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细解二战谜中谜-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在敦刻尔克作战中,他有些迟疑,建议希特勒停止前进,结果让英法联军成功地从海路撤走。

    1940年7月,他被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军衔,并授命准备实施登陆英国的作战行动。1941年3月,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同年6月率该集团军群攻入苏联南部地区。在基辅会战中,歼灭苏军近100万兵力,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然而,在罗斯托夫会战中失利后被撤职。

    1942年3月,他重新被起用,任西线德军总司令,负责德军西线防御作战。但他反对希特勒构筑的〃大西洋墙〃的计划,认为这种工事几乎没有一点用处。战争实践证明,他的担忧是正确的。

    1944年7月发生谋杀希特勒的事件后,他一度调任审判反希特勒军官成员的法庭庭长。1944年9月,重新复任西线德军总司令,组织并指挥了阿登反扑作战。1945年3月,希特勒命他永远退役。战后,他一度被英国囚禁,但在1949年被无罪释放。

    偷袭珍珠港事件——永远不解的疑云

    日本为何要主动出击,挑起与美国的战争?珍珠港事件是否是罗斯福为了获得民众支持参战而采取的〃苦肉计〃。

    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号称〃太平洋十字路口〃的地方,由132个火山岛组成,东距美国的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3857公里,西距菲律宾首都马尼拉8516公里。它就是美国最年轻的一个州——夏威夷。早在4世纪时,夏威夷就有了第一批居民,波利尼西亚人乘独木舟来到这里定居。1527年,西班牙冒险家来到这里,就以波利尼西亚神的住地Owhyhee命名该岛,即夏威夷,也就是老家的意思。1898年,该群岛归属美国后,改称为Hawaii。该群岛有八大岛,其中之一名叫瓦胡岛,岛上有一海港,因盛产珍珠而得名珍珠港(PearlHarbour)。自古以来,夏威夷群岛除大洋上的风暴外,很少有战祸波及。然而,1941年12月7日,一场由天而降的灾难使得这里成为人类永久的记忆。而在这记忆深处还有一些或明或暗的不解之谜。

    日本〃北进〃〃南进〃战略的选择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走上了一条扩张道路。明治天皇维新诏书就声称:〃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日本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打败了中国清政府、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世界陆上强国俄国后,奠定了在东亚的霸主地位。日本又以此为起点,要称雄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

    1927年,日本完成了大陆政策,认为〃欲征服中国,必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征服中国〃。这一政策表明,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已把中国作为其整个扩张战略的重要步骤。在这个战略指导下,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侵入了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对中国战争初期的胜利,使得日本认为,由它主导的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时代已经到来。用日本人自己的话来说:〃我们不再只是简单消极地应对世界局势的变化,而是要自己主动地指导世界的变化,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世界新秩序。〃

    日本人说的这个新秩序,是针对英美等国在中国建立的旧秩序而言的。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都有自己的利益。日本扩大对中国的战争,势必造成与其他西方大国的利益冲突。同时,中国北部还有一个苏联。

    这样,日本就面临了一个战略选择!

第二部分 第11节:偷袭珍珠港事件……永远不解的疑云(2)

    当时,日本有两个战略选择。一个是北进战略,即将苏联作为主要假想敌,向北进攻西伯利亚;一个是南进战略,即以美国、英国为主要假想敌,向南进攻南洋群岛。陆军是南进战略派,主张巩固和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向南进攻南洋群岛,与美英开战;而海军是北进战略派,主张以中国为根据地,向北进攻西伯利亚,与苏联开战。

    究竟采取哪一种战略,关系到使用日本军事力量的重点放在什么方向的问题。日本两派争得非常厉害。1936年8月7日,日本最高决策层决定采取〃南北并进〃战略。根据这个方案,陆军军备以实施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苏联作战;海军军备以实施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美国作战。

    这个战略是个折衷方案。尽管是南北并进,但是,北进战略仍然强势。日本并没有动摇北进的企图。

    当时,日本陆海军还是在争。然而,到了1940年,日本却最终选择了南进战略。促使日本放弃北进战略而选定南进战略的原因有这样几个:

    一个是德国因素。德国与日本是同盟国家,然而,这个同盟只是政治同盟关系,双方没有签定军事同盟条约。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日本陆海军对此认识严重分歧,海军担心与德国签订条约后会导致日本卷入欧洲的战争,为德国火中取栗。海军大臣米内光政与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是反对与德国结盟的主要代表人物;而陆军则主张与德国结盟。国内争得厉害,定不下来,但是负责谈判的日本驻德国大使大岛浩和驻意大利大使白鸟敏夫,却是坚决签订条约派。他俩敢明目张胆,在没有得到国内指示的情况下,超越权限独断专行,竟然答应了德国与意大利的要求。这个事件成为外交史上的奇闻。

    然而,对于日本最意料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日本与德国签约是为了针对苏联,以尽快结束在中国的战争。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1939年8月23日,德国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德国与苏联签约的事一直瞒着日本。因而当消息传来,便在东京炸了庙。日本人就像打开信箱却猛地碰上一群黄蜂出来一样,被螫得直叫。没有办法,日本只得放弃对苏联的进攻企图,转向南进。

    二是苏联因素。1939年8月,日本在诺门坎挑起了与苏联的战争事端(苏联把这个事件称之为〃哈拉欣河事件〃)。诺门坎位于中国内蒙古与蒙古交界地区,隔哈拉欣河与蒙古相望。1939年8月12日,日本关东军第23师师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向驻守在这一带的苏军第57特别军发起攻击。后来,日本关东军第6集团军也投入了作战。

    斯大林接到报告后,敏锐地觉察到日本的意图是在试探苏军的实力,为其日后进攻苏联做准备。他认为,必须坚决粉碎日军的进攻,否则后患无穷。于是,他决定派朱可夫指挥苏军与日军作战。斯大林给予朱可夫只有一句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击溃入侵的日军,但行动不超过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

    8月20日5时45分,朱可夫指挥苏蒙联军向正面日军发起强大的反攻。150架轰炸机、几百门火炮向日军前沿阵地、纵深内炮兵阵地、部队集结地域,实施猛烈的轰炸和炮击。睡梦中的日军非死即伤,侥幸活命者也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一个名叫小谷的日军上士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炮弹遮天盖地般地落在我们的前前后后,真可怕!观察哨想尽一切办法找寻敌人的炮兵阵地,但都失败了。因为敌人的轰炸机在轰炸,歼击机在扫射。敌人全线获胜!

    当航空兵火力和炮兵火力达到目的后,朱可夫下令全线实施进攻。日军狼狈溃逃。

    在朱可夫卓越的指挥下,日军遭到歼灭性的打击,伤亡和被俘了61000人,损失了660架飞机;最后,被迫向苏联求和。9月16日,苏联与日本根据达成的停战协定,结束了诺门坎战役。

    日军在诺门坎战役遭到失败后,这才感到自己不是苏联的对手,进攻苏联无异于以卵击石,得不偿失,转而与苏联缓和关系。1941年初,日本派外交大臣松冈洋佑到莫斯科访问。松冈到莫斯科不到一周,就同苏联政府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斯大林出席了庆祝条约签订的宴会,并喝了许多酒,有点醉意,高呼〃天皇陛下万岁〃!本来宴会结束后,日本代表就坐火车回国。可是由于宴会喝酒时间太长,火车都推迟了一个小时发车。日本通过《日苏中立条约》稳住了北部的苏联,进而加快了南进的步伐。

第二部分 第12节:偷袭珍珠港事件……永远不解的疑云(3)

    三是欧洲战场因素。希特勒在欧洲战争初期的胜利,使得法国、荷兰、英国纷纷惨败,这几个国家在东方的殖民地成为了孤儿。在日本人眼里,此时不进兵南洋,夺取那里的石油等重要的战略资源,还更待何时?日本人说:〃一定不要误了公共汽车!〃纷纷主张立即对南洋开战。

    在这种战略态势下,日本最终确定了〃南进战略〃。珍珠港事件就是南进战略的具体实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纳粹德军在欧洲战场的胜利,使日本决定尽快占领法国、荷兰、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1940年8月1日,日本外相松冈洋佑发表〃皇道外交宣言〃,其中称〃要根据我们皇道之伟大精神,首先建立以日、满、华三国为一环的'大东亚共荣圈'〃。这是日本政府第一次正式使用〃大东亚共荣圈〃一词。

    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由〃东亚共荣圈〃和〃南方共荣圈〃两个部分构成。东亚共荣圈主要由〃日、满、华〃组成,〃南方共荣圈〃主要是指原来属于英、美、法、荷等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和附属国。〃南方共荣圈〃在大东亚共荣圈中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在安全上起保卫核心圈的作用;二是取代欧美列强的宗主国地位,形成一〃南方经济圈〃,以满足战争经济自给自足的需求。

    日本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美国利益,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应,于是日美矛盾尖锐起来。

    有人认为,自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本在亚洲的崛起与扩张,美国对日本一直推行远东的慕尼黑政策,即企图牺牲他国利益,纵容日本扩张,而维护美国在亚太的根本权益。究竟美国有没有所谓的〃慕尼黑政策〃呢?

    其实,〃远东慕尼黑〃的看法,并不太符合历史事实。如果美国对日本推行这个政策,为什么美国一直把日本作为自己的假想敌?美军战前曾制定过5个代号〃彩虹〃的作战计划,其中〃彩虹…2〃、〃彩虹…3〃和〃彩虹…5〃号作战计划,都是对日作战决策。从军事角度讲,如果一个国家的主要假想敌始终针对一个国家,那么它会同这个〃假想敌〃狼狈为奸吗?

    可是,既然美国以日本为假想敌,但面对日本对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范围的扩张,为什么一直对日本不主动进攻呢?简单地说:一是美国传统外交政策制约它的战争决策;二是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也不允许政府参战;三是战争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国家要采取战争政策必须考虑到战争成本与利益的平衡问题。

    正因为如此,美国一直对日本警惕,但并不采取使矛盾升级为战争的政策。而〃远东慕尼黑〃一说,不过是学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当然,美国这种〃不使战争升级〃的政策,也是有限度的,这就是不能影响到它的根本利益。而日本对东南亚的占领,则被美国认为,自己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害,于是立即给予强烈反应。

    7月28日,日军占领了越南。这个行动大大激怒了美国人。美国国务卿赫尔要求总统罗斯福对日本实行更加强硬的禁运。在日本占领越南的前两天,美国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8月1日,又宣布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美国一领头,英国、加拿大、荷兰、新西兰、东条英机在战时大本营讲话,决定发动太平洋战争

    埃及等国家也对日本实施了制裁措施。这对于日本打击太大了。日本是一个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绝大多数战略物资需要进口。美国带头禁运,等于掐住了日本的脖子,美国报纸说:〃这一招是除了开战以外的最严厉的打击。〃

    面对美国的制裁,日本高层极为担忧。海军军令部部长永野修身海军大将估计,现在日本的石油储备可用两年的时间,如果打起仗来,只能使用一年。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决定不惜对美一战。

    1941年9月6日,日本御前会议通过了《帝国国策实施要领》,正式提出:〃帝国为确保自存自卫,在不惜对美一战的决心之下,大致以10月下旬为期,完成战争准备。如果至10月上旬外交谈判仍不能实现我方要求时,即决心对美开战。〃

    10月18日,东条英机接替近卫任日本首相。东条这个人担任过驻东北关东军宪兵司令,为人心毒手黑,是个强硬的南进战略坚持者。他组阁后,在南进战略上比近卫内阁走得更远。于是,这就意味着与美国的战争越来越近了。11月5日,御前会议批准《帝国国策实施要领》,将发动战争的时间定为12月初。

第二部分 第13节:偷袭珍珠港事件……永远不解的疑云(4)

    11月15日,日本大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结束对美、英、荷、蒋战争的草案》,规定战争的要领为:〃实施闪击战,摧毁美、英、荷在东亚以及西南太平洋地区的根据地,确立战略上的优势,同时确保重要资源地区和主要交通线安全,造成长期自给自足的态势;用尽一切手段,引诱美国海军,适时加以歼灭。〃

    万里大偷袭——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

    两国能否有发生战争的可能,是根据两国间的矛盾性质和解决矛盾的方法而定的。如果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其他任何办法也解决不了了,双方也就走到战争的门槛了。这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一样。

    然而,至于在哪里、用什么理由、用什么方式开战,则是导火索的问题。用目前社会流行的语言说,也就是〃讲究不讲究〃的问题。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肯定要爆发,但萨拉热窝事件不过是偶然性的导火索。至于是宣战后再战,还是不宣而战,那就是讲究不讲究的问题了。〃讲究〃的,一般宣战后再战,〃不讲究〃的,不宣而战,我们通常说某某国背信弃义地突然向某某国发动了战争,就是属于这一类〃不讲究〃的战争。

    美国与日本迟早要发生战争,这是必然的,因为战略上他们的矛盾已到了非战不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