队,在追击敌人坦克第5、第10、第11师、党卫军师和步兵35师的同时,占领了伊斯特拉市。……〃

    就这样,当新的一年也就是1942年到来的时候,110万苏军将士开始按照斯大林发出的命令:不给德军任何喘息的机会,不停顿地把他们向西驱赶。

    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再次接到命令,命令他再次移交出自己的部队,带领自己的参谋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苏希尼奇地区。他的任务是在那里组织起一个新的第16集团军,并把这个重要的铁路枢纽从德军手里夺回来。

    战争以来,这已经是罗科索夫斯基第三次接受指挥新兵团的任务了。

    罗科索夫斯基坚决地执行了这个新的命令,当这支新的第16集团军挺进到苏希尼奇时,守卫在这里的德军竟然慑于他的威名弃城而逃。所以,当罗科索夫斯基报告说他已经占领这座城市时,竟无法让方面军司令部相信这个事实。于是罗科索夫斯基干脆报告说,他的司令部已经设在苏希尼奇了。

    但也就在这时,一颗炮弹在附近爆炸了,弹片击中了他的脊椎,打穿了肺部。

    莫斯科战役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的首次重大失败。在战斗中德军损失了1300辆坦克、2500门火炮和15000辆汽车,人员伤亡高达50万人,其中10万名德军死伤于莫斯科的严冬。

    朱可夫,这位莫斯科战役的苏军司令官,每当回答人们对以往战争中记忆最深的是哪场战役的时候,他总是回答:〃莫斯科会战!〃

    因为,朱可夫将军说:〃当时所有通向莫斯科的道路,从本质上说,都是敞开着的。〃不过,朱可夫并没有继续告诉人们,究竟是雪,还是英勇的苏军将士,或者是两者共同拯救了这座危城。

    【人物简介】

    1?斯大林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ИοсифΒиссариοнοвичСталин,1879…1953),斯大林俄罗斯国格鲁吉亚族人,出身贫寒,少年时毕业于教会学校,1898年加入共产党,1899年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开除,从此成为职业革命家,曾先后7次被沙皇政府流放。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俄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俄历比公历相差13天)。5月,斯大林被选为布尔什维克党政治局委员;1917年7─8月间,布尔什维克党秘密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列宁不能参加会议的情况下,斯大林代表党中央做了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和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为起义进行组织准备。1917年10月,党中央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武装起义的决议,并成立了党的起义领导机构,由布勃诺夫、捷尔任斯基、斯大林等5人组成,同时规定,党的军事革命总部成员即为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成员,为起义做好了军事准备。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担任民族事务委员会人民委员(相当于部长)、国家监察人民委员部委员、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工农国防委员会委员、南方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方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南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在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担任北高加索军事委员会主席,领导了察里津防御作战。他通过迅速果断的步骤整顿软弱无力的军事指挥机关;将分散的游击队伍和赤卫军编成正规的师、旅、团部队,建立以伏罗希洛夫为首的第10集团军,作为防御的主力;巧妙地采用了步兵、骑兵与炮兵、铁甲列车和伏尔加河军舰的协同作战等措施,巩固了城市防御,最终粉碎了敌人的进攻。然而,在整顿各行各业的机构中,也错杀了很多人。并且这一错误后来没有得到纠正,导致20世纪30年代肃反扩大化的悲剧。

第四部分 第39节:莫斯科会战……用血肉与忠诚铸成的盾牌(12)

    列宁去世后,他担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建立了〃斯大林模式〃,即政治和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政治体制高度集中,就是斯大林一人说了算;经济体制高度集中,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依靠本国力量,用新技术,改造国民经济。

    30年代,其领导下的苏联发展得很好。伴随着成就,他个人性格的负面因素,开始越来越主导其政治行为。突出表现在听不得不同意见,民主作风差,并且将向自己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视为反党,加以镇压。这个恶果最终发展到了〃大清洗〃。

    苏德战争爆发后,他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领导国家所有部门投入到卫国战争中。1941年7月10日,担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主席;7月19日,担任国防人民委员;8月8日,担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他领导的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军事行动,规定方面军和舰队的战略战役任务,制定战局和战略性战役计划,组织武装力量战略集团、战役军团和游击队之间的协同,分配预备队和物资,领导战争经验的总结工作。战争期间他发表的各种报告、命令和训令,对动员苏联军民抗击法西斯侵略,发展苏联军事学术起了重大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继续担任苏联党政军的最高领导职务。1953年3月5日,其因病去世,葬于莫斯科红场。

    2?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1889…1945),出身于奥地利一海关职员家庭,希特勒

    少年时生活在维也纳贫民窟里,打过短工,在铁路行李房扛过行李,在街头给他人画过像,也扫过雪。生活的困境使他接触社会上的政治党派,最使其感兴趣的是格奥尔格·舒纳勒建立的泛日耳曼民族党,这个党主张强烈的民族主义、反犹太主义、反社会主义、建立一个大德志志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上书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三世,申请参加德军作战,任下士。4年战争期间作战勇敢,先后在索姆河战役和伊普莱斯战役中负伤,并获得一、二级铁十字勋章各一枚。德国战败后,他认为,德国是被犹太人、社会主义运动和那些流氓恶棍出卖了,进而决心投身于政治。

    1919年,参加德国工人党,并被选为七人中央委员会成员之一。1920年,任党的宣传部长,推出了《二十五点纲领》,把建立大德意志帝国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同时,将党名改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1921年,担任了纳粹党的领袖,并成立了纳粹党的武装组织——冲锋队,其亲自设计了党旗和党徽。黑色的〃卍〃是党徽,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的斗争使命。党旗是红白色,红色象征纳粹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

    1923年11月8日晚,他在慕尼黑的贝格勃劳啤酒馆发动暴动,扣押当地军政高级官员,冲击政府和议会部门。暴动失败后,被关进兰茨贝格监狱,不久被判刑5年。狱中写了一部名为《四年半来与谎言、愚蠢和怯懦斗争的情况》的自传,即《我的奋斗》。该书全面反映了其反犹、反共、种族灭绝主义的扩张政治理念。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他领导的党利用德国社会的动荡和经济陷入低谷的机会,参加德国大选,获得了13,745,000张选票和230个议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1933年2月,制造国会纵火案,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1934年6月,他处死冲锋队头目罗姆以讨好军队;8月2日,兴登堡总统去世后,他立即将总统职务与总理职务合二为一,掌握了德国党政军所有大权,建立起了第三帝国。

    由于在他的领导下,德国经济很快得以复苏,失业减少到最低限度,因而有90%以上的德国公民接受了他的独裁统治。此后,德国开始扩军备战,重新占领了莱茵兰非军事区;1935年,与意大利建立罗马…柏林轴心;次年,与意大利签定反共产协定;1936年,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8年,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经过6年扩张准备,他发动了侵略波兰的战争,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此后,他指挥德军先后进攻西欧各国、英国和苏联及东欧国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对美国宣战。他统治期间,推行种族灭绝政策,在欧洲各地设立许多集中营,仅犹太人就被其屠杀了600余万。

    1942年秋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转折性变化,德军内部出现反希特勒的组织,并于1944年刺杀希特勒(未遂)。在战争后期,希特勒用纳粹官员充任军事要职,严禁军队投降,下令大规模地破坏占领区和本土的一切物资。1945年4月30日,当苏军攻入柏林后,他口授遗嘱,与新婚妻子自尽。

    3?博克

    费多尔·冯·博克(FedorvonBock,1881…1945),出身于军人贵族家庭,从曾祖开始到父辈都是军人,博克母亲也出自德国佩剑贵族家庭。1899年从军校毕业,授少尉军衔,任副官。1912年从参谋学院进修后,入德国参谋本部任职。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业绩突出,被授予德国最高战争勋章。战争结束后,担任师参谋长、柏林军区参谋长、营长、团长等职。1929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31年晋升中将军衔,任军区司令。希特勒执政后,博克积极参预扩军工作,任第3集团军司令。1938年,率部占领了奥地利,旋而任第1集团军司令。

    1939年9月1日,他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率两个集团军攻入波兰,占领波兰全境,被授予骑士勋章。1939年10月,他被调任B集团军群司令,准备发动对西欧的作战。西线作战开始后,他率集团军群突破英法联军在马斯河的防线,配合A集团军群攻入比利时、法国、卢森堡等国。因其在西线战功卓著,被授予元帅军衔。

    1941年6月22日,他指挥中央集团军群由东普鲁士的苏瓦乌基地域和波兰的华沙地域向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明斯克方向实施钳形突击,尔后在斯摩棱斯克方向发展进攻。9月末,该集团军群在占领整个白俄罗斯地区后,向莫斯科发动了进攻。12月初,德军攻入莫斯科城外,终因苏军顽强抵抗和天气原因,无法继续进攻,在苏军反攻下,被迫后撤。希特勒因其在莫斯科战役中作战不力而将其撤职。1942年1月,重新复职,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在苏联战场南线的哈尔科夫大败苏军元帅铁木辛格。同年7月,南方集团军群改组,他任B集团军群司令。不久,因在作战问题上与希特勒发生严重分歧而再次被解职,从此再也没有被起用。1945年5月5日,与家人外出途中遭遇盟军轰炸而死。






 … ………【gzbysh】整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