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希伯来民族简史-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希伯来民族简史》
作者:许鼎新【完结】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族长时期

第二章  摩西时期

第三章  士师时期

第四章  统一王国时期

第五章  分国时期

第六章  被掳时期

第七章  波斯时期

第八章  希腊时期

第九章  罗马时期

第十章  流散时期

希伯来民族史历史分期与大事年表




前    言

    希伯来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这个民族的始祖就是现代犹太人的祖先。旧约圣经中的历史书卷记录了这个民族的起源和简要的历史发展。根据《创世记》11:27~12:9的记载,希伯来人的祖先原住在两河流域“迦勒底的吾珥”,那就是今日伊拉克的南部境内,以亚伯兰(即亚伯拉罕)族长为首的部落以后逐步向西迁移,进入了迦南地(今巴勒斯坦西部)。后来又因饥荒迁入埃及。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生养众多,在埃及形成了一个逐渐壮大的以色列民族。由于与埃及人的矛盾与斗争,终于在民族领袖摩西的率领下,离开了埃及又进入迦南。约在公元前一千年,这个民族在巴勒斯坦建立起统一的王国。在以后历史发展的程途中,这个王国经历了分裂和先后南北国的灭亡、众民被掳巴比伦至归回耶路撒冷重新建造被毁的圣殿。此后再经历波斯、希腊、罗马三帝国的连续统治,进入了新约时期。罗马皇帝强暴的镇压,犹太人反抗的起义屡遭失败,最后被迫向世界各地流亡,开始了另一阶段更漫长的苦难历史。旧约历史书卷的记录,止于众民被掳、归回建殿以至尼希米、以斯拉从波斯归回所进行的改革整顿。从尼希米、以斯拉到新约耶稣诞生还足足有四百年的时间,旧约的记录留下了一片空白,这就是被称为的旧约与新约之间的“两约中间史”。新约时期之后,希伯来民族(以色列民族)称为犹太民族,此民族与犹太教的历史却继续发展到现代巴勒斯坦以色列国的建立。

    本书作为希伯来民族简要的历史,将试图记述这个民族历史的全貌,将长达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十个时期,即:①族长时期;②摩西时期;③士师时期;④统一王国时期;⑤分国时期;⑥ 被掳时期;⑦ 波斯时期;⑧ 希腊时期;⑨ 罗马时期;⑩流散时期。十个时期的划分是为了使段落分明和叙述的方便。本书将着重介绍始于民族族长亚伯拉罕,止于新约时期的简要历史,特别填补两约之间四百年的历史概要。本书最后一章流散时期着重叙述公元一世纪之后,希伯来宗教(即今日的犹太教)在流散时期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  族长时期

第一节  希伯来民族的起源

 

    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的年代里,在西亚美索不达美亚(两河流域)的南部,即今日伊拉克地区,有一个属于闪族的部落,族长名他拉。他的家族住在吾珥(Ur)城,这座古城被现代的考古家证实早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已是一座繁华的古代商业中心,但是这座古城约在公元前一千九百五十年之后被彻底毁灭了,成为一片废墟。住在这里的他拉部落,可能就是在吾珥地区连续动荡不安的情况下,被迫逐步向西迁移的。这就是《创世记》11:27~32所留下的记录:“他拉的后代……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创世记》12章记载这个部落的西迁是上帝的命令,他们要成为希伯来民族的起源和祖先,要完成上帝的旨意,成为大族、大国,成为上帝的选民。正如经上所记:“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却要因你得福”(《创世记》12:l~3)。

    一、关于“希伯来”(Hebrew)名称来源的传说

    他拉家族从迦勒底的吾珥出发,渡过幼发拉底河西行,他们经过长途辗转跋涉,经过一些年代之后,终于来到这块上帝所应许给他们的“迦南美地”。这里的原住民是迦南人,迦南人称这批迁入者是从东边越河过来的人。“越河者”迦南语读音为“希伯来”(Iberi相当英语Hebrew)。“越河者”原来是对这批东来入侵者的贬称,后来演变成这个民族的名称,即以后生长强大起来的“希伯来”民族。

    二、希伯来民族的祖先——亚伯拉罕

    他拉之长子亚伯兰,亚伯兰的希伯来文原意为“尊贵之父”。据《创世记》17:l~6记载,上帝授命他要改名为亚怕拉罕,含义改变为“多国之父”,因为上帝显现并对他说:“我与你立约,你要做多国的父,从此以后,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立你作多国的父,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可见“亚伯兰”这次改名为“亚伯拉罕”的寓意是深刻的,它表明这位西迁迦南的首领,以后将成为一个大民族和多个国家的父。时至今日,世界上的犹太人都属于希伯来民族的后裔,他们也奉亚伯拉罕为自己民族的最早祖先。

关于这位希伯来民族最早祖先的年代,现在仍难于确定,但无论如何,他拉家族是生活于迦勒底吾珥地区濒临衰亡毁灭的年代里,不可能早于公元前二十世纪。早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古代巴比伦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著名的汉谟拉比就是这王国的第六代王(Hammurabi约公元前1792~1750)。有人曾根据《创世记》第14章关于四王与五王打仗的记载,四王中第一位名为“示拿王暗拉非”,在鏖战中,亚伯兰的侄儿罗得被俘虏了,亚怕兰及时地在夜间出动了精练壮丁救回了罗得,这是一次亚伯拉罕与示拿王暗拉非的武装交锋。示拿王暗拉非何许人?“示拿”在圣经中历来指古巴比伦,而“暗拉非”(Amraphel)与“汉漠拉比”(Ammurapi)这两个名字在希伯来文的拼法上差别很小,同样是五个希伯来辅音字母,五个字母中,两者的首末两字母很相似,而中间的三个字母竟完全相同,因此有理由推论这两个名字本来就是一个人,也就是说,示拿王暗拉非就是巴比伦王汉谟拉比。如果此说成立,亚伯拉罕与汉谟拉比是同一时代的人,也就是公元前十八世纪末期,约为1800B。 C。前后之间。

 

第二节迁居埃及与希伯来民族的形成

 

    亚伯拉罕将成为“多国之父”,但他到达迦南之后还没有子嗣。《创世记》第21章记载亚伯拉罕一百岁时才得独生子以撒。以撒娶妻利百加,利百加生孪生子以扫和雅各(《创世记》24一25章)。《创世记》从第25章至30章记述这对孪生兄弟相处不睦,矛盾丛生,迫使弟弟雅各出逃舅家,雅各在舅家放羊十数载,以劳动为代价,娶得舅家两个表妹利亚与拉结为妻,利亚和拉结各带一名使女,雅各因此娶有两妻两妾,这两妻两妾先后共生了十二个儿子,按不同的生母排列为:利亚生流便、西缅、利未、犹大、以萨迹、西布伦;拉结生约瑟、便雅悯;拉结使女辟拉生但、拿弗他利;利亚使女悉帕生迦得、亚设。这十二个儿子在以后迁入埃及的漫长年代里,繁衍发展成为希伯来民族的十二个支派,这是后话。

    当雅各在异乡兴旺发达之后,思归故乡。《创世记》第31:3记载:“耶和华对雅各说,你要回你祖你父之地,到你亲族那里去,我必与你同在。”雅各率领妻妾众儿和大队牲畜衣锦还乡途中,雅各改名“以色列”,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创世记》第32章记载雅各在还乡途上,深为过去与哥哥以扫的长年宿怨而内心忐忑不安,在一天的黎明,大队人畜渡过雅博河后,只剩下雅各一人,忽出现一人来与雅各只身摔跤,雅各拼命与之较力,取得胜利。那人实为神的使者,被雅各揪住不放,于是为雅各祝福说:“你的名字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原来“以色列”(Israel)这个希伯来名词是由“摔跤”(读作sarah)与“神”(读作El)两个词语组合而成,所以“以色列”一词的同义是“与神摔跤”。这是雅各在还乡途中这次特殊的经历中所得来的一个富有宗教色彩的名字,这个名字历世不衰,至今仍是举世所熟悉的名字。而雅各十二个儿子以后繁衍成为希伯来民族的十二个支派,这个民族从此亦称为“以色列”民族。

以色列民族是雅各的子孙在埃及生长壮大起来的民族。《创世记》第37章之后记述雅各爱子约瑟传奇性的故事,约瑟度过坎坷的经历之后,一跃成为埃及国掌握大极的宰相。巴勒斯坦的饥荒,迫使雅各和众子避荒于富饶的埃及,数百年的岁月,以色列民族以一个庞大的,威胁着埃及人民生存的异族出现在埃及的土地上。

 
第二章  摩西时期

 

第一节  喜克索斯人在埃及的统治

 

    埃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共历三十一个王朝的统治。古王国时期始于公元前三千年,亦称为金字塔时期,著名的胡福法老金字塔与哈大拉法老等金字塔即建造于此时期。中王国时期始于公元前二千二百年,持续约六百年。新王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1580年,亦称帝国时期,有著名的雅赫摩斯一世、吐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四世这三位强有力的法老进行统治。

    埃及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200~1580)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外族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建立第十五、十六王朝,统治了一百多年。

    〃喜克索断”(Hyksos)一词,埃及语意为“外来的统治者”,喜克索斯人是来自亚洲的游牧部落,包括以闪族人为主和其它复杂种族成份的人。这一大股人从公元前十八世纪三十年代由埃及东北部侵入尼罗河流域,占领埃及北部并定都阿瓦利斯(Avaris),埃及本土原统治势力被迫退守以底比斯为中心的南方,保持半独立的状态。喜克索斯人在公元前1680年间,统治的控制范围几达全部埃及,是为极盛时期。《创世记》记述约瑟在埃及法老宫中为相,主持储粮备荒的工作,有人认为就是正值喜克索斯人统治埃及的时候,那时的埃及法老是喜克索斯人,和约瑟基本上同属亚洲的闪族人种,擢用约瑟为相,赋予他最高权力是易于理解的。

    公元前十六世纪八十年代,埃及南方底比斯的统治者雅赫摩斯一世领导埃及人造行驱逐喜克索斯统治者的战争,公元前1580年攻克阿瓦利斯城,把喜克索斯人逐出埃及本土,甚至追击到巴勒斯坦南部,从此喜克索斯人在埃及的百年统治宣告结束。从雅赫摩斯一世起,埃及进入帝国时期,即新王国时期。

 

第二节  摩西的出身和工作

    以色列民族在埃及繁盛壮大之后,在经济上与埃及人的利益发生矛盾。由于政治、经济与宗教的原因,埃及法老统治者逐渐采取奴役和迫害的措施,限制以色列民族在埃及的发展,矛盾日益加深。《出埃及记》第2章记说:在这个民族利未支派中诞生了一个后来成为民族解放领袖的摩西。“摩西”名字的含义是“拉出来”,说的是婴儿摩西是从置于河边芦苇丛中的箱子里被埃及法老女儿发现并收养下来的,因这婴孩是“从水里拉出来”,所以起名为“摩西”(《出埃及记》2:10)。摩西在埃及宫庭中长大,并接受埃及人的良好教育。但摩西身为希伯来人,他对自己民族遭受的苦难犹如身受,他的信仰使他感悟到自己肩负了领导这个受奴役的民族脱离埃及的神圣责任。《出埃及记》第3章至14章记述摩西和兄弟亚伦带领群众与埃及法老进行反复不懈的斗争。

    一、以色列人出埃及    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前,在埃及经受长期的奴役与迫害,迫害最甚的时期被认为是埃及新王国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公元前1292~1225)当政的年代。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的时期颇长,在位时动用民力大兴土木,在尼罗河三角洲建设皇城,在卡纳克(Karnak)大殿建宏伟的圆柱大厅,在孟菲斯(Memphis)树立巨大雕象与纪念碑等。拉美西斯兴建的皇城可能就包括了《出埃及记》1章中所记的积货城比东与兰塞(Raamses),“兰塞”一名实际就是法老拉美西斯的名字。拉美西斯二世年逾九十才死去,《出埃及记》2:23记“过了多年,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作苦工就叹息哀求……”很符合这位强迫劳役大兴建筑的暴虐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的形象。

    拉美西斯二世死后,他的儿子梅尼普塔(Merneptah公元前1225~1215)继位,这时他也是一个年迈老人,国家大大削弱,所控制的属地不断发生起义。公元前1223年,他还一度出兵镇压巴勒斯坦迦南人的叛乱。在他只维持十年的统治期间,他努力要稳定动摇的帝国局势,但是已经力不从心,这时出现了被压迫的以色列人争取脱离被奴役境地的大好时机,摩西和亚伦就在这大好的时机中,经过艰巨的斗争而率领被奴役的以色列人出离埃及。

    如果摩西、亚伦面对面的这位埃及法老就是梅尼普塔,一般认为出埃及的年代是在这位法老统治的中期,即相当于公元前1220年。正当这个年代里,以色列人从埃及的兰塞起行,向巴勒斯坦进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路线,按照地理位置,从埃及到巴勒斯坦,最近的路线是沿地中海海岸北上。据说当时这条路线虽短,但沿线都有埃及防兵,不易通过,所以出离埃及的以色列人宁可绕道南行,沿现在的西奈半岛南下。以色列人在进入圣经所记的西奈半岛之前曾渡过红海,《出埃及记》第14章记埃及法老的追兵在以色列人渡海之后,全部被淹死于海中。《出埃及记》中的“红海”一词,希伯来文读作Yam Suph,直译为“芦苇海”(sea of reeds),由于《七十子希腊文译本》将Yam  Suph译为“红海”,于是被沿用了下来(马丁路德重译的德文圣经,改译为“芦苇海”)。今日地理上的红海全长达1932公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