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324章偷袭

    夜幕降临之时,黄旭东与随行的士卒,返回了明军大营。

    这时王彦为了营造出明军的强势,已经率军离开了宜城,向北推进了百里,全军压向清兵,与襄阳之南的清兵大营相距不过六十余里。

    王彦得知黄旭东回营,心里不禁松了口气,他让亲卫将黄旭东带到大帐,亲自相迎道:“克渊先生冒生命之险,行计于清营,请受彦一拜。”

    黄旭东作揖回礼道:“国公不必如此,在下还要感谢国公,给我这个扬名天下的机会,哈哈~”

    王彦见黄旭东的神情,就知道计划已经成功,遂即微微一笑,“看来阿济格、吴三桂以中我虚张声势之计,今夜必定连夜退回北岸,那么北路清军退回河南,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大军作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旦清军退回北岸,那么之前攻打襄阳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士气大跌,而清军困于粮道太长,就只能有退回河南就食。

    王彦为了使清兵北撤,然后主力转进江西,应对郑芝龙降清之后的危局,可谓煞费苦心。

    “我在清营中观察,吴三桂确实已有退兵之意,我这条性命就是他力保下来,毕竟国公援兵一到,他已经很难打下襄阳,加上武昌失守,襄阳已成鸡肋。吴三桂怕国公摧毁浮桥,断他归路,所以放我回来,又假意应下战书,实则已经准备撤退了。”黄旭东回忆道:“不过,阿济格似乎不太甘心,他虽然答应国公的挑战,但我担心他可能会有其它的打算。”

    按道理说,清军得知明军有大批战船,汉水上的浮桥有被摧毁的危险,肯定是要退回汉水北岸,更为安全,但阿济格的姓情粗鲁,恐怕不会按常理出牌。

    王彦闻语,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才说道:“他若不退兵,那今夜肯定会想法烧毁我军船只,我却不能让他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战船,全是些运输物资粮草的小船。”

    汉水上游水流比较急,小船和一般的船只,光靠桨力,很难在逆流中快速行驶,甚至需要纤夫,才能逆流而上。

    王彦手中的船只,大都是些征调过来的小船,却根本无法完成袭击清军浮桥的任务,只有车轮船和大战船,才可以在逆流中快速航行,但湖广毕竟处于内陆,地位也不是十分重要,所以极少配备大型战船,而车轮舟工艺复杂,制作成本太高,在宋代兴盛,在明代却稀少起来。

    事实上,明军根本没有派遣船只冲破清军封锁,到汉水上游烧毁清军浮桥的能力,王彦只是用布遮盖一些小船,虚张声势而已。

    “在下觉得,阿济格真的来袭,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只要将他打疼,那他必定按着国公的意愿,乖乖罢兵休战。”

    王彦闻言,微微点头,思考片刻之后,便将营内诸多将领叫来商议,布置策略。

    片刻后,一众幕僚和将军们来的大帐内,王彦遂即将情况说与众人听,让他们分析,阿济格可能实行的突袭之策。

    姜曰广听完,轻抚长须,思索道:“襄阳城中还有高将军的军队,阿济格即便突袭,也不会动用全部人马,甚至他自己也不会参与。偷袭之事,贵在隐秘,我猜测他兵马不会超过万人,而且必定兵分两路,水陆同来,而我们的目标,除了将清兵击败,展示实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不能上清兵发现,我们没有能够冲破封锁,烧毁浮桥的战船。”

    王彦闻语,心中明了起来,“阿济格的目的,必然也是毁掉船只,消除浮桥被毁的威胁,这样一来他便可以安心的继续驻军南岸。那此一战,我们便以船只来进行布局,如何?”

    明白了作战目标,接下来的具体战术计划,就容易制定起来,众将与幕僚们纷纷谏言,一张大网遂即慢慢张开,只等大鱼来钻。

    夜里三更,一百多艘小船和木筏出现在汉水的江面上,这是吴三桂为了攻击连接樊城和襄阳的浮桥而打造船只。

    如今清兵有故技重施,在船头堆满了干柴、火油,只是目标变换,成了王彦停在江边的舟船。

    这时,一员清军将领站在船上,小心的扫视江面,躲避着可能出现的明军哨船,而他不知道的是,在河岸边的芦苇丛中,同样有一艘小船,在躲避这他们。

    清军将领正是高第,八旗和关宁之兵,多不会水,只能矮个里拔高个,选择他作为偷袭的主将。

    水军战法复杂,不过好在高第有之前烧桥的经验,加之这次同样顺流而下,他只需要点燃船头堆积的引火之物,直接撞入明军船队之中就可,难度系数并不太大。

    高第的任务,就是摧毁明军的战船,而只要江面火起,鳌拜得到信号,便会领着埋伏好的骑兵,冲击王彦的营寨,不说将八万明军消灭,也要使得王彦败回宜城,不敢轻易北上来援。

    此时高第心里还微微紧张,他其实并不愿意接受这个偷袭的任务,因为这百艘小船和木筏,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除了偷袭之外,他们一旦遇上明军战船,便几乎必死无疑。

    南方的水系宽阔,所以汉江的水面足有三十丈宽,船队行驶在江心,借着黑暗,很容易隐藏起来,他们慢慢顺流而下,很快就接近了明军临时的水寨。

    远处江岸边,停泊着无数明军船只,在黑夜之中像是一座座连成一片的丘陵,高第见此顿时紧张起来。

    他见船上没有灯火,心里遂即一喜,想着明军并没在船上歇息,这无疑能使他更容易施展火攻,烧毁更多的战船。

    “将军您看~”

    这时一名清兵指着江边,却突然呼道。

    高第正盘算着如何火攻明军的水寨,听了士卒的呼声,顿时抬头望去,却见远处的江边,尽然突然燃起一个大火堆,他立马惊得脸色惨白。

    他刚看见明军水寨,江边却升起了堆起来的大火,他自然不会以为是有清兵所为,他背上顿时冷汗直流,大呼道:“快~调转船头~”

    明军大营之外,埋伏了多时的清军,见江边火起,鳌拜顿时大喜,“高第得手了,满洲勇士,随我踏平明营。”

    (今天晚了,感谢风云淡起,书友0850,黄style的月票,下个月要加更了,谢谢大家的支持)

   

………………………………

第325章阿济格退兵

    高第急令船队调头,百艘舟船和木筏,顿时一片混乱,而这时岸上亦传出一阵喊杀之声,高第便知道全完了,明军早就洞察了他们的意图,甚至自己放火引出埋伏的清军,他们的行为都在明军的算计之中。

    “快点~不要乱~”这时高第已经不想烧毁明军战船之事,只想着安全退回清营,可士卒毕竟不是正规水军,他看着一片混乱的船队顿时满脸焦急。

    “将军有船~”江面上,清军的船队还没完成转向,负责观望的一名士卒却指着黑暗中的江面,惊声呼道。

    高第闻语,顿时望向江面,果然见一片黑影向他们划过来。

    清军的船只,大都是只有一支船橹,甚至连棚子都没有,而明军虽然没有什么大战船,但即便是运粮船,也要比清军的船好得多,何况大部分清兵乘坐的还是木筏。

    苍山船在明军的战船序列之中,只能算是轻型战船,但此时他在高第眼中,却如同一座移动的小山。

    海沧船中最小的叫苍山船,又名苍山铁,船体较小,高出水面,吃水五尺,设有橹,风顺则扬帆,风息则荡橹。

    此船轻便灵巧,主要用于追敌和捞取首级,装备千斤佛郎机两门,碗口铳三个,噜密铳四把,喷筒四十个,火箭一百支,药弩四张,弩箭一百支。

    全船三十七人,水手四人,战士三十三人,分为三甲,第一甲佛郎机与鸟枪,第二甲火器,第三甲冷兵器,是明军中比较常见的战船。

    这时,高第见黑暗中,几艘苍山船,带着大量的走轲,小船向他们冲来,心肝顿时提了起来。

    明军的船只都不大,几炮就可以被击沉,但高第的船上,除了一堆引火之物,连根毛都没有。

    “点火,去撞他们,别让明军靠上来。”

    高第情急之下,连连吩咐,但清军实在不擅长操控船只,而这时明军船上的佛郎机却已经在他身边炸开。

    明军船队之中,真真的水师官兵也少,就只有三艘苍山船,其他都是不通水战的陆师,但好在明军之中南方人多,大都会水,会摇橹操舟。

    明军船队撞入清军船队之中,顿时行成混战,但局势却很明显,明军以三艘苍山船为中心,四周的清军小船甚至不用攻打,便陷入了混乱。

    一些船只点燃堆积在船头的干柴和火油,想要撞击苍山船,但却被明军用竹竿给撑开,有的则没撞上明军,反而撞上了自己的船只。

    明军于船上,放箭,开炮,喷火,大批的清兵不是落水,就是被打死,高第见根本没得打,甚至连反击的力量都没有,于是急忙命令士卒往北岸摇橹,想要逃到岸上。

    清军野战厉害,但水战基本残废,完全不是明军的对手。

    高第乘着一艘小船,却被明将陈友龙发现,他连忙指挥手下,便见四名鸟统手来的船头,单膝跪地,抬枪击发,顿时就将摇橹的清兵打死,尸体跌入水中。

    高第见此,大为惊恐,张望之下,见船上却只剩下他孤身一人,顿时肝胆俱裂,连忙跌跌撞撞的跑到船尾,亲自摇橹,但他是标准的北方人,摇橹半天,船在水流的作用下,反而更加靠近了明军,这使他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

    ‘轰!’苍山船与高第的小船撞在一起,船舷被撞的碎木四溅,整个小船,都侧翘起来,但苍山船余势未消,又继续向前走了一丈有余,才慢慢停下。u000b撞击的冲击力,使的船上的明军纷纷摔倒,船体发出一阵的吱吱嘎嘎声,而小船上的高第,则早以跌入江中。

    船上的陈友龙见此,立马大喜,他将头盔往船上一扔,大笑道:“此天赐之功也!今擒下此贼,伯爵之位,唾手可得矣~”,说完,他便一下跳入水中,去抓在江水中拼命扑腾、呼喊的高第。

    岸上明军大营处,鳌拜领着五千骑兵,疾驰的冲向大营,每名清兵手中,都拿着火把,他们奔到营前,立马将火把投入营中,顿时火光一片。

    几名清兵奔到寨墙处,抛出一个个绳索牵着的铁钩,挂在寨墙上,然后便抽打战马,往回奔去。数十匹战马的拉扯之下,寨墙立马摇摇欲倒,最后连着打入地下的木桩,也被拉了起来。

    一段十多米的寨墙,几息之间就被骑兵拉倒,鳌拜顿时指挥兵马往营中猛冲,但在倒掉的寨墙之后,一队队明军却已经结好了战阵。

    “放~”盾墙之后,一名明军千户,大声一呼,一队鸟统手立马打出一阵排枪,而他们一放完,第二队又立马将枪口端起,再次打出一排弹雨。

    冲入营内的清骑顿时就被放倒一半,鳌拜虽然样貌粗犷,但心思其实比较细密,他靠着勇力获得了巴图鲁的称号,但其实他脑子也非常灵活,是满清内部中比较有聪明的一类人。

    他冲进营来,立马就被一阵弹雨打懵,前面明军结成阵型,他又不是重甲骑兵,想要冲过去,那就是找死。

    这时他哪里还不明白,明军早有防备,于是立马招呼一声,便调转马头,整个身子也都到了马的侧面。

    这时大营四周,又开始爆发出明军的喊杀声,而从营内逃出的清兵,与冲到缺口的清兵,立马一阵混乱。

    清兵听见左右两侧,都传出明军的喊杀声,纷纷惊慌无比,鳌拜引着清骑一路混战,夺路而逃。

    清兵败兵狂奔一里,却忽见一彪军马,尽打明旗,截住他的去路,为首一将,身长七尺,面若刀削,正是大将李过。他在江夏一战中表现不佳,正须借鳌拜之头,来证明自身能力。

    两军相遇,大杀一阵,李过麾下游击卢飞,见鳌拜势不可挡,连杀数位明军,顿时大怒,拍马挺枪来战鳌拜,斗十合,被一刀砍中胸口,坠马而亡。

    鳌拜虽然厉害,但李过人多,却逐渐将清军围了起来,可就在这时,却忽然有一支清兵从后杀来,原来是奉命接应的昂邦章京伊尔根觉罗·阿山,见情况不对,前来救援。

    一时间,三波人马混战,但清兵见王彦领着大营内的明军赶来,不敢恋战,死战逃脱。

    清营,阿济格闻鳌拜败回,高第被擒,顿时大惊,遂即与听从吴三桂之言,连夜移师浮桥,大军徐徐退到汉水北岸。

   

………………………………

第326章激战万安

    东面天空终于泛起了鱼肚白,天空中乌云笼罩着大地,使人感到压抑和沉闷。

    卯时来临,清军主营内又响起了咚!咚!咚!的巨大战鼓声。

    各营士兵如蚁聚集,迅速在大营中排列阵型,清军将大批的攻城器械,以及搭建的观战台,推到万安城北面两里之外。

    顺治三年三月二十四日,金声恒等部攻占江西重镇吉安,此后汇集总兵柯永盛部,大军挺进赣南。

    四月,万合失陷,沿溪失陷,五月,南赣巡抚李永茂命令副将徐必达扼守泰和,不几日,知县战死,泰和又陷。

    清军沿着赣水,逆流而来,沿途州县俱被攻破,徐必达退守万安。

    六月金声恒围万安,必达死守,然清兵甚众,逐渐无法支撑,坐镇赣州的赣督万元吉与大学士扬廷麟商议,认为万安乃赣州最后的屏障,遂即扬廷麟率云南、两广援军一万人,入援万安。

    如今在万安城下,一万三千明军,已经与五万清兵,在城上拉锯了二十多天。

    万安的城墙已经千疮百孔,城上城下,到处都是折断的兵器,毁坏的旌旗,以及乌黑了的血迹。

    此时攻打万安的主将已经换成了从湖广逃入江西的勒克德浑,他虽然战败,但清廷现在还没责罚下来,而金声恒也不明白勒克德浑的处境和遭遇,只是对方是清廷贝勒,加之勒克德浑严密封锁他在武昌战败的消息,很快就夺取了军队的指挥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