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沙盘做的十分精巧,几乎就是将清军山寨缩小了搬到帅帐里来。

    王彦看了看,问诸人道:“白天的战斗,大家都看了,你们有什么想法?”

    “相公,今天西军没摸到山头,就死伤三千多人,末将觉得强攻,恐怕要死伤两万多人,损失实在太大,不如围起来困死算了。”王士琇开口说道。

    山寨能够储存的物资毕竟有限,特别是水源,淡水放久了会变的难以饮用。明军如果有充足的时间,自然选择围山。

    王彦皱了皱眉头,他要打山寨的目的是用来迫降城内的吴兵,可如果围着不打,那吴三桂自然不急。

    “士琇的意思,是先打城池么?”陈邦彦见王彦的样子,替他分析道:“万县的城池与山寨相似,都是建在高处,虽说四面的地势不向山坡那么陡峭,但大型器械想往上推,也十分麻烦。再者万县城内清兵人数接近三万人,是山寨的五倍,攻打起来恐怕问题更大,而且也不利于逼降。”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强攻城池永远是下下之策。

    王士琇道:“可是我们久攻山寨不下,吴三桂见了,岂不更加坚定了守城之心?”

    山寨攻不下,让清军看见明军攻山不利,不仅会助长吴三桂的气焰,还会损害明军的士气。

    王彦沉呤一阵,他一心想逼降吴三桂,却让大军有些束手束脚了。

    “无论是攻山,还是攻城,大家有什么策略,都可以说说。我们时间并不多,两个月之内,一定要打下万县,大家不要在考虑吴三桂的问题。我们这边打得狠了,吴三桂自然会急!”王彦沉声说道:“士琇建议围山攻城,具体什么想法?”

    “相公,清军的部署,目的是城池与山寨护为犄角,一方受攻击,一方可以牵制。我看还是用漳州时的方法,在山下修建几条矮墙,把山给围起来,然后全力攻城。至于攻城的方法,我建议可以让士卒头顶大方桌,上面覆盖牛皮,防备弓箭、火罐,直接冲到城下,拿铲子、凿子掘城。”

    万县城墙是夯土墙,在大型器械不便使用的情况下,在墙角掘出口子,在配合炸药或许能够建功,毕竟万县城不如漳州那般坚固。

    戴之藩也建议道:“掘城之法可行,但修矮墙围山,大可不必,我以为与其如此,不如直接在挖壕上山。”

    “挖壕?”

    戴之藩解释道:“末将今天观察,清兵对我们最大的威胁,就是滚石擂木、以及从山顶放下的火球。如果我们斜着挖掘深壕,上面再铺上一层木板,士卒通过壕沟登山,清军的滚石擂木都很难打到。一旦壕沟接近山头,士卒只要冲上极短的距离与清兵接战,那凭借兵力上的优势,取山不难。唯一的大问题就是挖壕必然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山坡上山石密集,挖掘必定不易,但我以为与其筑墙,不如挖壕。”

    王彦听了,眉头舒展开来,“掘城和挖壕,可以同时进行,大家以为如何?”

    (先感谢序曲123456的五万书币,滋野三郎末裔的一万书币打赏,作者十分激动,只是苦于没有存稿,明天开始三更。感谢秦松旺,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石在风少,萧筱暗,小书撤郏潦樯徒#渴澹橛?40215,序曲123456,滋野三郎末裔的月票)

   

………………………………

第534章战云密布

    从六月底开始,江西一地与江南清军,展开了一场与众不同的战事,与以前不同,两方的目的并非为了攻城略地,而都是将目标放在了夏粮之上。

    江西饶州府,西靠鄱阳湖,东接江南,是江西排的上号的上等州府,原本户口丰实,良田无数。

    赣地每年课税征粮,饶州都是名列前茅,但历经两年多的战事,加上地处抗清第一线,百姓逃散,所以十室空其七。

    王彦全复赣地之后,明军住重兵于此,巡抚姜曰广见田地荒废,遂即将无人耕作的田地分给士卒和留在饶州府的百姓耕种。

    至眼下,已到收获季节,一片片稻田看得人心里舒坦。田野之上,人头攒动,留守的百姓和明朝官军,都在田间地头忙碌着,挥镰不止。这些人分工有序,有的负责收割,有的负责运送。在田埂上,挑粮的男女络绎不绝,沉甸甸的粮食压着他们一闪一闪,发出欢快的吱嘎声。

    为了抢时间,明军动用了大批的车辆,甚至将战马牵来拉运,收好的稻子留足口粮之后,全部运往后方。

    为什么这么赶?金声恒四处出击,在江南四处烧粮,清军能不气急败坏,肯定会过来报复。

    姜曰广看着眼前的景象,终于了却一桩心事,只要粮食一收,赣地就算恢复了一丝元气,大军自给当无问题,不用再吃湖南的救济粮,而只要粮食充足,还怕保不住江西么?

    “务必抓紧,饶州地处前线,洪贼本要六月出兵,过来烧杀抢掠,但被金督镇打乱了部署。现在我们必须在清兵进攻之前,把的粮食收起来。”

    自从得了天地会的密报,洪贼有意配合清兵在四川的战事,发动对楚赣的大总攻,姜曰广就担心吊胆,最怕夏收遭到清兵的破坏。

    江西一地打了两年多,基本被打烂,去年底就断了存粮,还好他与万元吉重开了抚州矿山,重开景德镇的官窑,通过贸易从堵胤锡手里换了不少粮食,江西才没发生粮荒。

    眼下赣地八百万父老,全都眼巴巴的望着夏收,因而姜曰广非常重视,特意从南昌赶来督促收粮。

    一旁的明将王得仁听了姜曰广的嘱咐,看着夏粮抢收已经进入尾声,心中信心满满,“抚台大可放心,这粮一收,大军食用绰绰有余,洪贼如果敢领兵来袭,末将定将清军杀得片甲不留,不使清兵深入赣境进行破坏。”

    江西一地急需休养生息,所以赣地这次的防守策略,先是以攻代守,主动出击烧毁江南稻田,其次便是尽量将清军挡在,饶州、广信一带,并在防守之中,主动寻求战机歼敌。

    明军在江西的部署分为三部分,王得仁另一万人马驻守饶州,金声恒三万人守广信,孙守法三万人屯南昌。

    这样清军如果沿江而进,王得仁便可节节抵抗主动后退引清兵追击,南昌的孙守法则向前推进与王得仁汇合之后,稳住阵脚,而广信府的金声恒立刻迂回侧击,将进入饶州的清兵尽数歼灭。

    江西明军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事,可谓准备充分。

    “走,回城。”姜曰广骑着马儿,在田间巡视了一阵,便调转马头,向城池方向奔去,马队奔跑在驿道上,扬起一片尘土,那道路两旁的士卒和百姓,听了动静抬起头来看上一眼,又埋头于田间,努力收割。

    队伍奔驰了一阵,姜曰广突然发现劳作于田间的士卒纷纷直身腰来,朝东面眺望,他起初以为是弯腰久了,士卒们活动一下腰椎,并没有在意。

    可渐渐的他发觉事情不对头,驿道两旁的稻田上,好像所有人都停止了劳作,朝东面张望。

    疑惑之下,他降低马速回首看去,便见东面的旷野上,一道道烟柱冲天而起,从极远的东面天空,一道接一道的往西边传来。

    众人急忙勒停战马,王得仁盯着东方,脸上一阵肃然,“抚台,清军入寇了。”

    六月底,舟山鲁监国手下大将张名振、张煌言,在浙东,南直沿海,屡屡蹬岸抢粮,等沿海粮食大都收割之后,鲁王之军退回大海,而这时金声恒的烧粮大军也回到了广信。

    赣地明军与鲁监国在没有商议的情况下,打了一个漂亮的配合,洪承畴、多铎脸面无光,再清廷命令下达之后,立刻兴兵西进,杀入楚赣。

    七月初,江南清兵分兵两路,满达海领五万人马,沿着长江南岸攻打江西直入饶州。

    多铎亲领十万人马,从长江北岸杀入湖广,镇守蕲州的明将刘承胤不战而逃,荆王朱常巢匆忙引蕲黄四十八寨义军阻击,但义军虽众却未经训练,一战而溃,荆王被杀,白云寨寨主易道三,大岐寨寨主王光淑战死,崇祯朝兵部尚书张晋彦被俘降清,义军溃败三十余里死伤无算。

    清军趁势轻取黄州诸县,大军直逼武昌,楚赣震动,身在承天府准备增兵汉中,与女婿配合将豪格吴三桂困在蜀中的何腾蛟得知消息大惊失色,而此时襄樊郝摇旗也传来消息,孔有德、尚可喜两顺王携带八万人马,从新野南下,攻打襄阳。

    山雨欲来风满楼,战争的阴云一下笼罩楚赣之地,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正在何腾蛟心中惶恐之时,又要消息从湖南传来,堵胤锡写密信告知何腾蛟,张先璧、黄朝宣两将伏诛,迎驾军不迎驾一事,确系傅上瑞指使,朝廷诏其入中枢,其称病不往,让何腾蛟防备此人。

    得到书信的何腾蛟肝胆俱裂,急忙领着马进忠、王进才,奔回武昌,此时清兵已经兵临黄冈。

    当时,何腾蛟从东线抽调大批兵马,准备西进汉中,彻底击败清廷陕西总督孟乔芳,东线留守兵力非常有限。

    何腾蛟在得到天地会送来的消息之后,虽然停止了增兵汉中,但是也并没有立刻布防东线,行动有些犹豫不决,即想扩大汉中的战果,又担心东线,造成了被动的局面。

    这时,明将刘承胤在从蕲州不战自退之后,再次逃回武昌,留守黄冈的只剩陈友龙一部人马,兵力非常有限。

    (感谢花满城66,楚慕羽,徐文廷,压力士多啤梨的月票,感谢阿瓦隆新路的打赏)

   

………………………………

第535章天地会入楚

    满清三路大军合计二十三万人马,大举入侵楚赣,这是自清军入关之初多铎、阿济格、准塔三路南下之后,满清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楚赣之地,千里沃野,天下粮仓,谁不想要?清军三路齐出,满达海攻入江西,两顺王围攻襄樊,多铎连破广济、黄石、蕲州、蕲水等地,大军沿着长江而上。

    只是因为蕲黄地区,多山多水,河网密布,加之蕲黄义军虽然战败,但并没有被消灭,四十八寨扼据鄂地与江南的通道,多铎又逆水行舟,所以速度被拖慢下来。

    黄冈城位于武昌下游,明将陈友龙领七千人马,驻军于此。他本来是刘承胤的部将,但被王彦借调之后立功甚大,提拔为黄州总兵官。

    此时,城池上插满了旌旗,从城外看,似乎兵马壮甚,但城墙上的士卒,却十分稀疏,显然兵力不足。

    刘承胤不战而逃,大大打击了军民士气,鄂东之民听说清兵入寇,纷纷携家带口的往西面逃窜,黄冈城的士绅百姓也逃走大半。

    陈友龙七千人自然挡不住多铎的十万人马,但却不得不在黄冈坚守一阵,为武昌布防,何腾蛟回师争取时间。

    黄冈府衙内,陈友龙正与部将扬文义等人,商议防守之策,黄冈城大,七千人马防守有些单薄,因而有人建议退守三江口,扼守险要。

    堂内几人正激烈争论之间,外头也传来一阵喧哗,众将不以为意,但陈友龙却一阵烦躁,变了脸色,节堂之外,谁敢聒噪?

    清军大军压境,局势对明军十分不利,陈友龙倍感压力,但身为主将,他不能在属下面前表现出来。

    当即他将木杆放在沙盘上,然后向外问道:“何事?”

    一名亲兵上得前来,告罪道:“孙千户要见军门,卑职阻拦,因此惊扰。”

    陈友龙挥挥手,没怪他,向外大声道:“有事稍后再说,本将正在商议防守大计。”

    堂外的孙千户却好像很急,仿佛清兵打到面前一般,他往前走到门口,急忙道:“将军,从南京来人了。”

    陈友龙听了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你说什么?南京?”

    “回大帅,确是南京。”孙千户十分肯定地回答道。

    嘿,怪了啊,难道洪贼想要招降他,可他一来人马不多,二来并非什么名将,满清怎么可能想到他呢?

    陈友龙扫视一眼堂上众将,见他们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他,心里一凛,光明正大问道:“谁的人?姓汉还是姓胡?”

    陈友龙在江南没有人脉,从南京来的,只怕多半是洪贼所派。

    哪知孙千户听到这问题却面露难色,“将军,事关机密,总之不是满清的人。”

    不姓胡,那就是姓汉了,骑墙的不可能找他,但从南京过来,又事关机密,那是什么人呢?

    在黄冈城东门处,从东面来了一群叫化,约莫七八个人,个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

    战事一起,百姓流离失所,沦为乞丐并不稀奇,但这几个叫化虽然衣着破烂,卖相极差,但个个身强体壮,腰背直挺,显然不是普通人。

    清军入寇,黄冈已经成为前线,明军自然加强搜捕,严查细作。

    这群有些派头的叫化,一入城就被守军注意,围起来盘问,但他们见了全副武装的明军却不惧怕,都直愣愣地杵在那儿,居然还声言要见守将陈友龙。

    这时陈友龙听了孙千户的话,带着一众人从大堂里出来,一路来到东门处,几名叫化见了连忙迎上前来。

    陈友龙看到这群人的时候,目光在他们身上扫视了一遍,脸上都涂抹了污泥认不出本来面貌,身上还散发着阵阵恶臭,扮相相当专业,只是身上气势实在不像乞丐。

    当然这可能是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在明军面前隐藏,所以收起了伪装,但不管怎么说,这群人从南京而来,又扮作这般模样,肯定不会是清廷的人了。

    此时一众叫化中,为首一人上前抱拳道:“陈总兵!”

    陈友龙上上下下从头到脚将他打量一番,却看不出来认不认识,疑惑道:“壮士是?”

    “地震南岗,一派溪山千古秀。”那乞丐肃然抱拳道:“驱满复汉,光复河山。”

    陈子龙已经听了孙千户说了个大概,现在亲自来看,基本确定是天地会的人无疑。

    江南天地会,鼎盛一时,但自从清廷粘杆处进入江南之后,备受打击。前不久,太湖水寨被清兵攻破,太湖义军突围出海,而一直以太湖水寨作为天地会总舵的天地会,也遭受了沉重打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